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中很强调六经病欲解各有其一定的时间: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在一天当中,六经经气各有其自旺之时,其所以自旺,乃得天地正气之扶助也。如在其自旺之时用药或针灸,则能因势利导,祛邪外出,其效果必定理想。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
从伤寒六经欲解时看中医与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每读伤寒论时,六经病各有一条欲解时条文"某某病欲解时,从某至某上"的句子,共6条,且欲解时每条文以3个时辰为标准.三阳病中太阳病从巳至未,阳明病从申至戌,少阳病从寅至辰;三阴病中太阴病从亥至丑,少阴病从子至寅,厥阴病从丑至卯.这些条文到底蕴含着什么涵义?为什么欲解时都是3个时辰.  相似文献   

3.
王兴臣教授在十二地支代表空间与时间的定位,十二消息卦取象表述一日十二时辰的阴阳消长过程的基础上,解释六经病欲解时,并将之用于临床。三阳病欲解时,始于寅,终于戌,其过程反映了阳气于外的升降状态。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代表阳气升发至极,日中而阳气隆,故立汗解之法,制桂枝等方,使邪随汗出而散,使病愈于日中之时;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代表阳气转降,日西而阳气已虚,故立攻下之法,制大、小承气等方,以泻下肠胃燥实而病愈于日西之时;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代表阳气初升,平旦前后为阳气升发之时,故制小柴胡等方,和解表里而病愈于平旦之时。三阴病欲解时始于亥,终于卯,此时自然界的阳气潜藏于内且逐渐升发,人体的阳气亦随之由潜藏而升发,阳从内生有助于驱逐阴寒,有利于三阴病欲解,故曰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相似文献   

4.
<正>1理论依据1.1《伤寒论》三阴三阳及三阴三阳病欲解时1.1.1《伤寒论》三阴三阳《伤寒论》三阴三阳就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三阴三阳感受寒邪后,人体发生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荣卫、气血变化,产生疾病,仲景制定理、法、方、药,而成为《伤寒论》。1.1.2《伤寒论》三阴三阳病欲解时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子上;少  相似文献   

5.
李杰 《新中医》2016,48(2):207-208
正"欲解时"一词首先出自《伤寒论》,为张仲景根据"天人相应"理论推测某一经功能活动相对旺盛,正邪搏争时正胜邪却,邪气有可能得以解除,有利于疾病康复的时间。《伤寒论》在第9条、第193条、第272条、第275条、第291条、第328条分别提出了六经病均有一个"欲解时"。太阳病"欲解时"的具体时间为:"太阳病,欲解时,从已至未上",说明太阳经自得其位的时间是从九点至十五点,此时是大自然阳气最盛,人体的太阳经气亦最旺盛,因而由风寒阻遏所形成的太阳病可应时而解,故柯韵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中,六经病皆有欲解时一条。其含义较难理解,历来争论颇大,未有定论。为了正确理解,本文试对其含义及价值作一初步探讨。原文: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9),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198),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272),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275),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291),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328),六经病欲解时的含义:古人用干支记日的方法,大概早在殷商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到了春秋战国便成了史官记日的传统方法。汉代医学家张仲景运用十二地支,借以说明六经在一昼夜(24小时)中有当旺之时。根据这个理论,指出  相似文献   

7.
于峥  陈春娥  张宇鹏  杨威 《陕西中医》2007,28(11):1553-1554
《伤寒论》是以六经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的重要医学典籍,在六经病诸篇中各有一条欲解时,俗称“六经病欲解时”。六经病欲解时的文献记载不尽相同,历代医家对此也存在不同理解与解释,考查六经病欲解时与《内经》的理论渊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六经之三阴三阳。1六经病欲解时的文源六经病欲解时,在《伤寒论》各版本中记载有所不同。据考,至宋后版本才出现此段文字。通行版本,对六经病欲解时的记载如下(五版教材[1]):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9-15时)。(9)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15-21时)。(193)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相似文献   

8.
浅析六经病欲解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如峰 《河南中医》2016,(3):373-375
阳病病在皮肤、络脉部,而在"从巳至未上(9∶00-15∶00)",即日中之时,其应为夏,人体正气盛于络脉、皮肤,此时太阳之邪易解。阳明病病在肠胃之腑,而在"从申至戌上(15∶00-21∶00)",即日入之时,其应为秋,人体正气盛于腑,则此时阳明之邪易解。少阳病病在分肉,而在"从寅至辰上(3∶00-9∶00)",即平旦之时,其应为春,人体正气盛于分肉之间,则此时少阳病易解。三阴病病变部位在五脏部分,夜半人体正气入脏,所以三阴病欲解时均在夜半之中,即太阴病亥至丑上(21∶00-3∶00);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23∶00-5∶00)。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1∶00-7∶00)。三阴病的欲解时未能完全重合,而是逐个向后推一个时辰,这与少阴病、厥阴病的特点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少阳病欲解时”为《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理论之一,被束之高阁已久,近来得以重光。但目前存在理论机理探究不明确、临床应用指征不清晰的问题,因此临床运用时存在一定难度。该文从“开阖枢”“十二辟卦”“时间节律”等多角度出发探讨“少阳病欲解时”理论,发现该理论实则是恢复少阳生理状态的时间处方。寅、卯、辰三时存在与它经病欲解时交叠的情况,因此对应的处方亦有不同。通过对“少阳病欲解时”理论的合理运用,往往能在较快的时间内厘清思路,在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中抓住辨证眼目,从而做到灵活处方,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理论历来颇受医家争议,医家更多关注"缓解时",而忽略其含有"出现时""加重时"及根据时间规律治病的内涵。本文根据"六经病欲解时"理论,分别结合从少阳、太阴、阳明病欲解时论治咳嗽、口干口苦、面红的案例,分析了"六经病欲解时"理论的临床辨证思路及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从卫气十二时辰运行模式来看,太阳属于寅、卯、辰,欲解时处于巳、午、未(少阳);少阳属于巳、午、未,欲解时处于寅、卯、辰(太阳);阳明属于申、酉、戌,欲解时处于申、酉、戌(阳明);少阴属于亥,欲解时处于子、丑、寅(厥阴);厥阴属于子,欲解时处于丑、寅、卯(太阴);太阴属于丑,欲解时处于亥、子、丑(少阴);《伤寒论》中的"七日""六日"就是7天、6天,不存任何疑问,而"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一句中的"数"如果读成shǔ会更好理解一些,就是由于卫气为4层循行,营气为3层循行,所以从卫气shǔ出7,从营气shǔ出6。卫气十二时辰运行模式是张仲景写《伤寒论》的最初立论依据,其立论的最根本出发点是营卫运行理论,而不是五运六气理论。而这个卫气十二时辰运行模式是对《灵枢经·卫气行》的发挥延伸。《灵枢经·卫气行》又是论述经脉卫气运行的理论,所以《伤寒论》所谓六经实际上就是对经脉的论述;而由于这个模式出自《黄帝内经》延伸,所以其渊源也就来自《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在《内经》天人合一的理论指导下,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天地阴阳之运转,影响人体正气之盛衰,人得天地之气旺而能御邪。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阳、厥阳六经之经气在一昼夜各有当旺之时,在主时之时治疗和预防该经疾病,较非主时之时奏效为佳。《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条文中提出,“太阳病,欲解时,从已至未上”,  相似文献   

13.
部分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咳嗽常在下半夜发作,符合"厥阴病欲解时"(1点至7点)。通过对厥阴病"欲解"而"不解"的机理进行探讨,提出代谢免疫因子日节律的改变,在"厥阴病欲解时"期间,血浆皮质醇浓度及促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升降失常或许是CVA在"欲解时"加重的潜在机理。CVA的病机特点可概括为卫虚风动,若出现寒热错杂证及咳嗽多发作或加重于下半夜时,证属厥阴咳,须寒热、气血同调,扶正、祛风并用。从"厥阴病欲解时"论治小儿CVA,即运用乌梅丸加减治疗厥阴咳,可谓圆机活法,处方切证则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不寐是以超过一月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点的一类病症,据《伤寒杂病论》对"欲解时"的表述会发现,不寐与少阴、厥阴和少阳有密切关系,虽然这三条经的"欲解时"相互交叉,但辨治时多从起点开始算。所以在临床上,可根据不寐的发病时间分经论治,借"欲解时"天气之助用药,调整人体阴阳,促进疾病向愈。  相似文献   

15.
近几十年来,以时间生物学为基础的时间医学获得了长足发展,许多医家开始对张仲景创立的六经病"欲解时"理论进行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主要从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三个方面,对太阴病(脾阳虚证)"欲解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太阴病的择时治疗和实验研究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6.
鉴于近些年的经方热,经方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是有关于《伤寒杂病论》理论方面的探讨仍然较为匮乏:大部分六经实质的研究仍然偏向于依赖症候群并倾向于合方杂投;对于经方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仍处于较空白的状态或直接依赖西医药理学的研究;对于六经病欲解时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则更少。笔者希望有更多研究经方的同道重视有关于此方面的内容,故文章首先引用一些研究《伤寒杂病论》的名家对于六经病欲解时的看法,对于他们的观点进行理论阐发,并结合自己的一些心得对六经病欲解时的实质内容进行探讨,综合以上各名家最终得到较为贴合临床的结论:六经病欲解时即六经病相关时,对于凡是有规律发作的时间性疾病都可以使用六经病欲解时进行辨经选经,然后选用适宜的经方来进行治疗。笔者深耕临床多年,发现如今中医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于内科杂病者较多,如单纯应用传统六经辨证恐难满足临床需要,有感于此,笔者认为结合六经病欲解时能扩大经方运用范围,将六经病欲解时灵活运用于临床,大都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故选取最近应用六经病欲解时治疗几例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验案进行介绍,抛砖引玉,以供同道指正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六经病欲解时”来源于《伤寒论》,书中对这一理论的描述较为简洁,历代医家对其精研不倦,当代龙砂医学流派顾植山认为“六经病欲解时”是六经病相关时,即由于人体内阴阳消长气机变化,疾病出现缓解或加重的六经所主时间段。善用六经病欲解时,可以从六经辨证的角度,通过疾病发生发展时间点判断病机、辨证选方。喻闽凤将“六经病欲解时”运用于儿科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主要阐述“六经病欲解时”的理论基础,总结喻闽凤运用六经病欲解时治疗小儿疾病的经验,并附验案。  相似文献   

18.
六经病欲解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旭杰  郭丽 《河北中医》2006,28(4):301-302
六经病欲解时是《伤寒论》中对六经各经病容易于何时辰、何季节向愈预测的概括。六经病欲解时除了是对疾病向愈时间的预测外,还包含张仲景对六经生理、病理及阳气在人体消长、运行规律的观点。1《伤寒论》中六经病欲解时的内容《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的内容如下:“少阳病欲解时  相似文献   

19.
"欲解时"为疾病可能得解的时间,非病必愈之时。仲景秉承《黄帝内经》之说,重视天人相应及人身阳气对疾病转归的影响,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欲解时与天地阴阳四时亦直接相关,辨明六经欲解时,对启发临床辨证用药及疾病转归预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六经辨证为纲,结合女性生理周期特点,运用"六经病欲解时"理论,对经前期综合征(PMS)的治疗做进一步探讨,为PMS辨证治疗提供一个中医治疗思路。首先从六经病欲解时理论对PMS进行辨证-辨时;其次从月经周期新解理论认识PMS,最后对PMS辨时握机,提出PMS病机特点"实则阳明,虚则太阴"。通过导师杨洪艳治疗的两个临床病案,初步介绍用六经病欲解时理论治疗PMS的辨治思路及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