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药物治疗与心理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取药物治疗与心理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MSSS、MBI、HAM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药物治疗与心理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比单纯药物治疗占有明显优势,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及活动的能力,还有助于改善其神经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随机分组,临床对照研究,对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康复与药物的综合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配合一个疗程的针灸理疗,研究组则在常规药物治疗及相同疗程理疗之外给予有步骤的心理康复治疗.以6周为评定疗效的时间界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显效率为5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5%,显效率为30.0%,显效率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康复治疗与药物综合治疗脑卒中疗效显著,与传统针灸理疗加药物治疗脑卒中在显效率上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随机分组,临床对照研究,对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康复与药物的综合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配合一个疗程的针灸理疗,研究组则在常规药物治疗及相同疗程理疗之外给予有步骤的心理康复治疗。以6周为评定疗效的时间界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显效率为5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5%,显效率为30.0%,显效率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康复治疗与药物综合治疗脑卒中疗效显著,与传统针灸理疗加药物治疗脑卒中在显效率上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制性运动疗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即强制反复使用患侧肢体,限制健侧肢体,其理论基础依赖于皮质功能重组和行为心理上的重塑。此疗法有利于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肢体的灵活性、实用性的提高,患者信心的增加和耐力的改善,有利于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  相似文献   

5.
6.
心理疗法在乙肝治疗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根英 《河北医学》1997,3(3):68-69
1临床资料120例乙肝患者诊断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其中急性肝炎14例,慢性迁延性肝炎1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62例,慢性且症肝炎14例,乙*后秆硬化20例.为便于观察认知疗法在治疗乙肝中的临床价值,将作组均创回机分成试巴位和时间用,每组60例.两级患者均用促肝细回生长因于,甘利欣、门冬还散们扛、维生素类血采、白蛋白、甘*回等药物治疗,试验组轮加认知方法.2方法2.】根据患者的个性、文化繁养、社会因素、职业、年龄等因素,还过观察、交谈未分析试驻纽息*的心理活动有如下特征:2.】.…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16岁,高中学生。因对卫生巾产生恐惧,怕这种脏的东西粘在自己身上而感到紧张焦虑,以致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由父亲陪同就认,既往健康,无精神障碍病史。根据患者病情及临床工作实践经验,采取综合性的心理治疗方法治疗。首先,进行生物反馈放松训练,使患者情绪逐渐稳定,然后实施心理疏导,使患者对疾病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得到认知和领悟,最后,对出现的症状在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的同时,再进行逐级聪敏治疗。通过上述综合治疗方法的运用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治疗方法及过程如下:第一次就诊,患者表情淡漠,痛苦。经询问和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和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发展和疾病康复的关系,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抑制发生率与损害部位的关系。初步研究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病因与发病机制。方法选择30例单一首发病灶急性脑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顿焦虑表(HAMA)评定与对照组不做心理治疗30例患者对照研究。结果脑卒中急性期PSD发生率为20%~50%,汉密顿抑郁量表分数正常。心理加药物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纯药物组。结论PSD是影响康复的重要因素。PSD的发生是内外因综合因素造成的,心理康复治疗尤为重要,及时有效的心理治疗对PSD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吴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0,13(10):621-622
<正> 偏瘫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对患者及早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但由于疾病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使患者消极地对待锻炼,直接影响康复训练效果。本文通过对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观察,提出在功能锻炼的同时,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康复治疗,使患者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参与锻炼,促进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以期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1.
吴艳云  石广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6):1942-1943,1961
目的:观察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72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组、多虑平联合心理干预组和心理干预组,每组24例,治疗6周。观察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NS评分、Barthel指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组在治疗2周内见效(P<0.05),4~6周疗效更加显著,且优于其他两组。三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见效快、疗效好,可以促进患者最大程度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素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合理的个体治疗方案.方法59例病人分为2组,治疗组(普通肝素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5分),对照组(低分子肝素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4分),对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凝血时间进行对照观察,评分及凝血时间采用方差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2-3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7天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进展性脑卒中发病后6-48小时,进展较快者推荐静脉滴注普通肝素.  相似文献   

13.
吴锦萍 《中外医疗》2014,(34):15-16
目的探讨和分析进展性脑卒中多靶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自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共172例,按照随机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参麦、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与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外加用药物巴曲酶注射液,然后对比该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状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9%,在治疗以后的第11天,观察组血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但是两组间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指标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该两组患者均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通过抗凝、降纤及抗血小板聚集等多靶联合治疗,效果明显,且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卒中的诊断标志与治疗原则。方法 分析 2 2例垂体腺瘤卒中临床表现 ,CT和MRI等影像资料和临床病理检查 ,确定诊断的主要依据和诊断标准。回顾了垂体腺瘤卒中的治疗方法。结果 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达 1.0 ,视野恢复正常 7例 ,视野部分恢复 8例 ,视野无改善 4例 ,恶化 1例。术后一过性尿崩症 1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1例。结论 垂体腺瘤卒中的诊断主要依据CT和颅脑MRI检查 ,结合临床症状和有价值的体征。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 ,注意防治术后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措施,但受到时间窗限制,就医延迟是导致患者溶栓治疗不足和低效率的主要原因。卒中就医延迟风险因素众多,本研究从患者延迟、转运延迟及院内延迟3个层面对其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田廷臣 《医学综述》2008,14(11):1669-1670
脑卒中是致死和致残的常见原因。卒中单元是指有组织地管理脑卒中住院患者。相比普通病房,卒中单元治疗的患者能明显提高早期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回归社会的能力,不增加患者花费。现有循证医学研究证据表明,目前脑卒中治疗的最有效措施是卒中单元。但我国的卒中单元还存在许多问题,需共同努力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卒中单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简短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对惊恐障碍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简短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每周2次,共12周,对17例惊恐障碍进行治疗。治疗效果的评定采用焦虑敏感性调查表(ASI),害怕问卷(FQ),惊恐障碍严重度评定量表(PD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惊恐发作的严重度及对惊恐发作的预期性焦虑明显下降。恐怖性回避及严重度明显下降;焦虑和抑郁情绪明显改善。治疗的有效率100%。结论:简短精神动力心理治疗对惊恐发作有效。  相似文献   

18.
周开斌 《医学综述》2012,18(9):1357-1359
临床中感觉障碍容易被忽视,治疗针对性差,目前尚未有大宗报告,其治疗机制、脑功能重组表现的基础研究鲜有报道,治疗需要充分利用中医的特色和优势,结合现代康复评价体系及康复手段综合治疗。现通过分析国内外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治疗现状,结合文献详细阐述脑卒中后感觉障碍治疗的具体方法,探讨脑卒中后偏侧感觉障碍的治疗特点及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采用预先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及康复知识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和疾病转归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或家属对疾病及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了80%,而对照组仅为50%,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其优秀率高达90%,明显优于对照组(60%);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降低、偏瘫肢体恢复例数增多、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 CNP是一种标准化的护理手段,能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的分析研究2012年1至2013年6月100例我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其中50例患者发病后≤6 h就诊,50例患者发病后6 h入院。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就诊时间,分析就诊时间与疾病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就诊时间在起病后≤6 h和6 h的入院患者的预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患者进行出院1年后的随访,不良结局中死亡状况、复发率、再次入院率≤6 h发病入院的患者情况优于6 h发病入院的患者情况,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与患者发病后能否及时就诊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提高患者的及时就诊率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