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Bobath疗法结合强化引导治疗在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脑卒中后发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行Bobath治疗,实验组患者行Bobath治疗结合强化引导治疗,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表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HSS、FMA、MBI评分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FMA、MBI评分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Bobath疗法结合强化引导治疗可以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并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实施全程康复指导对患者居家康复中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能力和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3月入住我院的脑卒中患者50例及相应的主要照顾者5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在入院时接受常规康复指导和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主要照顾者的个体化康复指导并在出院后每2周回院复诊进行一次康复计划调整指导。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出院时和出院后2个月使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评定其ADL能力和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的上肢部分评定上肢功能。结果:出院时和出院后2个月两组患者的MBI和上肢FMA较入院时均有显著提高(P<0.05);但出院时两组间MBI评分和上肢FM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2个月观察组MBI和上肢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个体化全程的康复指导能明显改善患者居家康复中ADL能力和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3):180-184
目的 探讨基于躯体传感系统的远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 年7 月~2020 年3 月我院康复医学中心脑卒中偏瘫的出院患者40 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9 例和对照组21 例。对照组予出院用药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训练指导,每月门诊复诊强化。干预组在出院用药的同时采用躯体传感系统进行远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训练及指导,两组训练均为每次10~20 min,每周6 次,共12 周。训练前及训练12 周后采用Fugl-Meyer 评分(FMA)、改良Barthel 指数(MBI)、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训练前两组FMA 评分、MBI评分及SS-QOL 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12 周后,两组FMA 评分、MBI 评分、SS-QOL 各项评分,组内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MA 评分、MBI 评分比较,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SS-QOL 评分中精力、家庭角色、语言、活动、情绪、个性、自理能力、社会角色、思维、上肢功能、工作/劳动比较,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躯体传感系统的远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出院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更能提高除视力外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模拟家庭照护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其照顾者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住院治疗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老年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模拟家庭照护。2组分别在入组时和干预后第6个月、第12个月对患者作简易精神状态(MMSE)检查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对其照护者作症状自评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分。结果:入组时和干预后第6个月,2组的MMSE评分及ADL总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第12个月,2组的MMSE评分及ADL总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照顾者入组第12个月各因子分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除其他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因子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照顾者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消极应对4个因子与MMSE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ADL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模拟家庭照护可以减少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照顾者抑郁、焦虑和消极应对方式,延缓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Frenkel训练法对脑卒中本体感觉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共选取有本体感觉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措施进行训练,治疗组同时接受Frenkel训练法。康复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和四肢本体感觉功能评分法,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经训练后,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体感觉障碍能明显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脑卒中感觉障碍患者应用Frenkel训练法,不仅有利于其感觉功能进一步康复,而且对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ADL也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经过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治疗组除接受上述治疗外,病情稳定后早期由康复治疗师进行偏瘫肢体综合训练,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Lindmark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l)对两组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经6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肢体感觉(27.38±7.69)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23.06±7.26)分、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25.74±9.24)分、MBI能力(74.98±14.65)分;对照组患者肢体感觉(18.92±5.79)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25.74±9.24)分、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17.49±4.86)分、MBI能力(43.21±12.57)分;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各项评分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早期(病情稳定后48 h)尽早进行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对患者的QOL有显著提高,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指导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102例患者被分为药物康复指导+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观察组52例),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肢体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按Barthel指数评分(MBI)评定,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FMA、MB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指导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方案(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e,MRP)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和腕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6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干预(32例)和治疗组:MRP(33例)。每组患者入选时和治疗12周后,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手和腕运动功能和ADL。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MA和MBI值比对照组差异显著升高(P〈0.05)。结论 MRP可明显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和腕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杨兆凤  孟景滨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2):1236-1238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成社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社区干预组在康复中采取家庭康复干预3个月,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社区干预组治疗3个月后用FMA,与入组时比较,t=2.256,P<0.05;与对照组比较,t=2.319,P<0.05.用MBI量表与入组时比较,t=2.123,P<0.05;与对照组比较,t=2.345,P<0.05.结论 社区干预在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21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康复治疗组116例,对照组10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而康复治疗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24~48小时内采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功能性电刺激、心理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措施,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采用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ADL).结果 康复治疗组患者的FMA评分及MBI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实施干预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现况研究法,应用脑卒中影响量表自评表(SIS)对164例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卒中后2w和6个月2个时间段的纵向调查,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患病2w时,男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女性;6个月时,年龄<60岁、脑出血、自身态度积极、社会支持良好、家庭支持适当及有亲人照顾等因素为脑卒中患者6个月躯体功能评分的有利因素。患病2w时,男性患者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女性,无并发症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较有并发症者高,有亲人照顾的躯体功能评分优于其他人照顾。6个月时,年龄≥60岁的患者记忆思维领域低于年龄<60岁的患者。2w时,利手在患病对侧患者的情绪情感领域评分高于利手同侧患者;6个月时,有并发症的患者为情绪情感领域评分的不利因素。在交流领域,男性、自身态度积极、有亲人照顾及社会支持良好为2w时的有利因素;6个月时,男性、年龄<60岁及自身态度积极则为有利因素;日常活动参与领域,2w时利手位于对侧及自身态度积极为有利因素;6个月时,年龄≥60岁、脑梗死患者、家庭支持不当及他人照顾者则为不利因素。结论在临床护理和治疗、家庭护理、社区护理工作中,应尽早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并对患者的精神健康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影响ICU转出病人主要照顾者准备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ICU转出病人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照顾者准备度量表(CPS)对其进行评分,根据得分将ICU转出病人主要照顾者分为CPS≤16分组、CPS>16分组。比较2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照顾经验、对病人疾病知识的了解度、与病人的关系及病人的健康状况,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CU转出病人主要照顾者准备度的相关因素。结果120例中,CPS≤16分55例,>16分65例。2组性别、家庭收入、与病人的关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PS≤16分组的年龄显著高于CPS>16分组(P<0.01),文化程度、照顾经验、对病人疾病知识的了解度显著低于CPS>16分组(P<0.05和P<0.01)。CPS≤16分组病人的ADL、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MMSE显著低于CPS>16分组(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照顾者年龄、文化程度、对病人疾病知识的了解度及病人ADL、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MMSE均是ICU转出病人主要照顾者准备度的危险因素(P<0.05~P<0.01);主要照顾者照顾经验与ICU转出病人主要照顾者准备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主要照顾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对病人疾病知识的了解度及病人的健康状况均是影响ICU转出病人主要照顾者准备度的相关因素,临床可据此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脑卒中肩痛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将58例脑卒中伴肩痛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所有患者康复训练前及训练4周后,由住院医师采用简化Fugl-Meyer(FMA)运动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用Barthr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定肩痛情况.结果:护理干预4周后,患者MBI评分及FM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运用于脑卒中肩痛患者中,减轻了疼痛,从而提高了患者康复训练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伴有USN的脑卒中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同时选取不伴有USN脑卒中患者30例为对照组,三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措施进行治疗,治疗组同时接受综合康复训练。临床疗效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改良Barthet指数(MBI)。结果3组患者分别经治疗后,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组和对照组水平(P〈0.01);而治疗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空间忽略明显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对伴有USN的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康复训练,不仅提高患者运动功能,而且对ADL也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早期纠正单侧空间忽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发生及其对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神经心理学方法 进行评测,确定37例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针对单侧空间忽略的康复治疗为对照组,将18例单侧空间忽略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为观察组,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结果 观察组的MMSE,FMA,FIM评定在治疗后无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的MMSE,FMA,FIM评定在治疗后无明显提高(P<0.05).结论 单侧空间忽略的存在直接影响了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常规康复治疗无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运动训练联合针灸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用运动疗法,治疗30d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功量表(FMMS)评分、修订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有显著改善(〈0.05),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运动训练联合针灸疗法更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16,(10):1344-1346
目的:探讨对卒中后合并抑郁患者进行早期抗抑郁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卒中后合并抑郁患者116例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均按照脑卒中诊治指南进行常规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组在发病后即给予抗抑郁药物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共服用6个月,对照组未给予抗抑郁药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月、治疗3月、治疗6月,对两组患者采用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FMA)测定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测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状态、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及健康状况问卷(SF-36)量表评定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患者第1月末、第3月末、第6月末FMA评分、M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MMSE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两组SF-36总分及各项评分治疗第1月末、第6月末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P<0.01),治疗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命活力和健康变化等各项指标的改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合并抑郁早期给予抗抑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减重平板步行组和一般康复组,各24例.一般康复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减重平板步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在此间分三阶段强化患者负重、膝踝控制、屈髋和踝背伸能力.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给予Motricity index中下肢肌力积分(MI-L)、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MBI)来分别评定患者的下肢肌力,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同时12周后还测定患者的功能性步行分级(FAC)、通过10米最大步行速度测定出患者的步速、步长和步频参数,Tinetti步态评测表评测步态.结果 治疗后MI-L、BBS、FMA、MBI减重平板步行组较治疗前比较(P<0.01)两组间比较P <0.01.减重平板步行组FAC步行功能分级4级及以上者22例(92%),一般康复组共12例,(50%),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10米最大步行速度、步长、步频以及步态评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功动能的恢复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接受规范化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1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58例)早期(即发病后48 h内)给予规范化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58例)未给予规范化康复治疗.治疗前以及治疗1月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测定运动功能、简易精神状态量表(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定认知功能、Barthel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1月后治疗组患者FMA、MMSE和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早期规范化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肢体活动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依据从发病到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时间分为4组,各组20例患者,其中Ⅰ组为t≤12 h;Ⅱ组7 d≥t>12 h;Ⅲ组为t﹥7 d;Ⅳ组(对照组),该组患者未接受高压氧治疗。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30 d对四组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FMA运动功能评定法和MBI测评法)与认知功能(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测试量表NCSE)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Ⅰ组患者运动功能各评分(上肢FMA评分、下肢FMA评分、MBI评分)与认知功能评分(NCSE评分)都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其他各组治疗后各项评分,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可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越早应用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