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概念的提出源于1967年Ashbough等对1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的研究,2012年柏林会议去除急性肺损伤(ALI)概念,将其分为轻、中、重3期[1].尸检证实,重度ARDS患者普遍存在弥漫性肺泡损伤[2],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病死率高达30%[3].机械通气是治疗ARDS的有效方法,只要治疗时机及时,通气策略正确,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贺焱  谢楠楠 《西部医学》2014,26(9):1199-1201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意义。方法将机械通气治疗ARDS的70例患儿随机分为CV组和PV组各35例,并比较其效果。结果两组间PIP、MAP、PEE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而Fi02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间动脉血气比较,pH与PC02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Pa02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问并发症比较,VALI具显著性差异(P<0.05),IVH、PDA、CLD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do.05);PV组平均氧疗时间和上机时间均低于CV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保护性通气,提高ARDS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8例患者情况进行分析,以较低潮气量和较快频率以及限压型通气来减少损伤,实施相应的呼吸道监护。结果本组28例患者,治愈22例,死亡6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通气过程中的严密监测和细致护理,为呼吸机顺利进行起着重要作用,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探讨治疗晚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降低病死率。方法治疗晚期ARDS患者20例,均采用PB-7200型定容型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选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 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方式,机械通气参数:呼吸频率:16-24次/分,潮气量:8-10mg/Kg,FiO2:0.40,PEEP:0.490-0.981Kpa,PSV:0.784-1.176kPa,辅助以监护和综合治疗。结果本组病例16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护性机械通气在小儿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法进行治疗的46例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设为保护组,回顾性分析我科室以往采用传统机械通气法进行治疗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设为对照组。所有患儿针对病因和并发症进行积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EEP、PaO2、PaCO2、CRP、PCT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预后。结果:保护组患儿PEEP、PaO2、Pa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保护组患儿24h、撤机后CRP、P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保护组46例患儿,死亡5例,病死率为10.87%;对照组46例患儿,死亡17例,病死率为36.9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保护性机械通气可以改善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分析结果,降低CRP、PCT水平,对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潮气量及压力支持通气(PSV)在早期生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按6-8ml/kg体重敢量机械通气,适当给予呼气末正压(PEEP),选用2PSV方式撤机,结果 早期ARDS按上述方法行机械通气治疗,可迅速改善肺换气功能,提高动脉血分压,减慢呼吸频率,撤机安全,可靠。结论该模式可靠,有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最主要的手段之一。随着对ARDS病理改变认识加深和现代医学工程的进步,近年来对ARDS的机械通气技术、概念发生很大改变。1 ARDS传统的机械通气策略以往认为,发生ARDS时,双肺存在着分布较为均一的肺损伤,双侧肺泡广泛水肿、萎陷,通气换气功能障碍,肺顺应性降低,表现为严重低氧血症,胸片上为双肺弥漫对称性浸润影[1],故传统的机械通气策略是推荐使用超生理的大潮气量(VT:10~15mL/kg)低PEEP,使萎陷的肺泡重新复张,采用流量控制,容积切换的辅助/控制通气模式,I/E<1,P…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行机械通气治疗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对 2 7例ARDS患者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压力支持 (SIMV +PSV) ,应用较低潮气量 ( 6~ 10ml/kg) ,吸入氧浓度 (FiO2 ) <5 0 % ,PEEP≤15cmH2 O。结果  2 3例存活 (占 85 .19% ) ,4例死亡 (占 14 .81% )。结论 造成AR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早期控制原发病是ARDS治疗的关键 ,而机械通气是ARDS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1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非心源性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加、弥漫性肺损伤和蛋白性肺泡水肿液聚集引起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以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ARDS病人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即低潮气量(6~8ml/kg),观察患者上机前后的氧合指数改善情况、血气分析及呼吸机肺损伤(VALI)的发生率等。结果:50例病人氧合指数有所改善,均有CO2潴留及pH值降低(即高碳酸血症)、VALI发生率降低。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ARDS能改善氧合,降低VAL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新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理生理的研究进展、机械通气模式的进步,使ARDS机械通气的策略和实施手段发生了重大转变,并逐步形成系统的机械通气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周继红 《医学文选》2000,19(4):526-52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 ,以非心源性肺水肿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 ,是全身炎症反应在肺部的表现 ,治疗难度大 ,死亡率高。我院救治 2 1例 ARDS患者中 ,在病因治疗及综合治疗的同时 ,采用目前研究较多的机械通气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1例均为 1995年 11月至 1999年 11月我院收治患者 ,其中男 15例 ,女 6例 ,年龄 18~ 71岁 ,平均41岁。病因 :严重肺挫伤 5例 ,多根肋骨骨折 3例 ,胸腹联合伤 4例 ,重症胰腺炎 2例 ,吸入性肺炎 1例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感染性休克 2例 ,…  相似文献   

15.
姚行艳 《求医问药》2014,(17):211-212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6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通气策略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Pa CO2)及其发生呼吸机肺损伤(VALI)的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OI平均为154.10±24.39 p/mm Hg,Pa CO2平均为55.12±5.11 p/mm Hg。对照组患者的OI平均为122.17±21.21p/mm Hg,Pa CO2平均为37.71±4.31p/mm Hg。观察组患者的OI、Pa CO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观察组的36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死亡,且没有1例患者发生呼吸机肺损伤。在对照组的36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死亡,有7例患者发生呼吸机肺损伤。观察组患者发生呼吸机损伤和死亡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好。此方法能改善患者肺部气体的氧合,并可维持其适当的血氧分压,降低其呼吸机肺损伤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通气策略。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是一种肺泡毛细血管膜急性弥漫性损伤,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间质肺泡水肿的综合征,其特点为心源性肺水肿,低氧血症和弥漫I生肺实质实变。我科自2004年以来经呼吸机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治疗ARDS3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辅助呼吸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方法选择52例以重症闭合性胸部创伤为主并ARD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通气组及保护性肺通气治疗组,每组各26例;均以PB760呼吸机辅助呼吸(SIMV+PVS+PEEP模式),分别记录机械通气前及通气后8、24h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同时记录每组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时间、治疗有效和无效(死亡)例数。结果保护性肺通气组8、24h后氧合指数、PaO2明显优于常规通气组(P〈0.01),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短于常规通气组(P〈0.01),病死率也低于常规通气组(P〈0.05)。结论保护性肺通气方式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原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严重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肺部影像学上表现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1]。目前对于ARDS尚无特效的治疗措施。关于ARDS的具体治疗措施目前研究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1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策略和方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近些年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死亡率已有明显降低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策略和方法已有了重大改变。机械通气是救治ARDS的关键措施 ,多年来传统的通气方法是应用大潮气量 (10~ 15ml/kg) ,常规通气频率 (f) (10~ 15次 /min)和生理性吸呼比 (I∶E) (1∶4~ 1∶2 ) ,虽监测气道峰压 (PIP) ,但常无严格限制。加用呼气末正压 (PEEP)以达到氧分压 (PaO2 ) >6 0~ 70mmHg(1mmHg=0 .133kPa) ,吸氧浓度 (FiO2 ) <0 .6为理想。此传统通气方法近年来已遭…  相似文献   

20.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ARDS病人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即低潮气量(6~8 ml/kg),观察患者上机前后的氧合指数改善情况、血气分析及呼吸机肺损伤(VALI)的发生率等。结果:50例病人氧合指数有所改善,均有CO2潴留及pH值降低(即高碳酸血症)、VALI发生率降低。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ARDS能改善氧合,降低VAL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