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病位在大肠,与脾肺肝肾关系密切,发病基本因素有气滞、湿热、血瘀、痰浊,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辨证分型治疗有大肠湿热、脾胃气虚、脾肾阳虚、肝郁脾虚、阴血亏虚等,灌肠是国内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药物直达病所,避免胃肠道对药物的作用,减少肝脏首过效应,使局部药物浓度达到最大化,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常用灌肠疗法有单纯中药灌肠、中药内服结合灌肠、中西药结合灌肠。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李乾构 《北京中医》2004,23(3):149-150
用中医理论认识溃疡性结肠炎及治疗本病的心得 ,试阐述治疗本病的思路。认为本病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 ,后天脾胃功能不健。病机为本虚标实 ,本虚为脾肾虚弱 ,标实为湿、痰、热、瘀、毒 ,主要是湿邪为患。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证、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证、湿邪留滞证 4型 ,分别给予自拟清化溃结汤、健脾溃结汤治疗。强调调气与行血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 ,同时提出内服中药与中药灌肠联合治疗是治疗本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用中医理论认识溃疡性结肠炎及治疗本病的心得,试阐述治疗本病的思路.认为本病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功能不健.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肾虚弱,标实为湿、痰、热、瘀、毒,主要是湿邪为患.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证、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证、湿邪留滞证4型,分别给予自拟清化溃结汤、健脾溃结汤治疗.强调调气与行血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同时提出内服中药与中药灌肠联合治疗是治疗本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证型及中药用药规律.方法:回顾分析近11年来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国内期刊文献的辨证及用药情况.纳入辩证分析的文献27篇,纳入用药分析的文献117篇.结果:溃疡性结肠炎证型实证中以大肠湿热为主,虚证中以脾虚证为主,在虚实夹杂证型中多以脾虚为基础,并见湿热、寒湿、气滞、血瘀;临床用药方面,口服用药以健脾益气及清热燥湿类药物常见,灌肠用药则以清热解毒及收敛止血药物最常见.结论:溃疡性结肠炎证候特点为脾虚湿热内蕴、本虚标实,整体辨证以脾虚为基础,局部炎症则以湿热毒邪内蕴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137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AUC)患者的证型分布特点,并分析其肠黏膜表现与证候的关系。方法对137例AUC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行肠镜检查,观察其肠黏膜表现,分析其辨证分型和肠黏膜象的关系。结果主证型分布中,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脾气亏虚证>血瘀肠络证>阴血亏虚证。肠黏膜象频率出现超过50%以上的为黏膜损害、黏膜颜色异常、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脓苔、血管模糊或消失。水肿、糜烂、溃疡以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居多(P<0.05,P<0.01);息肉、肠蠕动异常、颗粒感以大肠湿热证、肝郁脾虚证居多(P=0.010);皱襞变浅或结肠袋消失以脾肾阳虚证、大肠湿热证居多(P=0.002);黏膜桥以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为多(P=0.280);质脆或接触性出血以大肠湿热证、脾气亏虚证、肝郁脾虚证为多(P=0.045);肠出血淡红色血以脾气亏虚证为多,暗红色血以大肠湿热证为多(P=0.017);脓苔集中在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证和肝郁脾虚证,白脓苔以脾肾阳虚证为多,黄脓苔以大肠湿热证为多(P<0.001);黏液以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脾气亏虚证为多(P=0.012);肠腔狭窄或肠管纤维化、铅管样表现以血瘀肠络证为多(P=0.001),黏膜萎缩以血瘀肠络证和阴血亏虚证为多(P<0.001)。结论不同证型的肠黏膜具有不同的表现,从镜下肠黏膜的微观区别在一定程度上能印证中医宏观辨证。  相似文献   

6.
丁义江教授擅长肛肠疾病的诊治,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丁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大肠,病之根本在于脾肾,以脾肾阳虚为本,以湿热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急性期以健脾祛湿、清热凉血为大法,慢性期以温补脾肾、行气利湿为大法,在中药内服的基础上,配合运用针灸,中药保留灌肠,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疗放射性肠炎疗效显著、经验丰富。为促进和提高对放射性肠炎的认识,本文将从"症""证""病"角度,追古溯源,探讨放射性肠炎的中医病名;吸取各医家经验之长,根据本病临床发病情况,将放射性肠炎辨证分型为脾虚湿困、湿热下注、脾肾阳虚和肝脾不和四个证型;并探讨本病的治疗原则;同时应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文献检索方法,结合众医家的学术观点,对中药煎剂治疗放射性肠炎用药规律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医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569-2571
目的:分析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以明确该疾病证候的规律及特异性,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门诊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记录并归纳本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80例患者中,中医证根据患者所占比例高低依次为大肠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脾气虚弱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肠络证、阴血亏虚证,其中处于缓解期患者以脾气虚弱证最多,处于活动期患者则以大肠湿热证分布最多,其中活动期患者中肝郁脾虚证和大肠湿热证出现频率要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缓解期患者中脾肾阳虚证和脾气虚弱证的出现频率则明显高于活动期患者(P0.05);病情严重程度为轻度组患者中最常见的胃肝郁脾虚证,而中度和重度组患者最为常见的为大肠湿热证。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病机复杂,活动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多见虚实夹杂者。本病证候要素以脾虚、气虚、湿热内蕴多见,病位涉及大肠、肝、脾、肺、肾等多脏腑,并且与疾病的分期及疾病严重程度均显著相关,总体体现为多病性、多病位的要素组合。  相似文献   

9.
蔡教授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以肝郁脾虚为基本病机,肝郁脾虚、脾气亏虚、脾肾阳虚、脾虚湿热阻滞为其主要证型。临床擅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本病,强调治疗本病宜谨守病机,方简药精,同时应配合调理脾胃,安神定志,注意合理的精神、心理疏导和饮食起居调护。  相似文献   

10.
《山东中医杂志》2016,(1):57-58
系统总结邵荣世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认为本病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病因为正气不足,感受外邪,饮食不节,内伤七情,导致胃肠纳运失职。其发病根本在于脾虚不运。辨证分为大肠湿热证、寒湿蕴肠证、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脾虚肝郁证、脾虚湿热证六型。标实为主者,予清热化湿、温化寒湿、清热凉血解毒、消积导滞、活血祛瘀等以祛标实。本虚为主者,予益气健脾、补脾益肾等法,以固本虚。对虚实夹杂证可先祛邪后安正,或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1.
黎军 《辽宁中医杂志》2014,(9):1972-1974
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分型有大肠湿热证、脾虚湿蕴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寒热错杂证、阴血亏虚证,且以前四种为临床最常见证型。该科在生活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灌肠护理、情志护理及健康指导的基础上,辨证给予对症护理及食疗方的应用。总结171例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施护方案,病人满意度达98.8%。  相似文献   

12.
中医认为本病的基本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失养。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肾虚弱,标实为湿、热、痰、瘀、毒,主要是湿热之邪为患。辨证分为湿热蕴肠证、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肝气犯脾证、血瘀肠络证五种。我认为本病不是通过调理脾胃、健脾益肠就能解决的,而应根据中医辨证与西医分期相结合、调气行血的治疗原则用药,专方专药,既要扶正,又要祛邪,扶正就是治本,祛邪就是要消除炎症,以内服中药为主,内服西药为辅,并配合中药灌肠“三联一体疗法”是治疗本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对309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提出症状、舌象、脉象,运用聚类分析法对130个变量进行分析。结果:分为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肝阳上亢、湿邪中阻、肝气郁滞、肝气乘脾、脾胃虚弱、大肠湿热、脾胃气滞等9个证型。结论:IBS病位在大肠但证型分布紧紧围绕肝和脾胃,并与湿邪密切相关,主要证素有肝实、脾虚、湿热、寒湿等,病性多虚实错杂;所得证型与中医理论和临床契合,可为临床提供一些较为客观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药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琼芳  汤之明 《河北中医》2004,26(6):434-434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的大肠炎症,属中医学泄泻、痢疾范畴,乃由脾虚失运,湿浊内生,湿郁化热,湿热蕴结结肠所致,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根据其临床症状,按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配以中药灌肠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辨证分型中药内服结合外治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通市中医院脾胃专科门诊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证候分类标准分为大肠湿热型组(38例),脾虚湿蕴型组(32例),脾肾阳虚型组(22例),选择同期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予以辨证分型中药口服结合中药灌肠、耳穴埋籽等治疗,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口服,疗程约3个月。观察比较4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SutherlandDAI积分、炎性反应指标、免疫学指标、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4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SutherlandDAI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大肠湿热型组、脾虚湿蕴型组、脾肾阳虚型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中医证候积分、SutherlandDAI积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大肠湿热型组、脾虚湿蕴型组、脾肾阳虚型组治疗后3个月中医证候积分、SutherlandDAI明显降低(P0.05);4组治疗前IgA、IgG、IgE、CRP、TNF-α、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大肠湿热型组、脾虚湿蕴型组、脾肾阳虚型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IgA、IgG、IgE、CRP、TNF-α、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大肠湿热型组、脾虚湿蕴型组、脾肾阳虚型组治疗后3个月IgA、IgG、IgE、CRP、TNF-α、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中药内服结合外治法患者总有效率为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大肠湿热型组、脾虚湿蕴型组、脾肾阳虚型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47%、90.63%、95.45%,大肠湿热型组最低,脾肾阳虚型组最高,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分型中药内服结合保留灌肠、耳穴埋籽外治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确切,可能与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控制炎性反应等有关,且安全简便,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对于CD,中医多从"腹痛""泄泻"等角度进行辨证论治。其证型大体可分为大肠湿热证、脾虚湿蕴证、寒热错杂证、肝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脾肾阳虚证及阴血亏虚证七型。中医治法有中药内治法、外治法、中成药及针灸疗法等。当前,中医治疗CD存在诸多优势,但也有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7.
张书信教授从事肛肠疾病研究多年,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张教授认为脾虚夹湿贯穿本病的整个发展过程,活动期多从脾虚湿热论治,提出清热利湿兼健脾燥湿的治法,缓解期以脾肾阳虚、寒湿内阻为多,治以温肾健脾、祛风胜湿,此外,中药灌肠,直达病所,结合西药辅助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通过病因病机、治法方药、验案举隅三个方面总结介绍袁斌教授治疗儿童神经性尿频的临床经验。袁斌教授认为本病的病机不仅在于肾气不足、膀胱失于固藏,还与脾肺肝三脏有关。临床常见脾肾气虚证、肾虚湿热证、肝郁脾虚证三个证型,治疗以益气固摄为原则,施以健脾、补肺、固肾之法,兼湿热下注者,佐以清利湿热;兼肝气郁滞者,佐以疏肝理气。临证选方用药灵活多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介绍韩捷教授从浊毒论治溃疡性结肠炎及肠外表现的经验。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受饮食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病情难以控制、容易复发,并伴有多种肠外表现。韩捷教授长期从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与研究,将其分为大肠湿热、脾虚湿热、脾肾亏虚3种证型,并与浊毒理论相结合,提出湿热内蕴化生浊毒、脾虚湿热兼有浊毒、脾肾亏虚浊毒胶结的观点。韩捷教授认为,浊毒既能从外而入,又可由内而生,致病十分广泛,溃疡性结肠炎伴有的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外周关节炎等肠外表现均可从浊毒论治,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基础上,分别加用清热滋阴化浊、凉血化瘀解毒、化浊通络止痛的药物来治疗其肠外表现。临床上采用中药口服、七炭方灌肠、健脾栓纳肛、中医外治4种手段,把祛湿化浊解毒贯穿其中,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健脾清肠汤内服联合愈疡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脾虚湿热证慢性持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延安市中医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诊治的脾虚湿热证慢性持续型UC活动期患者中选择80例纳入研究,应用简单随机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