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评估晚期青光眼手术表面麻醉下实施的效果。方法对34例(56眼)晚期青光眼在0.5%爱尔凯因眼液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及虹膜周边切除术。结果本组52眼(92.86%)术中无疼痛感,4眼(7.14%)术中做上直肌牵引缝线时有疼痛感,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眼压在10±6mmHg范围。视力及视野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晚期青光眼手术在表面麻醉下施行较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表面麻醉下小梁切除术的效果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对41例(52眼)急性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在爱尔凯因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结果52眼(48眼)术中均配合较好,手术过程顺利,4眼由于患者精神紧张及长期高眼压配合欠佳,追加球周麻醉,对手术过程无任何不良影响。结论表面麻醉下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安全可靠,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表面麻醉在中晚期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的可行性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18例25眼青光眼在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观察其麻醉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中无疼痛、麻醉效果满意21眼,占84%,4眼出现轻度疼痛,点1%地卡因后症状消失。结论表面麻醉效果明显,术中无并发症发生,因此,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操作简单,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表麻下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爱尔凯因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45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0.5%爱尔凯因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能很好配合,无一例更换麻醉方法。术后随访3~24月,患眼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眼压全部降至正常范围,由术前平均(31.8±4.3)mmHg降至术后(13.1±5.2)mmHg,功能性滤过泡者42眼,占(93.3%),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爱尔凯因表麻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表面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4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0.4%倍诺喜表面麻醉下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麻醉效果及术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能很好配合,术后26跟(61%)视力≥0.5,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是眼底病变。随访6~24月,32眼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平均15.5mmHg.10眼加用0.5%噻吗心胺后眼压控制,视野无进行性损害。结论表麻下行品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是安全和满意的。  相似文献   

6.
表面麻醉下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用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行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青光眼患者术前术眼滴0.5%地卡因1滴,术中用2%利多卡因相片置于手术野球结膜表面1分钟,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 麻醉效果满意27例;麻醉欠满意3例;无1例麻醉不满意。结论 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麻醉方法简单、易行。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是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表面麻醉小梁切除术85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表面麻醉下小梁切除术的体会。方法对21~95岁各种类型青光眼85例(85眼)在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结果85例中有73例能顺利配合手术,12例因眼球转动不能配合,作眼球筋膜囊下麻醉,上直肌牵引固定眼球。结论在手术者技术娴熟情况下选择合适病例于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共7例(87只眼)。结果:所有术眼均在表面麻醉下顺利完成,其中仅5只眼由于误触虹膜或睫状体,有一过性疼痛感,术后一周视力>0.5者占78.5%者占78.5%,视力>1.0者占46.3%,结论表面麻醉下施行超声乳 化术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球结膜浸润麻醉下青光眼手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评估和比较球结膜浸润麻醉和球后麻醉下行青光眼手术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150眼青光眼患者经球结膜浸润麻醉,120眼青光眼患者采用球后麻醉做为对照组,比较2组不同麻醉方法的并发症、患者术中配合程度及疼痛感。于手术部位行球结膜下浸润麻醉,将麻醉药物注入到Tenon’s囊下及上直肌附着点处。结果 球结膜湿润麻醉组中149眼(99.33%)、球后麻醉组中119眼(99.16%)能较好配合手术。球后麻醉组中有3例(2.5%)发生球后出血,2例(1.67%)发生术中光感消失。球结膜浸润麻醉组无1眼出现类似麻醉并发症。结论 球结膜浸润麻醉对于青光眼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球筋膜下麻醉在小梁切除术和超声乳化手术中的作用。方法109例(121眼)小梁切除术患者和66例(66眼)超声乳化手术患者,合计175例(187眼)。倍诺喜表面麻醉后开睑器开睑,在手术显微镜下常规剪开球结膜暴露术区巩膜后,用钝针头(Helon针头)向Tenon囊内注射2%利多卡因1~2ml。结果术中100%都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无一例患者反应手术中有疼痛感,无一例需术中追加麻醉。术后观察2—15个月,平均6—7个月,无一例并发症出现。结论球筋膜下麻醉是目前小梁切除术术中麻醉和超声乳化手术追加麻醉的最佳方法之一,值得国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表面麻醉下联合手术治疗晚期青光眼并发白内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表面麻醉方式下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晚期青光眼合并 白内障患者或全身情况差的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43眼晚期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或合并全身病的青光眼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视野、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3d、1、6周、3个月平均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平均眼压18mmHg(1kPa 7.5mmHg);视力由术前0.19±0.11提高到术后3个月0.67±0.16;术后视野无缩窄。结论 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视野影响小,尤其适合全身情况差或青光眼晚期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0.4%倍诺喜滴眼液表面麻醉行小梁切除术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82例93眼成人青光眼患者用0.4%倍诺喜表面麻醉行小梁切除术,对术中患者配合及疼痛反映情况进行评价。结果82例93眼成人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单纯表面麻醉,效果良好顺利完成手术者81眼,占87.1%;因缝上直肌时疼痛明显用2%利多卡因0.5ml追加上直肌浸润麻醉后顺利完成手术者10眼,占10.7%;疼痛明显,精神紧张不能配合手术2眼,改做球后麻醉,占2.2%。结论表面麻醉下小梁切除术可靠、安全,无麻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表面麻醉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表面麻醉下小梁切除术的体会。方法对19~89岁各种类型青光眼209例(376眼)在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结果376眼中356眼能顺利配合手术,20例因眼球转动不能配合需加滴1~2次。结论选择适当的病例表面麻醉施行小梁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行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对58例81眼表面麻醉下行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麻醉效果及其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麻醉效果:Ⅰ级67眼(83%);Ⅱ级12眼(15%);Ⅲ级2眼(2%)。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表面麻醉对于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表面麻醉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施行眼科手术的可行性,主要为其安全性和可行性作一初步分析。方法:本组712例(763只眼)手术在表麻下完成。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术727只眼,白内障囊外摘出术16只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11只眼,翼状胬肉切除术5只眼,慢性泪囊炎鼻泪管支架入术4只眼。男236例(257只眼),女476例(506只眼),年龄30-93岁,平均62.3岁。除4只眼鼻泪管支架置入术外,其余手术均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表面麻醉剂为0.4%奥布卡因和1%丁卡因。结果:几种手术中行表面麻醉,患者均能耐受和配合,达到了镇痛作用。结论:表面麻醉避免了眼球穿破、视神经损伤,视网膜中央动脉或静脉阻塞、黑朦、呼吸心跳停止、组织瘀血水肿、眼外肌麻痹等并发症的发生。表麻没有全身反应及麻醉过敏反应,对有凝血机制障碍,高血压病、伴有心率失常的老年患者尤为适用。手术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表面麻醉下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3月~2005年3月收治的在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56例65眼,总结其麻醉效果。其中,对高眼压状态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患者7例10眼术前合并使用上方穹隆结膜下浸润麻醉。将麻醉效果分为3级。1级:患者无痛感或有微痛,术中配合良好;2级:有轻度疼痛,可忍受并能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或加滴表麻药后能顺利完成手术;3级:疼痛明显,不能配合手术,需改其他麻醉办法才能完成手术。结果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5~35min,平均21min;术中5眼少量前房出血,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麻醉效果:1级55眼占84.62%,2级10眼占15.38%,3级0眼。术后处理同常规小粱切除术后处理。结论表面麻醉可有效避免常规麻醉可能造成的并发症,在表面麻醉下行小粱切除术,麻醉效果良好,安全有效。对部分高眼压状态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可合并使用上方穹隆结膜下的浸润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PKP)治疗角膜穿孔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10眼)在表面麻醉下行PKP治疗角膜穿孔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耐受和配合手术,8例术后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植片透明7例,透明率为70.00%,其中1例甘油冷冻保存的角膜术后植片浑浊,1例因排斥反应导致植片浑浊,另1例因继发性青光眼后角膜失代偿导致植片浑浊。结论表面麻醉下行PKP是治疗角膜穿孔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超声乳化术中表面麻醉剂的止痛效果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本文报告1200例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表面麻醉的止痛效果。方法:术中采用0.4%Oxybuprocaine和0.4%Alcaine表面麻醉,经巩膜隧道切口完成常规超声乳化手术,植入单片式PMMA硬质人工晶体和三片式折叠式人工晶体。结果:80%手术病人术中没有任何疼痛感,20%病人(365眼次)在手术不同步骤时有疼痛感,其中有49眼(3.9%),追加球后麻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在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70例(74眼)白内障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麻醉效果和术后视力。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表麻下能很好地配合手术,使手术顺利完成,无一例改用其他麻醉方法,平均手术时间为12min,术后第1天视力≥0.5者52眼(70.27%),术后1周视力≥0.5者62眼(83.78%)。最佳视力1.5。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表面麻醉在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目的 探讨应用表面麻醉方法行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45眼)青光眼用0.4%倍诺喜表面麻醉行小梁切除术,术前给患者心理指导,术眼缩瞳,全身给药降眼压、镇静及止血。术前20分钟开始滴表麻药,间隔3~4分钟1次,共5~6次,可完成手术全程。结果38例(45眼)表麻成功率达100%,效果满意。术后眼压(NCT)36眼维持在9~15mmHg,9眼在16~20mmHg范围,术后无出现高眼压及浅前房情况,术后滤过泡达到满意度。结论表面麻醉行小梁切除术效果好,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术中术后无其他麻醉方式所产生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