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蓝芩口服液辅治小儿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蓝芩口服液。观察两组发热、皮疹消退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都缩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无1例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蓝芩口服夜辅治小儿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蓝芩口服液对慢性咽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8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利咽灵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蓝芩口服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24%)显著高于对照组(72.97%),其中c2值为10.829,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1)。结论蓝芩口服液治疗慢性咽炎,效果显著,毒副反应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口腔溃疡患者运用蓝苓口服液及口腔基础治疗综合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诊治的206例口腔溃疡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00例患者实施口腔基础治疗,观察组的106例患者在口腔基础治疗的同时运用蓝芩口服液实施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临床效果以及治愈时间。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痊愈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溃疡患者在进行口腔基础治疗的同时运用蓝芩口服液实施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徐静 《工企医刊》2014,27(4):919-920
目的 观察蓝芩口服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蓝芩口服液与利巴韦林治疗。结果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蓝芩口服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吴玲玲 《现代保健》2012,(5):103-103
目的探讨蓝芩口服液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8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病毒、解热、补液等治疗及口腔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蓝芩口服液,对照组口服复方金银花颗粒,疗程5d。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评价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清开灵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应用前景。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9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抗病毒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清热解毒类代表性药物清开灵口服液结合抗病毒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高烧消退时间、呼吸道并发症改善时间、治愈平均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嗜睡无力、烦躁、易惊等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清热解毒类代表药清开灵口服液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方面有广阔的运用前景,为挖掘中医药的潜能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亚宇 《现代保健》2010,(36):83-84
目的 观察蒲地兰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手足口病患儿18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2例口服利巴韦林基础上加用蒲地兰消炎口服液;对照组单独口服利巴韦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口腔溃疡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6,P〈0.01).结论 蒲地兰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能缩短疗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蓝芩口服液在治疗扁桃体发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门诊于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88例扁桃体炎发热患儿,对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按照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将所有患儿平均分为对照组(44例,实施头孢硫脒治疗),观察组(44例,实施蓝芩口服液),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计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生活质量评分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施蓝芩口服液治疗的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要分别高于实施头孢硫脒治疗的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同时观察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要低于对照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发生扁桃体炎发热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蓝芩口服液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儿的疾病康复,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袁向尚 《中国校医》2016,30(1):52-52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结合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划分为2组,对照组55例采用利巴韦林,观察组55例采用喜炎平注射液结合蓝芩口服液,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为81.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疹消失与退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结合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明显,可加快患儿退热与皮疹消失时间,减少患儿痛苦,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颗粒联合清开灵VI服液治疗儿童手足VI病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治疗I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和清开灵口服液口服;治疗Ⅱ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口服;治疗Ⅲ组给予清开灵口服液口服;观察比较三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I组的效果明显优于治疗Ⅱ组和治疗Ⅲ组,表现为退热、口腔愈合、手足皮疹消退的时间明显缩短,总病程也明显缩短(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利巴韦林颗粒联合清开灵口服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喜炎平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8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单用喜炎平治疗,实验组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比两组主要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IgG、IgA、IgM)及不良反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溃疡愈合、皮疹消失、发热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gG、IgA、IgM水平均升高(均P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有效率(92.9%)高于对照组(77.5%)(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喜炎平可显著提升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改善免疫球蛋白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等患者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总结和完善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案,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我院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收治94例手足口病患儿,对其临床发病特点、检查和治疗措施和效果等进行观察,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中手足口病以手、足和口腔疱疹及发热的患儿比较多,与临床其他发病症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手足口疱疹消退时间约为7天左右,抽搐等症状消退时间为5天左右,94例患儿经过治疗,均出院且没有后遗症。结论我院对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案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同时一定要加强手足口病的宣传和预防,只有有效的预防,才能防止手足口病的发生,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杨帆 《中国校医》2014,28(5):382-382
目的观察蓝芩口服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选择连云港市东海县妇幼保健所2010年4月—2012年9月儿科门诊收治的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蓝芩口服液,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片,5-7 d为1个疗程。结果蓝芩口服液治疗组与利巴韦林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利巴韦林气雾剂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80例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04~2016-06期间收治的160例HFMD患儿,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观察组采取利巴韦林气雾剂+蒲地蓝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皮疹、口腔疱疹、发热)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25%(77/80)较对照组85.00%(68/8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疹、口腔疱疹、发热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25%(9/80)与对照组8.75%(7/80)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FMD患儿采取利巴韦林气雾剂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疗效显著,可加快皮疹、口腔疱疹、发热等临床症状消退,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I=1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就诊于义乌市稠州医院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120例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1单纯采用干扰素进行治疗;对照组2单纯采用炎琥宁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炎琥宁联合干扰素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各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退热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t观察组-对照组1=14.226,t观察组-对照组2=13.445,t观察组-对照组=14.656,t观察组-对照组2=13.875);并且,观察组的总临床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77.50%(x2观察组-对照组1=9.39,x2观察组-对照组2=9.78),数据分析发现其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0.00%,对照组则为20.00%、17.50%(x2观察组-对照组1=3.35,x2观察组-对照组2=3.39),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联合干扰素应用于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不但疗效好于单独使用干扰素和炎琥宁,而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康复新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50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5例使用康复新液口服和外用加利巴韦林颗粒口服,对照组75例采用利巴韦林颗粒等综合处理。[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0/75,53.3%)与对照组(18/75,24.0%),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72/75,96.0%),与对照组(51/75,68.0%)相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康复新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显著疗效并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戴巧岳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910-2910
我院2009年3月--2012年9月门诊共诊治136例手足口病患儿,所有患儿经及时治疗后均痊愈,除少数合并支气管炎、肺炎以及中毒性脑病外未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病原学以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最为常见.患儿以学龄前儿童为主,临床以发热,口腔疱疹,手、足和臀部的疱疹为主要表现.现对2009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13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进一步了解,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黄连口服液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9月-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8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组)39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方案加双黄连口服液组)39例,然后将两组中轻症、重症及所有患儿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FPS-2R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轻症、重症及所有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FPS-2R评分结果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双黄连口服液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更有助于改善疗效及不适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辅助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方法 将183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3例予以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更昔洛韦,对照组90例予以双黄连口服液+更昔洛韦,疗程7d.结果 治疗组在退热、进食、皮疹结痂和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有助于治疗手足口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片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优势。方法1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以清热解毒片治疗;对照组40例,以利巴韦林颗粒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8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药物副作用更低,应用更安全。结论清热解毒片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更确切,用药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