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体温控制在32℃~34℃的亚低温方法在治疗脑损伤及脑缺血时具有肯定的疗效,不但能减轻脑损伤后的病理损害程度,而且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显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但有关亚低温的实验研究多在脑损伤、脑缺血中进行,对脑出血治疗方面的研究少有报道。我科于1998-01~1999-12对28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亚低温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8例脑出血患者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27~72岁。其中基底节区出血17例,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2例,皮层出血4例,小脑出血3例,脑室出血2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与常温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临床效果相比较,探讨亚低温对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分为亚低温组(50例)和常温对照组(50例),亚低温组术后开始用冰毯机持续降温,维持体温32℃~35℃。配合应用冬眠、镇静、解痉等措施,治疗时间为5~7d。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措施与亚低温组相同。两组患者伤后当天及第1,3,5,7天行头颅CT扫描检查,动态观察损伤脑组织的影像学变化,并作预后分析。结果治疗后3~6个月后,亚低温组恢复良好率为19/50(38%),死亡率4/50(8%)。对照组恢复良好率为12/50(24%),死亡率7/50(1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ES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ESS、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重残、植物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恢复良好、中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NHI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局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方法纳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4dNIHSS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治疗组治疗7d后脑水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便、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本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HCH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观察组加以亚低温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对比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95%,较对照组的50.00%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均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NIHSS评分和CS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对于HCH患者,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基础上加以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陈巍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756-758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后的护理方法,并提高护理效率。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28例,采用亚低温治疗,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心理护理、脑温及体温的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血压和心律变化、口腔护理。结果全程护理后,在3个月的随访期后,显效77例,显效率为60.16%,有效40例,有效率为31.25%,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1.41%。结论经过对症治疗,以及制定妥善的护理方案后,病程中严密观察,精心护理,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本组所采用的护理方法安全有效,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经颅穿刺引流联合局部亚低温与联合持续亚低温滴灌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8例,均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经颅穿刺引流,按不同辅助治疗方式随机分为穿刺引流联合局部亚低温组(穿刺引流+局部亚低温)68例、穿刺引流联合持续亚低温滴灌组(穿刺引流+持续亚低温滴灌)66例及对照组(单纯穿刺引流组)组74例。采用Scandinavian中风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评分法评估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30、60天的临床疗效,采用多田公式计算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天的血肿大小。结果治疗7、14d后,与滴灌组和对照组比较,局部亚低温组SSS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30、60d后,与滴灌组和对照组比较,局部亚低温组SSS评分也显著增高(P<0·05),滴灌组S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也显著增高(P<0·05)。治疗3、7d后,穿刺引流联合局部亚低温组血肿体积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穿刺引流联合局部亚低温组和对照组比较,穿刺引流联合持续亚低温滴灌组血肿体积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经颅穿刺引流联合亚低温治疗能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及血肿的吸收。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而联合持续亚低温滴灌在早期更快地促进血肿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采用CT扫描定位,直视下钻孔穿刺血肿腔并置管,尿激酶血肿腔内灌注的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2例。其中治愈和好转54例,死亡8例。笔者认为此方法对病人创伤小、简便、省时、省钱,疗效满意,适用于意识障碍较轻,病情较稳定,无脑疝形成的患者,以及某些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开颅手术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脑出血的体会,并探讨亚低温对重症脑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急性重症脑出血住院患者60例,按来诊先后顺序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药物治疗,亚低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局部亚低温治疗。评定两组患者病死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生命体征变化。结果治疗14天后,亚低温治疗组存活25例(83.3%),死亡5例(16.7%),对照组存活18例(60.0%),死亡12例(40.0%),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CS评分、体温、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和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使患者的脑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选用YL-I型直径3 mm的微创针对颅内血肿进行穿刺碎吸。结果 58例患者,出院52例,死亡6例。随访3个月至2年,正常及生活自理者(ADL I级+ADLⅡ级)63.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意识恢复快,治疗有效率高,病死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部亚低温辅助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随机将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降颅压控制脑水肿,降血压、营养脑神经、保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脑控制颅脑降温仪冰帽头颅亚低温治疗。结果:治疗组65例,治愈好转率72.6%。对照组43例,治愈好转率51.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技术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49例行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为89.8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6%,对照组为34.69%(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疗效确切,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4.
周永发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8):1131-1132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78例临床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68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110例行CT导向血肿抽吸术,分析其疗效及适应证。结果: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生存150例,生存率84.3%;死亡28例,占15.7%。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是一种具有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实用等优点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传统手术治疗与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5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手术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行CT立体定位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有效率。结果微创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治疗有效率86.20%,手术组有效率42.86%,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立体定位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损伤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微侵袭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试验组采用微侵袭血肿引流术。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等手术一般情况,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情况、治疗效果,随访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手术过程均顺利,其中试验组未出现中转开颅手术的情况。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28,P=0.0340)。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2131,P=0.0401)。结论微侵袭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符合微创理念,可以较快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抢救水平。方法对105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给予CT定位,微创穿刺(约3mm小孔)血肿吸除及尿激酶溶解引流术,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治愈好转率80.5%,死亡率19.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是目前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缩短病程、减少医疗费用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212例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安林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1):1591-1592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进行外科治疗21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率、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自理能力、出血部位、出血量、手术时机与疗效关系。结果:出血部位、出血量、手术时机与疗效有关,手术时机与再出血有关。结论:出血量在80ml以下外科治疗疗效佳,脑叶出血比基底节、丘脑出血疗效佳,6~24小时为最佳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