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罗国美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8):1074-1075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免疫功能逐渐下降,使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据报道80~90岁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岁以下的3倍。现就老年人抗菌用药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
1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历史上,中药曾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随着现代使用范围的扩大,中药的不良反应渐渐引起国内外的重视。以肾损害为例,1990~1992年比利时一家减肥中心误将广防己代替汉防己使用,致使43例肾衰患者中的31例作了肾移植手术;1996年波兰报道,47例老年妇女服用中草药后发生肾衰;1997年日本媒体报道,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糖颗粒剂肾毒害事件;1999年英国报道,2例因湿疹服用中草药引起的特异性肾病。反观国内,2003年初被媒体热炒的“龙胆泻肝丸事件”,2003年7月北京的龚女士因服用排毒养颜胶囊引起不良反应而状告云南盘龙云海药业公司等。药物不良反应对老年人的危害是应该引起人们充分关注了。国外也有统计资料显示,住院患者中,老年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约为3%,其中60岁以上者占40%,发生率高出青年组15倍。笔者经过长期临床观察,老年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原因:未注意体质差异而乱用补药、保健药,甚至无适应证用药;②药不对症,难以愈病,相反会产生副反应;③给药时间、间隔、途径不当,耽误了病情;④用药剂量过大,药物不良反应凸现;⑤为求速效,使用毒性较强的药物,以致产生药物中...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的合理用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正常生理和所有脏器功能都在逐渐衰退,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也随之减慢,由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必然增加,据有关资料报道,超过65岁的老人,因用药治疗各种疾病而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是成年人的2.5倍,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发病率则更高。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为什么老年人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较多?老年人因脏器逐渐老化,机能下降,疾病发生率较高,用药机会也相对增多。由于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能力的降低,所以临床上观察到的药物不良反应显著增多,且与年龄成平行增长。新近有人调查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224例的用药情况中发现,药物不良相互作用和不合理用药达100例,约占45%其中药物不良相互作用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占80%[1],也就是说,老年人不合理用药主要是由于药物不良反应未加以注意,在出现新症状时又再加用药物,从而增加了用药品种,也增加了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各组织器官及身体内环境稳定随年龄增长而衰退,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而且一旦出现,其严重程度高,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对于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在治疗中应注意其药代动力学特点,掌握用药原则,进行个体化给药,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及避免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生。本文回顾老年人群的药物代谢特征,综述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及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6.
老年与药物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衰老是人类生命中的一种规律性的表现。对于老年期的界限,各家看法不一,国内外多数文献资料把65a 始称为老年,75a 以上为高龄。随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正常生理和脏器功能逐渐衰退。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一代谢和排泄亦减慢,由药物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40名老年患者,男32例,女8例,年龄62—83a(69±5a),用抗胆碱药、糖皮质激素、硝苯啶等后引起精神障碍、下肢浮肿等因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随增龄而增加,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率高,与其原有基础病多、用药品种多有关,故给其用药时,应有充分依据,剂量要个体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抗感染药物的问世,且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今天,由抗感染药物所致的排尿困难也与日俱增。现结合文献将其分为尿闭与尿潴留两部分概述如下。1 引起尿闭的抗菌药物1.1 庆大霉素 谢基立报道庆大霉素过量致尿闭1例(体重10kg,日给予庆大霉素8万u,已超过常用剂量1倍1次注入)。由于庆大霉素血浓度骤增,在肾组织内大量贮存,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损害,而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人上了年纪,都会发白齿落,腰弯背驼,这是生理进行性衰老表现。人一老,五脏六腑功能就会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退化,新陈代谢能力日益下降,身体难免会出现一些疾病,就会服用多种药物。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衰弱会影响药物从肾脏排泄,使药物在血中停留的时间延长,所以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对老年人的伤害更大。因此,老年患者使用药物时,应当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10.
临床研究表明,药物的不良反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1~50岁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80岁以上者增至25%。原因是,老年人用药品种多,据调查75岁以上的患者每日用药3~4种者占34%、而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约有1.49亿人、占总人口10.97%。药动学特点随年龄而改变,血药浓度增高,体内稳态机制的调节变差,对某些药物作用的敏感性增强,免疫机制降低,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加。为用药的安全、有效、减少不良反应,老年人必须注意合理用药。应  相似文献   

11.
抗菌素顾名思义,就是对抗细菌的药物,具体来说就是用来治疗由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药物,说白了就是消炎药.常用的抗菌素有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其作用是将细菌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近年提倡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报告,为临床老年人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发生的154例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以及药物种类的关系。结果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以轻度和中度为主;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抗肿瘤药物是引起不良反应最为的三种药物;左氧氟沙星、人血白蛋白、克林霉素是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三种药物;不良反应累及最多的系统为皮肤黏膜、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呼呼系统。结论在老年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身体情况,适当的减少患者的药物用量,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达到提高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抗菌素顾名思义,就是对抗细菌的药物,具体来说就是用来治疗由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药物,说白了就是消炎药.常用的抗菌素有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其作用是将细菌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近年提倡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用药禁忌与合理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我国老年人因不合理用药而导致的不良反应较为普遍。据统计,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年轻人高2~7倍[1],从而导致老年人药物依赖性和药源性疾病增多。因此,为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应指导其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284例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学及药代动力学随年龄的增大而改变,特别是老年人一般合并有多种疾患,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往往应用的药物品种繁多,使得老年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机会增加.一项统计资料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用药的ADR发生率为15.4%,老年患者因药物治疗而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是一般成年人的2.5倍[1].可见,ADR对老年人的健康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我院是北京市老年保健及疾病防治中心,来此就医的老年患者较多.笔者对我院老年人ADR报告进行分析,旨在了解老年人ADR发生趋势,以便为临床老年人合理用药,减少ADR对老年人的危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年龄的增长,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所以老年人的用药具有特殊性,必须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我院284例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齐晓涟  王育琴  王蕊 《中国药房》2002,13(11):680-681
<正>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学及药代动力学随年龄的增大而改变,特别是老年人一般合并有多种疾患,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往往应用的药物品种繁多,使得老年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机会增加。一项统计资料表明,60a以上的老年患者用药的ADR发生率为15.4%,老年患者因药物治疗而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是一般成年人的2.5倍[1]。可见,ADR对老年人的健康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我院是北京市老年保健及疾病防治中心,来此就医的老年患者较多。笔者对我院老年人ADR报告进行分析,旨在了解老年人ADR发生趋势,以便为临床老年人合理用药,减少ANR对老年人的危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汪荣荣 《安徽医药》2000,4(4):30-31
随着人类老年的增快,老年人的药物消耗增加显。老年人(指65岁以上)约占总人数的10%,而且有日益增多的趋势,而用于老年人的医药费用却占总医药费用的23%,老年人的病床占用率约占33%,且占用时间也较长。老年人因许多重要器官的储备能力和内环境的调节功能减弱,致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显上升。老年人由于多病,治疗时应用药物的品种也较多,约有1/4老年病人同时用药4~6种,因此其副作用发生率也较大约15%,且发生率与用药种数呈正比。  相似文献   

19.
人上了年纪,头发也白了,牙齿也开始脱落,背也弯得像明虾,这是生理进行性的衰老表现。人一老,五脏六腑的功能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退化,功能代谢能力日益下降,老年人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就变得很寻常。 由于衰老,人体动脉必然会发生粥样硬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肝肾的功能低下,所以老年人应当谨慎用药,避免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和不良后果。 老年患者使用时,重点应引起注意的药物包括:肝肾毒性类药物,抗凝类药物,洋地黄类药物和镇静安眼类药物等 现举几个笔者在临床上遇到的几个  相似文献   

20.
肾结石是尿石症的一种,由于现在人们日常用药不合理,胆、肾结石的发生率逐年增多。药物引发肾结石的诱导机制:①药物的溶解度差而形成结石;②人们长期使用药量大,引起药物在尿中的排泄量大,使尿中的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结晶,梗阻肾小管,进而发展为肾结石,引起肾绞痛或急性肾衰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