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目的掌握安阳市农村居民饮水砷状况以及是否存在地方性砷中毒。方法根据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规律,在全市重点地区选择调查点进行饮水砷测定及砷中毒情况调查。结果全市5县(市)32个乡(镇)77个自然村采集测定水样1584份,水砷超标21份,超标率为1.33%,发现9个高砷水源村,在其中2个村发现6例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人。结论安阳市存在地方性砷中毒,没有其他环境污染,属于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较大范围的水砷筛查进一步明确我省高砷水源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和危害情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饮用水高砷水源筛查方案,对全县12个乡进行饮用水源含砷量筛查,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砷。结果:12个筛查乡共调查52个行政村240个自然村,采集水源312处。〈0.01mg/L的合格水源为310处,占筛查水源数的99.36%;超标水源2处,占筛查水源数的0.64%。2处超标水源水砷均在0.01mg/L-0.05mg/L之间,最大值为0.016mg/L,且均为溪水。未发现水砷〉0.05mg/L的水源。结论:2006年度甘肃省迭部县高砷水源筛查县未发现水砷超标水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青海省部分地区居民生活饮水型氟、砷、硒含量的水平,为地方性氟、砷中毒和大骨节病的防治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青海省18个县、市采集饮用水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氟含量,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砷、硒含量。结果:10个县水氟含量在(1.00-4.91)mg/L之间,占调查县的55.6%,水氟含量〉1.00mg/L的水样x^-±s为(1.58±0.43)mg/L;11个县、市水砷含量超过0.01mg/L的国际标准,水砷含量在(0.01-1.07)mg/L之间,占调查县的61.1%,其中〉0.05mg/L国内标准水砷含量的水样有16份,x^-±s为(0.343±0.241)mg/L;13个县、市的1 097份水样硒含量≥0.5×10^-3mg/L,占水样总份数的31.6%,水硒含量≥0.5×10^-3mg/L的x^-±s为(1.31±0.65)×1^-3mg/L。结论:青海省目前仍有不少饮水型高氟、砷地区,地方性氟、砷中毒防治形式十分严峻,须进一步加大防治工作力度;居民生活饮用水基本处于低硒水平,大骨节病防治亦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南省高砷水源的分布状况,为下一步改水降砷减轻饮用高砷水对人体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高砷水源形成规律,在全省可疑地区选择调查点进行饮水砷含量测定,测定方法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结果水砷浓度≥0.05mg/L的样品22份,占总样品数0.54%(22/4060),分布在8个自然村,占总调查村数4.62%(8/173),高砷水暴露人口数为6400人。结论河南省兰考县和滑县存在饮水砷含量超标自然村,超标严重,暴露人口较多,应尽快纳入农村改水范围进行改水,防治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宁夏地方性砷中毒高砷病区和高砷水分布情况以及病区暴露人群发病特点。方法根据《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采用统一调查表格对居民饮水进行水砷筛查和高砷水暴露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水砷筛查采用砷检测试剂盒法;超标水样复检,采用GB/T 8538-1995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结果检测出砷超标水样510份,发现高砷区112个自然村、高砷病区22个自然村、查出砷中毒病人492例,病人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色素改变、掌跖过度角化。结论基本摸清了宁夏高砷区的分布、病区范围及病情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查清鄂尔多斯市高砷村庄分布及居民的砷中毒患病情况。方法生活饮用水砷浓度测定采用二乙氨二硫代甲酸银光光度法,居民砷中毒病情调查依据《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11-2001进行。结果本次共调查22个自然村,采集水样247份,水砷含量大于0.05mg/L的有2份,超标率为0.8%,涉及一个自然村。最高水砷含量为0.07mg/L。未发现砷中毒患者。结论鄂尔多斯市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调查工作需要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山西省高砷区和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病区的流行范围和危害程度,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地方病防治项目方案》,选择了10个县348个村作为调查村;水砷筛查采用半定量试剂盒法,水砷定量测定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HG-AFS)进行检验,地砷病诊断按国家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进行,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结果在筛查的348个村中有6个县16个村的水砷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水样超标率0.96%。高砷水源普查发现有2个村的水砷浓度>0.15mg/L,病情普查显示,2个村均为轻病区。患者病情以中度以下为主,患者主要集中于中老年。结论山西省又发现了高砷区和地砷病病区,病区均为轻病区,今后仍应继续进行高砷水源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河南省高氟饮水暴露人群分布情况,为实施改水降氟防治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在全省农村,采集每个自然村饮水水源水样,集中供水采集2份水样,分散供水采集3份水样,测定水氟含量,以水氟平均值代表自然村饮水氟含量。结果:共调查水源453701个,覆盖全省158个县(市、区)、174425个自然村;水氟含量≤1.0mg/L的自然村154017个,占调查自然村的88.30%(154017/174425);水氟含量>1.0mg/L的自然村20408个,占调查自然村的11.70%(20408/174425)。其中,水氟1.1~2.0mg/L、2.1~4.0mg/L、≥4.1mg/L的自然村分别占被调查村的8.00%(13949/174425)、3.44%(6007/174425)和0.26%(452/174425);高氟饮水人群分布在17个省辖市的122县(市、区),覆盖人口1240.9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的19.2%;河南省东部、东南部和东北部的商丘、周口、开封和濮阳4个相邻的省辖市,水氟>1.0mg/L村数、水氟>2.0mg/L村数在全省相应的构成比分别为74.92%(15289/20408)、和87.60%(5658/6459)。结论:河南省高氟饮水人群分布范围广,仍是我国受高氟危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河南省农村水氟超标水源以轻度超标为主;饮水高氟暴露人群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东部、东南部和东北部大范围的黄河冲击平原。  相似文献   

9.
慢性砷中毒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但关于地方性慢性砷中毒的防治研究则甚少。本文对地方性慢性砷中毒的治疗以及改水降砷的预防方法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可用于评价地方性慢性砷中毒的预防和治疗。选择饮水含砷量为0.6mg/L的新疆奎屯车排子地区123团场的榨油厂井水为调查点,以饮用此高砷井水并确诊为慢性砷中毒的患者59例为综合防治对象,以附近饮水含砷量为0.009mg/L的123团3连健康居民为对照者。测定受检者尿砷含量,观察患者皮肤改变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和掌握临猗县地氟病病情动态和防治效果,为不断改进和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山西省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要求,采集临猗县氟病区村饮用水及非病区村新启用的生活饮用水水源,进行水氟含量测定。结果:共测定342份病区村水样和7份新启用的饮用水源水样,水氟含量在≤1.00mg/L的非病区村133个.〉1.00mg/L的病区村216个,最高达10.00mg/L,7个新启用的饮用水源村,有5个村水氟含量超标。坡下的氟病区村远多于坡上。已改水降氟的276个病区村,130个水氟含量达标,未改水的66个病区村,只有1个病区村水氟含量达标。276处改水降氟工程中,有219处仍在使用,仅有130处水氟含量达标。停止使用的57处改水降氟工程水氟含量均超标。结论:(1)改水降氟防治效果显著,病区缩小;(2)出现新的病区,防治任务依然艰巨;(3)改水降氟工程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查清湖北省仙桃市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高砷水的分布,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实施方案》与《湖北省高砷水源调查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对病区进行普查,采用统一试剂盒半定量法进行调检居民饮水砷,超标水样再用国标法复核.结果 仙桃市沙湖原种场8个自然村中水砷超标的有7个村.共调查水井848眼,高砷井检出率为13.56%,病区南洪村检出超标井最多为48口,其检出率高达37.21%;东荆村未检出.高砷暴露人口467人,其中儿童129人.结论 仙桃市沙湖原种场广泛存在高砷水源,且病区南洪村高砷水源检出率、人口暴露率、儿童暴露率相对较高,应尽快落实改水这一根本措施,并扩大范围开展高砷水筛查及病情调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和掌握呼和浩特市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流行范围和危害程度,为该地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水砷测定采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病情调查按照《地方性砷中毒临床暂行规定》WS/T211-2001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进行。结果:共调查3个旗县909个自然村,水砷含量超标率为14.19%,改水工程水砷含量超标率为13.86%。病情调查显示,51个高砷村砷中毒检出率为14.17%,病情主要以可疑和轻度为主,患病人群主要集中于4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呼和浩特市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以轻、中病区为主,今后应继续进行高砷水源筛查和砷中毒病情调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洛阳市饮用水水砷含量情况.方法 筛查11个县(市)、区,55个自然村的饮用水,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水砷含量.结果 检测1 100份饮用水样,水砷范围0.0005-0.0072mg/L,未发现水砷超过国家标准的水样.结论 洛阳市是否存在高砷水源,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  相似文献   

14.
应用DDC-Ag分光光度法检测尿砷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2月阜新一家工厂管道破裂造成砷污染了饮用水,部分人因饮用被污染的水及食用了被污染的水做的饭菜而引起砷中毒。应用徐伯洪主编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中尿中砷的DDC-Ag分光光度法测定砷中毒患者尿砷含量,共检测467份,均值为1.843mg/L,标准差为0.209 9,其中最高值达14.2mg/L。在应用这个方法过程中发现,从试剂配制、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地区地方性砷中毒病人是由于长期饮用高砷井水引发,这些地区饮用水的含砷量分别为1.365mg/L和1.088mg/L,是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最高允许含砷量(0.04mg/L)的30多倍。为了解砷中毒对口腔疾病的影响,1998年以来我们对内蒙古土左旗、阿盟巴音毛道地区饮用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宁夏红寺堡开发区饮用水中氟含量及氟中毒分布情况。方法依据《2007年宁夏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项目技术方案》对本地区82个自然村的432眼井和5个供水工程出厂水和末梢水分别采集水样442份,利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样品中含氟量。结果饮用井水的33个自然村432份水样中水氟含量≤1mg/L 111份,占25.69%;〉1ms/L 321份,占74.31%。饮用供水工程的49个自然村10份水样中,水氟含量均≤1mg/L。结论本地区饮用井水的自然村74.31%井水水氟含量高于国家标准,饮用供水工程水的自然村水氟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饮水砷与地方性砷中毒的关系,以及砷对患者血清中总巯基水平的影响,我们对我省大同、晋中两地区饮水中砷含量及发病率作了调查,对砷中毒患者血清中总琉基含量进行了测定,旨在为预防和治疗砷中毒积累资料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饮水砷测定 饮水砷测定水样均系我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居民饮水井中砷含量测定,方法采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取其平均值。然后按井水砷含量的平均浓度分细、统计。  相似文献   

18.
地方性砷中毒是指人群从饮水、食物或空气中摄入过量的砷而导致的慢性中毒。我国1983年在新疆首次报告以来,此后,在山西、内蒙、宁夏等地也发现饮水型砷中毒。20世纪90年代卫生部将地方性砷中毒列为国家重点防治的地方病,此后,各地陆续开展了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饮水砷含量的检测工作,国内外对砷中毒的防治给予了极大关注。我国的砷中毒防治工作得到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减轻砷中毒合作项目”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地方性氟砷中毒区改水后居民尿及发中氟砷含量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性氟砷中毒区改水后居民尿及发中氟砷含量的调查*姜平姚华刘开泰严伟丽张建文(预防医学系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新疆奎屯地区70年代初期发现因长期饮用含氟和砷较高的井水而引起慢性砷中毒和氟中毒的流行区。病区范围广,受害人群多,因而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452例亚急性砷中毒患者临床表现与尿砷值的关系。方法对砷污染饮用水致亚急性砷中毒452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饮用水的砷含量分别为3.19mg/L和3.26Ing/L,分别超标318倍和325倍;452例初检尿砷值为0.24~11.2mg/L[(1.41±1.52)mg/L];中毒患者出现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症状分别为389、249和359例;心肌酶、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和尿常规异常分别为237、98、76、91和140例;心电图异常106例。全组452例均诊断为亚急性砷中毒,其中轻、中、重度中毒分别为370、74和8例;中毒患者尿砷含量与受损的器官数及诊断分级呈正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r=0.552,r=0.678,P均〈0.01)。结论尿砷值可作为亚急性砷中毒诊断及分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