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在成年猫脊髓的分布.方法:取脊髓(T11)制作20μm厚冰冻切片,用FGF,IGF和EGF(效价:1∶250)兔抗血清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观察FGF,IGF和EGF在正常脊髓中的分布以及亚细胞定位.结果:FGF的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脊髓灰质神经元,胞浆染色,腹角较为明显,Ⅱ板层也有少量阳性细胞.背核神经元也有阳性;此外,神经突起及纤维亦有阳性染色.灰、白质内还见阳性胶质细胞,白质内血管也有阳性染色.相对之,IGF和EGF在脊髓的分布相似,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灰质内各板层神经元,胞核染色明显,胞浆亦有浅染,灰质和白质内未见阳性胶质细胞.结论:成年猫脊髓存在FGF,IGF及EGF,提示这些生长因子与成体脊髓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成纤维细胞因子19(FGF19)在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和自噬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FGF19重组蛋白处理肿瘤细胞,观察细胞的形态及生长情况.CCK-8检测经 FGF19重组蛋白处理后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检测FGF19重组蛋白处理对肿瘤细胞内自噬体标志蛋白LC3以及自噬相关蛋白p62表达的影响.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FGF19重组蛋白处理后细胞内自噬斑点的变化.结果 FGF19重组蛋白处理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免疫印迹结果显示,FGF19处理抑制肿瘤细胞内 LC3-II的表达;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经过FGF19重组蛋白处理后的肿瘤细胞内LC3斑点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一定浓度的FGF19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其自噬.  相似文献   

3.
FGF,IGF和EGF在成体脊髓的分布(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在成年猫脊髓的分布。方法:取脊髓(T11)制作20цm厚冰冻切片,用FGF、IGF和EGF(效价:1:250)兔抗血清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观察FGF、IGF和EGF在正常脊髓中的分布以及亚细胞定位。结果:FGF的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脊髓灰质神经元,胞浆染色,腹角较为明显,Ⅱ板层也有少量阳性细胞。背核神经元也有阳性;此外,神经突起及纤维亦有阳性染色。灰、白质内还见阳性胶质细胞,白质内血管也有阳性染色。相对之,IGF和EGF在脊髓的分布相似,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灰质内各板层神经元,胞核染色明显,胞浆亦有浅染,灰质和白质内未见阳性胶质细胞。结论:成年猫脊,髓存在FGF,IGF及EGF,提示这些生长因子与成体脊髓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并探讨其与肿瘤血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 95例NSCLC石蜡组织标本的b FGF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IMVD)进行检测和分析。 结果 :b FGF在肿瘤细胞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的正常肺组织 (P <0 .0 5 )。b FGF阳性表达癌组织中的IMVD高于阴性表达癌组织中的IMVD(P <0 .0 5 )。b FGF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与组织学分型和肿瘤病理分级无关 (P >0 .0 5 )。 结论 :b FGF可能参与NSCLC的新血管生成并促进肿瘤转移 ;b FGF的检测可作为判断NSCLC转移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成体大脑中的神经发生主要存在于脑室下区(SVZ)和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区(SGZ)。SVZ和SGZ中神经干细胞(NSCs)的增殖、分化、迁移贯穿个体的生命,因此成体大脑神经发生研究对临床退行性神经疾病的治疗、脑损伤的修复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领域研究备受关注。本文作者对成体大脑中的干细胞/祖细胞、神经发生与迁移的具体过程、形成特点及其相关调节进行评述,以期为本领域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在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外源性FGF2应用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对照组)、糖尿病烫伤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烫伤FGF2干预组(FGF2组)(n=6).糖尿病组和FGF2组大鼠先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后再制备深Ⅱ度烫伤模型,FGF2组大鼠建模后给予创面局部皮内注射FGF2.烫伤后3、7、14 d记录创面未愈合面积并计算创面愈合率;组织学检查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创面细胞周期分布;免疫荧光双标记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创面组织FGF2表达.结果 烫伤后14 d,FGF2组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为(53.14±11.44)% vs(25.40±3.00)%(P<0.01),FGF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糖尿病组比较,FGF2组创面坏死胶原和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创面组织释放FGF2减少,为(74.500±13.115) ng/Ml vs (100.078±17.863)ng/Ml(P<0.05).糖尿病组创面组织中FGF2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共表达.结论 糖尿病创面难愈与局部FGF2的数量和功能缺陷有关.创面局部应用外源性生长因子FGF2,可满足糖尿病创面修复细胞对功能性生长因子的需求,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3(FGF3)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ABC法检测 6 1例甲状腺癌、4 5例甲状腺良性增生性病变和 1 9例癌旁组织标本中的 FGF3的表达。结果 :FGF3在甲状腺癌、良性病变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0 .6 %、6 .7%和 5 .3%。甲状腺癌中 FGF3阳性表达与良性病变及癌旁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 .0 1 ) ,癌组织中 FGF3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组织学类型、肿瘤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指数等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结论 :甲状腺组织中 FGF3过表达可作为一个辅助甲状腺癌诊断的指标而非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在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外源性FGF2应用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对照组)、糖尿病烫伤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烫伤FGF2干预组(FGF2组)(n=6).糖尿病组和FGF2组大鼠先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后再制备深Ⅱ度烫伤模型,FGF2组大鼠建模后给予创面局部皮内注射FGF2.烫伤后3、7、14 d记录创面未愈合面积并计算创面愈合率;组织学检查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创面细胞周期分布;免疫荧光双标记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创面组织FGF2表达.结果 烫伤后14 d,FGF2组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为(53.14±11.44)% vs(25.40±3.00)%(P<0.01),FGF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糖尿病组比较,FGF2组创面坏死胶原和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创面组织释放FGF2减少,为(74.500±13.115) ng/Ml vs (100.078±17.863)ng/Ml(P<0.05).糖尿病组创面组织中FGF2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共表达.结论 糖尿病创面难愈与局部FGF2的数量和功能缺陷有关.创面局部应用外源性生长因子FGF2,可满足糖尿病创面修复细胞对功能性生长因子的需求,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6):4-4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在大脑发育和焦虑症中起重要作用,相关研究发表在13日出版的《神经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 FGF)对脂肪干细胞(ADSC)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从SD大鼠中提取、分离、培养、鉴定ADSC后,评价ADSC分化能力。将成功建立心肌梗死(MI)模型的60只大鼠随机分4组(n=15/组):PBS组、b FGF组、ADSC组及b FGF+ADSC组。建立心梗1周后分别注射PBS、b FGF、ADSC及b FGF+ADSC,4周后用心脏超声测量心梗大鼠的左室射血分数(EF),取大鼠心脏检测左室梗死面积、微血管密度(MVD)及ADSC分化。【结果】成功分离ADSC,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大多数ADSC表达CD29和CD90,不表达CD34和CD45。ADSC能被诱导分化成成脂、成骨细胞。b FGF+ADSC组及ADSC组的EF高于PBS组和b FGF组(P<0.01),b FGF+ADSC组的EF高于ADSC组(P<0.01),PBS组和b FGF组的EF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33)。b FGF+ADSC组及ADSC组的梗死面积小于PBS组和b FGF组(P<0.01),b FGF+ADSC组的梗死面积小于ADSC组(P<0.01),PBS组和b FGF组的梗死面积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8)。四组中b FGF+ADSC组的MVD最大(P<0.01)。ADSC可分化为c Tn T阳性细胞、SMA阳性细胞及fⅧ阳性细胞。【结论】b FGF可促进ADSC分化成心肌细胞和新生血管,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神经干细胞及帕金森病的细胞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的观点认为,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内在胚胎期和成体期都存在着具有自我复制和多潜能分化特性的神经干细胞.对神经干细胞的深入认识不仅对神经发育和神经可塑性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为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带来了希望.本文结合本实验室在神经干细胞培养、诱导分化、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等的研究,对神经干细胞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Neural stem cells are the origins of neurons and glia and generate all the differentiated neural cells of the mammali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via the formation of intermediate precursors. Although less frequent, neural stem cells persevere in the postnatal brain where they generate neurons and glia. Adult neurogenesis occurs throughout life in a few limited brain regions. Regul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 number during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evelopment and in adult life is associated with rigorous control. Failure in this regulation may lead to e.g. brain malformation, impaired learning and memory, or tumor development. Signaling pathways that are perturbed in glioma are the same that are important for neural stem cell self-renewal, differentiation, survival, and migration. The heterogeneity of human gliomas has impeded efficient treatment, but detaile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together with novel stem cell-like glioma cell models that reflect the original tumor gives opportunities for research into new therapies. The observation that neural stem cells can be isolated and expanded in vitro has opened new avenues for medical research, with the hope that they could be used to compensate the loss of cells that features in several severe neurological diseases. Multipotent neural stem cells can be isolated from the embryonic and adult brain and maintained in culture in a defined medium. In addition, neural stem cells can be derived from embryonic stem cells and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by in vitro differentiation, thus adding to available models to study stem cells in health and disease.  相似文献   

13.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受内源性信息和外源性信号的共同调控,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环境因素都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肠道菌群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神经系统发育中的重要过程,包括神经发生、髓鞘形成、神经胶质细胞功能、突触修剪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过程有关。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神经-内分泌途径、迷走神经、免疫及血脑屏障)及相关的神经递质(短链脂肪酸、5-羟色胺、γ-氨基丁酸、N-甲基-D-天冬氨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作用,进一步了解了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免疫相关的通路(炎症小体通路、IFN-I通路、NF-κB通路)。探讨了肠道菌群在癫痫、胶质瘤等疾病治疗的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脑是人体内新陈代谢最旺盛的器官,需要丰富的血液供应以维持复杂的功能活动,人脑的血液供应分为动脉系统和静脉系统,脑动脉的病理生理机制已被深入的研究,然而,目前国际上对脑静脉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经验较少。脑静脉系统容纳颅内70%~80%的血容量,在保证血流灌注及代谢废物的清除、血-脑脊液屏障的完整、颅内压调节、免疫监视甚至脑膜淋巴管功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陆续被报道。脑静脉系统作为新的研究领域,其在维持脑功能稳态和各种急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病理生理作用也逐渐被重视。本综述概述了脑静脉系统的解剖引流和结构特征、脑静脉的生理功能以及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病理作用,旨在为全面认识脑静脉功能,科学认识与脑静脉相关的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了112例中枢神经系统患者血清 T_3、T_4、rT_3TSH,并与对照组进行了比较。发现脑出血、重型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中柜神经系统感染产生了低 T_3综合征,并提示此与病情严重性有关。脊髓病变对甲状腺功能影响不大。认为甲状腺功能测定,对脑部疾病的预后和疗效评定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早产儿每年约占全世界所有新生儿的11%,有较高的伴发神经精神疾病、发育障碍及终身残疾的风险。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作为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正常起重要作用。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2(EAAT2)是主要的谷氨酸转运蛋白,负责清除高达95%的细胞外谷氨酸,防止神经元兴奋性毒性和过度兴奋。增强EAAT2表达和转运功能作为成人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治疗方法备受关注,但在预防早产儿脑损伤中的作用仍有待探索。本文就EAAT2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为预防早产儿脑损伤的研究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心搏骤停后脑损伤机制及脑复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心搏骤停后为全脑缺血状态,脑损伤机制复杂不仅要渡过急性期的各种并发症,还要面对未来长期病残所带来的巨大物质和经济负担,因而对脑缺血进行积极有效的脑保护和脑复苏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脑复苏是后成败的关键,国际复苏委员会将心肺复苏的概念扩展到心肺脑复苏,将脑复苏提到与心肺复苏同等重要的地位。脑功能恢复的关键是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改善脑灌注,终极目标为最大程度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近年脑复苏已经成为研究热点,该文着重于对心搏骤停后脑损伤机制及脑复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阿片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镇痛药,主要通过激动中枢神经系统特定部位的阿片受体产生镇痛作用。而对于发育中的大脑,阿片受体和内源性阿片肽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存活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围产期孕妇或婴幼儿应用阿片类镇痛药可能会干扰正常的内源性阿片通路,影响神经细胞的发育。目前,国内外对于阿片类镇痛药的神经毒性作用仍有争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阿片类镇痛药对发育期大脑神经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致倦库蚊幼虫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方法:用硫代胆碱整体染色法定位乙酰胆碱酯酶.结果:致倦库蚊幼虫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脑和位于消化道腹面的腹神经索构成.脑较发达,包括前脑、中脑和后脑;腹神经索包括食道下神经节,3对胸神经节和8对腹神经节.结论:乙酰胆碱酯酶组化定位法可清楚显示致倦库蚊幼虫的神经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缺血、感染、中毒、中枢神经系统(CNS)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造成的CNS损伤,将引起包括神经元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化[1~3]。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是CNS内的主要胶质细胞,在这些细胞反应中是最早出现反应的细胞之一[1~3]。依形状可分为原浆型As和纤维型As,但As的形态在与周围各种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释放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可影响其形态和功能。As与神经元和其他胶质细胞的联系方式是通过紧密连接来实现的,且As间也存在着这种缝隙连接,这种连接是细胞间信息和物质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