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性肾损伤( acute renal injury,AKI)是心脏术后最常见的主要并发症,心脏术后相关AKI的发病率可高达42% [1] ,其中1% ~5%的患者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RRT ) ,除RRT作为支持治疗措施外,其他治疗选择有限,且近期及远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2年5月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机械通气患者142例,其中发生VAP的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为23.9%;病原菌分布: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占比分别为82.0%、8.oN及10.ooA;年龄较大、机械通气时间长、使用制酸药物、意识障碍、抗菌药物联用及留置胃管等均是VAP的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结论: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应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积极预防,可有效减少VAP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指导在临床工作中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方法 对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和分析,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非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2受体阻滞荆和制酸剂的应用,留置胃管、通气时阃延长,重复插管和气管切开,深静脉穿刺和留置导管等相关危险因素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和预后有关。结论 相关危险因素的存在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影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360例CH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术后VAP的发生情况分为VAP组(n=78)和非VAP组(n=282),收集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手术及预后情况,单因素分析影响术后VAP发生的相关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VAP组患者中15例死亡,死亡率为19.23%,非VAP组6例死亡,死亡率为2.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ACHS-1分级结果>Ⅱ级、手术总时长>120 min、术中体外循环持续时长>10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0 min、术中输血量>150 m L、延迟关胸、术后使用抑酸剂时长>3 d、术后乳糜胸、术后引流时间>3 d、二次开胸、呼吸机使用时间>4 d、ICU治疗时间>7 d、住院总天数>7 d的CHD患儿VAP发生率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体外循环手术中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变化与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发展的联系?方法:选取20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两组:A组(VAP组),B组(对照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开始即刻(T1),体外循环后20 min(T2),体外循环后40 min(T3),体外循环结束即刻(T4)采集所有患者左心房血液,利用流式细胞术法观察粒细胞TLR4的表达变化?同时分析患者术前一般状况,术中体外循环手术情况,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发展状况?结果:有8例患者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其体外循环时间和术中T3?T4时间点左房血粒细胞TLR4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结论:长时间体外循环通过激活TLR4促进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选择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17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未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原发为肺部疾病以及是否早期应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是影响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引发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较多,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强护理胎龄小和低体重患儿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引起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 ICU 收治了140例需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本研究选取了其中发生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归纳并分析引起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为25.0%。年龄、胃内容物反流、意识障碍、留置导管、抗菌药物使用、机械通气时间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密切相关(P<0.05),性别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归纳分析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对降低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探讨VAP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80例行人工机械通气的ICU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意识状态、误吸、H2-受体拮抗剂或酸剂、激素、抗菌素联合应用与VAP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抗菌素联合应用≥2种、机械通气时间≥3d、误吸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抗菌素联合应用≥2种、机械通气时间≥3d、误吸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对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作用?方法:收集20例瓣膜置换患者左心房血液,其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10例(VAP组);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10例(NVAP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开始即刻(T1),体外循环开始后20 min(T2),体外循环开始后40 min(T3),体外循环结束即刻(T4)采集患者的左心房血液,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0?IL-1β的表达水平?同时分析患者术前一般状况,术中体外循环手术情况,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发展状况?结果:两组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NVAP组T3?T4时间点左心房血液中IL-10表达水平以及IL-10/TNF-α比值明显高于(VAP)组(P < 0.05)?同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体外循环时间呈正相关?结论:体外循环过程中IL-10的表达升高可显著减少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VAP的防治措施。方法:对55例行人工机械通气的ICU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非感染性慢性肺疾病、气管切开、意识状态、联合使用抗生素在VAP组及非VAP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机械通气时间、意识状态、抗生素联合应用是VAP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危险因素。结论:机械通气时间≥3 d、意识状态、抗生素联合应用≥2种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围术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组(将血糖控制在4.4—8.3mmol/L之间)和常规治疗组(将血糖控制在8.4—11.1mmol/L之间)。观察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围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切口并发症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强化胰岛素治疗组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心脏事件及低血糖发生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缩短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认为是由患者自身(年龄、术前合并症、受教育程度等)、手术(类型和炎性反应)、体外循环(白细胞激活、肝素使用和温度管理等)及麻醉药物和麻醉深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神经功能退行性变。该文就近年来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POCD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血直接回输对体外循环(CPB)心内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体外循环心内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机血全部直接回输;B组30例,机血全部丢弃。对比两组患者切皮前即刻(T1)、给鱼精蛋白10 min后(T2)、关胸即刻(T3)、术后4 h(T4)采血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浆游离Ca2+、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含量、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血红蛋白(Hb)等指标的变化,并记录术中、术后24 h库血的用量和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等临床情况。结果 PLT计数、血浆游离Ca2+、PT、APTT、TT、FIB、D-D、ACT、Hb在各时间点测定值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库血用量少于B组(P〈0.05)。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后直接回输机血不加重凝血功能紊乱,体外循环后采用机血直接回输的方法,能明显减少异体输血量。 相似文献
14.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185例机械通气治疗≥48 h的患者依据是否发生VAP分为病例组(65例)和对照组(120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VA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VAP发病率为35.1%;VA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机械通气时间(OR=3.015)、侵入性操作(OR=3.166)、留置胃管(OR=4.757)、使用制酸剂(OR=4.211)、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OR=4.125)、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OR=2.366)。结论 EICU进行机械通气具有较高的VAP发病率,影响其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来防止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中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 (CPB)中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 2 1例先心病心内畸形矫治术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 (A组 ,n =7) ;抑肽酶组 (B组 ,n =7) ,给予抑肽酶 5 0 0万U ,CPB前给予 1/ 2量 ,余加入预充液 ;乌司他丁组 (C组 ,n =7) ,给予乌司他丁 2万U/kg ,1/ 3量用于CPB前 ,1/ 3加入预充液 ,另 1/ 3复温时给予。于麻醉后CPB前 (T1)、CPB 30min(T2 )、停CPB(T3)、停CPB后 3h(T4 )、2 4h(T5 )、72h(T6 )采集静脉血 ,观察患者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onWillebrandFactor,vWF)和内皮素 - 1在该过程中的变化。结果 vWF三组变化趋势一致 ,T2已开始上升 ,与T1相比 ,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抑肽酶组与乌司他丁组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T3、T4、T5、T6与T1相比 ,三组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B组与C组上升幅度较小些 ,T2与T3两时间点 ,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与 P <0 .0 5 )。CPB时ET - 1有增高趋势 ,A组T2已明显上升 ,CPB后 3h达高峰 ,以后有下降趋势 ,但CPB后 72h仍高于CPB前 (P <0 .0 5 )。B组与C组ET - 1总体无增高趋势。结论 CPB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广泛激活 /损伤 ,CPB导致的某些继发因素使此损伤持续数天 ;乌司他丁对CPB中内皮细胞有一定 相似文献
16.
心内直视术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变化规律以及临床意义。选择 19例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 ,分别采术前、术中及术后 2、12、2 4、48h血样 ,分析血清中 FT3、FT4、T3、T4、r T3和 TSH浓度。结果 :术中和术后 48h内的 FT3、FT4、T3、T4浓度均明显低于术前 (P<0 .0 5 ) ,T4仍属正常值范围 ;r T3术后 12、2 4、48h均明显高于术前、术中和术后 2 h(P<0 .0 5 ) ;TSH无明显变化 (P>0 .0 5 )。提示在术中和术后 48h内 ,甲状腺激素变化是围绕着机体的自我保护调节使血中的 FT3、FT4、T3浓度处于较低水平波动 ,出现了“低 T3综合症”,并在此浓度基础上相对稳定 ,达到一个新的动态平衡 ,T4和 TSH浓度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在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总结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经验。方法选取102例行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55例,年龄24~71岁。其中59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31例行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联合置换术。全部患者采用膜肺,中度低温CPB;预充白蛋白或新鲜冰冻血浆和人工胶体,必要时术中追加;心肌保护应用10℃~15℃4:1(血:晶体)高钾停搏液灌注;CPB中维持灌注流量50~100ml/kg和平均动脉压(MAP)50~90mmHg;开放前应用利多卡因、硫酸镁和碳酸氢钠;后并行期应用超滤、红细胞悬液、速尿等提高HCT;注意纠正低钾、高钾、低钠和酸血症。结果 CPB时间为69~254min(165.7±68.0),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6~168min(99.5±54.9),自动复跳率为84.4%(86/102),电击复跳率为15.6%(16/102)。全部患者均脱机,无手术死亡。结论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中,提高胶体渗透压、注意心肌保护、调节血球压积、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等是保证体外循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24例CPB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盐酸戊乙奎醚组,于体外循环开始前30 min,分别注射0.9%氯化钠溶液5mL,和盐酸戊乙奎醚0.02 mg/kg。CPB前(T1)、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2),CPB结束后4 h(T3)、CPB后24 h(T4)进行血气分析及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和呼吸指数(RI)。结果:2组患者T2、T3、T4时点与T1时点相比,P(A-a)DO2、RI及血浆TNF-α和IL-6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盐酸戊乙奎醚组T2、T3、T4时点P(A-a)DO2和RI,及TNF-α和IL-6浓度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肺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NF-α和IL-6有关。 相似文献
19.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入住RICU的105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常规VAP预防策略,并在患者进入RICU时开始如下参数监测:生命体征、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发病及合并症、血生化、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APACHEⅡ评分、药物使用情况、营养状态、支气管肺泡灌洗(BAL)、防污染毛刷(PSB)定量培养、胸部X线检查、插管时程、是否发生VAP以及预后。结果共34例患者发生VAP,发生率为32.4%。VAP患者死亡20例,病死率显著高于非VAP患者(58.8%比28.2%,P=0.00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气管插管天数、插管后低血压、脑血管疾病以及低蛋白血症是R ICU中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AP的发生使RICU插管患者的病死率增加,在RICU中发生VAP的危险因素是气管插管天数、插管后低血压、脑血管疾病以及血白蛋白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将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脏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术后出现抑郁、焦虑、谵妄等精神障碍8例,发生率为26.67%,干预组2例,发生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