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心肌保护及术后监护的不断提高,老年心脏瓣膜置换的例数日益增多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本文就老年心脏瓣膜置换的病因、适应证、手术疗效、人工瓣膜选择、术后并发症等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配合的经验。方法和结果  198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院对 75例儿童进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术 ,男 40例 ,女 3 5例 ,年龄 2~ 14岁 ,平均 10 6岁 ,体重 7~ 75kg ,平均 2 8kg。手术均顺利 ,术后返复苏室。结论 手术的成功与手术护理配合有着密切的联系。护理人员术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精神高度集中 ,与手术、麻醉医师、灌注师之间相互默契。每个步骤要迅速、准确无误 ,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 ,并做好意外情况配合 ,保证手术安全顺利。  相似文献   

3.
1952年 Hufnagel 首次在临床上为一患者在降主动脉植入人造心脏瓣膜取得成功以来,至今世界上已进行瓣膜置换术(以下简称换瓣)逾百万例。随着如此大量而广泛开展的换瓣手术,其中有关育龄妇女在换瓣后的妊娠问题受到临床重视,特别关于换瓣妇女妊娠后带来的危险性,妊娠期间使用抗凝治疗所引起的并发症,妊娠后该如何处理等。本文就以上问题作一综述。换瓣妇女是否适合妊娠及分娩过去认为育龄妇女进行过换瓣手术后是  相似文献   

4.
<正> 自1982年2月~1985年5月,采用国产侧倾型碟瓣行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替换(DVR)25例,主动脉瓣替换(AVR)10例,共35例。占本院瓣膜置换术128例的27.3%。临床资料:男23,女12。年龄18~44岁,>25岁者29例,病史>10年者19例。有心衰史17例,心膜炎史1例,有主动脉瓣切开术及主动脉窦瘤+VSD修补史各1例。DVR组皆属风湿性,AVR组7例风湿性,3例先天性。DVR组心电图房颤11例,左室高电压或左室肥大伴劳损10例,广泛心肌缺血1例;X线检查呈二尖瓣型扩大,肺淤血。AVR组呈主动脉瓣型心脏扩大。心胸比例>60%者23例,其中属DVR组者19例。心功能:DVR组III级6例,IV级19例;AVR组II级1例,III级7例,IV级2例。  相似文献   

5.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97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围术期麻醉处理经验。方法97例心脏瓣膜病变患者,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1~0.3mg/kg、芬太尼3~5μg/kg、维库溴铵0.1mg/kg诱导,麻醉维持用芬太尼30~40μg/kg、维库溴铵0.1mg·kg-1·h-1。术中、术后适量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功能。结果麻醉诱导期心率与诱导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而血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7例,死亡率7.21%。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麻醉的关键是保持适当心率,在围术期尤其是在CPB前尽量维持有效的心输出量,术中、术后适量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6.
儿童进行心脏瓣膜替换术(以下简称换瓣)较成人复杂;主要因为人工瓣膜的大小会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显得相对性狭窄,瓣膜的耐久性要求较高。儿童多喜爱活动,容易受到外伤而出血,抗凝治疗的使用受到限制等。此外,其死亡率亦高于成人。因此应尽可能采用姑息手术来推迟换瓣时间。但对于一些心脏瓣膜疾患使心功能受到明显损害的婴幼儿及儿童,换瓣往往能取得显著效果而挽救了生命,因此对这些儿童及早换瓣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儿童换瓣的有关问题你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 ,47岁 ,体重 72 kg。患者自幼发现心脏杂音 ,术前持续发烧 3个月 ,B型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右心室流出道狭窄。拟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 ,主动脉瓣置换。在术中探查发现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广泛增厚 ,瓣叶脱垂 ,三尖瓣、肺动脉瓣被侵蚀破坏严重并附有多处赘生物。术中共置换 4枚进口机械瓣 (主动脉瓣 2 3#,二尖瓣2 9#,三尖瓣 2 7#,肺动脉瓣 2 5 #)。  应用的心肺机为 Sarns80 0 0型 ,人工肺西京 - 87型鼓泡式氧合器。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 ;冷血停搏液含 …  相似文献   

8.
经皮瓣膜置换或修复是近年介入心脏病研究的新领域,由于其微创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经皮心脏瓣膜置换或修复治疗目前尚处于临床前期或初步临床应用,本文简要介绍其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经皮瓣膜置换或修复是近年介入心脏病研究的新领域,由于其微创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经皮心脏瓣膜置换或修复治疗目前尚处于临床前期或初步临床应用,本文简要介绍其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心脏再次瓣膜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施行心脏再次瓣膜手术的患者67例,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正确准备仪器设备、手术器械及抢救用物等;术中做好环境及患者的管理,熟练配合麻醉师及外科医生,及时、准确传递手术器械,术后安全、及时转运患者.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1例,因出血二次开胸止血6例,经抢救治疗后均好转,66例患者均于2~11周出院.随访6个月,无死亡病例发生,所有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术前准确、充分的环境用物准备,术中娴熟的护理配合技巧与专业技能,是协助术者顺利完成手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瓣膜病巨大左心室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提高瓣膜置换术后的疗效. 方法共47例瓣膜病巨大左心室病人行瓣膜置换术,其中主动脉与二尖瓣双瓣置换35例,二尖瓣置换5例,主动脉置换7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42例,左房折叠4例. 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14例(34%),死亡2例(4.25%),影响瓣膜置换手术早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是严重左室扩大,严重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分数(EF)<0.40,左室短轴缩短率(FS)<0.25和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和围术期室颤. 结论掌握合适手术时机,注意心肌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留心内结构是巨大左心室病人瓣膜置换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高危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重症、高危心脏瓣膜疾病的特点及提高瓣膜置换手术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3例高危瓣膜病患者施行了瓣膜置换手术及相关的辅助手术,对体外循环心肌保护、手术方法的选择、围手术期处理要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全组围术期死亡2例,术后重要并发症发生率25.6%(11/43),41例康复出院,出院时心功能Ⅰ级者15例,Ⅱ级者23例,Ⅲ级者3例,出院后一个月复诊心功能进步至Ⅰ级者31例,Ⅱ级者10例。结论高危患者只要选择好手术时机,尽可能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重视术后潜在的危险并发症等,可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瓣膜病巨大左心室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提高瓣膜置换术后的疗效。方法:共47例瓣膜病巨大左心室病人行瓣膜置换术,其中主动脉与二尖瓣双瓣置换35例,二尖瓣置换5例,主动脉置换7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42例,左房折叠4例。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14例(349/6),死亡2例(4.259/6),影响瓣膜置换手术早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是严重左室扩大,严重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分数(EF)<0.40,左室短轴缩短率(FS)<0.25和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和围术期室颤。结论:掌握合适手术时机,注意心肌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留心内结构是巨大左心室病人瓣膜置换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几年里,经皮瓣膜置换或者修补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目前,一些经皮置换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以及治疗二尖瓣反流的方法在国外已经用于临床。经皮瓣膜置换技术由梦想变成了现实,事实证明,这种非外科的治疗方法不仅可行,而且充满希望。现主要介绍这一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经皮心脏瓣膜置换技术(percutaneous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PHVR )是近年介入心脏病学积极研究的又一新领域,包括经皮主动脉瓣置换percutaneous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PAVR )和经皮肺动脉瓣置换 ( percutaneous pulmonary valve replacement ,PPVR),目前已处于临床前期或初步临床应用中,由于其微创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简要介绍其研究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年龄是一个增加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采取何种措施 ,才能降低老年病人的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 ,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本组病例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和完善术中操作 ,使手术取得较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1985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为≥ 6 0岁的老年  相似文献   

18.
831例植入Bjork-Shiley人工瓣膜的病人(341例主动脉瓣,345例二失瓣,145例双瓣),平均随访68.2个月,24例猝死(占死亡数16%)。这与在12导联心电图随访中发现的室性早搏有关。猝死病例的室性早搏显著多于存活者和死于其它原因的病例,而在后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作者断定:室性早期与猝死有关。病人与方法 1971~1980年之间831例病人植入Bjork-Shiley人工瓣膜,根据瓣膜植入部位分组进行回顾性评价。随访90.4%的病例。对这组病人心源性猝死定义为: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急性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高龄和高危心脏瓣膜病人行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探讨影响手术疗效因素及手术适应证.方法 2000年3月~2005年10月,共行高龄(年龄超过65岁)和高危心脏瓣膜置换术28例:单纯二尖瓣置换17例;主动脉瓣置换3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6例;行二尖瓣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21例.结果 术后早期并发症18例;晚期死亡1例,死因为肺出血.术后2周、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各心腔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随防出院者时间3~36个月,术后心功能Ⅰ~Ⅱ级27例,Ⅲ级1例.结论 提高高龄和高危心脏病人手术疗效的关键是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妥善处理围术期和术后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心脏瓣膜病是一系列复杂的病理过程,不仅心脏瓣膜本身,而且心脏功能、肺血管以及全身重要脏器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心脏瓣膜置换术并不是治疗过程的完全结束而应当是术后心脏功能维持过程的开始。为此,我们根据病人及其家属的信息反馈,认识到健康教育作一种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使用标准的教育计划,运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使病人的心脏功能和全身情况长期处于良好状态,避免了许多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