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霏霏 《现代保健》2011,(28):58-59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在护理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中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并将此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脑卒中药物以及抗抑郁药物等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措施。在治疗干预前以及干预8周后,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汉密顿抑郁(HAMD)、日常生活能力(ADL)以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表(NDS)评分。结果本组患者主要是以轻度、中度抑郁为主;在进行干预8周后,观察组的HAMD和N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ADL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PDS的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在治疗老年PSD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及抑郁程度的影响。方法:将发病1月内的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及心理护理外早期(病情平稳1周后)给予综合性中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抑郁症的发病率、抑郁程度及HAMD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及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抑郁症的发病率及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肿瘤老年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肿瘤患者78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39)和干预组(n=39),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抑郁情绪改善效果.结果:干预组与常规组患者护理后的SDS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明显(P<0.05),组间比较发现,干预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肿瘤患者抑郁情绪和不良心理状态,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早期心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桃林  王伯余  何伟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2300-2301
目的观察早期心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PSD)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0例首发脑卒中伴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筛选评定,符合抑郁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和护理,观察组同时予以心理干预。每周后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 I)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SDS、CG I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康复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肺结核抑郁情绪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伴抑郁情绪的肺结核患者的有效治疗提供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结核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85例肺结核抑郁情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抗痨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后观察患者痰菌阴转情况,动态观察肺部影像变化,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SDS评分,并综合评价疗效。结果抗痨6个月时,干预组痰菌阴转率为97.4%,空洞闭合率为58.6%,总有效率为92.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6.3%、32.1%和5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理干预治疗后第2、4和6个月,干预组SD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抑郁情绪患者在进行躯体疾病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前者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后者在前者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个时段的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在4周、8周时,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AMD评分(12.7±5.4、8.7±4.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4.6±5.2、11.6±4.5)。结论: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采用心理干预治疗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对比心理护理干预对胰腺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5例胰腺癌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观察组33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32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和抑郁状况.结果:在护理干预之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与VAS评分都有所降低,而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和抑郁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后的胰腺癌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对患者术后的负面情绪具有明显地改善作用,能够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卵巢囊肿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给与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给与心理护理。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的平均抑郁评分和平均焦虑评分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以96.7%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卵巢囊肿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极大的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患者对生活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采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我院从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了210例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治疗后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112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系统性规范化心理干预处理3个月,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3个月前后心理状况的差异程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初入选时,两组之间的心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性心理干预处理3个月后,我们观测到观察组患者的焦虑(SAS)评分以及抑郁(SDS)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容易发生焦虑抑郁的情绪,需要医护人员及时的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临床医务人员应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0.
邱玉华 《现代保健》2013,(6):142-143
目的:观察社会心理干预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于常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宣教,观察组在常规宣教基础上进行社会心理干预.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调动家属心理、社会支持交流;肌肉放松训练.临床干预时间为4周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评定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明显好转,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家属经宣教后观察组SP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会心理干预有可能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对64例脑卒中合并有抑郁及焦虑患者,分为干预组32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常规应用脑卒中药物治疗及一般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心理护理2~3w.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抑郁及焦虑评分均较治疗前减低,干预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运用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症状,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2月入该院治疗的5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资料,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2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心力衰竭药物常规治疗和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银屑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将8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心理干预,比较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变化及对皮肤疗效的影响.结果 实施心理干预后银屑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明显改善(P<0.01),采用皮损PASI评分判定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57.9%)(P<0.01).结论 对银屑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有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蒋国敏  姚瑶 《中国保健》2007,15(11):124-12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与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病情稳定后及时介入康复干预,4w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ADL能力优于对照组,(P1<0.01).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主要探究脑卒中康复期情绪障碍的主要因素,以及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后,患者的疗效情况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地抽取我院半年内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分别对着60例患者的卒中类型、病灶位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症状自评量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以及焦虑自评表进行统计和评价,对这60名患者中有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在这60名患者之中,情感障碍的总共有34例,中度抑郁的有14例,中度焦虑有33例.对这些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以及药物治疗后,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情感障碍有了明显的缓解.结论:脑卒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通常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以及抑郁的状况,如果对这些患者进行积极地心理干预治疗,能显著地减轻患者的症状,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快速成型口腔修复术患者应用心理干预进行术后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门诊部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进行快速成型口腔修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护理康复,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中断率以及抑郁情绪的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中断率明显更低(P<0.05),患者抑郁情绪评分也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快速成型口腔修复术患者应用心理干预进行术后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治疗的中断率,并且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抑郁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昕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3):491-493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本院2009年1月-2010年8月住院治疗的恢复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和对照组(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20 mg/d,治疗组患者在给予帕罗西汀20 mg/d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疗程均为8周。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以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S-QOL)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和SS-QOL评分均降低,并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整体性舒适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后抑郁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将8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组,40例为一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在其基础上采用整体性舒适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结果:观察组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整体性舒适护理有利于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减轻,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护理中的保健功能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选取老年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75例,观察组患者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护理方法,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焦虑抑郁程度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优化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情绪,优化治疗效果,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后遗症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强迫症状(1.5±0.4)分、躯体化(1.7±0.6)分等心理状况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心理状况评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由于语言障碍、半身不遂等疾病困难很容易出现严重的负面情绪,加强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