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无线镇痛泵系统与传统镇痛泵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某院2013年4-11月采用无线镇痛泵系统于术后镇痛595例( W组),与2012年11月-2013年3月采用传统镇痛泵用于术后镇痛608例( C组)对比,观察术后2h、6h、12h、24h、48h患者疼痛强度、处理时间、治疗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24 h、48 h两组间疼痛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组患者6 h、12 h疼痛强度低于C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疼痛的处理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过程中头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W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高于C组(P<0.01)。结论与传统镇痛泵比较,无线镇痛泵系统能缩短疼痛有效处理时间,显著提高PCIA 48 h内患者的总体满意度,在术后镇痛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绝大多数的手术,尤其是中等以上的手术,都会遗留较剧烈的切口疼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术后疼痛的四级评定标准,都会达到中重度.而剧烈的术后疼痛,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危害,如:  相似文献   

3.
术后疼痛是机体对疾病和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它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术后恢复极为不利[1]。某院自2013年5月份,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成立以麻醉科为主的多学科合作的术后疼痛管理小组,由麻醉科医师、麻醉科护士、外科护士、妇产科护士进行疼痛术后疼痛相关知识的宣教,讲解镇痛泵(包括机械性镇痛泵和电子镇痛泵)的用法和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提高了术后镇痛的效果,改善围手术期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无线镇痛泵系统用于术后皮下患者自控镇痛(PCA)的临床效果。方法宫颈癌根治术后皮下PCA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无线镇痛泵系统(A组)和常规电子镇痛泵(B组)。镇痛药:舒芬太尼5μg·kg-1·d-1+0.75%盐酸左布比卡因15ml+阿扎司琼20mg+生理盐水至150ml。镇痛参数:负荷量25ml、背景输注量1.82.2ml/h,PCA单次量2.33.0ml,锁定时间10min。分别于镇痛4、24和48h采用数字评分法评估术后疼痛,记录PCA按压次数。统计麻醉医师从接到信息到有针对性处理的时间;调查镇痛48h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均较好。A组从接到信息到有效处理的时间为(9±5)min,短于B组的(16±4)min(P<0.05)。A组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总体满意度为99%,高于B组的68%(P<0.05)。结论采用无线镇痛管理系统能有效管理镇痛泵,从而实现术后PCA信息化和个体化,显著提高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术后疼痛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及功能紊乱,有效的术后镇痛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术后镇痛已广泛用于临床,但急性疼痛患者仍高达80%,中重度疼痛达65%[1]。近年无线智能镇痛系统开始用于临床,可实时监控镇痛终端运行情况,有效提高术后镇痛效果。有关这方面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拟通过60例无线智能镇痛系统和普通电子泵用于术后镇痛的对比研究,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拟行全身麻  相似文献   

6.
术后镇痛能明显减轻因手术创伤所引起的剧烈疼痛以及并发症的产生,在动物实验与临床试验研究中均已经得到证实。自控镇痛(PCA,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的出现解决了人们长期以来在术后疼痛治疗中的困惑(如及时性、持续性、个体差异性等),并由于其镇痛效果的确切性成为目前临床术后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7,(21):12-15
目的探讨并分析以护士为基础、以临床医生及麻醉医生为督导的疼痛管理模式在胃癌术患者后疼痛的临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75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89例,对照组186例。观察组术后采用NBASS-APS疼痛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性疼痛服务模式,由病区疼痛护士和医生实施术后镇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临床效果、机体生理功能恢复及患者对术后疼痛管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在实施NBASS-APS疼痛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在术后VAS最大值均值、术后VAS评分均值、最大VAS值的持续时间及VAS值大于3分的持续时间上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8h内睡眠时长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ASS-APS疼痛管理模式可降低胃癌患者术后的疼痛水平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生理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对术后镇痛效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分段式疼痛护理在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分段式疼痛护理干预,于术后3天依据产妇主诉疼痛分级及填写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Ⅰ级疼痛人数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而Ⅲ级疼痛占比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剖宫产术的产妇行分段式疼痛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产妇术后疼痛并提高其对护理满意度,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如何更好地护理骨科患者,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的方法。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A组给予优质护理方法,B组采用一般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的疼痛感情况。结果采用优质护理的患者术后疼痛感降低者较一般护理方式组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对骨科患者进行术后疼痛的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术后疼痛控制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制定有效的疼痛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提高手术后疼痛控制质量。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普外科、胸外科、妇产科接受手术的患者,采用休斯顿疼痛情况量表及疼痛治疗指数评估表对符合入选标准的240例手术后应用镇痛泵(芬太尼0.6mg、布比卡因300mg、氟哌啶5mg)第2天的住院患者进行疼痛控制状况的问卷调查,问卷由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疼痛治疗指数和病历组成。结果术后患者时疼痛控制总体满意度平均评分为7.3,疼痛控制教育、医生对疼痛的处理、疼痛减轻、患者受到的所有针时疼痛的照料、医生或护士是否告诉患者要优先有效地控制疼痛以及手术次数共6个因素是影响疼痛控制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论患者对术后疼痛控制较为满意;疼痛控制服务因素是影响手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正>产妇在剖宫产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疼痛,可造成诸多不良反应和功能紊乱等可能,严重影响术后恢复,因此,术后镇痛措施的选择是加强围生期产妇术后康复的关键环节~([1])。近年来,自控镇痛技术在临床领域得到大力发展,其疗效显著和用药个体化等优势被广泛认可~([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网络技术也已逐步加入医疗设备应用中,将无线技术与临床镇痛泵相融合形成新的智能系统,由镇痛泵、基站和检测台构成,麻醉科医生护士对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术后疼痛可能是病人一生中经历最为严重的疼痛[1],是围手术期病人主要担心的问题之一。尽管近几年患者自控镇痛技术广泛开展,使得术后镇痛效果有了显著的改善,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不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385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术中给予相同麻醉方式,术后对照组采用口服尼美舒利0.1g镇痛,观察组采用PCIA法镇痛;分别在术后8h、24h和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和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组内24h与8h、48h与8h、48h与24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VAS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术后镇痛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A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皮下连续镇痛技术在300例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总结皮下连续镇痛技术的镇痛效果及副反应情况,为临床提供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方法 300例术后患者,均在手术进行到缝皮时三角肌皮下埋置套管针,连接镇痛泵。药液配方:舒芬太尼100~150μg+托烷司琼5mg+0.9%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要延长术后镇痛时间。镇痛效果的观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价术后2、6、24、48h的疼痛程度。并统计患者对整体术后镇痛的满意程度。结果连续镇痛时间最短为12h,最长为70h,平均镇痛时间为(45±3.6)h。患者对整体术后镇痛的满意程度:优241例,占80.3%;良45例,占15%;一般为14例,占4.7%;差为0。结论皮下连续镇痛技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且不受手术部位的限制,无神经血管损伤的风险,并发症少,可以适用于任何手术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镇痛中应用无线镇痛泵系统镇痛效果。方法 100例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无线镇痛泵系统进行镇痛,对照组采用传统电子镇痛泵进行镇痛。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自控镇痛按压次数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镇痛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以及72 h的NRS评分分别为(2.01±0.13)、(0.80±0.1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11±0.30)、(1.01±0.2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2 h后,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精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分别为(68.42±6.85)、(69.84±6.23)、(69.46±5.82)、(69.65±5.79)、(69.85±5.68)、(69.96±5.71)、(69.78±5.64)、(69.85±5.6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0.01±6.05)、(60.02±6.02)、(59.87±4.61)、(59.89±6.64)、(60.18±6.43)、(61.08±4.69)、(61.01±4.85)、(60.08±4.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72 h后,观察组镇痛总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接受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而言,对其应用无线镇痛泵系统进行镇痛的效果理想,且具有较高安全性,能够帮助实现个体化镇痛管理,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疼痛管理的质量,提高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在乳腺癌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行乳腺癌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于手术开始前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镇痛配方为芬太尼0.6mg+氟比洛芬酯150mg+阿扎司琼10mg/100mL;B组未用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配方为芬太尼1.0mg+阿扎司琼10mg/100mL。PCIA的设置均为:维持量2mL/h,单次负荷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两组术后6h、12h、24h的镇静、镇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镇静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A组术后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B组,A组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率低于B组。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乳腺癌术后PCIA镇痛效果好,且明显降低了芬太尼的用量,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