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观察我院自1987年2月~1992年3月222例慢性肺心病住院患者PtF-V_1(即在V_1导联P波终末向量)异常情况,并与同期不伴有肺心病的慢性阻塞性气肿(简称肺气肿)82例患者对比分析,以探讨PtF-V_1异常在肺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慢性肺心病222例均符合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肺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132例,女90例,年龄27~82岁,合并冠心病(依华氏提出的标准诊断)20例,合并高血压病20例,肺气肿82例,男女各41例,年龄22~70岁,平均58.5%,合并冠心病5例,高血压病8例。 1.2 PtF-V_1测定用V_1导联出现的先正后负的P波负向部分深度(mm)与时间(S)之乘积,异常界线为≤-0.03mm.S。 1.3 55例PtF-V_1异常进行了心室收缩时间间期STI检查,观察PtF-V_1异常反映肺心病时左心功能状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心衰的治疗临床上报道甚多,我科从1990~1994年用巯甲丙脯酸治疗肺心病70例,并与同期常规方法治疗的70例对照,疗效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40例均符合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的诊断标准,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咳嗽、咯痰、气喘、紫绀、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心电图示肺型P波.血气分析:PaCO_2>6.7kPa,PaO_2<8kPa.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男46例,女24例,年龄35~74岁,肺心病史4~20年.对照组中,男50例,女20例,年龄36~72岁,肺心病史4~20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老年性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心肌梗死原因。方法:38例住院病人肺心病诊断符合1984年全国第4次肺心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冠心病均经心电图及心肌酶谱证实,其中12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结果:老年性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病人的血液粘滞增加及心衰时血流减速是心肌梗死易患的因素。结论:肺心病患者心肌梗死发病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慢性肺心病晚期常并发多器官功能受损,因而早期发现并监测慢性肺心病多器官功能受损的状态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应用部分统计回归公式、将有关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作对比研究,着重探讨了慢性肺心病病人动脉血气与多脏器损害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一、本文收集80例次血气结果均选自本院1986年6月~1987年6月住院治疗的肺心病患者。所有病人均符合1977年第2次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张文  陆进 《实用医学杂志》1999,15(2):129-130
为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心电图V;导联P波终末负电势(ptfV;)改变的临床意义,我们对1991年正月~1997年12月住院的196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了心电图ptfVI观察,现报告如下。l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96例,男126例,女70例,年龄46~84岁,平均64岁。均符合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会议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均予控制感染、吸氧、改善通气、利尿、强心和抗凝等综合治疗7天。1.2观察内容1.2.l心电图ptfV;观察治疗前后各检查心电图1次。用分规测定患者心电图ptfV;值。ptfV;值<一0.04mm's…  相似文献   

6.
肺型P波预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预后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心电图是诊断肺心病的常用而重要的方法。本文通过对300例肺心病心电图中肺型P波的研究,发现肺型P波形态、振幅、时限对心肺功能损害程度及估计预后有一定作用,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0例肺心病,男254例,女46例;年龄40~88岁,平均68.6岁。心功能不全级133例,级116例,级51例;呼吸功能不全级24例,级202例,级74例。肺心病的诊断均符合1977年修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1.2 方法 全部病例在住院期间均用日产CB-613D型心电图机描记心电图1~2次,纸速为25~50mm/s;测量…  相似文献   

7.
心电图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诊断,国内标准[1]并未涉及到右胸导联,近年国外文献认为[2]:右胸导联V3R及(或)V4R出现第2个R波(称R’波)是肺心病的重要表现。自1991年以来,我们对140例正常人,排除肺心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40例及经确诊的肺心病80例,摘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并加描右脚导联心电图,以探讨右胸导联心电图对肺心病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60例中男220例,女140例;年龄48~78岁,平均63岁。共分3组。甲组:健康人140例;乙组:排除肺心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病140例;丙组:肺心…  相似文献   

8.
酚妥拉明与肝素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用酚妥拉明与肝素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病人40例,并与未用此两种药的40例病人进行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观察对象本组病例均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制订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均为急性加重期的住院病人,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唱荣艳  高炳趁  薛艳娥 《护理研究》2007,21(21):1912-1912
重症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是由于感染等因素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呼吸衰竭明显,近年来经治的40例重症肺心病并呼吸衰竭病人按随机分为改善心肺功有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纳酮与杏丁注射液治疗后,较对照组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观察对象我科从2003年6月—2005年6月收治重症肺心病并呼吸衰竭病人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本组病例均符合1980年全国第3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而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则以血气分析为主要依据,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肺心病诊断的研究进展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全国平均患病率约0.48%,病死率在15%左右。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约有25%的病人发展为肺心病。本文就最近20年来有关肺心病诊断的某些主要进展,分述如下。1对肺心病、肺动...  相似文献   

11.
结合近 10年来我们遇到的肺心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心肌梗死的资料 ,根据临床表现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急性心梗的诊治 ,提出我们的一些粗浅看法。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 12例 ,其中男性 8例 ,女性 4例 ,年龄 5 4~ 78岁 ,平均年龄 70岁。均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入院。入院后经临床查体、心电、X线胸片、心脏超声检查均符合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的诊断标准。病史 :全部病例均有 10年以上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年以上肺心病病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病史。本次皆因咳喘加重 7~ 2 0天入院。发病诱因 11例因感冒 ,1…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心电图V_1导联窦性P波终末电势(PTFv_1)与左房扩大的相关性,对58例左房负荷加重病人进行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观察的对象、方法及结果 全部病例均系住院病人,男36例,女22例,年龄12~70岁,平均43.2岁。其中风湿性二尖瓣膜病31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1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慢性肺心病4例,室间隔缺损3例。应  相似文献   

13.
参麦注射液对肺心病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萍仙  朱建华 《实用医学杂志》1999,15(12):1012-1013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可出现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参麦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慢性缺氧鼠的心功能和肺血流动力学“,我们采用随机分组方法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旨在了解参麦注射液对肺心病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1资料与方法1.l病例选择63例住院的急性发作期肺心病患者,全部符合1997年第2次全国肺心病会议所制定的诊断标准。男45例,女18例,年龄50~78岁(平均64岁)。肺心病病程平均3年,其中右心衰I度54例,Ⅱ度9例,合并呼衰29例…  相似文献   

14.
冯端兴  李云 《临床荟萃》1997,12(16):744-745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导致老年人主要死因之一。因而,对它的早期诊治就显得十分重要。心电图(ECG)是诊断肺心病的一种常用而重要的方法。探讨315例肺心病ECG中各条标准的诊断价值,并通过对肺型P波的研究,发现肺型P波形态、振幅、时限对心肺功能损害程度及估计预后有一定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15例肺心病患者中,男性269例,女性46例,最大年龄88岁,最小年龄40岁,平均年龄68.4岁;心功能不全Ⅰ级138例,Ⅱ级121例,Ⅲ级56例;呼吸功能不全Ⅰ级29例,Ⅱ级207例,Ⅲ级79例。315例肺心病的诊断均符合于1977年全国修订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我院应用综合疗法(包括休息、吸氧、止咳祛痰、解痉平喘、抗感染、强心利尿及其它对症治疗)并加用丹参、流甲丙脯酸、硝苯毗院(简称联用组)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Ⅱ~Ⅲ度病人56例,与同期内应用综合疗法(简称单用组)53例对比观察,显示了联用组疗效高,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93年12月~1995年12月在收治的慢性肺心病心衰病人中随机选出56例作联用组,与同期肺心病心衰53例单用组作比较。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1977年全国修订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62例,女47例;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62岁。有肺心病病史3~28…  相似文献   

16.
脉络宁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6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5年我院共治疗6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ugm)诊断符合1980年全国肺心病第3次专业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肺心病顽固性心衰继发高粘血症经常规应用强心剂、利尿剂、抗感染、平喘剂、血管扩张剂等治疗后心衰无明显改善的病人,加用脉络宁治疗后病人心功能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分析50例临床确诊为肺源性心脏病人心电图V_1导联上的P波终末电势变化,讨论肺心病时影响ptf—v_1的因素。提出可考虑用作肺心病时判断心功能代偿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肺心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13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肺心病 )伴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时 ,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极易误诊。我院自 1985年 2月~ 1999年 12月收治慢性肺心病伴发 AMI 2 9例 ,其中误诊 13例 ,误诊率为 4 4 .8%。现报告其临床资料 ,以探讨误诊原因。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4例 ;年龄 53~ 82岁 ,其中 6 0岁以上 10例。1.2 诊断依据 本组病例慢性肺心病的诊断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AMI的诊断均符合 WHO的 AMI诊断标准 ,无心前区疼痛者均具有 AMI演进性心电图改变及血清心肌酶增高。 13例均有慢…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比较了慢支(107例)、肺气肿(153例)、可疑肺心病(22例)和肺心病(73例)的临床及心电图P波变化,认为尖峰型P波在肺心病的早期诊断上有一定价值;建议将P波顶角≤70°,电压≥0.15毫伏,作为尖峰型P波诊断指标,可供临床参考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但常规ECG表现往往不典型,故其繁感性很低。其原因是肺心病主要影响右房,右房的心电活动,而常规ECG右胸导联图形矮小多变。不能很好的反映右室面的心电变化。头胸HC导联ECG图形P波和T波的方向均为直立的。可以很好地表达右心房,室的心电活动。我们对124例病人进行了两种导联ECG的检查对比分析及治疗和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