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海 《中外医疗》2011,30(21):14-15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切口开胸手术及传统开胸手术行肺叶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将98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小切口开胸组)和B组(传统开胸手术组)。比较2组开胸时间、关胸时间、开胸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以及住院时间、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均进行对比。结果 A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同B组无差异(P〉0.05),开胸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疼痛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腋下小切口治疗肺癌较传统切口损伤轻、出血少,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小切口开胸手术与全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第1d胸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分钟通气量(MV)、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优于小切口开胸手术,手术效果较佳,术后MV、FEV1水平较高,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宗亮 《当代医学》2010,16(26):107-108
目的观察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胸腔镜手术治疗组)和对照组(开胸手术治疗组)各63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实施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比开胸手术创伤小、愈合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禹德富 《吉林医学》2021,(3):715-717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手术(VATS)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9年12月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对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口疤痕长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VATS与...  相似文献   

5.
探讨全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8月—2014 年8月期间,于我院选取9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胸腔组与开胸组,各45 例,对比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在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第1d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方面,胸 腔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淋巴结清扫量与拔出胸管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显著,相较于开胸手术,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 短,患者失血量更少、预后更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凡 《大家健康》2013,(24):111-112
目的:探讨胸腔镜与开胸手术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与对比分析。方法:收集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治疗的20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24例,女性患者76例,患者年龄范围在53-72之间,平均年龄在60-67,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比照组,利用用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实验组,采用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比照组。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手术时间(po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手术过程中对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出院出院等方面的治疗观察比较差异显著(PO 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比开胸手术具备创伤面积小、愈合时间快、并发症少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别采用胸腔镜和开胸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110例,随机分成探究组和参照组,探究组采取胸腔镜治疗,参照组进行开胸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失血量、院内治疗时长、免疫力、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探究组治疗中失血量平均为(163.13±7.53)mL,在院内接受治疗时长平均为(7.34±1.37)d,治疗后的探究组免疫指标如IgG水平为(12.03±2.17)g/L,同时探究组产生不适症状的人数(6例),以上数据相比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采用胸腔镜进行治疗在不影响机体免疫力的情况下,促进病情的恢复,减少不适症状的发生,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切口开胸手术与全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86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小切口组和胸腔镜组各43例,分别进行小切口手术和胸腔镜手术,分析两组总体及不同叶间裂发育情况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总体的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带胸管时间、引流量、淋巴结清扫个数及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1)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均多于小切口组[(214±44)min vs (169±26)min,P<0.05],但术中出血量低于小切口组[(65±13)mL vs (97±26)mL,P<0.05];(2)除淋巴结清扫个数没有差异外,胸腔镜组的术后带胸管时间[(5.2±0.9)d vs(7.6±1.5)d,P<0.05]短于小切口组,引流量[(168±33)mL vs(216±55)mL,P<0.05]少于小切口组,住院时间[(9.3±2.1)d vs (12.5±3.2)d,P<0.05]短于小切口组;(3)胸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总数低于小切口组(44.7% vs 21.1%,P<0.05),其中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小切口组(5.3% vs 21.1%,P<0.05).结论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较好,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并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电视胸腔镜( VATS)和开胸手术治疗高龄(70岁以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近期生活质量(QOL)。方法收集术后病理诊断为pT1-2N0M0高龄NSCLC患者118例。其中VATS手术患者63例,开胸手术患者55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QLQ-LC43中文版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12、24周的QOL。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VATS组在术中失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日方面存在优势( P<0.05)。两组术前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VATS组术后的总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较开放组有明显优势( P<0.05)。症状评分包括疲倦、胸痛和手臂或肩膀疼痛VATS组均优于开胸组( P<0.05)。结论相对于开胸手术,高龄患者VATS肺叶切除术安全可靠,并且在术后24周内QOL评分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10.
非心脏手术开胸术创伤 ,对呼吸、循环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现对我院 1988年 1月至 2 0 0 0年 9月 2 38例非心脏手术开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 38例 (15 .96 % )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非心脏手术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 1988年 1月至 2 0 0 0年 9月共行非心脏手术开胸术 2 38例 ,38例在术后 10 d内发生心律失常。38例中 ,男 2 7例 ,女 11例 ,年龄 36~ 73岁。年龄≥ 6 5岁 14例 ,占 33.33%(14 / 4 2 ) ,血氧饱和度 <96 %者 9例 ,占 32 .14 % (9/ 2 8) ,术前有心血管疾病 13例 ,占 37.14 % (13/ 35 ) ,术后有…  相似文献   

11.
徐秋生 《海南医学》2014,(13):1980-1982
目的观察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胸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胸腔镜组)30例和对照组(开胸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引流时间、术后病理分期、住院天数、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80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死亡病例;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引流时间、术后病理分期、住院天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的局部复发率与开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lan 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间1、2、3年生存率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别对比两组Ⅰ期和Ⅱ期患者的生存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Ⅰ期和Ⅱ期病灶直径小于5cm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汤轶  朱广肖  高明 《河北医学》2012,18(4):444-446
目的:探讨70岁以上的Ⅱ期非小细胞肺癌高龄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归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10年7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28名70岁以上的Ⅱ期非小细胞肺癌高龄患者病历资料,以研究其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在228名高龄术后患者中,心律失常52例,发生率为22.8%,经统计分析发现患者心血管病变、FEV1(1s用力呼气容积)、EV(心脏射血分数)、术前ECG(心电图)异常、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时间为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治疗Ⅱ期非小细胞肺癌高龄患者时,心血管病变、FEV1(1s用力呼气容积)、EV(心脏射血分数)、术前ECG(心电图)异常、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时间为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因重视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以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改良后外侧小切口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笔者医院诊治并行择期手术的84例肺癌患者, 按照患者手术方法分为两组, 对照组42例患者予以传统开胸术治疗, 研究组42例患者予以改良后外侧小切口术治疗, 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性指标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开胸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及关胸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插管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及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 研究组肺感染、肩关节活动障碍及心律失常2例(4.76%)、4例(9.52%)、3例(7.14%)均明显少于对照组8例(19.05%)、12例(28.57%)、10例(23.8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后外侧小切口术治疗肺癌的近期临床效果显著, 患者术中切口较小,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章彦 《当代医学》2021,27(6):160-162
目的 探究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单向式全胸腔镜与传统开胸式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82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VAS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胸腔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非手术治疗、单纯手术治疗和手术后化放疗对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并简要分析影响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因素。方法从1997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病房住院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856例患者中,依据相应的入选标准筛选出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7例,采用查阅病历、电话以及信件等方式随访,了解患者手术后治疗情况、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等资料。获得随访资料的病例50例,随访率57.48%。对于获得随访资料的患者,统计术后1、3及5年生存率;将入选行手术治疗的病例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手术 术后辅助治疗组,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差异性分析;将未手术患者和单纯手术治疗的患者分组对照,比较各自的生存曲线。结果入选病例术后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0.49%、34.62%和29.67%;从单纯手术和术后化放疗组的生存曲线来看,差异无显著性(P=0.0722)。对于非手术治疗患者,手术组患者表现出更高的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3)。结论对于能完全切除的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是其基本治疗手段;对于完全切除的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辅助化、放疗可能有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刘意 《中外医疗》2014,(36):81-82
目的探讨高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单纯放射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65岁以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化疗的方式治疗,治疗组采用单纯放射治疗,对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化疗的治疗效果是CR33例(42.30%),PR+MR23例(29.48%),SD+PD22例(28.21%),总有效率71.79%。治疗组患者接受单纯放射治疗效果是CR47例(60.25%),PR+MR24例(30.77%),SD+PD7例(8.97%),总有效率91.03%。χ2=5.225,P=0.033,P〈0.05,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化疗治疗后,出现了消化道系统不良反应23例(35.90%),血液系统不良反应23例(29.48%),脱发25例(32.05%)。治疗组患者在接受单纯放疗治疗后,出现了消化道系统不良反应23例(29.48%),血液系统不良反应20例(25.64%),脱发23例(29.48%)。χ2=2.024,P=0.456,P〉0.05,说明经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出现消化道系统不良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和脱发的症状,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结果显示,单纯放射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结论治疗组采用单纯放射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而且可以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常规开胸术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5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投掷的方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每组29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胸术,治疗组采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等临床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出血量(79.6±43.2)ml、切口长度(7.2±1.2)cm、手术时间(105.4±23.9)min、住院时间(9.5±2.1)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出血量(187.6±44.8)ml、切口长度(18.6±3.8)cm、手术时间(142.3±32.7) min、住院时间(13.8±1.3)d,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13.79%)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1.3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相对于常规开胸术在临床指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非手术治疗、单纯手术治疗和手术后化放疗对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并简要分析影响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因素。方法从1997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病房住院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856例患者中,依据相应的入选标准筛选出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7例,采用查阅病历、电话以及信件等方式随访,了解患者手术后治疗情况、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等资料。获得随访资料的病例50例,随访率57.48%。对于获得随访资料的患者,统计术后1、3及5年生存率;将入选行手术治疗的病例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手术+术后辅助治疗组,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差异性分析;将未手术患者和单纯手术治疗的患者分组对照,比较各自的生存曲线。结果入选病例术后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0.49%、34.62%和29.67%;从单纯手术和术后化放疗组的生存曲线来看,差异无显著性(P=0.0722)。对于非手术治疗患者,手术组患者表现出更高的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3)。结论对于能完全切除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是其基本治疗手段;对于完全切除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辅助化、放疗可能有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牛继前  陆芹 《四川医学》2001,22(9):822-823
目的:探讨普胸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方法:病例回顾分析,结果:238例普胸开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38例,其中房性早搏22例,室性早搏1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8例,房颤和/或房扑10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5例,合并2种以上心律失常者15例,38例心律失常均经积极纠正病因,恰当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消失,年龄大于等于65岁,血氧饱和度<0.96,术前有合并症,术后有并发症和电解质失衡者发病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监护,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时恰当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防治普胸开胸术后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严重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