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腹腔内喷洒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凭静脉麻醉下行LC患者75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建立气腹后向腹腔胆囊床分别喷洒生理盐水30ml(C组)、0.5%罗哌卡因30ml(R组)或0.5%罗哌卡因30ml复合地塞米松10mg(D组)。记录患者术后4、24、48h的切口、内脏、肩部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分级和术后追加镇痛药情况。结果 (1)与C组相比,D组患者术后24h和48h的切口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R组患者仅术后24h的切口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R组相比,D组患者术后24h和48h的切口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2)与C组相比,R、D组术后4h和24h的内脏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D组术后24h和48h的肩部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R组相比,D组术后48h的肩部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腹腔内喷洒可增强罗哌卡因的术后镇痛效果和延长镇痛时间,但对术后早期(术后4h)切口痛缓解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联合腹腔内重复滴注罗哌卡因应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行LC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复合罗哌卡因(PR复合)组和对照组.PR复合组患者于气腹建立后和术后6 h,向胆囊表面、膈下喷洒0.75%罗哌卡因10 mL,在手术缝合腹壁切口前,向每个切口局部注入相同局麻药液2 ...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前应用罗哌卡因切口浸润结合术中腹腔喷洒对术后疼痛的缓解效应。方法:随机将择期行LC的90例患者分为3组(n=30),A组术前用0.75%罗哌卡因13.3 ml(100 mg)逐层浸润切口并喷洒腹腔;B组术后使用静脉镇痛泵;C组为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方法同A组。分别于麻醉苏醒后2 h、6 h、12 h、24 h记录镇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记录3组患者使用镇痛药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及相应毒副反应。术后2 h、6 h、12 h,A、B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低于C组(P<0.05)。A、B两组各有2例(6.7%)患者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C组11例(36.7%)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罗哌卡因切口浸润结合腹腔内喷洒可明显降低LC术后早期VAS评分,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减少其他镇痛药物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切口及腹膜内局部浸润、术区表面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行LC的60例患者,随机、双盲分为4组。A组:不进行任何处理;B组:手术结束前分别于脐部、剑突下、右肋缘下切口注入0.75%盐酸罗哌卡因2 ml;C组:手术结束前分别于脐部、剑突下、右肋缘下切口下周围腹膜注入0.75%盐酸罗哌卡因2 ml;D组:手术结束前分别在脐部、剑突下、右肋缘下皮肤切口及周围腹膜联合胆囊床、肝膈面喷洒0.75%盐酸罗哌卡因2 ml。4组患者的麻醉诱导、维持方法相同,术后均持续监测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术后2 h、6 h、12 h、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B、C、D组术后2~12 h的疼痛评分低于A组(P<0.05),D组疼痛评分低于B、C两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LC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联合切口、切口周围腹膜及胆囊床、肝膈面表面喷洒罗哌卡因效果更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腹腔内喷洒罗哌卡因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LC的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组(观察组)和单纯地佐辛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于缝合戳口前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观察组于气腹建立后向胆囊表面、胆囊床、肝膈间隙喷洒0.5%罗哌卡因14 mL,在缝合腹壁戳口前向每个戳口局部注射相同药液2 mL.结果:观察组术后2 h、6 h、12 h、24 h的VA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 0.01),术后2 h和次日晨8时Cor、ACTH、CRP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镇痛药的使用例数小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术后镇痛药首次应用时间早于观察组(P< 0.05).结论:LC中腹腔内喷洒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术后镇痛,减少了术后镇痛药的使用量,且能有效地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妇科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特点,但存在术后早期切口疼痛、内脏痛、CO2气腹刺激引起的肩背痛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张智勇等[1]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内罗哌卡因表面麻醉及地塞米松可产生良好的术  相似文献   

7.
背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疼痛值得重视,目前,罗哌卡因已广泛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治疗. 目的 总结罗哌卡因对LC术后疼痛的作用. 内容 综述罗哌卡因在LC术后镇痛中的不同使用方法. 趋向 未来的研究重点应该是寻求更好的联合用药和联合方法用于LC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应用罗哌卡因行局部麻醉对术后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 90例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Ⅰ组用1%罗哌卡因10ml进行胆囊床喷洒;Ⅱ组用1%罗哌卡因5ml进行胆囊床喷洒,同时再用1%罗哌卡因5ml对三个切口进行局部注射,Ⅲ组为对照组.记录术后1、2、4、6、12、24 h的VAS.结果 术后1、2、4 h时,Ⅰ组和Ⅱ组的VAS显著低于Ⅲ组(P<0.05),且Ⅱ组的VAS显著低于Ⅰ组(P<0.05).术后6 h时,Ⅰ组和Ⅱ组的VAS显著低于Ⅲ组(P<0.05),Ⅰ组和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Ⅲ组需要哌替啶镇痛的患者数量显著多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 罗哌卡因局部麻醉能显著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腹腔内应用局麻药的镇痛效果及其对LC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36例ASAⅠ~Ⅱ级行择期LC患者据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Ⅰ组LC术前腹膜腔喷洒0.5%罗哌卡因30 ml;Ⅱ组LC术毕腹膜腔喷洒0.5%罗哌卡因30 ml;Ⅲ组为对照组,LC术后腹膜腔内喷洒生理盐水30 ml。麻醉方法均为全凭静脉麻醉。术后6、24、48 h三个时点记录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观察3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例数和肩背痛、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术后6、24、48 h VAS评分Ⅱ组〈Ⅰ组〈Ⅲ组(P〈0.01)。Ⅲ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例数(7例)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2例,0例,P〈0.05)。3组术后肩背痛、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腹膜腔给局麻药镇痛效果明显,术毕给药镇痛效果优于术前给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切口内浸润及胆囊床喷洒盐酸罗哌卡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4组。A组:在作腹壁切口前切口预定点注入0.75%盐酸罗哌卡因2 mL;B组:手术结束前向胆囊床喷洒盐酸罗哌卡因10 mL;C组:联合应用A/B组的处理;D组:不做任何以上处理。各组在术后均持续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血压、心电图,记录术后2、6、12、24 h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和术后额外镇痛药使用情况及副作用发生情况。观察术前30 min、术后180min静脉血皮质醇含量。结果A、B、C三组术后12 h的VAS评分低于D组(P0.05);4组患者各时间点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额外镇痛药使用次数少于D组(P0.05);4组患者副作用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在术后180 min血液中皮质醇含量少于D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联合切口处浸润和胆囊床表面喷洒罗哌卡因的效果更佳,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