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cryptogenic multifocal ulcerous stenosing enteritis,CMUSE),由于多部位、多灶性浅溃疡、多部位狭窄导致患者出现慢性、反复发作性轻中度腹痛等症状.他以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为特征.本文报道1例CMUSE,女性,77岁,表现为腹绞痛、肠梗阻和体重减轻、贫血、营养不良等,肠镜发现小肠多部位纤维狭窄和溃疡,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反应,严重的连续多部位小肠狭窄可用双气囊小肠镜扩张治疗.总之,当有慢性、轻中度肠梗阻,多灶性小肠溃疡、多部位小肠狭窄及无确定病因时,应考虑为CMUSE.双气囊小肠镜可准确诊断,合理的内镜下治疗可减少手术,避免小肠过多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小肠炎(cryptogenic multifocal ulcerous stenosing enteritis,CMUSE)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0年本院4例临床疑似诊断CMUS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平均年龄(35.25±11.79)岁,以腹痛,排黑便症状为主。患者实验室检查有贫血症状,炎症指标均正常。内镜下见空肠或回肠多发的环行溃疡,溃疡处伴肠腔狭窄,相邻溃疡病灶之间的黏膜形态正常。病理诊断: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浅溃疡。结论 CMUSE是一种小肠多发的,以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浅溃疡为主的病变。  相似文献   

3.
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CMUSE)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罕见的小肠溃疡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反复发作的小肠多发浅表溃疡和肠腔硬化狭窄,伴有腹痛、呕吐、腹泻、黑便、贫血、低蛋白血症等,病理特征为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浅表溃疡。影像学结合小肠镜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较高。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易发生依赖,对于糖皮质激素依赖或无效的患者可考虑应用免疫抑制剂,肠内营养亦有一定疗效,生物制剂的疗效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回顾2017年9月—2019年12月间13例经气囊辅助小肠镜治疗深部小肠良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不同病变狭窄特点、内镜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显示,13例患者中克罗恩病6例,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cryptogenic multifocal ulcerous stenosing enteritis,CMUS...  相似文献   

5.
小肠间质瘤并发消化道出血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小肠间质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影象及病理特点,提高小肠出血的确诊率。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2007年2月手术确诊的23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总结小肠间质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腹部CT、小肠气钡造影、血管造影、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间质瘤的检出率。结果手术确诊的23例小肠间质瘤患者中,有15例(65.2%)并发消化道出血,其中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50.2岁(38~69岁),血红蛋白中位数为57 g/L,60%的患者曾接受输血治疗;腹部CT检出率为69.2%(9/13),小肠气钡造影率为77.8%(7/9),血管造影为88.9%(7/8),小肠镜为100%(8/8);15例并发出血的小肠间质瘤患者黏膜面均有溃疡形成,间质瘤直径中位数为3.5 cm,85%的间质瘤直径≤5.0 cm;良性5例,低度恶性8例,恶性2例;另8例无并发出血间质瘤直径的中位数为8.4 cm,均为恶性间质瘤。结论小肠间质瘤并发消化道累积出血量较大,多表现为反复出血;双气囊小肠镜和血管造影较腹部检查CT敏感,尤其对于直径≤2.5 cm的间质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小肠黏膜的变化,探讨小肠黏膜改变与脑出血部位的关系。方法分析31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与胶囊内镜下小肠黏膜改变的关系,并与10例健康成人对照。结果 31例患者中15例小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点状糜烂或浅溃疡形成;丘脑出血患者16例中,11例有不同程度点片状糜烂或浅溃疡形成,其中1例合并有活动性出血;15例非丘脑出血患者中4例有不同程度的糜烂,10例健康对照者未见明显糜烂、溃疡形成。丘脑出血小肠黏膜病变较非丘脑出血及健康对照者更明显(P<0.05),非丘脑出血及健康对照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黏膜改变与自发性脑出血部位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本试验可为脑出血患者早期肠外营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狭窄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比较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及小肠钡灌检查在疑有小肠狭窄患者中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率,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狭窄诊断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疑患小肠疾病患者76例,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分别经口或经肛进镜,对未检出病灶者建议择期改换进镜方式再行检查;其中疑小肠狭窄患者13例均行小肠钡灌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在疑小肠狭窄患者中病变的检出率、诊断率.结果:疑有小肠狭窄患者13例中有8例经口、3例经肛、2例分别经口和经肛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检查所用平均时间74(55-120)min,小肠狭窄病变检出率为84.6%(11/13),其中小肠肿瘤6例,克罗恩病3例,炎性狭窄2例.检出病变中双气囊电子小肠镜诊断率为69.2%(9/13),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疑小肠狭窄患者小肠钡灌检查的病变检出率为53.8%(7/13),其中小肠肿瘤3例,克罗恩病2例,炎性狭窄2例.在小肠钡灌检查未发现异常的6例病变中有4例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中发现病变;3例未能正确诊断的病例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中均得到正确诊断.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狭窄中的病变检出率和诊断率均明显高于小肠钡灌检查,二者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狭窄有较高的病变检出率和诊断率,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s)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十分突出,得到临床广泛重视。近年来随着诊断手段的不断发展,发现NSAIDs的小肠黏膜损害的发生率也不低。NSAIDs导致小肠黏膜损伤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过程,可导致黏膜通透性增加、炎症、溃疡、出血、狭窄及穿孔等。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文就NSAIDs导致的小肠黏膜损害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病(cryptogenic multifocal ulcerous stenosing enteritis,CMUSE)是一种罕见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国外报道其典型临床特点为:反复腹痛、肠梗阻、小肠多发表浅溃疡引起狭窄、术后复发倾向及激素治疗有效.国内尚无病例报道.本文报道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1例CMUSE患者,并通过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总结CMUSE的临床特点,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小肠非特异性溃疡性病变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支架多梯次压力释放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邢台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405例(405处狭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经DSA检查显示狭窄率均≥70%,接受颅内动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根据DSA显示病变部位血管是否有侧支血管及成角程度,将成功置入球囊扩张支架的400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分为多梯次释放组(351例)和单梯次释放组(49例)。记录两组的基线资料,对两组缺血事件、病变部位进行组间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后即刻手术成功(支架覆盖良好,残余狭窄率<30%)率和术后30 d、12个月累积卒中事件[靶血管供血区的出血、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累积卒中发生率,并应用Log-rank方法(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共置入400枚球囊扩张支架(椎动脉颅内段160枚、大脑中动脉108枚、基底动脉72枚、颈内动脉颅内段60枚)。(1)两组患者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变部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6.781,P<0.01)。(2)即刻手术成功率98.8%(400/405),5例因支架未到位而失败。手术操作时间9~35 min,平均(17±3)min;多梯次释放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17±3)min,单梯次释放组平均(17±3)min,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术后残余狭窄率为0~20%,中位数狭窄率7(4,10)%,与术前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451,P<0.01)。其中多梯次释放组残余狭窄率为7(4,7)%,单梯次释放组为8(5,10)%,两组术后残余狭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3,P=0.047)。(3)术后30 d内卒中事件发生率为3.0%(12/400),其中,2例脑出血,10例脑梗死(2例死亡),多梯次释放组与单梯次释放组卒中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0%(7例,1例脑出血,6例脑梗死)和10.2%(5例,1例脑出血,4例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8,P=0.007);12个月累积卒中发生率为10.6%(38例),多梯次释放组8.9%(29例),单梯次释放组18.9%(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球囊扩张支架多梯次压力释放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血管成像(CTA)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功能不良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体AVF功能不良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TA明确内瘘狭窄的部位、数目、程度等.结果 48例次临床诊断自体AVF功能不良的MHD患者,经CTA显示内瘘狭窄病变共86处,其中局限性狭窄51处(59.3%),节段性狭窄35处(40.7%).自体AVF位于前臂患者41例次狭窄共77处,近吻合口动脉狭窄9处(11.7%),吻合口狭窄12处(15.6%),近吻合口狭窄37处(48.0%),流出道狭窄共19处(24.7%),其中远心端距吻合口3~5 cm 14处(18.2%);5~10 cm 4处(5.2%);>10cm 1处(1.3%);自体AVF位于上臂患者7例次狭窄共9处,近吻合口狭窄6处(66.7%),流出道狭窄3处(33.3%),其中远心端距吻合口3~5cm 1处(11.1%);5 ~10 cm 2处(22.2%).血管狭窄程度25% ~ 49% 10例次(20.8%),50% ~74% 25例次(52.1%),75% ~99% 13例次(27.1%).结论 CTA可准确评估MHD患者自体AVF功能不良的内瘘血管狭窄部位、数量及程度,为进一步手术干预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血流动力学不同参数对大脑中动脉(MCA)轻(〈50%)、中(50%~69%)及重度(70%~99%)狭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连续纳入临床疑诊为MCA狭窄患者298例(523支MCA,剔除73支闭塞的血管)。行TCD检查,并记录MCA狭窄段,狭窄近、远段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st、PSVpro、PSVpro)及狭窄段平均流速(MFVst);计算PSVst/PSVpro、PSVst/PSVpro。以DSA结果为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确定诊断不同程度MCA狭窄的最佳参数界值,并分析不同参数诊断MCA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①DSA显示。523支MCA中,正常血管及轻、中、重度狭窄的血管分别为168、61、71及223支。②以140cm/s≤PSVst〈180cm/s和90cm/s≤MFVst〈120cm/s作为诊断MCA轻度狭窄的界值时,准确性最高,分别为87.3%(200/229支)和84.7%(194/229支)。③以180cm/s≤PSVst〈220cm/s、120cm/s≤MFVst〈150cm/s、2.0≤PSVst/PSVpro〈3.0、1.8≤PSVs/PSVpro〈2.0作为诊断MCA中度狭窄界值时,准确性最高,依次为89.0%(267/300支)、87.7%(263/300支)、87.7%(263/300支)、85.7%(253/300支)。④以PSVst≥220cm/s、MFVst≥150cm/s、PSVst/PSVpro≥3.0及PSVst/PSVpro≥2.0作为诊断MCA重度狭窄界值时,诊断准确性最高,依次为88.0%(460/523支)、87.4%(457/523支)、88.9%(465/523支)及83.9%(439/523支)。与上述参数比较,联合PSVst≥220cm/s和PSVst/PSVpro≥3.0诊断MCA重度狭窄,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92.3%)。结论以DSA为参照标准,TCD诊断不同程度MCA狭窄的准确性较高。联合PSYst和PSV/PSYpro是鉴别MCA重度狭窄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评估椎动脉起始段置入支架的位置、类型、长度与残余狭窄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09年1月—2011年9月因椎动脉起始段粥样硬化性狭窄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共177例(192枚支架)。根据支架的长度(L)、位置(SS)及类型分组,采用CDFI检查,比较术前与术后1周内椎动脉起始段的管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的变化,评价术后残余狭窄的发生率。分析不同分组内残余狭窄发生率的差异性。以术后即刻DSA影像及1周内CDFI复诊结果进行评估,支架内残余狭窄率≥20%定义为残余狭窄。结果①根据DSA结果,置入支架的长度L1型(15 mm)84枚、L2型(>15 mm)51枚、L3型(<15 mm)57枚;支架位置SS1型(支架全部位于椎动脉管腔内)45枚、SS2型(支架的1/3延伸至椎动脉起始部近心端)113枚、SS3型(支架的1/2延伸至椎动脉起始部近心端)34枚;药物涂层支架66枚及金属裸支架126枚。②支架置入术后1周内,椎动脉起始段的管径较术前明显增大[(2.7±0.6)mm对(1.1±0.3)mm],PSV和EDV较术前明显改善,分别由(317±109)cm/s降至(123±49)cm/s及由(102±54)cm/s降至(33±15)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③术后残余狭窄的检出率为22.4%(43/192)。药物涂层(18.2%)与金属裸支架(24.6%)、支架不同长度组间残余狭窄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位置为SS2型残余狭窄的发生率(15.9%)明显低于SS1型(31.1%)和SS3型(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置入术可改善血管狭窄的管腔及血流动力学,置入支架的位置不当是造成术后残余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致双侧脑干梗死患者梗死灶的形态以及分们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椎动脉或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双侧脑干梗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血管病变部位分为椎动脉病变组(17例)和基底动脉病变组(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梗死灶的形态以及分布情况。结果①17例椎动脉病变患者均存在双侧椎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狭窄率为70%~99%),其中8例为双侧椎动脉闭塞,9例为一侧椎动脉闭塞合并对侧椎动脉重度狭窄,病变部位多位于颅内;基底动脉病变组8例患者中,基底动脉闭塞3例,狭窄5例,其中3例为重度狭窄,2例狭窄率为50%~69%。②椎动脉病变组和基底动脉病变组双侧脑干多发性小梗死灶(〈1cm)分别为15例(15/17)和3例(3/8),P〈0.05;单个大梗死灶(≥1cm)累及双侧脑十分别为3例(3/17)和6例(6/8),P〈0.05;合并小脑梗死分别为13例(13/17)和2例(2/8),P〈0.05。,结论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致双侧脑干梗死梗死灶的形态以及分布有所不同,前者双侧脑干多发小梗死灶较多见,后者累及双侧脑干的大梗死灶多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MCAS)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再狭窄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06年1月-2012年4月,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接受支架置入的患者共62例(62枚支架)。采用TCD检测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周及3、6、12个月大脑中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和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判断12个月时的再狭窄发生率。分析残余狭窄、支架类型及疾病危险因素对MCAS术后再狭窄的影响。结果①MCAS术前、术后1周MCA狭窄段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平均流速(MFV)分别由(308±59)cm/s和(218±51)cm/s降至(159±54)cm/s和(102±39)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D术后1周残余狭窄的检出率为11.3%(7/62),术后1年的再狭窄发生率为19.4%(12/62)。③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P=0.024,OR=7.048,95%CI:1.286~38.617)和残余狭窄(P=0.040,OR=8.995,95%CI:1.110~72.911)是支架置人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④是否规律服用降脂类药物的患者,MCAS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2/27)比36.4%(8/22),P=0.032]。结论TCD可以作为客观评估MCAS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远期疗效观察的重要手段。糖尿病和术后残余狭窄是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规律性服用降脂类药物,可以降低MCAS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TCD诊断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A检查证实的单侧MCA中度狭窄(19例)、重度狭窄(56例)的患者共75例。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双侧MCA、ACA、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MCA狭窄远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dis),计算血管搏动指数(PI)及MCA狭窄段与狭窄远段峰值流速比值(PSV/PSVtlis)。记录DSA显示的ACA、PCA脑膜支的代偿情况。结果①19例MCA中度狭窄患者均未见脑膜支代偿;56例重度狭窄患者中,31例存在脑膜支代偿,ACA脑膜支代偿的患者18例,PCA脑膜支代偿的患者24例(P=0.263)。②重度狭窄者MCA的PSV、PSV/PSVdis,均明显高于中度狭窄者(P〈0.01)。重度狭窄者患侧ACA、PCA的PSV[(126±51)、(85±35)cm/s)]、EDV[(61±30)s、(41±21)cm/s)]均显著高于健侧ACA、PCA的PSV[(102±32)、(61±13)cm/s)],EDV[(47±17)、(28±7)cm/s],P〈0.01;中度狭窄者双侧ACA、PCA的PSV、ED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有ACA、PCA腑膜支代偿患者的PSV、EDV,均较无代偿患者的明显增快(P〈0.01),PI值减小(P〈0.05)。结论TCD显示患侧ACA、PCA的流速代偿性升高对于鉴别MCA中、重度狭窄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双侧颈内动脉狭窄血流速度高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评价双侧颈内动脉狭窄后一侧颈内动脉(ICA)狭窄率为70%~99%或闭塞时,对另一侧的ICA(狭窄率为50%~69%)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05年6月_2011年6月由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与TCD联合筛查、DSA证实的双侧ICA狭窄(一侧颈内动脉狭窄率为70%~99%或闭塞,另一侧为50%-69%)的患者102例作为研究组(A组),同期选择单侧ICA狭窄率为50%~69%、对侧正常的患者89例为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中狭窄率为50%~69%狭窄侧的ICA和大脑前动脉(A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血管阻力指数(RI)和血管搏动指数(PI)的差异。并根据TCD和DSA检测的结果,将A组分为前交通支开放组(A1组54例)与未开放组(A2组48例),进一步比较两组间中狭窄率为50%~69%狭窄侧ICA、ACA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①A组患者中狭窄率为50%~69%侧ICA、ACA的PSV、EDV高于B组(均P〈0.05),RI及PI值较B组降低(P=0.001,P=0.000)。②A1组中狭窄率为50%~69%狭窄侧ICA、ACA的PSV、EDV均高于A2组(均P〈0.01),但A1组ICA的RI值及ACA的PI均低于A2组(P=0.000,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CA的PSV、EDV与ACA的呈正相关(r=0.327、r=0.422,P=0.007、P=0.000)。结论当一侧ICA狭窄率为70%~99%,狭窄率为50%~69%狭窄侧ICA的流速测值明显高于实际病变程度的诊断标准。前交通支开放是双侧ICA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基础,双侧ICA狭窄程度的判断应结合颅内外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人群中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冠脉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化的肾脏疾病饮食改良公式(MDRD)计算eGFR,比较不同MDRD-eGFR组在临床生化指标、狭窄冠状动脉支数、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积分等方面的差别。结果糖调节受损组、糖尿病组及总体人群中,狭窄冠脉支数、Gensini积分与MDRD—eGFR均呈负相关性(P〈0.05),与肌酐均呈正相关性(P〈0.05)。MDRD-eGFR〈60mL·mm-1·(1.73m2)-1 组狭窄冠脉支数多于60~89mL·min-1·(1.73m2)-1组及≥90mL·min。-1·(1.73m2)-1组,Gemini积分也高于其余两组(均P〈0.05)。校正年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及尿酸因素后,狭窄冠脉支数、Gensini积分与MDRD—eGFR之间均呈负相关性,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051和-0.022(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DRD—eGFR为发生3支及以上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代谢异常人群具有较高的冠心病患病率,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与冠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且为发生多支冠脉病变(≥3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心肌桥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诊断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中的形态特征以及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过程中发现的12例MB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58.07±12.08岁)进行OCT检查,观察MB的位置、长度以及MB近段2cm血管有无内膜增厚和斑块,并准确测量。结果共发现MB12处,均位于左前降支(LAD)中远段。OCT与CAG测得MB长度对比为20.5±4.2mm比15.6±3.5mm(P〈0.01),两者测得最窄处面积狭窄百分率为48.7%±4.8%比55.3%±2.6%(P〈0.05)。所有MB段和远段冠状动脉内未发现明显粥样硬化斑块,MB近段2cm内冠状动脉段均发现不同程度内膜增厚(0.64±0.23mm)。结论OCT能清楚显示MB的活体结构及形态特征,操作安全。MB近段冠状动脉内膜均有不同程度增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和非糖尿病(NDM)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病变的分布特征。方法连续纳入121例行全脑DSA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是否有2型糖尿病史分为糖尿病(57例)和非糖尿病(64例)两组。采用双盲法对颅内外动脉(2662段)管腔进行评估。狭窄率I〉30%者纳入研究。结果①121例中,82.7%(100/121)有血管狭窄,其中DM组为89.5%(51/57),NDM组为76.6%(49/64),P〉0.05。@2662段动脉中,有狭窄的占14.0%(372/2662),其中颅外段动脉为11.3%(150/1331),颅内段动脉为16.7%(222/1331),P〈0.01。@372段有狭窄的动脉中,DM组为16.0%(201/1254),NDM组为12.1%(171/1408),P〈0.01。DM组颅内段动脉狭窄阳性率高于NDM组(22.3%对11.6%),P〈0.01;颅外段动脉狭窄阳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NDM组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阳性率高于DM组(27.3%对14.0%),而DM组的颈内动脉颅内段(17.5%对4.7%)、椎动脉颅内段(22.8%对12.5%)、大脑后动脉狭窄阳性率(47.4%对12.5%)高于NDM组,P〈0.05或P〈0.01。⑤2型糖尿病使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的危险性降低(OR=0.407,95%CI:0.209~0.792);使颈内动脉颅内段(OR=4.326,95%CI:1.671~11.199)、椎动脉颅内段(OR=2.068,95%CI:1.045~4.093)及大脑后动脉狭窄(OR=6.230,95%CI:3.262~11.897)的危险性升高。结论与NDM患者比较,2型DM患者缺血性脑动脉病变多表现为多水平、多节段的动脉病变,且更多累及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及椎动脉的颅内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