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报道24例左侧房室旁道射频消融的特殊心电现象与处理对策。方法1例左后侧壁显性房室旁道经心内膜标测和消融不成功,改冠状静脉窦标测和消融,术中冠状静脉窦造影了解其结构。2例射频消融后旁道呈间歇性逆传,采用心室RS2刺激法进行标测与消融。6例冠状窦电极显示激动的先后顺序不明显,其中1例消融导管在二尖瓣环心室侧和心房侧均未标测到满意靶点图,多次试放电失败,最终在左中间隔消融;另5例消融导管在明显高于冠状窦电极的部位才标侧到满意靶图。10例消融导管在二尖瓣环心室侧始终未标测到满意靶点图,或反复消融仅能一过性阻断旁道,改动脉途径逆行法心房侧消融。7例心室起搏下消融不成功而采用窦性心律下放电。结果全部病例消融成功。结论极少数左侧房室旁道由于其特殊的电生理现象往往需采用不同的标测和消融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道24例左侧房室旁道射频消融的特殊心电现象与处理对策.方法 1例左后侧壁显性房室旁道经心内膜标测和消融不成功,改冠状静脉窦标测和消融.术中冠状静脉窭造影了解其结构.2例射频消融后旁道呈间歇性逆传.采用心室RS2刺激法进行标测与消融.6例冠状窦电极显示激动的先后顺序不明显,其中1例消融导管在二尖瓣环心室侧和心房侧均未标测到满意靶点图,多次试放电失败,最终在左中间隔消融;另5例消融导管在明显高于冠状窦电极的部位才标侧到满意靶图.10例消融导管在二尖瓣环心室侧始终未标测到满意靶点图,或反复消融仅能一过性阻断旁道,改动脉途径逆行法心房侧消融.7例心室起搏下消融不成功而采用窦性心律下放电.结果 全部病例消融成功.结论 极少数左侧房室旁道由于其特殊的电生理现象往往需采用不同的标测和消融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24例左侧房室旁道射频消融的特殊心电现象与处理对策。方法1例左后侧壁显性房室旁道经心内膜标测和消融不成功,改冠状静脉窦标测和消融,术中冠状静脉窦造影了解其结构。2例射频消融后旁道呈间歇性逆传,采用心室RS2刺激法进行标测与消融。6例冠状窦电极显示激动的先后顺序不明显,其中1例消融导管在二尖瓣环心室侧和心房侧均未标测到满意靶点图,多次试放电失败,最终在左中间隔消融;另5例消融导管在明显高于冠状窦电极的部位才标侧到满意靶图。10例消融导管在二尖瓣环心室侧始终未标测到满意靶点图,或反复消融仅能一过性阻断旁道,改动脉途径逆行法心房侧消融。7例心室起搏下消融不成功而采用窦性心律下放电。结果全部病例消融成功。结论极少数左侧房室旁道由于其特殊的电生理现象往往需采用不同的标测和消融策略。  相似文献   

4.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性及射频消融治疗。方法:分析1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特征及射频消融方法。结果:18例患者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成功,复发1例。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性:显性旁路标测心室最早激动点;隐匿性旁路在心室刺激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标测逆传A波顺序及最早心房激动处;房室结双径路在三尖瓣环下进行标测记录小A大V波,其间无希氏电位的部位放电消融,出现房室交界区心律。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Ensite NavX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的疗效。方法6例反复发作阵发性房颤患者,术中采用Ensite NavX系统结合肺静脉造影建立左心房及肺静脉模型,并定位出左右肺静脉前庭开口及其周围呈现双电位或复合高频电位的靶点位,在环状电极的标测下,分别沿左右肺静脉前庭开口进行环状消融,并消融其周围双电位及复合高频电位处,直至双侧肺静脉内电位完全隔离。结果6例病人术后即刻均达到完全肺静脉内电位隔离。其中1例术中完全隔离肺静脉电位后,房颤仍发作,然后进行左心房顶及两肺静脉前庭之间线状消融后,房颤转为不纯性心房扑动(房扑),再行右心房峡部消融,房扑转为房速,在上腔静脉内标测到激动最为提前的靶点,消融成功,心律转为窦性心律。所有病人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6例患者术后随访均未有阵发性心悸发作。2例术前伴有窦房结功能障碍的病人未发现窦房结功能异常。结论在Ensite NavX系统指导下的肺静脉前庭环状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因操作的复杂性,应在有经验的中心进行。  相似文献   

6.
吴健  刘启明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6):1070-1073
【目的]探讨经主动脉无冠窦途径导管射频消融治愈的前间隔房速、前间隔旁路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无冠窦途径导管射频消融治愈的3例前间隔房速和2例前间隔旁路的体表心电图、心内电图以及消融成功时靶点电图等心电生理学特征。【结果】3例局灶性前间隔房速均能被心房刺激反复诱发和终止,其心电图特点:房速时P波间期明显窄于窦律时P波间期,I、aVL导联P渡正向,Ⅱ、Ⅲ和aVF导联P呈负正双向,心房标测提示最早的心房激动在希氏柬区,但主动脉无冠窦内标测的心房激动较希氏束区的心房波提前,解剖定位希氏柬上后方,消融靶点无希氏束电位。2例前间隔旁路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时呈窄ORS波形,未见预激波,心动过速呈窄QRS形,在主动脉无冠窦内记录到最早心房激动点,且无希氏柬电位。5例均在无冠窦消融成功。随访15.2±12.1(2~40)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源于无冠窦的前间隔房速和前间隔旁路具有其相对的心电生理学特征,常规心内膜途径消融困难时应考虑从无冠窭玲径标测消融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RFCA)治疗9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方法和结果。方法分别行激动顺序标测法和起搏标测法,对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7例,右室特发性室速2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6例ILVT射频消融治疗成功,均起源于左室间隔面,有效消融靶点处P电位较体表心电图QRS起始点提前(34.6±8.9)m s(25~58 m s),2例IRVT射频消融成功,有效消融靶点处与心动过速时的12导联心电图QRS波形完全相同。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特发性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特点,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导管射频消融的RVOT起源室性心律失常(PVCs/VT)患者38例,借助三维标测系统于PVCs/VT时建立右室流出道三维构图,分析有效消融靶点的电生理特点。结果所有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三维激动/电压标测显示,最早心室激动点/消融靶点均位于RVOT肺动脉瓣附近的电压移行区上(0.5~1.5 m V),即电压移行区与正常电压区的交界处;其中有4例造影及三维图像与CT融合证实于肺动脉瓣上标测消融成功,并在肺动脉瓣上可以记录到大于1.5 m V的电压电位(心肌组织)。结论电压移行区很可能是成功消融特发性RVOT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靶点区域;部分于肺动脉瓣上成功消融的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束延伸有关。  相似文献   

9.
射频消融房室旁路时,常规行右心室起搏,根据逆传心房波(A波)的激动顺序来判断旁路的位置和作为判断消融是否成功的依据。多数患者在一定频率起搏右心室时,冲动经旁路逆传并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但我们在标测左侧旁路时遇到5例患者。右心室起搏时,冲动只从房室结逆传或起搏频率极快时从旁路逆传,给消融带来不便。对此,我们采用消融电级导管1,2极标测,3,4极起搏,准确标测靶点消融成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心中静脉内放电消融后间隔旁道1例分析如下。 1病历要 女,65岁。阵发性心动过速史20a余。窦性心律时心电图显示A型预激,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呈窄QRS波形,根据体表心电图初步定位旁道位于左后间隔。1个月前曾行射频消融治疗,手术时间长达5h未获成功。近1个月来发作心动过速10余次,遂再行射频消融治疗。本次射频消融术前心内电生理标测显示:旁道前传及逆传均在冠状静脉窦口内1cm处(CS7~8)最早。选用红色消融电极导管,分别在三尖瓣、二尖瓣环后间隔部位反复标测,试放电10余次无效。遂于冠状静脉窦内标测寻找消融靶点,当消融电极送至心中静脉内约1cm处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