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病理对照对十二指肠肿瘤诊断价值。方法 对79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肿瘤MSCT资料及发病机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9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中十二指肠腺癌57例,间质瘤7例,恶性淋巴瘤7例,类癌4例,脂肪瘤2例,腺瘤2例。十二指肠腺癌CT表现为十二指肠局部软组织肿块影,伴肠腔不规则狭窄;间质瘤CT表现多为较大软组织肿块,有明显强化,肿块多腔外生长;恶性淋巴瘤CT表现肿瘤累及肠管范围较长,肠壁增厚明显,呈轻-中度强化,但肠梗阻症状不明显;类癌CT表现软组织肿块或结节影,强化较明显;脂肪瘤CT表现边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影(CT值为负值),强化不明显;腺瘤CT表现等密度的菜花状小肿块影,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边缘有分叶状。结论 MSCT有助于十二指肠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的评估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盆腔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盆腔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其中神经鞘瘤5例,神经纤维瘤4例(1例多发肿瘤。结果 8个单发肿瘤均位于S1-S3,前方偏一侧,4例与骶骨广基相连,3例伴同侧骶孔扩大,并见骶孔内软组织影充填。7例平扫密度不均,为低密度与等密度的混杂密度,2例密度均匀与肌肉密度相近,1例神经纤维瘤病肿瘤强化幅度低于肌肉。结论 CT扫描有助于盆腔神经源性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肿瘤的部位、密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有价值的诊断指征。 相似文献
3.
盆腔腹膜外间隙神经源性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盆腔腹膜外间隙神经源性肿瘤的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盆腔腹膜外间隙神经源性肿瘤9例。9例均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神经鞘瘤3例(其中恶性1例),神经纤维瘤4例,神经母细胞瘤和节细胞性神经瘤各1例;肿瘤位于直肠腹膜外间隙6例,膀胱腹膜外间隙3例;CT表现为体积较大,形态规则或不规则,边界清楚或局部不清楚,密度不均匀,内可见囊变区和钙化灶,增强扫描呈边缘强化或瘤体不均匀强化。结论螺旋CT对盆腔腹膜外间隙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胃神经鞘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的资料,分析其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胃壁起源的圆形、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晰,3例质地均匀,2例可见内部囊变区,CT增强扫描呈持续渐进性强化,囊变区不强化。结论胃神经鞘瘤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征,对部分病例可做出提示性诊断,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脾脏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临床上少见,术前定性诊断比较困难。本文收集2003年9月以来9例患者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资料,探讨MSCT对脾脏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认识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62例经临床随访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与CT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MPR).分析临床资料及MSCT图像.结果 肿瘤主要位于一侧(54/62),少数累及双侧(8/62);包括肾上腺腺瘤24例(其中肾上腺腺癌1例),肾上腺转移瘤22例,嗜铬细胞瘤2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5例,淋巴瘤5例,肾上腺囊肿4例;肿瘤直径在0.6~12.8 cm之间.不同性质的肿瘤,MSCT平扫时的密度均有不同,增强后各有不同的强化表现.结论 肾上腺肿瘤主要是腺瘤及转移瘤,不同种类的肿瘤有其不同的CT表现,MSCT特征结合临床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约占结直肠癌的50%~70%,而直肠癌的术前分期在术前治疗手段和手术方案的决策上起重要作用[1.为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直肠癌诊断、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分析了100例经病理确诊的直肠癌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表现和术前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侵犯范围(T)、淋巴结转移(N)和远处转移(M)对比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00例,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64.05±10.57)岁;病程2-20个月,平均病程(5.69±3.07)个月;主要临床症状:排便习惯和大便形状改变,腹痛、腹泻、黏液血便、消瘦乏力、里急后重、贫血、腹胀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部CT扫描评价乳腺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CT检查发现乳腺异常病灶,并考虑占位性病变的患者122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乳腺癌78例;良性病变计41例。随访到病理结果患者共计119例。其中,经胸部C T首先发现乳腺病变者103例—乳腺癌69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乳腺对应胸壁结核4例,脂肪瘤2例,纤维腺瘤9例,乳腺增生17例。回顾分析这些病例C T表现特点,寻找胸部C T检查诊断乳腺疾病影像特点与规律。结果胸部CT扫描能精准反映乳腺肿块病变细节,判断乳腺腺体局限性致密增厚时是否存在病变,有无钙化及特征钙化,和淋巴结肿大、乳腺皮肤增厚、乳后间隙模糊等一些间接性病理变化,从而对疾病性质做出判断。结论胸部CT检查不仅能观察到乳腺病变细节特征,同时能发现一些远处淋巴结转移,对鉴别良恶性病变,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visceral artery pseudoaneurysm,VAPA)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本文对我院20例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患者多层螺旋CT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文20例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患者在平扫时VAPA中心密度均匀或不均匀,13例呈现稍低密度,3例呈现稍高密度,4例表现为混杂密度。CT均发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的软组织肿块,与腹主动脉或母体血管关系密切。20例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碘海醇后的增强扫描后部分或全部明显强化;增强扫描后12例瘤体中央处增强与腹主动脉同步,8例瘤体增强稍迟于动脉,随时间的延长,瘤体密度逐渐升高,等于并超过腹主动脉密度。结论 CT检查腹部假性动脉瘤的简便、无创和可靠检查方法,尤其是行增强MSCT和CTA对腹部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比较经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在妇科盆腔肿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对320例就诊的妇科肿物患者经腹超声与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 320例妇科盆腔肿物患者,经腹部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相符合249例,诊断符合率为77.81%;而经阴道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相符合315例,诊断符合率为98.44%;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种超声诊断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04,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符合率较经腹部超声检查的符合率高,是妇科盆腔肿物诊断重要方法,对临床早期对症诊治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于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46例患者中共有256个栓塞灶,右肺5级以上动脉栓塞灶138个,左肺5级以上动脉栓塞灶118个,对左右肺动脉栓塞显示率进行比较发现左右肺部动脉栓塞显示率无显著性差异(X^2=3.13,P〉O.05);对2~3级肺动脉及4~5级肺动脉,5种阅片方式进行栓塞检出率比较,发现其中1.25mm+MPR/MIP对2~3级肺动脉栓塞检出率显著高于2.5mm+MPR/MIP组(X=20.07,P〈0.05);1.25mm+MPR/MIP对4~5级肺动脉栓塞检出率显著高于2.5ram+MPR/MIP组(X=12.86,P〈O.05)。直接征象为血管的完全闭塞及不同程度的管腔内充盈缺损,其形态各异,如血管截断,中心型充盈缺损,呈现“轨道征”、“靶心征”,动脉断面偏侧附壁可见充盈缺损,边缘可规则或不规则,呈“半月征”。结论在肺动脉栓塞的检查8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具有无创、快捷、受外界影响小、重复性强等优点,可代替传统的肺动脉造影成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16.
多层螺旋CT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收集了21例经多层螺旋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加强对胆管癌多层螺旋CT检查及多种重建方法的应用和注意事项,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1例患者中,男15例,女6例,年龄31~70岁,平均58.9岁。临床主要表现有不同程度的黄疸、上腹部不适和疼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皮肤瘙痒等。化验检查: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均有增高。1.2检查方法使用GE Lightspeed Utra 8层螺旋CT扫描机,检查前患者禁食8h以上,检查前0.5h口服清水1000ml,检查前即刻再口服清水300~500ml进一步充盈胃和十…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可清晰显示肺动脉有无栓塞,栓塞的位置及范围大小等。本文收集2002年7月~2011年11月来我院检查治疗的2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价值。1材料与方法本组26例患者,男16例,女10例,年龄19~72岁,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