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黄芪多糖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通过体外试验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mongholicus, ASP) 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功能调节的机制,为进一步阐明黄芪多糖的免疫学活性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扫描电镜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DC表型和功能的各种指标。结果 本实验应用小鼠骨髓来源的DC,通过体外试验证明了黄芪多糖能够提高DC表面分子CD11c和MHCⅡ的表达,并且呈黄芪多糖浓度依赖性;空白组DC的吞噬功能很强,LPS组DC和黄芪多糖处理组DC吞噬功能都明显下降;黄芪多糖能够促进DC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表达;电镜观察DC的超微结构,可见黄芪多糖处理组DC突起增多,形态上更加成熟。结论 本实验结果证实了黄芪多糖能促进小鼠骨髓来源的DC表型及功能的成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体外对脐血单核细胞定向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s)及其对T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脐血,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分为3组,实验组:在含有APS(浓度为100mg/L)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阴性对照组:在无药物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阳性对照组:在含有细胞因子(IL-4、GM-CSF、TNF-α)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用倒置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收集部分培养第12天的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表面CD1a、CD80、CD83和CD86的表达;收集实验组培养第12天的细胞(DCs),作为刺激细胞;分离制备健康志愿者异基因外周血单核细胞(MNC),作为反应细胞混合培养,MTT比色法检测DCs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结果:在培养的第72小时后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细胞形态开始变化,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树突状结构更加明显,第12天细胞呈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阴性对照组细胞生长缓慢,培养至第12天细胞呈梭形巨噬细胞形态。培养至10天的实验组细胞扫描电镜下呈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培养12天实验组、阳性对照组细胞分别高表达DCs特异性抗原CD1a、CD80、CD83和CD86,与阴性对照组对应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经黄芪多糖诱生的DCs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具有明显刺激增殖作用。结论:黄芪多糖及细胞因子体外均可诱导脐血单核细胞(DCs前体细胞)定向分化为功能性(成熟)DCs;黄芪多糖诱生的DCs具有明显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且随DCs细胞数量的增加而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3.
黄芪多糖对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功能及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功能及成熟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黄芪多糖的免疫学活性提供依据。方法: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分选pDC,加入0、50、100、200mg/L的黄芪多糖共孵育,24小时后收集上清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DC分泌的IFN-α、TNF-α、IL-6量,5天后收集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型CD11c、CD80、CD86阳性率、光镜观察DC的形态、扫描电镜观察DC的超微结构。结果:黄芪多糖显著提高pDC分泌的IFN-α、TNF-α、IL-6量,并且呈黄芪多糖浓度依赖性(P0.05);黄芪多糖可促进pDC向DC的分化和成熟,并呈黄芪多糖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黄芪多糖能够增强pDC的功能,并促进其向DC的分化和成熟。  相似文献   

4.
黄芪多糖诱导的树突状细胞增强CIK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并和同源CIK(Cytokine induced killer)细胞共培养,观察DC-CIK和黄芪多糖诱导DC-CIK细胞杀伤A549肺腺癌细胞的活性.方法:提取健康供血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常规诱导出DC与CIK细胞后,将其共培养,观察黄芪多糖对DC表型变化的影响,定量检测DC-CIK和黄芪多糖诱导DC-CIK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FN-γ和IL-12;并用MTT法测定其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黄芪多糖能提高DC表面分子CD40、CD80、HLA-DR的表达,经黄芪多糖诱导的DC活化的CIK,对A549肺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单纯DC-CIK细胞,差异显著(P<0.05).结论:黄芪多糖能增强DC的抗原提呈功能,证实黄芪多糖诱导的DC能明显提高CIK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黄芪多糖的体外抗人乳腺癌MCF.7细胞活性。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黄芪多糖组和阳性对照组,黄芪多糖组MCF.7细胞给予不同浓度(2.5、5、10、20mg/L)的黄芪多糖,阳性对照组给予10gmol/L顺铂,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培养基。48h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黄芪多糖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计算IC_50;吖啶橙(AO),溴化乙啶(EB)荧光染色法测定黄芪多糖对MCF-7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黄芪多糖对MCF-7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在给予2.5、5、10、20mg/L黄芪多糖48h后,黄芪多糖呈浓度依赖性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r=0.985,P〈0.05),抑制率分别为(4.14±2.96)%、(7.14±2.10)%、(20.13±2.33)%、(64.66±5.15)%,高于空白对照组0%,但4个不同浓度组的抑制率均低于阳性对照组(90.31±4.92)%。黄芪多糖48h的IC_50=16.83mg/L。随着黄芪多糖浓度的逐渐增高,MCF-7细胞中代表凋亡的玛瑙色逐渐增多,细胞核骤缩、核分裂,细胞形态呈现典型的凋亡特征。2.5、5、10、20mg/L黄芪多糖的凋亡率分别为(2.37±0.98)%、(6.76±1.31)%、(11.65±1.46)%、(20.75±2.68)%,高于空白对照组(1.14±1.25)%(均P〈0.05),但均低于阳性对照组(35.09±2.88)%(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黄芪多糖以浓度依赖性诱导MCF-7细胞凋亡(r=0.991,P〈0.05),随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升高,但均低于阳性对照组。黄芪多糖随浓度的增加促使s期细胞比例逐渐升高,但低于空白和阳性对照组(均P〈0.05),使处于G_0-G_1期细胞的比例逐渐减少,仍高于空白和阳性对照组(均P〈0.05)。结论黄芪多糖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使MCF-7细胞生长增殖停滞在S期?  相似文献   

6.
黄芪是祖国传统医学中最常用的补气药之一,其性甘、微苦,人肺、脾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等功能。它含有多糖、生物碱、氨基酸、黄酮类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中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是黄芪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并且黄芪多糖的免疫活性尤为突出。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多糖除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细胞代谢,调节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外,还兼有固肾降压、保肝消炎等功效。  相似文献   

7.
郝钰  邱全瑛  吴珺 《免疫学杂志》2000,16(3):206-209
目的 从影响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角度探讨黄区欧糖免疫增强作用的机制。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模型,应用蛋杂料染色、细胞ELISAS、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研究黄芪多糖对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结果 黄芪多糖作用于HUVEC,能促进HUVEC与淋巴细胞粘附,并与IL-1、TNF有协同增强作用,其主要分子机制为促进HUVEC表面粘附分子CAM-1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红景天多糖对骨髓抑制贫血小鼠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造血调控作用机制。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红景天多糖对骨髓抑制贫血小鼠外周血、骨髓有核细胞、骨髓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中剂量和高剂量红景天多糖能明显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及骨髓有核细胞(BMCs)数,但对血小板的作用不明显。高剂量组可促进骨髓G0/G1期细胞向S期细胞以及S期细胞向G2/M期细胞的转化,增殖指数(PI)也明显升高。结论红景天多糖可能通过促使骨髓抑制贫血小鼠骨髓细胞通过G1期的限制点,进入细胞增殖周期,加速骨髓G0/G1期细胞向S期细胞、S期细胞向G2/M期细胞的转化,促进骨髓造血细胞增殖,提高外周血象,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浓度黄芪多糖对胆固醇流出和ABCA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THP-1细胞诱导分化成泡沫细胞,用不同浓度黄芪多糖对其干预24 h,γ计数仪检测胆固醇流出,RT-PCR及流式细胞仪检测ABCA1的表达。结果:黄芪多糖呈剂量依赖性(10-100 mg/L)促进胆固醇流出;增加ABCA1的表达。结论:黄芪多糖可能通过增加ABCA1的表达而促进胆固醇流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周耐力训练及补充多糖提取物对大鼠血清中3种细胞因子水平和PBMC分泌3种细胞因子能力的影响。方法:1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耐力训练+黄芪多糖组、耐力训练+牛膝多糖组、单纯耐力训练组、安静+黄芪多糖组、安静+牛膝多糖组、安静对照组。大鼠进行6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后,观察大鼠血清中IL-2、IL-4、IL-10水平的改变以及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分泌IL-2、IL-4、IL-10能力的变化。结果-K期耐力训练后可造成大鼠血清IL-2下降、IL-4、IL-10升高,PBMC分泌IL-4能力增高,表明长期耐力训练后Th1和Th2两型细胞的功能失衡。6周耐力训练同时补充黄芪多糖和牛膝多糖提取物能防止大鼠血清IL-2的明显下降及IL-4、IL-10升高;防止大鼠PBMC分泌IL-4的明显增高。结论:长期耐力训练能引起辅助T细胞(Th)两个亚型Th1和Th2两型细胞功能失衡,这可能是长期耐力训练引起运动性免疫低下的原因之一。牛膝多糖和黄芪多糖提取物对耐力训练大鼠Th1和Th2型细胞平衡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芪多糖佐剂对脾脏NK细胞及NKT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脾脏NK细胞及NKT细胞在黄芪多糖(APS)发挥免疫佐剂功能的作用。方法使用鸡卵白蛋白(OVA)与APS经皮下免疫C57BL/6小鼠3次。末次免疫7~14d,取血清,使用ELISA观察OVA特异性抗体的含量;分离脾脏淋巴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和NKT细胞的百分比含量;使用PMA和Ionimycin刺激淋巴细胞,使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的方法检测IFN-γ和IL-4的分泌情况。结果 APS组小鼠OVA特异性抗体含量明显高于OVA组小鼠(P〈0.05),但小鼠脾脏内NK和NKT细胞的百分比含量与OVA组和正常小鼠差别不大(P〉0.05)。经PI刺激以后,APS组小鼠脾脏内NK细胞中IL-4+细胞明显高于OVA组和正常组(P〈0.05),且IFN-γ+细胞的比例明显下降(P〈0.05);虽然经过PI刺激以后,APS组小鼠脾脏内NKT细胞中IL-4+细胞升高不明显,但是IFN-γ+细胞的比例明显下降(P〈0.05)。结论 APS可以通过调节NK和NKT细胞的功能来促进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2.
多糖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和促进剂对巨噬细胞、T/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的功能都有调节作用,树突状细胞(DC)是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多糖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近年来也有所报道,主要包括多糖对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细胞因子分泌、吞噬功能、多糖受体及信号转导途径等方面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休克期大面积切痂对严重烧伤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探索改善烧伤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大鼠分成休克期切痂组(A组)、常规切痂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A、B组造成30%TBSAⅢ度烫伤,C组不烫伤。A组伤后第6h、B组伤后第4d切痂,并于伤后第1、5、9d各活杀10只,取材送检,观察其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1)A、B组与C组比较:A、B组烫伤大鼠各时相点CD3^+T细胞变化不大(P〉0.05),但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下降、CD8^+T细胞增高(P〈0.05或P〈0.01)。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5或P〈0.01),外周血CD25^+T淋巴细胞表达及经活化后脾脏CD25^+T淋巴细胞表达明显下降(P〈0.05或P〈0.01)。(2)A组与B组比较:A组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T细胞降低(P〈0.05或P〈0.01),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外周血CD25^+T淋巴细胞表达及经活化后脾脏CD25^+T淋巴细胞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1)大鼠烫伤后细胞免疫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2)休克期切痂可以改善烫伤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提高NK细胞活性,增加外周血CD25^+T淋巴细胞的表达。提高经活化后脾脏CD25^+T淋巴细胞数。从而改善烫伤大鼠伤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当归多糖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增进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当归多糖(AP)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机械分散法制备小鼠单个脾细胞悬液,用MTT比色法检测脾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以免疫磁珠法从小鼠脾细胞中分离纯化T细胞后,用流式细胞术观察AP对CD4^+T细胞比率的影响。结果:当归总多糖AP-0及其3个组分AP-1、AP-2和AP-3在30—100mg/L剂量的范围内,能显著促进脾细胞的增殖(P〈0.01);其中组分AP-3能显著促进混合淋巴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反应,显著增加培养的脾细胞中CD4^+T细胞亚群的比率。结论:AP对细胞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T细胞是当归多糖的靶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坐骨神经华勒(Wallerian)变性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0只,制作小间隙桥接双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实验组给予腹腔注射黄芪多糖20mg/kg,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天。ELISA夹心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脾细胞和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的含量。结果:实验组脾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巨噬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脾细胞、巨噬细胞上清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物血清中IL-1β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芪多糖对坐骨神经华勒变性大鼠细胞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并可能通过此方式影响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Rap)对顺铂(DDP)作用下人肺腺癌A549及耐药A549/DDP 细胞增殖、迁移、黏附及其自噬凋亡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肺腺癌A549及耐药A549/DDP细胞株,利用MTT方法分别检测Rap和DDP单独与联合作用对A549及耐药A549/DDP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Transwell方法检测Rap和DDP单独与联合作用对A549及耐药A549/DDP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黏附实验检测Rap和DDP单独与联合作用对A549及耐药A549/DDP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Rap和DDP单独与联合作用对A549及耐药A549/DDP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Rap和DDP单独与联合作用对A549及耐药A549/DDP细胞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和LC3表达的影响。 结果: 与Rap或DDP单独作用组相比,Rap和DDP联合作用能够同时显著抑制人肺腺癌A549及耐药A549/DDP细胞增殖、体外侵袭能力及细胞黏附能力,并能够促进细胞凋亡和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和LC3的表达(均P<0.05)。结论: Rap能够通过促进细胞自噬而增强DDP的作用,进而抑制人肺腺癌A549及耐药A549/DDP细胞的增殖、侵袭、黏附并促进细胞凋亡作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RNA编辑酶ADAR1对淋巴细胞系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索ADAR1活性升高对淋巴细胞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1)构建反转录病毒载体;PCR从小鼠cDNA中放大ADAR1全长基因,连入反转录病毒MIEV载体,感染包装细胞后分泌病毒颗粒;(2)病毒颗粒感染T淋巴细胞CTLL2和B淋巴细胞A20,观察细胞增殖的变化;(3)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结果 ADAR1/MIEV病毒感染淋巴细胞后,使细胞增殖速度减慢。结论 ADAR1在淋巴细胞发挥功能方面起有重要的作用,但哪些物质需要编辑以及具体机制如何,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大理百合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理百合多糖(Lilium polysaccharide,LP)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白鼠每天分别腹腔注射给药(ip)LP100mg·kg-1.BW,150mg·kg-1.BW,300mg·kg-1·BW,对照组则给等量生理盐水(NS),连续14天后,观察LP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LP能显著增加小鼠免疫器官重量,促进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的生成,能明显促进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能显著提高小鼠NK细胞活性。结论:LP对小鼠免疫功能能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及A受体激动剂(THIP)对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GABA和THIP与人CIK细胞作用后,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人CIK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和免疫表型的变化。结果:GABA能显著抑制CIK细胞的生长(P〈0.01),且具有浓度依赖性,THIP对GABA的抑制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GABA显著影响细胞周期比例的分布,促进细胞凋亡;GABA显著降低CIK细胞表面分子CD28、CD25的表达,并能被THIP增强。结论:GABA可抑制CIK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降低其细胞表面CD28、CD25的表达,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这些作用通过T淋巴细胞上的GABAA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20.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T细胞亚群、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检测结果的变化与该病的关系及与慢性淋巴腺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不同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慢性淋巴腺炎及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NK细胞的变化。结果:非雹奇金淋巴瘤患者与正常人比较总的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5),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明显升高(P〈0.05),NK细胞则无明显变化(P〉0.05)。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与慢性淋巴腺炎患者比较,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NK细胞明显升高(P〈0.05),而总的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无明显改变(P〉0.05),CD4^+/CD8^+比值略有下降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受到抑制,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检测对NHL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