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普罗帕酮(Prpafenone)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膜稳定作用,能延长心脏内的传导时间,终止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①本文报导1987年6月~1988年2月我院心脏监护病房应用静脉注射普罗帕酮治疗16例(20例次)各种快速型严重心律失常的疗效。其中17例次复律成功,显效率85%。  相似文献   

2.
对预激综合征(简称WPW)合并快速型心房扑动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74岁。有心悸反复发作病史,每次发作无任何诱因,用药后可缓解。本次以胸闷气短0.5a,双下肢水肿于2006—05-04以肺心病,心衰入院。查体:神清,血压正常,呼吸急促,端坐位,颜面轻度水肿,口唇发绀,桶状胸。右侧呼吸运动减弱,右肺呼吸音消失,叩浊,语颤减低,心尖搏动位于剑突下,  相似文献   

3.
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认识与处理:(附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型心律失常有室上性和室性两类,是内科常见的急诊。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特别是预激综合征并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或心房颤动(Af)时体表心电图类似室性心动过速。如何及时识别真假室速,是临床工作中易遇的难题,直接关系到治疗和预后,故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资料齐全的30例复杂快速型心律失常——22例预激综合症(WPW)并发快速心律失常和8例尖端扭转型室速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16例预激综合征(以下称预激征)伴快速心律失常。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47.7岁。从出现快速心律失常到诊断为预激征的平均时间为8年1个月。通过疗效分析提出预激征并发反复性心动过速(Reciprocating Tachycardia简称RT)时可采用增加迷走张力的手法、小剂量奎尼丁和电击;并发房颤(Af)或房扑(AF)时避免使用洋地黄,可试用利多卡因,如无效则电击复律。本文通过4例死亡病例的分析提出提示高度危险的指标力:①伴严重心脏病;②反复发作Af和/或AF;③2期连续发作Af和/或AF;④最短的R-R间期≤250毫秒。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急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病例的电复律、药物复律疗效.结果 盐酸普罗帕酮使用11例次,转复7例,好转4例;利多卡因使用5例次,转复3例;急诊血流动力学障碍3例和药物复律无效2例,经直流电复律一次性转复为窦性心律.结论 普罗帕酮和利多卡因是急诊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常规使用的有效复律药物,血流动力学障碍或药物复律无效者宜采取电复律.  相似文献   

6.
预激综合征(WPWS)伴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诊断及处理较棘手。1988年以来,我们收治20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1,女9,年龄30~75岁,病程2~5年,发作PSVT时心率160~220次。冠心病10例、心肌病4例、无器质性心脏病6例。临床表现心悸、晕厥等,血压均下降,严重者测不到。 1.2 入院时心电图(EKG) 均表现为心动过速,其中QRS形态正常者16例,不规则者4例。发作间期表现为典型WPWS者12例,其中A型3例、B型7例、C型2例。  相似文献   

7.
预激综合征(简称预激)容易发生旁道折返,形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旁道逆向传导适逢心房易损期,容易发生房颤,快速心率,甚至室颤,危及生命。故本文根据旁道电生理特征,对其快速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预激综合征(WPW 综合征),司伴发反复发作的多种快速心律失常。本文分析我院1980年元月~1982年6月间住院的预激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重点讨论伴发 QRS 增宽的快速心律失常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体会。临床资料45例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在12~71岁。均经心电图证实为预激综合征,其中伴发快速心律失常者16例,每例在停止发作心动过速时,至少有  相似文献   

9.
预激综合征(WPW)本身并不产生血流动力学障碍,但常伴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心房纤颤(Mf)等严重心律失常,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我院1974年9月~1990年2月共作心电图40819例,其中WPW208例,占0.51%。伴阵发性室上速23例,房颤3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和分析1.1 性别、年龄 男105例,女103例。年龄5~75岁,平均37.61岁。<10岁者4例,10岁~者18例,20岁~者52例,30岁~者46例,40岁~者44例,50岁~者30例,60岁~者9例,70岁~者5例。其中20~50岁者共144例,占69.23%。1.2 WPW类型1.2.1 典型WPW:附加旁道为Kent束。心电图P-R  相似文献   

10.
POEMS综合征(附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OME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13例POEMS综合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临床特征与国外组基本一致。不同点为本组病例以周围神经病为突出表现,常伴植物神经损害;视乳头水肿、脾肿大多见。性腺机能减退较明显,甲状腺功能低下多见而临床症状不明显;淋巴结肿大少见;M蛋白检出率较低。结论:本组临床特征与国外组基本相似,但有其特点,早期极易误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1.
重症心律失常包括致死性心律失常和容易转变为致死性心律失常者,前者包括室扑,室颤,心搏停止,严重缓脉心率<10次/分,频死的(agonal)心律,不及时给予有效处理可迅速致死。后者指三束支传导阻滞,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RonT、RonP和多于10次/分以  相似文献   

12.
围生期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较常见,许多情况下需要心内科医师与产科医师共同切磋,分析心动过速类型及病因,进而选择正确的治疗及分娩方式.本研究总结了2006年3月至2007年8月我院妇产科收治且经心内科会诊的围生期快速型心律失常96例,分析心律失常类型及病因,旨在为妇产科医师正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收集我院1991~1992年间收治的118例心衰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对象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18例。男性62例,女性46例,男女之比为1.34:1,50~79岁的中老年患病率最高,最小14岁,最大88岁。农民91例,职工20例,干部6例,学生1例。 2 临床资料 2.1 心衰的病历与心律失常 见表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了经CT或MRI确诊的混合性中风20例,均为老年人.年龄最小的53岁,最大的78岁,平均64.5岁.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17例有高血压病史,病程达30年2例,20年4例,10年9例,10年以下2例,无高血压病史3例.既往有中风史3例,有冠心病史5例,1例并发房颤.20例中活动中急性起病18例,睡眠中缓慢发病2例.首发主要症状,除4例起病短期昏迷外,肢体无力或  相似文献   

15.
本文我院自1985~1995年所观察的54例因精神因素所致心律失常予以报道,并结合文献复习,就其机制试作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择病例既往无慢性心肺疾患病史,无高血压病史,无风湿病史,亦无近期上呼吸道及肠道感染病史。 1.2 年龄与职业 本组病例男38例,女16例,年龄17~58岁。行政干部28例,医务人员6例,学生4例,其它职业16例。 1.3 精神诱因 工作变动28例,工作紧张10例,晋升晋级、升学考试12例,家务琐事4例。 1.4 心律失常类型 房性早搏12例次,室性早搏36例次,房颤2例次,房室传导阻滞1例次,窦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6.
对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心房颤动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23岁。身体健壮,无器质性心脏病,因发作性晕厥伴大汗淋漓1min后清醒,醒后感觉头晕,胸闷。每年1~2次,持续10min~24h,此次因为症状加重来就诊。查体:BP95/65mmHg,HR196次/min,一般情况可,查心电图(图1A)示:各导联无P波,QRS波宽大畸形,时限0.11S,貌似室上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并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例预激综合征并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均复律成功。随访(20±6)个月,1例因车祸死亡,17例患者均存活,其中6例复发。结论预激综合征并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可以有效地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梁勤  刘宏珍 《临床荟萃》1998,13(15):712-713
预激综合征(WPW)患者并发快速房颤心律一种严重心律失常,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以下称AMI)是冠心病的严重临床类型之一,心律失常是AMI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我院1983~1992年期间共收治AMI 50例。病例均符合WHO 1979年规定的诊断标准,本文重点讨论AMI并发心律失常有关问题,现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年龄 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35岁,男性40例,女性10例、35~45岁。男性2例,女性1例、共3例、46~50岁,男性2例,共2例、51~55岁。男7例,共7例、56岁~60岁。男性9例,女性6例、共15例、61~65岁。男性6例,女性1例、共7例、66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探讨子宫肉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产科1993年1月~ 2004年3月11年期间20例子宫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并追踪随访。结果:随访率75%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3岁。临床表现主要 为子宫增大,阴道异常出血,腹胀或腹痛。MRI 对于确诊具有优越性。病理类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其次为临床分期。结 论:围绝经期妇女出现子宫增大,伴阴道异常出血,腹胀或腹痛症状要警惕子宫肉瘤可能,MRI 对于术前诊断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