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31岁。主因腹痛、腹泻伴腹胀40d住院。主诉:入院前40d无明显原诱因出现腹痛、腹泻,腹痛以上腹部为主,隐痛,大便由1次/d转为2~4次/d,呈黄色糊状便,无黏液及脓血便,伴有腹胀且逐渐加重。病程中无乏力、发热、盗汗。未出现过皮疹、口腔溃疡及关节疼痛。曾在外院行C13呼气试验阳性,口服泮托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标准三联抗HP治疗及吗丁啉促动力治疗无效,腹胀  相似文献   

2.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以胃肠道某些部位局限性或弥漫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分为3型:(1)黏膜型:最常见,主要为胃肠道粘膜内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以消化吸收不良为主要表现;(2)肌层型,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胃肠壁增厚,僵硬呈结节状,可引起幽门梗阻及肠梗阻;  相似文献   

3.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临床上较为罕见的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在胃肠壁某一层或全层浸润,释放细胞毒性球蛋白损伤组织为特征.此病非常罕见,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临床上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本文报道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例,通过病史及内镜检查、病理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对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4例诊断为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病理结果、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14例EG患者中,10例病变范围涉及黏膜层,1例病变范围涉及肌层,3例病变范围涉及浆膜层。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内镜下黏膜活检或手术活检均证实胃肠道组织有较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给予糖皮质激素类治疗的9例患者,1~2周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且嗜酸性粒细胞数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14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种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内镜或手术取到活体组织中提示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确诊的关键。糖皮质激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该疾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tis,EG)是一种不明原因的罕见疾病,以周围血中嗜酸粒细胞增高及胃肠道局部或弥漫性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本文报道EG致血性腹水1例.患者,男,15岁,以恶心、呕吐、乏力、间断腹泻10d入院.化验检查显示血WBC18.28×109/L,嗜酸粒细胞57.61%.腹水血性,蛋白46g/L,白细胞7040×106/L,嗜酸性粒细胞68%,李凡它试验(+).彩超和CT示腹水和右半结肠管壁增厚.胃镜示重度多灶性红斑渗出性食管炎、胃炎和十二指肠炎,食管下段黏膜色泽晦暗,呈环形色素沉着和颗粒样增生.结肠镜示回肠末段、阑尾开口处及升结肠黏膜呈显著的水肿、肥厚、渗出、颗粒样增生和管腔狭窄等炎性改变.内镜活检病理示大量的嗜酸粒细胞浸润.该患者经强的松治疗症状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性 ,19岁。腹痛、腹胀 1周伴恶心、呕吐入院。查体 :体温 3 6 9℃ ,血压 12 0 / 80mmHg。皮肤黏膜无黄染 ,腹膨大 ,腹围 92cm ,腹肌软 ,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 ,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嗜酸性粒细胞性细胞 3 5 7× 10 9/L。 (血 )白蛋白 3 6 2g/L。大便潜血阴性。腹部B超 :腹腔大量积液。腹腔穿刺抽腹水约 2 0 0ml,提示 :渗出液 ;未见癌细胞。查电子胃镜 :胃、十二指肠球部黏膜散在充血水肿、糜烂。病理 :(胃窦 )腺体增生 ,分化好 ,间质淋巴浆细胞浸润 ,局部可见淋巴滤泡 ,幽门螺杆菌 ( -)。尿常规、血沉、电解质、胸…  相似文献   

7.
腹水型嗜酸性胃肠炎一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患者男,因阵发性上腹痛10 d伴腹胀3 d于2005年5月10日入院。既往无过敏性疾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好,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未见异常。上腹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腹水征阳性,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外周血WBC 10.26×109/L,嗜酸粒细胞0.52,绝对计数5.34×109/L,查微丝蚴及环卵试验均为阴性。B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1例E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EG患者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痛(76.2%),以及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纳差等.20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95.2%),内镜检查见炎症最常累及胃窦及十二指肠球部,组织活检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黏膜型13例,混合型(黏膜型合并浆膜型)8例.腹腔积液阳性者(7例),混合型所占比例、合并电解质紊乱例数及CRP水平均高于腹腔积液阴性者(14例).21例确诊后均予饮食调节和去除过敏原治疗,同时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调节胃肠动力和肠道菌群等药物,其中15例予泼尼松治疗.治疗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低于治疗前,症状得到改善.结论 EG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超敏反应病史、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胃肠道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助于诊断,确诊依靠组织活检.合并腹腔积液者较无腹腔积液者病情重.治疗主要是去除过敏原及对症治疗,对于症状较重者可加用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10.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ronkhite-Canada syndrome,CCS)是一种罕见的非遗传性疾病,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胃肠道多发息肉、脱发、指甲营养不良、色素沉着、体质量减轻、腹泻等.该病病因不明,自身免疫因素可能是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消化道的内镜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1.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28岁。因腹胀、腹部膨隆2周入院,伴食欲不振,轻度腹痛,排便5~6次/d,不成形,无脓血,有恶心、呕吐1次,无发热、盗汗、咳嗽,无体重减轻。否认吃生鱼及动物接触史,无食物过敏及支气管哮喘史。体检:体温36.4℃,脉搏76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6/10kPa(1kPa=7.5mmHg),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腹壁未见静脉曲张,腹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治要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消化内科2001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32例EG患者临床资料,对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内镜结果及治疗情况汇总分析.结果 32例患者黏膜型25例,浆膜型6例,黏膜-肌层混合型1例;患者多以腹痛为首发症状(84.38%);外周血和骨髓嗜酸粒细胞(ensinophils,EOS)计数明显增高(14.2% ~49.5% vs 12.5% ~42.5%);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红斑,病变多分布在胃窦部、十二指肠和结肠;活检和腹水检测有大量EOS浸润;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复发用药亦有效.结论 EG多以腹痛起病,胃窦部、十二指肠、结肠为常见病变部位,内镜活检和腹水中见EOS浸润有助于明确诊断,糖皮质激素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 ,47岁。因间断腹泻 3年余 ,加重伴明显腹胀 1周入院。患者 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 ,解不成形粘液便 ,量不多 ,4次 /天 ,在外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给予中药灌肠 ,同时服用美沙拉秦 1g ,1次 /天 ,效果不明显。近 1周自觉腹胀明显 ,上述症状明显加剧入院。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查体 :消瘦 ,贫血貌。腹部稍饱满 ,肝脾肋下未及 ,无压痛、反跳痛。腹水征 ( -)。入院Blood Rt:WBC 2 7.3× 10 9/L ,N % 62 .3 % ,E %2 5 .6% ,Hb 10 5g/L。大便培养未见阿米巴虫卵。结肠镜 :全结肠黏膜充血水肿 ,升结肠黏膜可见散在红斑及大小…  相似文献   

14.
嗜酸性胃肠炎伴嗜酸性腹膜炎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嗜酸性胃肠炎伴嗜酸性腹膜炎1例胡滨韩清锡Subjectheadingseosinophilia/complications;gastroenteritis/complication;peritonitis/complications主题词嗜酸粒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分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21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增高。临床分型:黏膜型17例、浆膜型4例、肌型0例。胃镜活检部位为十二指肠降部3例,十二指肠球部11例和胃窦部4例。肠镜活检部位为降结肠2例,横结肠1例。病理学检查提示所有病理标本均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对于激素(强的松)治疗反应良好。[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血液和消化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性增多,缺乏特异性内镜表现,强的松治疗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19岁,外周血白细胞17.14×10~9/L,嗜酸性粒细胞占62%,腹水中嗜酸粒细胞占90%.胃镜可见胃窦黏膜充血,病理提示嗜酸粒细胞浸润.诊断为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应用激素治疗后症状消失出院.  相似文献   

17.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1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EC)胃肠炎(EG)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符合临床表现,经胃镜、腹腔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3例EG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所有EG患者都有消化道症状,伴有外周血EC增多,其中黏膜病变13例,分布在胃、十二指肠和结肠;腹膜病变3例。13例均对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结论]EG是以EC浸润消化道为特点的少见疾病,对类固醇激素的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diopathic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IHES)是一组病因未明、发病机制也了解不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成熟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伴有多脏器损害的综合征,有关文献报道较少见。本文对1例IHES伴多脏器损害病例进行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以增进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嗜酸性粒细胞性消化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性消化道炎(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EGID)是以消化道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该病可以累及消化道全长或某一部分,包括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esophagitis,EE)、胃炎、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小肠炎、结肠炎及直肠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文献报道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并不清楚,大多数研究结果都提示,吸入和食物过敏反应可能诱发该病的发作。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各种消化道症状,无特异性,诊断标准未得到一致公认,多强调以病理为主的综合诊断,同时要除外其他继发性消化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疾病。治疗以控制饮食和糖皮质激素为主,近年出现针对发病机制的生物制剂治疗,但尚缺少充分的循证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与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EG)和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HES)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对照研究 9例EG和 19例HES ,分析其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结果 EG组腹泻、腹痛、体重下降和消化道受累的发生率高于HES组 (P <0 .0 5 )。HES组循环嗜酸性粒细胞 (EOS)和白细胞计数、IgE水平均高于EG组 (P值均 <0 .0 5 )。 9例EG和 3例HES行内镜黏膜活检发现有EOS浸润 ,HES的大肠黏膜活检阳性率明显高于EG(P <0 .0 1)。EG患者经对症或激素治疗均缓解。激素和化疗药物治疗HES有效 (12 / 15 )。结论 EG是以胃肠道组织中EOS异常浸润为特征的胃肠道疾病。循环中EOS、白细胞计数和IgE的高水平以及大肠的EOS浸润提示HES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