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mi R-526b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作用。方法:用q RT-PCR法检测mi R-526b在52例胰腺癌和癌旁组织,以及在4种胰腺癌细胞系(Bx PC-3、SW1990、PANC-1和As PC-1)和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系(HPDE6-C7)中的表达。将胰腺癌细胞分别转染mi R-526b模拟物、mi R-526b抑制物及阴性对照序列后,采用CCK-8、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细胞增殖、侵袭与凋亡情况。生物软件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分析mi R-526b潜在靶基因,并用Western blot和q RT-PCR法及相关性分析验证。结果:mi R-526b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在4种胰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人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均P0.05)。胰腺癌细胞转染mi R-526b模拟物后,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侵袭能力明显减弱,而转染mi R-526b抑制物后则呈反向变化(均P0.05)。分析结果显示XRCC5是mi R-526b靶基因;胰腺癌细胞转染mi R-526b模拟物后,XRCC5的m 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mi R-526b抑制物后则均明显上调(均P0.05);胰腺癌组织中mi R-526b和XRCC5 m RNA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56,P0.05)。结论:mi R-526b在胰腺癌中下调表达,mi R-526b低表达可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并抑制凋亡,机制可能与上调其靶基因XRCC5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i R-455-3p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q RT-PCR检测mi R-455-3p在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RGM-1及5种胃癌细胞系(AGS、Hs746T、MGC-803、SGC-7901及BSG-823)中的表达。将胃癌细胞mi R-455-3p模拟物后,分别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27 kip1、p21的蛋白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caspase酶活性。结果:mi R-455-3p在5种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RGM-1细胞系,其中在AGS细胞中降低最为明显(均P0.05)。AGS细胞转染mi R-455-3p模拟物后,增殖能力明显降低而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27 kip1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caspase-3与caspase-9相对活性明显升高(均P0.05),但p21蛋白表达量与caspase-8相对活性无明显改变(均P0.05)。结论:mi R-455-3p在胃癌细胞表达下调,增加其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p27 kip1表达及增强caspase-3、caspase-9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真核起始因子4A1(eIF4A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16对胃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用免疫组化、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eIF4A1的表达;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eIF4A1抑制剂hippuristanol(0.125、0.25、0.5、1、2μmol/L)对胃癌细胞株AGS、MGC-803及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及划痕实验检测hippuristanol对胃癌细胞株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IF4A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MTT结果显示,hippuristanol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抑制胃癌细胞株AGS、MGC-803的增殖,而达0.5μmol/L以上时才对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均P0.05);用0.125μmol/L的hippuristanol处理的AGS、MGC-803细胞24 h后,两种细胞的侵袭能力及迁移能力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eIF4A1在胃癌中呈高表达,且与胃癌细胞的恶性特征密切相关,eIF4A1抑制剂有望成为治疗胃癌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icro RNA-616(mi R-616)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80例H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以及正常肝细胞与不同分化程度的HCC细胞mi R-616表达;分析mi R-616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观察HCC细胞过表达或抑制mi R-616表达后侵袭及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HCC组织中mi R-616的表达明显升高,且复发患者明显高于非复发患者,有转移患者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均P0.05);所有HCC细胞株的mi R-616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且在高侵袭性HCC细胞株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侵袭性HCC细胞株(均P0.05);mi R-616表达与HCC患者是否存在门静脉癌栓、Edmondson-Steiner分级、TNM分期有关(均P0.05);mi R-616表达是影响HCC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i R-616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明显低于mi R-616低表达患者(均P0.05)。HCC细胞过表达mi R-616后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增强,mi R-616表达抑制后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减弱(均P0.05)。结论:mi R-616在HCC中表达升高,且mi R-616高表达与HCC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RUSC1-AS1(lnc RNARUSC1-AS1)与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但其对肝细胞癌(肝癌)的影响尚不清楚。笔者前期研究显示,lnc RNARUSC1-AS1与微小RNA-326(mi R-326)存在结合位点,因此本研究探讨lnc RNARUSC1-AS1在肝癌中的表达,以及是否通过靶向mi R-326调控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方法:用q RT-PCR检测41例肝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lnc RNARUSC1-AS1与mi R-326的表达。以lnc RNARUSC1-AS1表达抑制质粒/阴性对照质粒、mi R-326模拟物/阴性对照序列、mi R-326抑制物/阴性对照序列为工具,采用MTT法、Transwell法、流式细胞术、Westernblot法观察接受不同转染处理的MHCC97-H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凋亡以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lnc RNARUSC1-AS1和mi R-326的靶向关系,并用q RT-PCR验证。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肝癌组织中lnc RNARUSC1-AS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mi R-32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转染lnc RNARUSC1-AS1表达抑制质粒或mi R-326模拟物后,肝癌MHCC97-H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迁移与侵袭能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cyclinD1、MMP-2、MMP-9、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21、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MHCC97-H细胞转染lnc RNARUSC1-AS1表达抑制质粒的同时mi R-326抑制物,前者对MHCC97-H细胞以上作用被取消(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及q RT-PCR验证结果显示,mi R-326为lnc RNARUSC1-AS1的靶分子。结论:lnc RNARUSC1-AS1在肝癌中表达上调,其可通过靶向调控mi R-326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mi R-106a-5p在胃癌细胞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靶基因及其富集的信号通路。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 R-106a-5p在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和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AGS(高分化)、MKN-28(中分化)、HGC-27(未分化)、MGC-803(低分化)、BGC-823(低分化)、MKN-45(中分化)及SGC-7901(中分化)和组织(58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的距离癌灶5 cm以上且经HE染色证实均无癌细胞的癌周组织)中的表达,采用mir WALK网站数据库的预测软件预测其靶基因并选择3个以上软件支持的靶基因,运用DAVID 6.7软件在线富集选择的靶基因参与的信号通路。结果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比较,mi R-106a-5p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AGS、SGC-7901、MKN-45、MGC-803、BGC-823及HGC-27中的表达量明显上调(P0.010或P0.001),而在MKN-28细胞中未见上调(P0.050)。与相应的癌旁组织比较,mi R-106a-5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在36例中表达上调(即高表达),在18例中表达下调(即低表达),4例变化不明显。mi R-106a-5p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03)和侵犯深度(P=0.034)有关,而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管侵犯、血管侵犯及Borrmann分型无关(P0.050)。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提示,mi R-106a-5p的靶基因富集存在于与肿瘤相关的31个信号通路中。结论 mi R-106a-5p在胃癌细胞系及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淋巴结转移以及浸润深度有关,其有可能作为一具备潜在研究价值的癌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物(XIST)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自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的胃癌患者42例,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XIST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分析XIST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qPCR检测XIST在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通过转染小干扰RNA(si-XIST)敲低XIST在胃癌细胞SGC-7901和AGS中的表达,分别将胃癌细胞分为si-XIST组和si-NC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验证XIST与微小RNA(miR)-335的靶向关系。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XIST在胃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为1.86±0.24,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0.98±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胃癌细胞系中XIST的相对表达显著上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样本中XIST的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敲低XIST表达可显著降低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XIST可负向调控miR-335的表达。结论lncRNA XIST可负向调控miR-335的表达,从而抑制胃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iR-34a通过靶向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 (HDAC1)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以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系BGC-823、MKN28、AGS、SGC-7901以及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NGEC为研究对象。利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对SGC-7901细胞进行转染,并分组为空白对照组、miR-NC组、miR-34a mimics组、miR-34a mimics+pcDNA组、miR-34a mimics+pc-HDAC1组。结果:与癌旁组织和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NGEC相比,胃癌组织和细胞系中miR-34a表达降低(P<0.05),HDAC1 mRNA表达升高(P<0.05)。miR-34a mimics可提高miR-34a表达、E-cadherin表达上调,细胞增殖活性、PCAN、Ki-67、MMP-2、MMP-9、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细胞侵袭数明显减少(P<0.05)。miR-34a靶向负调控HDAC1蛋白表达(P<0.05)。pc-HDAC1可使m...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46a靶向Nm23-H1对胃印戒细胞癌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漯河市中心医院与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9例胃低分化印戒细胞癌和对应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iRNA微阵列分析分析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差异表达miR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验证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miRNA;采用miRNA对照和miR-146a抑制剂慢病毒感染人胃印戒细胞癌细胞系HSC-39,建立对照(对照组)和miR-146a敲降细胞系(实验组)。采用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体内抑制瘤实验分析两组细胞的转移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miR-146a的靶基因;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组织和组细胞系靶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差异表达的miRNA有84个,其中miR-146a是在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差异最大的miRNA。胃低分化印戒细胞癌组织miR-146a表达水平(2.96±0.31)高于癌旁组织miR-146a表达水平(1.29±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4,P<0.05)。实验组细胞miR-146a表达水平(0.33±0.15)低于对照组细胞miR-146a表达水平(1.02±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4,P<0.05)。实验组细胞侵袭数量[(32.12±4.14)个]低于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81.45±8.0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3,P<0.05)。实验组细胞淋巴结转移数量[(6.01±1.89)个]低于对照组细胞淋巴结转移数量[(13.50±3.0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5,P<0.05)。Nm23-H1是miR-146a的靶蛋白。胃癌组织中Nm23-H1表达水平(0.36±0.11)低于癌旁组织中Nm23-H1表达水平(0.84±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0,P<0.05)。胃癌组织中Nm23-H1表达水平(0.92±0.13)低于对照组细胞Nm23-H1表达水平(0.27±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9,P<0.05)。结论miR-146a在印戒细胞型胃癌中呈高表达,通过靶向Nm23-H1调节胃印戒细胞癌细胞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i R-10b靶向结合E3泛素蛋白连接酶(PARK2)对乳腺癌细胞应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46例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PCR实验分析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 R-10b相对表达量;根据癌组织中mi R-10b表达水平中位数将146例乳腺癌患者分为mi R-10b高表达组和mi R-10b低表达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癌组织中mi R-10b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相关性;荧光素酶实验分析mi R-10b与PARK2的关系,Person线性回归分析癌组织中mi R-10b表达水平与PARK2表达水平相关性;根据癌组织中PARK2表达水平中位数将146例乳腺癌患者分为PARK2高表达组和PARK2低表达组,Western blot方法分析PARK2低表达组与PD1蛋白水平性相关性;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系,转染mi R-10b mimic(模拟物)使细胞中PARK2处于低表达,再通过转染mi R-10b mimic(模拟物)和mi R-10b inhibitor(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KAI1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以52例胃癌患者为对象,分别应用RT-PCR、蛋白印迹、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AI1在胃癌、癌旁正常胃黏膜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分析KAI1与胃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KAI1在正常胃黏膜中多数为中度表达,而在胃癌和淋巴结转移癌中多数表达减弱或缺失,在低分化癌、黏液腺癌中表现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具有较高的一致性。TNM分期晚者(T4,N3)胃癌中KAI1表达明显减低。KAI1高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68.8%,而低表达组为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结论:KAI1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关系密切,是反映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较好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i R-1228-5p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mi RNA快速提取试剂盒分别抽取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总mi RNA及患者肝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肝组织中的总mi 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总mi RNA中mi R-1228-5p的相对表达量;分析mi R-1228-5p的相对表达量与患者年龄、性别、家族史、肿瘤最大径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此外,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mi R-1228-5p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和健康人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mi R-1228-5P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并且mi R-1228-5P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癌旁正常肝组织(P0.05);mi R-1228-5p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家族史无关(P0.05),而与患者的肿瘤最大径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mi R-1228-5p鉴别原发性肝细胞癌与健康人群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和93%。结论:mi R-1228-5p在肝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人群,且其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mi R-1228-5p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肿瘤最大径和临床分期相关。此外,mi R-1228-5p具有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PP7080在胃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明确其对胃癌细胞MGC803迁移和增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lncRNA PP7080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胃癌细胞株及永生化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株中的表达。选择表达量最少的胃癌细胞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 RNA)RP5-919F1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沂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手术取下的非肿瘤胃黏膜(距癌组织3 cm以上)和胃腺癌组织。应用TRIzol试剂盒提取细胞和组织总RNA, 应用反转录试剂盒将RNA反转录为cDNA, 应用实时定量PCR试剂盒进行定量分析。应用SGC-7901和AGS人胃癌细胞, 构建RP5-919F19敲减和过表达模型, 应用CCK-8实验确认细胞增殖能力, 应用Transwell侵袭实验确认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对79例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RP5-919F19表达检测, 发现RP5-919F19在胃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51±0.05, 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0.82±0.04(P<0.05)。对不同病理情况患者的RP5-919F19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不同TNM分期、是否出现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和不同浸润深度患者的RP5-919F19表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肿瘤大小、年龄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OL12A1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和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Oncomine与GEPIA在线数据库分析COL12A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病理分期和预后的关系;用qPCR和免疫组化检测COL12A1基因与蛋白在58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用siRNA干扰技术敲低胃癌细胞SGC7901中COL12A1的表达后,通过CCK-8、平板克隆存活及Transwell小室实验分析SGC7901生物学行为的变化。结果:Oncomine与GEPIA在线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COL12A1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COL12A1表达与胃癌病理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但COL12A1高表达胃癌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qPCR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COL12A1基因与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其癌旁组织(均P0.05)。敲低COL12A1后,SGC7901的生长、增殖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COL12A1在胃癌中高表达,其高表达可能促进胃癌细胞生长、增殖和侵袭,并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i R-150-5p在肝细胞癌(HCC)细胞迁移与侵袭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测定mi R-150-5p在正常肝细胞系L02及HCC细胞系Hep G2中的表达;将Hep G2细胞分成两组,分别转染mi R-150-5p(mi R-150-5p组)与随机序列(对照组),转染后,分别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基质渗透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蛋白表达。结果:mi R-150-5p的表达量在Hep G2细胞系中明显降低,为L02细胞系的0.26倍(P0.01)。转染后,mi R-150-5p组的mi R-150-5p水平明显升高,为对照组的9.53倍(P0.001);mi R-150-5p组的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4.63%vs.87.51%,P0.01),细胞侵袭数明显少于对照组(138个vs.452个,P0.01);MMP2与MMP9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78 vs.1.75;0.82 vs.1.85,均P0.05)。结论:mi R-150-5p在HCC细胞中表达降低,升高mi R-150-5p的表达可抑制H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机制可能与其下调MMP2和MMP9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i RNA-135a(mi R-135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mi R-135a的表达水平,并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mi R-135a模拟物(mi R-135a mimics)转染肝癌细胞株Hep G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转染后细胞中mi R-135a的表达水平;通过平板克隆实验和MTT法分别检测转染后细胞克隆形成率和存活率的变化,并对mi R-135a调控相关靶细胞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观察mi R-135a在肝癌细胞维持正常功能中的作用。结果 通过对2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mi R-135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mi RNA-135a的表达在正常组织中相对更高,且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mi R-135a mimics后Hep G2细胞中mi R-135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而形成单克隆能力和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下降(P0.05),同时转染组细胞中与mi R-135a细胞调控相关靶基因FOS、PI3、Jak2、Stat3的m RNA表达量相较于NC组均显著降低(P0.05),表明mi R-135a表达提高后抑制细胞形成单克隆能力并降低存活率。结论 mi R-135a在正常组织和肝癌组织中差异表达,同时当mi R-135a表达提高时抑制肝癌细胞形成单克隆能力和降低细胞存活率,表明mi R-135a可能通过一些相关靶基因直接或间接调控Hep G2肝癌细胞的存活,在肝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到作用,mi R-135a可能成为临床治疗肝癌和预后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cro RNA-25(mi R-25)在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检测多种不同直肠癌细胞中mi R-25的表达,并检测直肠癌细胞转染mi R-25前体(pre-mi R-25)上调mi R-25的表达或转染mi R-25抑制剂(anti-mi R-25)下调mi R-25的表达后生物学行为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比较,不同的直肠癌细胞中mi R-25的表达均不同程度的明显升高(均P0.05)。在mi R-25表达水平相对较低的直肠癌HR-834细胞中转染pre-mi R-25,在mi R-25高表达的直肠癌SW-837细胞中转染anti-mi R-25后,两种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凋亡无明改变(均P0.05),但侵袭及迁移能力在HR-834细胞的明显增强,SW-837细胞减弱(均P0.05)。结论:mi R-25在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srA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57例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srA的表达。 结果:胃癌组织中MsrA的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低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P<0.001);胃癌组织MsrA mRNA相对量的中位数为3.757,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srA mRNA相对量的中位数为5.240,胃癌组织中MsrA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6)。 结论:胃癌组织中Msr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下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间质中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CAFs)的表达及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检测71例胃癌组织中α-SMA来验证CAFs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黏膜细胞与腺细胞排列杂乱,其中α-SM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癌旁组织中α-SMA的表达呈强阳性。胃癌组织α-SMA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癌旁组织高于胃癌组织及正常组织(P<0.05)。胃癌组织α-SMA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Lauren分型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肿瘤直径<3 cm预后较好,5年预后未复发率80.0%,肿瘤直径>5 cm患者5年预后复发转移或死亡者在75.0%。结论: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AFs呈高表现,其中癌旁组织表达高于癌组织,其与胃癌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预后较差,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