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异甘草酸镁治疗混合型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住院的60例混合型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患者(28例)采用常规的保肝、降酶、退黄治疗,治疗组患者(3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200 mg/d,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周、2周及4周后临床症状及生物化学指标的变化,分析异甘草酸镁对混合型DILI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肝生物化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第1周开始,治疗组患者血清AST、ALT水平的下降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GGT下降差值于第2周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ALP下降差值于治疗第4周显著大于对照组(t=5.439,P0.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8,P=0.042)。结论异甘草酸镁可加快混合型DILI患者血清AST、ALT、GGT和ALP水平的恢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给予异甘草酸镁针剂1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丹参针剂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均1次/d;对照组50例,仅给予异甘草酸镁针剂,剂量、疗法同治疗组,疗程均为6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症状、体征积分、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恢复均较快,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丹参可明显改善CHB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疗效。方法选取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结核病患者共48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采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甘草酸铵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ALT、总胆红素(STB),并观察临床症状以评价疗效。结果异甘草酸镁治疗后,患者ALT、STB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总有效率82.3%。结论异甘草酸镁能显著改善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的ALT、STB等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安络化纤丸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4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32例给予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熊去氧胆酸胶囊(UDCA)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安络化纤丸,疗程均为三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肝功能、肝纤维化、肝脾影像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疗效相比,治疗组有效率90.6%,明显高于对照组68.8%(P=0.024);治疗后血清ALT、AST、ALP、GGT水平相比,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减低(a P=0.082,*P=0.0008,#P=0.037);治疗后肝脾影像学变化,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a P=0.021);结论安络化纤丸与熊去氧胆酸胶囊联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可以改善患者临床不适、体征、肝功能、肝纤维化及临床肝脏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采用异甘草酸镁与熊去氧胆酸联合进行治疗的近期效果,并探讨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4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采用异甘草酸镁与熊去氧胆酸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完成治疗后γ-GGT、ALP、AST、ALT、TBIL等临床指标改变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改变较为明显,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采用熊去氧胆酸与异甘草酸镁药物联合进行治疗,获得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使患者的肝功能生化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各种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15例慢性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61例)。两组均对病因进行综合治疗。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 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160 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乏力、纳差、腹胀及肝区不适)、肝功能(AST、ALT、TBIL、PA)等指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汁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及4周,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ST、ALT明显降低(P<0.01),PA明显升高(P<0.05,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3%和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与复方甘草酸苷比较,异甘草酸镁治疗各种慢性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调免I号方"加减治疗熊去氧胆酸(UDCA)应答不佳(符合巴黎Ⅱ标准)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证据和新思路。方法:选取龙华医院肝病科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53例UDCA应答不佳的气虚血瘀型PBC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2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UDCA,观察组患者在口服UDCA的基础上加用"调免Ⅰ号方"中药加减,早晚各服用1次。观察两组患者6及12个月后UDCA应答率、生化指标及中医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①依据巴黎Ⅱ标准,两组患者用药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UDCA应答率(37.5%)高于对照组(9.5%);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UDCA应答率(53.1%)显著高于对照组(23.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观察组患者用药前后肝功能ALP、GGT指标均得到一定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ALP的改善优于对照组,12个月后GGT的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LT、AST、TBil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免疫指标IgM和IgG在12个月后均较之前得到改善,且IgM的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I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中医证候的改善采用尼莫地平法评价,观察组患者6个月显效及有效率(34.4%)高于对照组(1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显效及有效率(59.4%)明显高于对照组(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疲乏力和皮肤瘙痒的症状改善评分,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免Ⅰ号方"中药可提高UDCA治疗应答不佳的气虚血瘀型PBC患者的UDCA应答率,促进肝功能ALP、GGT等生化指标的恢复,调节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对改善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肝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肝癌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异甘草酸镁,对照组术后给予甘草酸二铵,观察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 d、7 d肝功能相关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术前ALT、AST、TBIL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 d上述指标均明显上升,术后7 d观察组ALT、AST、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ALB、TP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1 d、7 d两组患者ALB、TP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对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肝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甘草酸二铵与单用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生化学应答和肝脏硬度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的PBC患者66例,均行FibroTouch检测,以肝脏硬度值表示肝纤维化程度,对比分析UDCA联合甘草酸二铵与单用UDCA治疗PBC患者4、12、24和48周的肝生化学应答和治疗24、48周后肝脏硬度值变化情况。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生化学指标及肝脏硬度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UDCA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组与单用UDCA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AST水平在治疗后4周[(38. 4±15. 4) U/L vs (61. 6±28. 8) U/L,t=2. 684,P=0. 012]、12周[(36. 4±12. 6) U/L vs (58. 1±24. 8) U/L,t=2. 953,P=0. 006)]、24周[(37. 0±8. 5) U/L vs (52. 9±17. 2) U/L,t=3. 134,P=0. 004]、48周[(34. 9±7. 9) U/L vs (48. 6±12. 7) U/L,t=3. 242,P=0. 00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ALP水平在治疗24周[(91. 6±15. 1) U/L vs (137. 3±55. 6) U/L,t=2. 970,P=0. 006]、48周[(71. 3±14. 7) U/L vs (128. 7±45. 5) U/L,t=4. 503,P 0. 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联合治疗组肝脏硬度值治疗后24周[(12. 9±6. 8) kPa vs (13. 9±7. 6) kPa,t=4. 814,P 0. 001;(13. 4±7. 0) k Pa vs (15. 8±9. 7) k Pa,t=3. 031,P=0. 010)]、48周[(12. 6±6. 4) kPa vs (13. 9±7. 6) kPa,t=3. 928,P=0. 010;(12. 0±5. 7) k Pa vs (15. 8±9. 7) k Pa,t=3. 044,P=0. 010)]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两组之间肝脏硬度值在治疗24周、48周无显著差异(P值均 0. 05)。结论 UDCA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PBC可改善患者的血清生化学应答反应,优于单用UDCA治疗,两组治疗24周、48周肝脏硬度值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有利于病情稳定。FibroTouch在PBC患者定期随访监测时对判断肝纤维化有无进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闭合性腹外伤术后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衡水市人民医院2012-08/2014-08收治180例闭合性腹外伤术后合并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偶数者为观察组,奇数者为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90例给予应用一般保肝药物同时加用异甘草酸镁治疗;对照组给予应用一般保肝药物维生素C、肌酐、门冬氨酸钾镁等治疗,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腹胀等改善情况、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降压效果总有效率(91.1%)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 6.7%)(P0.0 5),两组治疗前肝功能指标值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2wk的治疗,两组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值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白蛋白(albumin,ALB)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组ALT,AST以及TBIL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共发生不良反应3例,其中恶心2例、水肿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中发生不良反应4例,恶心呕吐2例,水肿1例,过敏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闭合性腹外伤术后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效果来看,异甘草酸镁可改善肝功能,提高有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疗效,以明确中药治疗PBC的优势所在并观察其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代偿期PBC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者共72人,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治疗组(中药复方联合UDCA)35人,对照组(UDCA)37人,观察疗程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疾病疗效、中医症状好转率及改善情况、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中药组的治疗好转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状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皮肤瘙痒、口干、身目黄染、胸胁胀满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等三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中药复方联合UDCA治疗PBC在提高疗效、改善症状及肝功能方面优于单用UDCA,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泼尼松龙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BC)患者的疗效,寻找治疗PBC的有效方案。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治疗的106例PB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UDCA 13~15 mg·kg-1·d-1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泼尼松龙口服并逐步减少激素剂量。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和检测血清主要生化指标和免疫球蛋白IgM、IgG、IgA。结果 在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乏力、皮肤瘙痒症状明显改善(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P、GGT和TBIL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时上述指标下降较快,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清ALB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且在不同治疗时段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gM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且在治疗3个月时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程度较大,差异显著(P<0.05),在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免疫球蛋白水平改善程度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清IgA和IgG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泼尼松龙联合UDCA在短期内可以改善PBC患者临床表现、主要生化指标以及IgM水平,但其远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Cochrane 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VIP)数据库、MEDLINE、PUBMED,检索2009年11月~2014年11月正式发表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按照相关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提取相关性研究指标,应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项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随机对照试验(RCT),Jadad量表评分均为1~3分;纳入研究中提及治疗疗效的共有8个RCT文献,包括368例PBC患者,其中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组187例,单用UDCA治疗的对照组181例。Meta分析显示中药联合UDCA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UD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83,95%CI (2.09,7.02),P<0.0001];联合组患者血清ALP、GGT、TBIL、ALT、AST、TBA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结论 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但该类研究的论文质量不高,可信度较低。  相似文献   

14.
冯少春  王珊  陈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0):1069-1071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3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重叠综合征患者,均给予强的松(0.5mg.kg-1.d-1)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15 mg.kg-1.d-1)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后不同时段患者疾病状态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生化指标、肝脏病理损害均明显改善,与入院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IgG、IgM、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的松联合UDCA短期内能明显减轻AIH-PBC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生化学和肝组织学指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补充外源性维生素D辅助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PBC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常规应用UDCA治疗,观察组采用口服维生素D联合UDCA治疗。使用美国Roche E-602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25(OH)D],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reg和Th17细胞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实验室检测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外周血25(OH)D为(18.2±6.8)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5.1±5.0) ng/ml,P<0.05】,Th17细胞占比为(1.4±0.4)%,明显低于对照组【(2.0±0.5)%,P<0.05】,CD4+Treg细胞占比为(3.5±0.8)%,明显高于对照组【(3.1±0.4)%,P<0.05】,外周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41.8±31.5) U/L,明显低于对照组【(68.8±33.5) U/L,P<0.0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37.5±30.7) U/L,明显低于对照组【(68.2±35.3)U/L,P<0.05】,碱性磷酸酶(ALP)为(131.7±62.8) U/L,明显低于对照组【(237.7±105.8) U/L,P<0.05】,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为(71.8±35.8)U/L,明显低于对照组【(121.7±41.2)U/L,P<0.05】;治疗前后血清25(OH)D水平与CD4+Treg细胞占比呈正相关(P<0.05),而CD4+Treg细胞与GGT和AL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补充外源性维生素D有助于改善PBC患者病情,可能与其对CD4+Treg细胞的激活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方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合并干燥综合征(SS)的疗效。方法 选PBC合并SS患者79例,分为3组:单用熊去氧胆酸组(U组,29例)、熊去氧胆酸+泼尼松龙组(UP组,37例)、熊去氧胆酸+硫唑嘌呤组(UA组,13例),观察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 结果3种方案对PBC合并SS患者的乏力、瘙痒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种方案治疗后ALT、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TBil、DBil、IgG、IgM均有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PBC合并SS以肝脏受累为主要表现时应以治疗PBC为主,熊去氧胆酸联合糖皮质激素或硫唑嘌呤治疗未发现优于单用熊去氧胆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BC)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将66例诊断为PBC的病人分为老年组40例,中年组2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生化免疫指标(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抗线粒体抗体:AMA)。两组病例均给予口服熊去氧胆酸(UDCA:优思弗)治疗,服药8W后比较疗效。结果90%病人因体检发现ALP、GGT升高就诊,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LP、GGT升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特异性皮肤瘙痒是老年PBC患者的主要表现,中年组患者中88.5%无症状,明显高于老年组的37.5%;口服优思弗8W后,两组ALP、GGT均较治疗前明显程度降低(P〈0.05)。老年组中3例肝硬化患者服用优思弗后,其症状、体征及ALP、GGT均无改善,2例死亡。服药后两组患者乏力、皮肤瘙痒症状均无改善,影像学也无变化。结论:(1)PBC早期缺乏特异症状;(2)AMA对PBC诊断有重要意义,ALP、GGT的升高早于黄疸、肝肿大出现。(3)应重视体检中无法解释的ALP、GGT异常升高。(4)UDCA对早期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疗效满意。(5)老龄可能是影响PBC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症状、血清细胞因子、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PBC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扶正化瘀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对照组单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疗程均为24周。记录并分析治疗12、24周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B(IgB)、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ALT、AST、TBil及总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2、24周ALT、AST、TBil、ALP、GGT、TG、CH、AMA、AMA-M2、IgM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改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IgA、IgB、IgG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无明显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治疗12、24周中医临床症状较前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治疗12周中医临床症状无改善,治疗24周中医临床症状略有改善,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12、24周中医临床症状、ALP、GGT、ALT、AST、TG、AMA-M2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实验组治疗12周AMA、IgM及TBil与治疗前比较略有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治疗24周中医临床症状、ALP、GGT、ALT、AST、TG、AMA-M2较对照组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胶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PBC,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转氨酶及线粒体抗体方面较单纯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有明显疗效,但对降低CH、lgA、IgB、IgG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市第六医院2010年-2012年诊治的60例急性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组(对照A组)15例、纳洛酮治疗组(对照B组)15例和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组(实验组)30例。各组均治疗7 d,对其治疗前后血氨浓度、肝功能(AST、TBIL)水平进行评价和比较,同时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A组和对照B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相比,其血氨及AST、TBI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63.33%,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肝性脑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浆HBV DNA载量与乙肝血清标志物的关系及与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3(IL-13)含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慢性HBV感染者(疾病组),采用免疫发光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 DNA载量,并以5.0×102copies/ml为临界点分为高载量组、低载量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2、IL-6、IL-8、IL-13含量;并与2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疾病组血浆HBV DNA载量5.0×102copies/ml时,以HBs Ag、抗-HBe、抗-HBc 3项指标升高为主要表现,阳性检出率为95%,IL-2、IL-6、IL-8、IL-1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HBV DNA5.0×102copies/ml时,以HBs Ag、HBe Ag、抗-HBc 3项指标升高为主要表现,疾病组阳性检出率为70%,抗-HBe阳性检出率为30%;疾病组血清IL-2、IL-6、IL-8、IL-1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显著高于血浆HBV DNA低载量组(P0.05)。结论 HBV DNA载量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可反应机体免疫活动状况,对临床观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