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脂质氧化、氧自由基生成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胆红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它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起到保护作用。已有研究发现低血清胆红素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该文对胆红素的抗氧化作用、胆红素与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胆红素对缺血性脑卒中起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4,(8):963-964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发生后患者体内血清胆红素(BIL)水平的变化,以及胆红素水平与常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出血病例99例以及同期健康对照组80例,进行生化检测血清胆红素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血糖浓度(FBS),记录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既往一般病史,包括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房颤病史、既往脑血管病史以及吸烟史。结果:1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在未校正和校正年龄、性别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男女性别之间总胆红素有差异(P<0.05):男性高于女性;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脑出血量与年龄、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呈正性相关(P<0.05),与胆红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之间无相关性(P>0.05);3急性脑出血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血脂、血糖之间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无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后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其原因主要不是由于颅内血肿的分解与代谢所致,而是可能为脑出血急性发生后机体的急性应激反应导致了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胆红素的关系。方法:经头颈CT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有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60例,无斑块者60例;根据检查结果,将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分为钙化斑块组84例,混合斑块组142例,非钙化斑块组34例;以及颈部动脉轻度狭窄组73例,中重度狭窄组89例,无狭窄组98例;比较不同组别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及血清胆红素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无斑块组(P<0.01);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高于非钙化斑块组(P<0.05);中重度狭窄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无狭窄组(P<0.05);轻度狭窄组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无狭窄组P<0.05)。结论:高血清胆红素是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保护性因素,与颈部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胆红素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胆红素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100例,查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急性脑梗死组胆红素水平较TIA组更低。结论:胆红素水平降低可能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血脂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卒中 5 7例 ,对照组 2 0例 ,分别比较 >6 0岁、≤ 6 0岁年龄组及对照组血清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及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10 0(ApoB10 0 )检测结果。结果 :6 0岁以上和 6 0岁及以下脑梗死组 ,血脂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脑梗死两年龄组TC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其他血脂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高TC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HDL C虽然降低 ,但不能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警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究血清胆红素与与急性脑梗死关系。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和50例健康体检对照组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直接胆红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明显降低与急性脑梗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东菱迪芙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东菱迪芙 ( DF- 5 2 1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AIS)的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对 1 4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随机分成东菱迪芙治疗组 ( 73例 )和不使用东菱迪芙的对照组 ( 72例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1周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结合治疗后患者的病残程度 ,评定临床疗效 ;同时作凝血功能和血流变学等实验检测。结果 :早期静脉滴注 DF- 5 2 1治疗 AIS安全、有效 ,总有效率为 97.2 9% ,明显高于对照组 61 .1 2 % ( P<0 .0 1 )。结论 :DF- 5 2 1能明显降低 AIS患者血粘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 ,可作为 AIS早期降纤治疗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血清高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变化及与卒中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和荧光检测仪测定缺血性脑卒中115例和正常人50例Hcy水平,同时测定部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蛋白C活性、D-二聚体、GMP-140、TXB2、6-K-PGF1α等的水平。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卒中患者之间血清Hcy水平差异有显著性,并与卒中严重程度一致。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清Hcy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与性别无关,与血浆蛋白C活性、D-二聚体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浆GMP-140、TXB2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cy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血清Hcy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一致;Hcy导致缺血性脑卒中与影响抗凝、纤溶机制和刺激血小板活化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人口的第1位致残和死亡原因,且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其中约70%为缺血性脑卒中,多数病例伴有多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这些传统的危险因素已经得到了深入研究和广泛认可。胆红素既往临床上更多地只关注其毒性作用,但是自1994年Schwertner[1]提出低血清胆红素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以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卒中与血清胆红素相关关系及血脂水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脑梗死和脑出血急性期血清胆红素及血脂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脑梗死和23例脑出血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进行检测,并与3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卒中的TB、D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脑梗死组的APOB、TG、TC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LDL-C升高也较为明显(P<0.05),HDL-C降低(P<0.05)。脑出血患者血脂APOA1、TC升高(P<0.01/0.05)。结论: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的TB、DB均显著升高,并认为可能是卒中后并发症及应激状态所致。卒中急性期的胆红素升高可以通过其抗氧化保护组织细胞作用而对抗卒中后的高脂血症,有利于降低血黏度和保护脑细胞,所以,卒中后高胆红素血症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在人群中发病率、病死率高,在我国呈逐年增商趋势。长期以来,胆红素作为肝胆痰病的一个检测指标,其浓度上升被认为对人体有害.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胆红素为人体内一利天然抗氧化剂,具布防止脂质和脂蛋白被氧化的作用,他有效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被认为其浓度下降可能是冠心病的又一危险因素。本文旨在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心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对急性心儿肌梗死心者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药物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疾病治疗手段之一,然而临床长期使用一些药物的副作用逐渐在机体各系统中显现,甚至可能造成病人死亡。本文主要对临床几种常用药物副作用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胆红素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102例冠心病患者与200例非冠心病患者以及203例健康对照,对两组胆红素水平进行比较.并与胆红素水平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是防止冠心病的有效物质,检测胆红素对冠心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低胆红素水平可能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在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的120例初发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根据评估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卒中复发的综合康复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分别在于预前和干预后1年收集两组相关资料进行评价。提示,干预组患者血压、血糖及血脂(LDL—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遵医服药率(90%),坚持康复训练率(68%)及戒烟的概率(75%),均高于对照组(63%,18%,35%)(P〈0.05)。干预组脑卒中复发率(8%)、死亡率(7%),均低于对照组(35%,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晓春 《医学争鸣》2008,29(23):2130-2130
0 引言冠心病(CAD)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一种心血管常见疾病.其发牛率和病死率相当高,探索该病的危险闪素及其病理机制对该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观念认为血清总胆红素(TBIL)是人体内的一种有害代谢产物,临床上常将其升高作为肝、胆、胰及某些溶血性疾病的诊断指标,而降低则认为意义不大.但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低水平血清TBIL与CAD的发病率增加密切相关.我们测定了65例CAD患者和59例健康者血清胆红素水平,进一步了解冠心病与血清胆红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死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振芬  马忠军 《医学综述》2007,13(14):1120-1120,F0003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胆红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特别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参与因素,而脑梗死的发病基础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本文观察了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6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为4组;冠状动脉正常组(n=30)、轻度狭窄组(n=36)、中度狭窄组(n=52)和重度狭窄组(n=78)。检测各组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酯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冠状动脉正常组和轻度狭窄组,血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正常,而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均明显降低,与正常组和轻度狭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血TC、LDL-C均升高,HDL-C均降低与正常组和轻度狭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中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许多临床工作者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寻求早期有效预测ACS的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常被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危险性。目前许多研究表明,血清胆红素与ACS的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动脉粥样硬化(AS)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6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组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68例,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斑块情况,测定血清胆红素、LDL-C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之间两两比较发现,直接胆红素(Dbil)、LDL-C水平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LDL-C水平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TIA组患者的血清Dbil与LDL-C的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642,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Dbil水平明显降低,且Dbil水平越低LDL-C的水平越高,测定两者血清浓度有助于筛选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做到早预防,为卒中一级预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