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雪芳 《中原医刊》2007,34(21):91-91
目的 分析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的发作特点。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对3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24 h房颤的发生、持续及终止规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显示阵发性房颤的发生不呈现昼夜均匀分布。阵发性房颤发生的例数和次数呈现两个高峰:下午13∶00至15∶00点,午夜21∶00至凌晨04∶00;和两个低谷:中午11∶00至12∶00点,凌晨05∶00至06∶00,并且持续的时间与高峰发生的时间相接近,终止的时间与低谷发生的时间相对应。结论 阵发性房颤发生的昼夜节律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改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表现.方法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分为白天发作组和夜间发作组,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察房颤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并与临床资料及心超检查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发作在年龄和持续时间上有显著差异(P《0.05),白天发作组较夜间发作组病例多(P《0.05).结论自主神经失衡是阵发性房颤发生的诱因.  相似文献   

3.
杨永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138-5139
目的 探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1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59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实施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分析2组监测结果 .结果 观察组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为(0.43±0.05)s,低于对照组的(0.63±0.0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可作为临床诊断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郑敏 《中国现代医生》2014,(16):131-133
目的对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监测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阵发性房颤患者43例和同期无房颤健康体检者50例,对其行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对两组对象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等存在明显差异(P〈0.05),房颤组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较对照组发生显著缩短(P〈0.05)。结论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是对阵发性房颤的发生进行早期诊断的一种有效手段,值得临床关注并推广。  相似文献   

5.
130例病例均为阵发性房颤且未服药患者,其中男80例,女50例;平均年龄(51.3±0.4)岁;冠心病90例,高血压心脏病10例,风湿性心脏病12例,高血压病8例,病态窦房综合征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心肌炎1例,肺源性心脏病2例,无器质性心脏病3例。  相似文献   

6.
体表心电图对阵发性心房纤颤预测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体表心电图的无创性指标预测阵发性心房纤颤 (PAF)的发生。 方法 :对 14 0例有PAF病史的患者和 5 1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进行 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 ,测定P波最大时限 (Pmax)、P波离散度 (Pd)和P波变异性等指标 ,并观察上述指标对PAF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结果 :PAF组中Pmax、Pd、P波变异性均大于对照组 (P <0 .0 1)。对PAF预测的敏感性分别为 88.5 7%、82 .14 %和 79.2 8% ;特异性分别为 72 .5 5 %、78.4 3%和 80 .39% ;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89.86 %、91.2 7%和 91.73%。若将Pmax和Pd联合预测则敏感性为80 % ,特异性为 86 .2 7% ,阳性预测值为 94 .12 %。 结论 :Pmax、Pd、P波变异性是预测PAF的有效指标 ,尤其将前二者联合应用 ,明显增加了预测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本文对 19例阵发性心房颤动中所表现的长短周期现象、二联律法则、蝉联现象、心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心电现象进行讨论 ,期望以后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心电图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1996年 6月~ 2 0 0 1年 5月 ,19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动态心电图资料。其中男性 16例 ,女性 3例 ,年龄 36~ 80岁。其中冠心病 4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 ,原发性高血压 2例 ,糖尿病 2例 ,其余 8例无明显器质性疾病。1.2 方法动态心电图分析仪采用美国CENT -URY2 0 0 0及携带闪光卡记录盒 ,同…  相似文献   

8.
1资料和方法 病例选择,从近两年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资料中筛选出阵发性房颤患者36例,男性31例,女5例,年龄41~86岁,平均年龄(62.4±15.9)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机制和昼夜分布规律变化。方法统计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发作时间、发作机制和相关的心率失常。结果:在126例患者中,器质性心脏病占86例,非器质性心脏病40例。发作时间的最高峰在4:00~8:00,发作前后多并有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占90%,明显大于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前后多并有心律失常,其中以室上性心律失常占首位。有器质性心脏病的老年人占绝大多数,存在昼夜分布规律,动态心电图可有效地诊断出阵发性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0.
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虽然有部分老年人虽有房颤,而无自觉症状,但大多数老年人的阵发性房颤都有器质性心脏改变。因此老年人房颤在病因、病情和治疗上有着一定的区别。本文就我院10年来收治的老年阵发性房颤68例做一初步分析,以便为今后正确处理此症提供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肖虹 《当代医学》2013,(30):35-36
目的通过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分析,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机制和昼夜分布规律变化。方法通过对12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分析,统计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时间、发作机制和相关的心率失常。结果在126例患者中,器质性心脏病占86例,约占阵发性心房颤动的68.3%,非器质性心脏病40例,约占阵发性心房颤动的31.7%。发作时间的最高峰在4:00~8:00,与其它时段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前后多并有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占90%,明显大于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与多种因素有关,发作前后多并有心律失常,其中以室上性心律失常占首位。有器质性心脏病的老年人占绝大多数,存在昼夜分布规律,动态心电图可有效地诊断出阵发性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对其Holter(24h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同PAF(心脏彩超)的最终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00例,设为A1组(观察组);同期选择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00例,设为A2组(对照组);针对A1组与A2组患者分别实施Holter检查以及PAF检查,对A1组与A2组患者的检查指标实施对比分析。结果:在24小时房早次数方面,A1组多于A2组患者明显(P<0.05);在房早联律间期方面, A1组短于A2组患者明显(P<0.05);A1组与A2组患者在左心房内经大小方面,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疾病的出现同诸多因素相关,房早提早量以及左心房大小等诸多因素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心电图 P波离散度、P波宽度与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关系。方法 :测量已确诊的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 180例 (研究组 )心电图 P波离散度、P波最大宽度 ,并以正常人 10 0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心电图 P波离散度、P波最大宽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波离散度、P波最大宽度为一种预测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长间歇。方法对动态心电图记录到的15例窦性心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合并心室长间歇进行分析。男10例,女5例,年龄51岁~78岁,平均年龄(66.5±7.46)岁,特发性心房颤动7例,冠心病7例,糖尿病2例,高血压3例。结果15例患者共发生特发性心房颤动605阵,大于2.0s的长间歇162次,大于2.5s的长间歇53次,大于3.0s的长间歇19。次时间分布为白天21次,夜间122次。心房颤动发作前后的窦性P-R间期在0.15s~0.20s之间的有8例,Ⅰ度房室阻滞4例,Ⅱ度1型房室阻滞2例,P波时限〈0.11s的7例,P波时限〉0.11s的8例。24h最高心率76~176次/min,平均(126.4±23.4)次/min,最低心率34~46次/min,平均(42.1±2.91)次/min,心率52~91次/min,平均(68.5±11.11)次/min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长间歇多出现于夜间睡眠时,心肌缺血、房内阻滞、房室阻滞等是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5.
心房纤颤(房颤)是一种极速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心房纤颤发作时可引起心排血量降低,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并发血栓形成,甚至发展为室颤。心房纤颤患者常合并较长的R-R间期(≥1.5s),对此是否合并有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众多学者观点不一。我们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对心房纤颤伴长R-R间期的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梁树群 《中外医疗》2014,(3):189-190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诊断阵发性的心房颤动的特点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在该院接受动态心电图诊断的6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记录1d内房颤的早搏总数与发作次数,同时观察房颤发生前是否有房性早搏的现象。此外,严格测量房性早搏的偶联间期与指数,密切监测房颤发生前长短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60例患者的房颤发作共有230次.发作时间总共为120h。其中180次发生前见有触发性的房早,占总数的78.26%。并且触发性房早的早搏指数与偶联间期均显著少于非触发性的房早(P〈0.01);在180次的PAF发作中见有长短周期的情况者90次(50%)。结论利用动态的心电图进行诊断,能有效检测与评估出PAF的具体发作情况,并且该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能重复检查,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心房纤颤合并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分析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3例心房纤颤合并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的心室率f、波、RR间距的变化范围以及QRS波的表现。结果:13例心室率为160~230次/min,平均180次/min;当心室率>180次/min时,全导联见不到f波;RR间距的变化范围为0.18~0.76s;QRS绝大多数表现为完全性预激图形,少数为典型预激图形及正常QRS图形。结论:心房纤颤合并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是:极快的心室率,RR间距绝对不等,QRS波增宽呈δ波,QRS波表现为完全预激图形、典型预激图型及正常QRS的不同组合。  相似文献   

18.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选自我院2003年9月~2006年4月899例动态心电图中检出阵发性心慌的156例进行初步分析。其中男性75例,女性81例;年龄9~82岁,平均年龄49岁。1·2仪器及方法使用康泰公司生产的ELC3000全息自动12导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由有经验的高年资医师进行分析诊断  相似文献   

19.
单纯性心房纤颤 (af)的脑梗塞发生率是窦性心律者的 4~ 7倍 ,因此 ,应对 af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治疗。为揭示发作性af日内变动规律 ,我们对 Holter装置 2 4h动态心电图记录的2 5 5 6 6例 (件 )图像进行分析研究 ,报告于后。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取的心电图资料均为未用抗心律失常药者 (用药者均剔除 )。对发作性 af的开始、持续及停 (终 )止时间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然后 ,对发作性 af的开始、持续、停(终 )止的发生率、患者数均从 0点开始 ,将每小时的时间带绘成图表并计算概率曲线 (略 ) [1 - 4 ] ,要点如下。1.2  N时发作性 af…  相似文献   

20.
阵发性心房纤颤发作间歇期左心功能状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中年一老年阵发性心房纤颤(PAF)病人发作间歇期的心功能状态及其与原发病的关系,为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66例中年及58例老年PAF病人发作间有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并与西地兰复律效果进行了比较,用t及X^2检验处理检测数据。结果 中年PAF病人西地兰复律无效组舒张功能障碍较且均显著,高血压(HPT)和HPT伴冠心病(CHD)者占84.21%,与有效缓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有效组收缩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