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CD34+是造血干细胞的免疫表型。采用某种方法选择CD34+细胞,选择后CD34+细胞浓集,其百分率有较大增高,并可以有效去除T细胞及某些恶性肿瘤细胞。选择CD34+细胞移植可以减少异基因移植后急性、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并可能减少自体移植后原发病复发。本文介绍了造血干细胞的免疫表型,生物学特性及CD34+细胞分选方法、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外周血干细胞的纯化方法有多种,其中,利用干细胞和一些肿瘤细胞、T细胞表面不同的抗原表达而设计的CD34阳性/阴性选择已开始应用于临床,可以明显减少干细胞植入时移植物所含的肿瘤细胞和T细胞的数量,从而降低了自身移植后的复发倾向和同种异基因移植后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造血干细胞的回输量和回输时受者白细胞数与疾病预后关系。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37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回输时受者白细胞数分为粒细胞缺乏组和非粒细胞缺乏组,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后复发及死亡的发生情况;按照回输的单个核细胞数(MNC)及CD34阳性细胞数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比较不同剂量组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GVHD、移植后复发及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回输时受者为非粒细胞缺乏者造血重建快于粒细胞缺乏者;高剂量MNC组造血重建快于低剂量MNC组;CD34阳性细胞计数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之间造血重建无统计学显著差异。高剂量MNC组和非粒细胞缺乏组GVHD发生率高(P〈0.05)。不同回输造血干细胞量及回输时白细胞数组间复发及死亡率间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MNC计数和回输时受者白细胞数与造血重建相关;高剂量MNC组和非粒细胞缺乏组GVHD发生率高:回输造血干细胞的量与回输时受者白细胞数与疾病的复发及死亡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4.
急性GVHD的预防性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以及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CBT),是治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其它多种疾病的有效手段。但急慢性GVHD仍然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主要障碍。GVHD的发生主要机制包括:①受者的预处理;②供者T淋巴细胞的激活;③效应细胞介导的GVHD。T细胞活化是GVHD的中心环节,通过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其它新的通过免疫耐受的诱导使异基因抗原反应性T细胞失活是预防GVHD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FDA已批准应用于临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动员剂只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其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单药应用是目前最主要的动员方案,但可引起供者骨骼肌肉酸痛、发热等不良反应。目的:回顾性分析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应用为动员方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01/2009-10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应用为动员方案进行血缘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51例,分析移植物成分、造血重建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动员96h后CD34+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比例为(0.97±0.13)%,CD34+CD38-细胞占CD34+细胞的比例为(37.49±4.03)%;移植后的快速造血重建与CD34+细胞、CD34+CD38-细胞输入量呈负相关。Ⅰ度、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分别为25.5%,15.7%;局限性、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分别为39.2%,21.2%。提示在血缘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可有效实现干细胞动员,所获CD34+细胞完全可以满足快速造血重建的需要;输入较多的CD34+细胞、CD34+CD38-细胞可能利于快速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FDA已批准应用于临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动员剂只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其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单药应用是目前最主要的动员方案,但可引起供者骨骼肌肉酸痛、发热等不良反应。目的:回顾性分析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应用为动员方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01/2009-10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应用为动员方案进行血缘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51例,分析移植物成分、造血重建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动员96h后CD34+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比例为(0.97±0.13)%,CD34+CD38-细胞占CD34+细胞的比例为(37.49±4.03)%;移植后的快速造血重建与CD34+细胞、CD34+CD38-细胞输入量呈负相关。Ⅰ度、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分别为25.5%,15.7%;局限性、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分别为39.2%,21.2%。提示在血缘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可有效实现干细胞动员,所获CD34+细胞完全可以满足快速造血重建的需要;输入较多的CD34+细胞、CD34+CD38-细胞可能利于快速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移植物中CD34+细胞及T细胞剂量对HLA相合同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预后的影响.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物中CD34+细胞,CD3+、CD3+CD4+及CD3+CD8+T细胞含量,按患者体重计算出移植物中单个核细胞(MNC),CD34+细胞,CD3+、CD3+CD4+及CD3+CD8+T细胞数量,根据中位数分别将患者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和低剂量组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相关死亡(TRM)、复发、总体生存(OS)率以及无病生存(DFS)率的发生情况.结果 CD34+细胞高剂量组(34例)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恢复速度显著加快(P值均<0.05).CD3+CD4+、CD3+CD8+T细胞高剂量组和相应低剂量组相比,Ⅱ-Ⅳ度aGVHD发生率有增高趋势(P值分别为0.089和0.098).CD3+CD4+及CD3+CD8+T细胞高剂量组和相应低剂量组相比,TRM显著增高(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D3+CD4+和CD3+CD8+T细胞输注剂量是患者TRM的影响因素(RR分别为13.12和25.90,P值均<0.05).各高剂量组和相应低剂量组比较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D3+ CD4+及CD3+CD8+T细胞高剂量组分别和相应低剂量组相比,OS显著降低(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D3+CD4+和CD3+CD8+T细胞输注剂量是患者OS的影响因素(RR分别为3.71和3.01,P值均<0.05);CD3+CD4+T细胞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相比,DFS显著降低(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D3+CD4+T细胞输注剂量(RR=6.91,P=0.011)是患者DFS的影响因素.结论 高剂量CD34+细胞移植可加快移植后造血重建;移植物中高含量的CD3+CD4+及CD3+CD8+T细胞会增加患者TRM,降低OS或DF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供体移植物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表达水平对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进行治疗的allo-HSCT且获成功植入的158例患儿,根据移植性抗宿主病(GVHD)分级将患儿分为Ⅰ~Ⅱ度(64例)和Ⅲ~Ⅳ度(19例),观察不同分级患儿体内CD4+CD25+Treg细胞水平变化.[结果]①CD4+CD25+辅助T细胞在Ⅰ~Ⅱ度明显高于Ⅲ~Ⅳ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良、恶性疾病患儿Ⅰ~Ⅱ度CD4+CD25+Treg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Ⅲ~Ⅳ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复发患儿移植物CD4+CD25+Treg细胞比例与非复发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CD25+Treg细胞有助于降低儿童allo-HSCT后GVHD发生率,且未增加移植后复发风险;移植物Treg细胞表达量对预测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评价供者纯化的CD34+细胞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继发性移植物功能不良(poor graft function,PGF)的疗效及安全性.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10例allo-HSCT后继发PGF的患者,均给予G-CSF动员后的供者纯化CD34+细胞治疗,观察输注后相关并发症及患者生存情况.细胞分选采用cliniMACS系统,计算并统计分析分选纯度和CD34+细胞回收率.结果表明:纯化后的CD34+细胞纯度为(89.31±1.73)%,回收率达到(93.27±8.14)%,在10例患者输注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映,均获得造血恢复,没有加重感染和GVHD等合并症的发生.结论:利用CliniMACS系统进行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分选,所得CD34+细胞纯度、回收率均满意.供者纯化的CD34+细胞是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功能不良的一种安全、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甲泼尼龙对移植物细胞构成的影响及其对H-2半相合小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作用.方法 以C57BL/6J(H-2b)雄性小鼠为供鼠,C57BL/6J(H-2b)×BALB/c(H-2d)F1代雌性小鼠为受鼠,以常规动员方案(单用G-CSF)为对照,在此基础上加用3 d剂量分别为2 mg/kg(小剂量组)、10 mg/kg(中剂量组)及50 mg/kg(大剂量组)的甲泼尼龙动员造血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物中T细胞亚群、DCI(HLA-DR+CD11c+细胞)及CD34+细胞,干细胞回输后观察移植后的排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及生存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动员方案中加用不同剂量甲泼尼龙的各实验组移植物中CD3+T细胞比例均有显著下降(P<0.05),其中CD4+T细胞比CD8+T细胞下降更为明显,CD4/CD8+比值显著下降,而CD+CD25+T细胞比例则显著上升,DC1比例下降,CD34+细胞比例上升.CD3+T细胞、CD3+CD4+T细胞和CD34+细胞百分比在小剂量、中剂量和大剂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植活率分别为90%、100%、100%、80%.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HLA半相合移植受鼠aGVHD严重程度均明显下降(P<0.05),不同剂量的实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小鼠生存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中剂量组较小剂量组延长(P<0.05),但大剂量组反而较中剂量组缩短(P<0.05).结论 动员方案中加用甲泼尼龙可选择性去除供鼠移植物中的T细胞,同时下调其中DC1比例,提升CD34+细胞比例,使H-2半相合小鼠移植后GVHD明显减轻,生存期延长.一定剂量的甲泼尼龙不会增加移植排斥风险.  相似文献   

11.
脐带血因具有来源广泛、采集方便、免疫配型要求低、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低等优点,为造血干细胞(HSC)的重要来源之一,为需要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患者提供1种可靠的HSC来源.然而,脐带血干细胞移植(UCBT)亦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脐带血的体积小、细胞数量极有限,其所含的造血干/祖细胞(HS/PC)数量有限,往往不能满足高体重儿童及成年患者allo-HSCT的需要,从而限制了UCB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HS/PC体外扩增方法为解决上述难题的关键,笔者拟就HS/PC体外扩增方法的相关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HLA不全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及外周造血干细胞、加入第三方脐血造血干细胞混合移植治疗小儿血液病的疗效。对2012年8月至12月我院5例难治性血液病患儿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方式为HLA不全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及脐血造血干细胞混合移植,观察混合移植中的第三方脐血干细胞对于移植后造血重建时间、STR嵌合度、GVHD发生情况及移植相关近期并发症的作用。结果表明,5例患儿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ANC〉0.5×10^9/L的中位时间是移植后11d,Pit〉20×10^9/L的中位时间移植后10d;外周血STR-PCR嵌合度检测显示,于移植后30d均达到稳定嵌合;5例患儿出现轻至中度GVHD症状,表现为Ⅰ-Ⅱ皮肤GVHD,其中2例患儿发生腹泻,出现Ⅰ-Ⅱ肠道GVHD,5例患儿均无肝功能损害。随访至2013年4月30日,中位随访时间137d(130d-250d),1例移植后131d死于严重出血性膀胱炎及多部位感染,其余4例均无病生存至今,存活时间分别为130、137、193、250d,中位生存时间134d。结论:HLA不全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第三方脐血造血干细胞混合移植对提高小儿血液病的存活率、延长存活时间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含氟达拉滨的预处理方案对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3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单倍型HSCT,其中标危4例,高危16例,复发未缓解15例,所有患者改良预处理用氟达拉滨取代静脉环磷酰胺,氟达拉滨用量为40 mg·m-2·d-1,连用5 d,供者接受rhG-CSF后采集造血干细胞,1例外周血HSCT,1例骨髓移植,33例骨髓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移植后观察预处理方案相关不良反应、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和无病生存状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植入成功,34例患者第1次取得持久植入;1例患者排斥母亲植入物后再进行父亲供髓移植后取得持久植入.所有患者均能较好耐受该预处理方案,无一例因预处理相关不良反应而早期死亡,无肝静脉闭塞病发生.Ⅲ~Ⅳ度急性GVHD 4例,Ⅲ度以上急性GVHD累计发生率为12.1%,慢性GVHD累汁发生率为31.7%.随访时间为8~25个月,死亡6例,复发死亡3例,而非疾病复发死亡3例,其中急性GVHD死亡例,真菌感染死亡1例,其余29例患者仍无病存活,Kaplan-Meier分析无病生存率达79.7%.结论 单倍型移植预处理用氟达拉滨取代静脉环磷酰胺安全可行,降低了方案相关不良反应,且未增加复发和感染率,有利于减少严重急性GVHD、提高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联合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组为联合移植的病例7例,对照组为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例8例,通过分别观察每名患者的血小板重建时间、白细胞重建时间、住层流病房时间以及移植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感染情况、GVHD发生率以及1年存活率来进行统计分析,判断2组的移植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例血小板重建平均时间分别为8.714、19.500 d,P<0.01;粒系重建平均时间分别为12.143、19.500 d,P<0.05;住层流病房平均时间分别为23.857、36.750 d,P<0.01;感染发生率分别分别为28.57%、62.50%;GVHD发生率为0、37.50%;一年内死亡率分别为0、12.5%。结论联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归巢、发育、分化、成熟以及移植后的造血重建都有促进的作用,有助于减少移植后患者的感染率、GVHD发生率及死亡率,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一步大跨越。  相似文献   

15.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析非体外去T细胞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i-HSCT)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我院于2010年10月-2013年3月对2例SAA/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患儿进行了非体外去T淋巴细胞的父亲2个HLA位点不合的HSCT。2例在病程4个月内用环孢素A(CsA)+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无效,有活动或重症感染,输血依赖,无HLA全合的同胞供者或非血缘供者。移植前预处理用福达拉滨(Flu)+环磷酰胺(Cy)+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移植物为G-CSF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HSC)和骨髓(BM)。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用CsA+骁悉(MMF)+短程甲氨蝶呤(MTX)。结果2例患儿均达到100%供者植入,粒细胞植入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2 d、18 d,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7 d、26 d。2例均出现I度急性GVHD(aGVHD),1例发展为可控制的局限性慢性GVHD(cGVHD)。2年随访期间,2例患儿保持稳定的100%供者植入并有免疫功能的重建。结论:小数量临床研究结果提示在没有同胞HLA全合供者或非血缘HLA全合供者时,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儿童SAA是适宜的选择,总体生存率(OS)的提高还有待大规模前瞻性临床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造血干细胞(HSC)植入延迟是脐血移植(UCBT)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植入延迟导致患者移植后感染发生率高,移植相关死亡率增高,限制了UCBT的进行.脐血HSC存在归巢缺陷是造成植入延迟的原因之一.多项研究发现,岩藻糖基化处理能修复脐血HSC的归巢缺陷,并且其操作简便、快捷、安全、有效,对脐血HSC的自我更新与分化能力无损伤,是解决上述难题的可行方法.笔者拟就岩藻糖基化修复脐血造血干细胞归巢缺陷技术的相关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进行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评价HLA不全相合的亲属供者或HLA相合非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和安全性。在2005年11月至2011年5月期间采用非血缘供者或者单倍体相合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患者20例,其中亲缘HLA不合单倍体相合供者14例,非血缘HLA相合供者6例。预处理采用氟达拉滨(FLU)、环磷酰胺(CTX)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为经典的环孢素A(CsA)联合短程甲氨蝶呤(MTX)及霉酚酸酯(MMF)。对单倍体相合供者采集经G-CSF动员的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联合应用;非血缘供者单纯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均获供者型造血重建,粒细胞植活中位时间14(11-20)d,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17(13-31)d,2例取得完全供者植入后2个月发生排斥,其中1例进行母亲单倍体相合供者二次移植,达到完全供者持久植入;移植后发生Ⅱ度急性GVHD 4例,慢性GVHD发生7例,其中1例为慢性广泛性GVHD;14例无病生存,所有存活患者最少随访时间在8个月以上,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血象完全恢复,Kaplan-Meier计算的累积无病生存率为68.9%。结论:采用FLU、CTX和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进行预处理,用HLA不全相合的亲属供者或HLA相合非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植入率高,感染发生率降低,获得良好的长期生存疗效。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儿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扩增,培养至第3-5代用于临床治疗;5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经化疗达完全缓解。2例行亲缘HLA3/6位点相合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行同胞HLA全相合骨髓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1例行无血缘关系HLA4/6位点相合双份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行无血缘关系HLA5/6位点相合单份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发生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接受二线免疫抑制治疗无效后,行0.5×106/kg受者体重MSC治疗。结果表明,5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均获造血重建,并发生皮肤、肝脏和胃肠道Ⅲ-Ⅳ度aGVHD,经二线免疫抑制治疗无效,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皮疹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胃肠道症状好转。患儿均未发生输注相关不良反应。目前患儿均无原发病的复发,均处于无病生存状态。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方法,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儿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非血缘脐血(UCB)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 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理想造血干细胞(HSC)来源之一.接受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的患者由于缺乏供体,而不能采用传统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治疗原发病复发,移植后一旦原发病复发,其治疗方法非常有限.本文就恶性血液病患者接受UCBT后,原发病复发的处理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方法和疗效。对5例SAA的患者进行了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选择单倍体相合供者骨髓或外周造血干细胞加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移植后临床造血重建时间及近期并发症。结果显示,所有SAA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白细胞计数大于2×109/L的平均时间是13.8天,血小板计数大于20×109/L的平均时间是17.8天,第30天行患者外周血STR-PCR检测显示为完全供者的基因型。除1例发生癫痫失去联系外,其余4例均无病存活至今,仍在继续随访中。总之,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SAA有效可行的方法,但还须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