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中的某些成分可作为人类肿瘤的预后标志,其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其受体和抑制因子尤为重要。学者们对许多肿瘤的浸润、转移和预后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其受体和抑制因子的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其受体和抑制因子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预测患者生存情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赵仲生  茹国庆  马杰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4):2434-2437
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向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迁移的过程需要一系列蛋白水解酶的参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作为丝氨酸蛋白酶,与其受体结合后可降解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成分,从而促进肿瘤的浸润转移及血管新生心。本研究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胃癌血管生成、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孔园珍  许德顺 《浙江医学》2010,32(8):1253-1254
业已证实,纤溶系统在2型糖尿病(2-DM)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剂-1(PAI—I)是纤溶系统非常重要的活性物质,它们之间的动态平衡对维持微血管的正常生理功能可起到重要作用;而近年来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也受到临床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3):186-192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是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可溶形式,作为一种新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在各种炎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亚临床器官损害、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suPAR 与多种肾脏疾病有关。该文主要阐述了suPAR 的结构、功能,与肾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对suPAR 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IgA 肾病、慢性肾脏病、APOL1 风险变异、急性肾损伤等多种肾脏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是导致恶性肿瘤治疗失败和引起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经研究发现,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与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在对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降解,组织重塑,血管生成,细胞浸润增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肿瘤的恶性程度以及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针对他们的靶点干预是目前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uPA、uPAR以及他们之间的作用关系做以介绍,同时将其作用靶点的干预策略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是近年特别关注的两个纤溶因子,它们除了纤溶效应外,还参与胞外基质降解、细胞修复和组织重塑等病理生理过程,现发现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但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集中在肿瘤,而对非肿瘤疾病的研究甚少。  相似文献   

7.
葛莉  朱艳 《医学综述》2007,13(13):982-984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不仅存在于正常的乳腺组织中,同时还存在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及卵巢癌等肿瘤组织中。本文旨在通过对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女性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的阐述,更多地了解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癌细胞浸润转移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变化意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的干预影响。方法测定7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和PAI-1的水平,与健康成年人43人作对照;并观察经ACEI治疗8周后各项指标的改变。结果78例患者血浆uPA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I-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予以ACEI(福辛普利)10~20mg/d治疗8周后,ACEI治疗组患者PAI-1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患者明显下降(P<0.05)。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浆PAI-1水平明显升高,细胞外基质(ECM)的转化受到抑制;ACEI治疗可降低PAI-1水平,促进ECM的转归,延缓肾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常见的雌激素依赖的良性疾病,指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种植在子宫腔被覆黏膜及子宫肌层以外的部位,最常种植于盆腔脏器和腹膜,以侵犯卵巢最为常见。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 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 PAR)系统由u PA、u PAR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共同组成,可激活纤溶酶原,还可参与细胞外基质降解、新生血管形成以及信号转导,在一定程度上为在位内膜的黏附及转移、异位内膜的生长及侵袭提供条件,促进EMs的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都能使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是机体纤溶系统中的重要激活剂。近年来发现二者可作为促进肿瘤转移的辅助酶,与肿瘤的类型、恶性程度及转移存在一定关系。本文通过分析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tPA、uPA浓度,来探讨二者浓度与肿瘤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宁菊  陈耀平 《医学争鸣》2009,(14):1339-1341
目的:探讨Hcy是否影响乳腺癌患者外周血MNC表达uPA、uPAR和PAI-1。方法:采用不同浓度Hcy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MNC进行短期(4h)培养后,粉碎细胞,ELISA法检测其uPA,uPAR和PAI-1的表达.结果:Hcy诱导乳腺癌患者外周血MNC表达uPA,uPAR,而抑制MNC表达PAI-1,并且呈剂量依赖性,Hcy浓度为0,12.5,25,50,100μmol/L时,uPA分别为47.00±21.26,57.70±26.72,72.38±38.64,83.33±42.74,94.83±44.47ng/L;uPAR分别为1299.3±291.7,1447.2±408.8,1607.6±467.0,1731.3±521.1,1815.3±522.3ng/L;PAI-1分别为52.5±20.7,41.6±21.9,35.4±17.9,32.6±18.3,28.7±16.2μg/L。结论:Hcy可以影响乳腺癌患者外周血MNC表达uPA,uPAR和PAI-1,可能在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uPA-uPAR系统对骨巨细胞瘤细胞p44(MAPK)信号转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uPA/uPAR系统对骨巨细胞瘤细胞MAPK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骨巨细胞瘤细胞,用免疫组化检测骨巨细胞瘤组织中uPAR的表达水平,用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外源激活或阻断uPA—uPAR对骨巨细胞瘤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p44(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仅有单核基质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中长期生存;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uPAR主要表达在部分单核基质细胞和一些多核巨细胞的胞膜上;将uPA—ATF加入培养的骨巨细胞瘤细胞后,细胞信号通路上的p44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用uPAR抗体处理后,细胞p44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说明uPA—ATF具有细胞信号转导活性,该活性受uPAR拮抗剂的影响。结论本实验检测到uPA—uPAR系统是通过p44(MAPK)信号转导通路转导信息,从而调节骨巨细胞瘤细胞增殖、分化及其他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受体(uPAR)在肝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肝癌组织中uPAR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的临床病理分级、包膜侵犯、门脉癌栓等的关系;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系Hep-3B和SMMC-7721中uPAR的表达,通过Boyden小室侵袭实验比较两种细胞系体外侵袭能力的差别;从SMMC-7721中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出uPAR阳性及阴性的细胞,比较两者体外侵袭能力的差别,并通过裸鼠体内成瘤及转移模型,比较两者体内侵袭和转移的能力。结果肝癌中uPAR的表达和肿瘤的包膜侵犯、门脉癌栓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肝癌细胞系Hep-3B和SMMC-7721中uPAR的表达和其体外侵袭能力相关;而在SMMC-7721中,uPAR阳性组较阴性组有更强的体外及体内侵袭及转移能力。结论uPAR蛋白的表达在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和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uPA、uPAR及PAI-1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uPA受体(uPAR)及其抑制剂(PAI-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60例上皮性卵巢癌、30例良性卵巢肿瘤及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uPA、uPAR及PAI-1蛋白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uPA、uPAR、PAI-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率(75.0%、65.0%、66.7%)明显高于良性肿瘤(40.0%、33.3%、30.0%)及正常组织(30.0%、26.7%、33.3%),差异均有显著性(χ2=11.779~19.510,P<0.05),而良性肿瘤与正常组织比较无明显差异.uPA、uPAR、PAI-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χ2=8.242~36.906,P<0.05).结论 uPA、uPAR、PAI-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高表达,可能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及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5.
uPA、uPAR在尿路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 PA)及其受体 (u PAreceptor,u PAR)在尿路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Pic Ture TM通用型二步法检测 5 0例肾盂输尿管癌、4 0例膀胱癌组织中 u PA和 u PAR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高 ,u PA和 u PAR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P均 <0 .0 5 ) ;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癌组织中 u PA、u PAR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周组织 (P<0 .0 5 ) ,且 u PA阳性表达与 u PAR阳性表达有高度正相关性 (r=0 .979,P<0 .0 1)。结论  u PA、u PAR的共同表达是尿路移行细胞癌的特征之一 ,与其浸润和转移情况密切相关 ,可作为预后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胃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胃癌组织中uPAR折表达,观察其与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59例中uPAR阳性28例;在乳头状、管状腺癌和粘液腺癌中uPAR阳性率较高,而在低分化癌和印戒细胞癌中阳性率较低(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uPAR阳性率为60.5%(23/3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23.8%(5/21)(P<0.01);uPAR在早期胃癌阳性率为12.5%(1/8),侵及肌层组阳性率为38%(6/16),侵犯全层组阳性率为60%(21/35),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uPAR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也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肺血栓栓塞症(PTE)后不同时间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两者与血栓自溶率的相关性。方法经颈外静脉注入加热125I-标记纤维蛋白原自体血栓,复制大鼠PTE模型,随机分组如下:1)正常对照组;2)PTE组:又分为PTE 4 h组(PTE 4 h)、PTE 24 h组(PTE 24 h)、PTE 3 d组(PTE 3d)、PTE 5 d组(PTE 5 d),即分别在造模成功后观察4 h2、4 h3、d、5 d后处死小鼠,留取血浆标本测定uPA、uPAR的水平;留取左肺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留取心脏、肺脏、全血以计算血栓自溶率。结果血浆uPA、uPAR水平在PTE后4 h略有上升(P>0.05),PTE后24 h明显增加(P<0.05),3 d时最高(P<0.01),5 d时开始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uPAP<0.05,uPARP<0.01);PTE后4 h组、24 h组、3 d组血浆uPA质量浓度与血栓自溶率正相关(4 hr=0.758,P<0.05;24 hr=0.764,P<0.05;3 dr=0.778,P<0.05),血浆uPAR质量浓度与血栓自溶率正相关(4 hr=0.701,P<0.05;24 hr=0.764,P<0.05;3 dr=0.777,P<0.05)。肺组织病理改变:PTE后4 h有少量继发血栓形成,血栓及血管壁内可见白细胞浸润;PTE后3 d、5 d见注入的血凝块明显溶解,代之以新形成的血栓。结论PTE后血浆uPA、uPAR水平增加,促进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组织中Cath D、uPA、uPAR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0例肾母细胞瘤及15例非肿瘤肾组织中Cath D、uPA、uPAR的表达。结果:肾母细胞瘤组织中Cath D、uPA、uPA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53.3%和56.7%。而在非肿瘤肾组织中不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者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FH型均低于UH型(P<0.05)..结论:Cath D、uPA、uPAR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Anti-uPAR单克隆抗体、顺铂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皮下瘤增殖影响以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受体(uPAR)在U251皮下瘤的表达特征,评估其在胶质瘤恶性生长方式中的作用。方法以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为材料,制作裸鼠皮下胶质瘤模型。应用Anti-uPAR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物顺铂干预肿瘤生长进程,使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uPAR在肿瘤细胞的表达以及抗肿瘤效果。结果Anti-uPAR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物都成功地抑制了肿瘤的生长,顺铂只能够降低U251移植瘤的增殖,而不能象Anti-uPAR单克隆抗体一样抑制肿瘤的生长并能使之缩小。顺铂抑制了uPAR蛋白在U251肿瘤细胞上的表达。结论uPAR与内源性uPA的结合是胶质瘤增殖及其生存的关键所在,针对uPA/uPAR为靶点的治疗方案可能为胶质瘤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备抗人尿激酶受体单克隆抗体,为今后uPAR 病理生理作用及临床意义的研究提供新的手段。方法 利用杂交瘤技术,用经PMA刺激的U937 细胞与可溶性尿激酶受体(suPAR)免疫Balb/c 小鼠,与SP2/0 细胞融合。结果 获得国内第1 组4 株抗人尿激酶受体(uPAR)单抗,分别命名为SZ- 98、SZ- 99 、SZ- 100 、SZ- 101。结论 4 株单抗均能与uPAR 特异性结合,能与U937 细胞及经PMA作用的K562 细胞反应。SZ- 101 与国外抗uPAR单抗3936 有相同的uPAR 结合位点;而SZ-98、SZ- 99 与SZ- 100 在uPAR上有不同的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