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236例,探讨各证型的发生频率、中医治疗效果、性别、病因和疗次的分布特点,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结果:不同证型的发生频率比较,肾阳虚型92例39%,肾阴虚型66例28%,肾阴阳两虚型78例33.1%;不同证型的疗效比较,肾阳虚组总有效率80.43%,肾阴虚78.79%,肾阴阳两虚组56.4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患者中医分型作为因变量,以肾阴阳两虚作为参照对象进行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肾阳虚的影响因素是年龄、病因、疗次,而肾阴虚的影响因素是年龄、病程、病因和疗次。结论:年龄、病因、疗次是影响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证型分布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不同中医分型的血液实验室检查特点以及辨证用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7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按照中医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和肾阴阳两虚型,观察不同证型患者实验室指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1肾阴虚型患者WBC、RBC明显高于肾阳虚型以及肾阴阳两虚型(P均0.05);肾阳虚型、肾阴虚型和肾阴阳两虚型Plt呈依次递减,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水平肾阳虚型明显低于其他2组(P均0.05)。2肾阳虚证患者CD3+、CD8+明显低于肾阴虚型及肾阴阳两虚组,而CD4+与CD56+16明显高于肾阴虚型以及肾阴阳两虚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肾阳虚型髂骨部位骨髓增生明显减低(P0.05),胸骨增生活跃与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阴虚型胸骨部位增生活跃明显(P0.05),髂骨部位增生活跃和增生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型胸骨和髂骨两处骨髓增生均明显减低(P均0.05)。4应用补肾中药治疗肾阳虚型效果最明显,有效反应率为83%,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肾阴虚型治疗效果最差,有效反应率为66%。结论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具有不同临床特征,治疗效果不一,需要根据患者病情演变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中医证型与微观辨证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AA患者126例,分析中医证型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6、IL-11、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的相关性。结果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CD3~+、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肾阴虚证CD4~+、CD4~+/CD8~+水平均低于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P0.05),CD8+水平高于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P0.05);肾阳虚证与肾阴阳两虚证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肾阴虚证IL-2、IFN-γ、TNF-α水平均高于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P0.05),IL-11水平低于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P0.05);肾阴阳两虚证IFN-γ、TNF-α水平均高于肾阳虚证(P0.05)。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Hgb、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阴虚证WBC低于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P0.05),肾阴阳两虚证WBC低于肾阳虚证(P0.05)。结论 AA肾阴虚证病情更严重,符合"阳虚易治、阴虚难调"理论,CD4~+、CD8~+、CD4~+/CD8~+、IL-2、IL-11、IFN-γ、TNF-α、WBC可能作为微观辨证指标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分型与细胞凋亡及miR-96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9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为肾阳虚、肾阴阳两虚和肾阴虚各30例,另以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和Fas/FasL阳性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miR-96的表达。结果: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阴虚组凋亡率最高,肾阳虚组最低,肾阴阳两虚组介于两者之间。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细胞表面两种抗原Fas和FasL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三型比较,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肾阴虚组、肾阴阳两虚组和肾阳虚组。中医各证型组miR-96的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三型比较以肾阴虚组与肾阴阳两虚组为高,但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的凋亡可能与miR-96的异常表达相关,不同辨证分型之间存在miR-96表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围绕促红细胞生成素、造血干细胞因子等指标,探讨其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9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肾阳虚型、肾阴阳两虚型、肾阴虚型三组,另设正常对照组10例,ELISA法检测外周血EPO、SCF分泌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EPO、SCF分泌水平显著下降(P0.05),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组之间比较,肾阳虚组的EPO和SCF分泌水平最高,其次为肾阴阳两虚组,肾阴虚组最低,三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EPO、SCF出现明显紊乱,不同辨证分型间存在差异,这两项指标可作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分型与Fas、FasL抗原表达的相关性,解析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方法选择9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其中脾肾阳虚、肾阴阳两虚、肝肾阴虚者各30例;另设15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正常人骨髓Fas、FasL抗原表达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Fas、FasL mRNA表达。结果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Fas抗原、FasL抗原的阳性率、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而且脾肾阳虚组、肾阴阳两虚组与肝肾阴虚组组间Fas抗原、FasL抗原的阳性率、mRNA表达存在明显差异(P<0.05或P<0.01),按脾肾阳虚组、肾阴阳两虚组与肝肾阴虚组次序依次升高。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辨证分型与Fas、FasL抗原表达存在相关性,可作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和定量表征。  相似文献   

7.
用McAb和ABC法测定了38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简称T亚群)。与健康人相比,CAA的Ts明显增高(P<0.001),Th/T5明显降低(P<0.001)。并发现外周血Hb水平、病程、疗效及中医证型与T亚群相关。按气血两虚肾阳虚、肾阴虚、肾阴阳两虚的顺序,患者Th逐渐降低,Ts逐渐升高,Th/Ts明显降低。后两组比前两组Th/Ts下降更显著(P<0.01),提示阳损及阴时机体免疫机能发生更大的改变,从T亚群水平揭示了中医证型特别是肾阳虚、肾阴虚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对临床确诊的34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IgA、IgG、IgM、补体C3和C4进行水平测定,并分析其结果。结果:①IgA、IgG、IgM、补体C3和C4在肾阳虚证和肾阴虚证组间无明显差异;②IgA〈1.8g/L时,以肾阳虚证居多(11/15例),IgA1.8g/L时,以肾阴虚证居多(12/19例);③IgG2.0g/L时,以肾阳虚证居多(12/17例),IgG〉2.0g/L时,以肾阴虚证居多(11/17例);④IgM〈1.0g/L时,以肾阳虚证居多(12/17例),IgM〉1.0g/L时,以肾阴虚证居多(11/17例);⑤补体C3〈1.05g/L时,以肾阳虚证居多(11/14例),补体C3〉1.05g/L时,以肾阴虚证居多(13/20例);⑥补体C4〈0.25g/L时,以肾阳虚证居多(11/15例),补体C3〉0.25g/L时,以肾阴虚证居多(12/19例)。结论:①肾阳虚证的特征是:IgA〈1.8,或IgG〈2,或IgM〈1,或补体C3〈1.05,或补体C4〈0.25;②肾阴虚证的特征是:IgA〉1.8,或IgG〉2,或IgM〉1,或补体C3〉1.05,或补体C4〉0.25;③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指标可能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疫、内分泌系统多个指标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对60例CA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肾阴阳两虚型3组,并行免疫、内分泌系统的多个指标的实验室检查。结果:(1)与肾阳虚证组相比,肾阴虚证组CD8+、C3、C4、皮质醇(COR)、睾酮(T)、游离甲状腺素(FT4)显著升高(P<0.01,P<0.01,P<0.01,P<0.05,P<0.01,P<0.01),CD4+、雌二醇(E2)显著下降(P<0.01,P<0.01)。肾阴阳两虚证组COR、T、E2、FT4较肾阳虚证组显著升高(P<0.01,P<0.01,P<0.01,P<0.05)。(2)与肾阴虚证组相比,肾阴阳两虚证组E2显著升高(P<0.01),CD8+、C3、C4、COR、T显著下降(P<0.01,P<0.01,P<0.01,P<0.01,P<0.01)。结论:CD4+、CD8+、C3、C4、COR、T、E2、FT4等指标可作为CAA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分型与Faa、FasL蛋白表达的相关性,解析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方法]选择9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其中脾肾阳虚、肾阴阳两虚、肝肾阴虚者各30例;另设15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印迹杂交技术检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正常人骨髓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Fas蛋白、FaaL蛋白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而且脾肾阳虚组、肾阴阳两虚组与肝肾阴虚组组间Fas蛋白、FaaL蛋白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P<0.05或P<0.01),按脾肾阳虚组、肾阴阳两虚组与肝肾阴虚组次序依次升高.[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辨证分型与Fas、FasL蛋白表达存在相关性,可作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综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医证型研究进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分为热毒炽盛、痰湿瘀阻,脾肾阳虚、气血不足、肾精亏虚等多个证型。现代研究发现证型与代谢组学、生长因子等相关。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因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传统医学在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将其归属于"胁痛""积聚""黄疸"等疾病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由湿、热、瘀、虚所致。临床上多采用气血津液和脏腑辨证相结合的原则,分为肝郁脾虚、肝肾亏虚、肝胆湿热、瘀血阻络等证型论治。中医药治疗本病辨证分型客观化的研究尚不足,对其辨证分型论治尚需进行客观化、标准化研究。  相似文献   

13.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各医家主张不同,证型分类也不同。文献分析结果显示,反流性食管炎主要证型有9个,分别为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痰气交阻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肝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胃阴不足证、脾虚痰湿证。其中4个证型在临床上较常见,分别是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痰气交阻证及肝胃不和证。反流性食管炎的证型中实证居多,其发生与肝脾胃三脏密切相关。且中医证型与性别、Hp感染、体质类型等因素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2型糖尿病(T2DM)辨证研究进行了归纳,根据T2DM体质肥胖与非肥胖的特点并通过对不同医家证候研究的分析,笔者提出本病的易患体质是其证候演变的基础,不同的诱发因素是证候演变的条件。形体肥胖者多脾肾气虚胃强体质,非肥胖者多肝肾阴虚体质,在长期诱因作用下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不同体质患者证候演变表现出相应规律。因此,T2DM的辨证论治应将体质、病期、病理变化与具体的脏腑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把握其辨证论治规律。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的中医证型分布和方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已发表的中医诊治糖屎病的文献整理,总结目前糖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收集1979-01—2008—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文献,统计证型、方剂和出现的频度,总结糖尿病中医证候特点,对方药按其功能进一步归类统计分析,找出糖尿病中医治疗选方用药规律。结果:糖屎病证型65个,气阴亏虚型、阴阳两虚型、血瘀型、脾肾阳虚型、阴虚阳亢型、肝肾阴虚型、脾气虚型及气虚型为常见证型,占55.82%;证候病位主要在肾、脾、肝、肺、胃,虚证病机占71.02%。共得方剂223首,补益剂、清热剂、理血剂、祛涅剂、和解剂、治燥剂、祛痰剂共占94.52%。用药436味,按功能归为46类,进一步合并为23大类,补虚、清热和活血化瘀类药物使用频次占62.78%,补虚药为第1位,主要是补气和补阴药。清热药次之。补气药黄蓖使用频次位于所有用药之首。结论:中医诊治糖尿病证型特点和用药规律的分析可为目前糖尿病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应从多方面对糖尿病进行辨证,尤其应注意肾脾病机和虚性病机;对糖尿病治疗在运用补益、清热药的同时,也要重视活血化瘀方药的选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脾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本质,寻找客观化指标.方法 收集200例PCOS患者,经辨证分为脾肾阳虚组105例和非脾肾阳虚组95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性激素水平、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 h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R-IR)在脾肾阳虚型与非脾肾阳虚型PCOS患者中的差异.结果 脾肾阳虚组BMI (24.4±2.8)、WHR (0.88±0.07)、LH/FSH (2.02±1.06)、E2 (55.84±23.87) pg/ml、HOMR-IR (2.95±1.52)、FINS(15.18±7.64) IU/ml、2hlNS (59.53±40.61) IU/ml均高于非脾肾阳虚组[分别为(22.2±2.2)、(0.80±0.06)、(3.50±1.80)、(45.82±21.31) pg/ml、( 1.90±1.50)、(9.93±6.59) IU/ml、(50.56±41.34) 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FSH、T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SH脾肾阳虚组(6.46±0.95) IU/L、FSH 非脾肾虚组=(6.40±1.16) IU/L;T脾肾阳虚组=(0.81±0.15) μg/L、T非脾肾阳虚组=(0.72±0.13)μg/L,P>0.05).结论 BMI、WHR、LH/FSH、E2、HOMR-IR、FINS、2 hINS指标可作为脾肾阳虚型PCOS的客观化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医证型与眼底分级的对应关系,为DR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75例DR患者行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FFA),同期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简单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①FFA显示轻、中、重度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NPDR)分别是71例、65例和64例。中医辨证为阴虚内热证型69例、气阴两虚型61例、瘀血阻滞型67例、阴阳两虚型78例。②不同中医证型的DR分级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992,P=0.000。③对应分析显示:阴虚内热型的点集合投影几乎重叠于轻度NPDR的点集合投影;气阴两虚型的点集合与中、重度NPDR的点集合靠近,阴阳两虚型的点集合与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的点集合最近,瘀血阻滞型的点集合没有显示与DR某一分级的紧密关系。结论:随着DR程度由轻、中、重度NPDR→PDR的演变,中医证型也呈现由阴虚→气虚→阳虚的证候变化,而瘀血阻滞的病理改变贯穿于DR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探讨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关系以分析病因。方法:选择300例高血压病患者依照中医辨证分型方法作为实验观察对象,以40个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并依照调查表的形式,以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心电图等为客观指标,依照中医的证型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吸烟、喝酒、家族史、TC、TG、LDL-C高血压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性均有显著性意义,HDL-C、FBC的比较,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在高血压组各证型的比较中瘀血组LDL-C明显升高;肝肾阴虚组高龄、TC正相关;TC正相关;痰瘀阻络组吸烟、年龄、TG正相关;痰上火扰组吸烟、喝酒、家族史、腹型肥胖、BMI超标正相关;肝火亢盛组家族史病例明显增多,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备显著性意义。结论: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一定相关性的论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病中医证型与消化性溃疡分类、溃疡分期、胃镜征象、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从而为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1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均经中医辨证分型,并行胃镜检查、H.pylori检查。对中医证型与消化性溃疡分类、溃疡分期、胃镜征象、H.pylori感染的关系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中医证型与西医溃疡分类的构成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溃疡期中胃热炽盛型34例,愈合期和癖痕期中肝胃气滞型58例,均明显高于同期其他证型(P均0.05)。各中医证型胃镜下溃疡面积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胃气滞、瘀阻胃络及脾胃阳虚患者胃黏膜水肿,溃疡色泽白,溃疡面覆白苔为主;胃热炽盛及寒邪犯胃患者胃黏膜水肿,溃疡色泽黄,溃疡上覆黄苔为主;胃阴亏虚患者黏膜溃疡色泽白,溃疡面上覆白苔为主;食滞胃肠患者黏膜水肿,黏膜色泽黄,溃疡上覆白苔为主。胃热炽盛及肝胃气滞患者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88.46%及71.23%,胃热炽盛型H.pylori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胃镜检查观察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病变情况,不宜作为中医证型判断标准,可作为望诊之延伸应用于临床,可为中医辨证提供一定的客观化指标,提高对消化性溃疡病中医辨证治疗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危患者的证候特征,以期为其中医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制订调查问卷表,对2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危患者进行临床调查,按辨证标准分虚证(包括气血阴阳虚证及脏腑虚证)及实证(包括血瘀证、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肝郁气滞证及肝风内动证),对其分布频率进行统计,并对合并疾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危患者的基本证型以虚实夹杂为主,占62.5%。虚证气血阴阳辨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气虚证,占37.0%,其次是阴虚证和血虚证;脏腑虚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心虚证,占71.5%,其次是肝虚证和肾虚证。实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血瘀证,占47.5%,其次是痰湿壅盛证。93%的患者出现复合证候,以3个证候组合居多,其次是4个证候。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危患者以合并2种疾病的比例最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是其最常见的合并疾病。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危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是虚多实少,虚实夹杂;单一证候少,大多以复合证候形式出现;病变脏腑以心、肝、肾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