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河三角洲地区人群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rs3809021和rs795027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冠心病组158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对照组120例,均经CAG或冠状动脉CTA排除。两组均对PDGF-D rs3809021及rs7950273位点进行基因型检测,应用的检测方法是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测序法。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来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 PDGF-D基因rs3809021位点多态性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DGF-D基因rs7950273位点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rs7950273位点不同基因型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GF-D rs7950273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易感基因,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有关,但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生长因子在有血吸虫病和无血吸虫病的大肠癌患者肠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方法 收集30例有血吸虫病及30例无血吸虫病大肠癌患者的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正常肠组织、 癌旁组织和癌组织, 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织中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PD?ECGF)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有血吸虫病大肠癌患者正常组织、 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PD?ECGF mRNA和VE? FG mRNA相对表达量是无血吸虫病患者的1.726、 1.766、 2.729倍和2.138、 1.831、 3.376倍, 有血吸虫病大肠癌患者正常组织、 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PD?ECGF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应的无血吸虫病患者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P均 < 0.05)。结论 血管生长因子PD?ECGF和VEGF在有血吸虫病大肠癌患者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无血吸虫病患者, 血吸虫病可能是大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4.
大肠癌组织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1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1(teratocarcinoma-derived growth factor-1,TDGF1)基因是表皮生长因子家族重要成员之一。研究发现,TDGF1基因在许多实体瘤中过度表达,而正常组织表达极低或者不表达。TDGF1基因与某些肿瘤如乳腺癌侵袭有关。但国内目前尚无此项研究,也不清楚TDGF1基因与大肠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GF-β1和MPO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3例结肠癌组织,32例结肠腺瘤组织及10例癌旁结肠组织中TGF-β1和MPO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结果TGF-β1和MPO阳性表达在结肠癌组织中为(62.26%,69.81%)均显著性高于癌旁结肠组织(10%,10%)和结肠腺瘤组织(15.63%,2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和MPO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78.57%,85.71%)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4.0%,5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和MPO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有相关性(r=0.6528,P〈0.05)。结论TGF-β1和MPO可能参与了肿瘤生长和发展的共同通道,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8.
ERβ和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β(ER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大肠癌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大肠癌中ERβ,VEGF的表达,并以1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作对照,分析大肠癌组织中ERB与VEGF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关系.结果:45例大肠癌组织中,ERβ阳性23例(51.11%),VEGF阳性33例(73.33%).ERβ和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 0.024,P=0.005),而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无关(P=0.289,P=0.173).ERB阳性组中,VEGF的表达明显低于ERβ阴性组(56.52% vs 90.90%,P<0.05).结论:ERβ的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联合VEGF作为有价值的肿瘤标记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
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正常人大肠黏膜,27例大肠腺瘤及81例大肠癌患者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VEGF在大肠正常黏膜、大肠腺瘤、大肠癌组织中表达逐渐增高、增强,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别(P〈0.01);VEGF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Dukes分期呈正相关。认为VEGF在大肠正常黏膜发展到腺瘤及癌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组织癌变的因子;VEGF可促进大肠癌组织的生长和转移,可作为大肠癌的预后评估因子;降低VEGF的表达和活性可能成为抗肿瘤转移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老年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87例大肠癌、14例大肠炎性黏膜和26例大肠腺癌样息肉进行检测。结果 EGFR在大肠炎性黏膜、腺瘤样息肉和大肠癌中阳性率分别为21.43%、46.15%和54.02%,其中RGFR在炎性黏膜中表达率明显低于腺瘤样息肉和大肠癌(P〈0.05);EGFR表达与大肠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EGFR过度表达,在老年大肠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EGFR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Xiong B Sun TJ Hu WD Cheng FL Mao M Zhou YF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WJG》2005,11(8):1105-1108
AIM: To clarify the clinicopathologic significance of COX-2 expression in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128 surgically resected colorectal cancer specimens were immunohistochemically analyzed with the use of anti-COX-2, anti-VEGF and anti-MMP-2 antibo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yclooxygenase-2 expression in primary lesions of colorectal cancer and clinicopathoiogic parameters was evaluated by chi-square test. RESULTS: Among 128 cases of colorectal cancer, 87 (67.9%) were positive for cyclooxygenase-2. The expression of cyclooxygenase-2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pth of invasion, stage of disease, and metastasis (lymph node and liver). Patients in T3-T4, stages Ⅲ-Ⅳand with metastasis had much higher expression of cyclooxygenase-2 than ones in T1-T2, stages Ⅰ-Ⅱ and without metastasis (P<0.05). Among 45 cases of colorectal cancer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the COX-2-positive rate was 86.7% (39/45) for primary lesions and diffuse cytoplasmic staining for COX-2 protein was detected in cancer cells in 100% of metastatic lesions of the lymph nodes. VEGF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in 49 tumors (38.3%), and VEGF expression wa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COX-2 expression.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VEGF (81.6%) in the cyclooxygenase-2-positiv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yclooxygenase-2-negative group (18.4%, P<0.05). MMP-2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in 88 tumors (68.8%), and MMP-2 expression wa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COX-2 expression.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MMP-2 (79.6%) in the positive COX-2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egative COX-2 group (20.4%, P<0.05). CONCLUSION: Cyclooxygenase-2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umor progression by modulating the angiogenesis and cancer cell motility and invasive potential in colorectal cancer and it can be used as a possible biomarker.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一氧化氮(NO)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74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和45例结直肠腺瘤患者以及40例健康人血清中VEGF和NO的含量.结果:结直肠腺瘤患者血清VEGF和NO含量与健康人无明显差异(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和NO表达水平分别较结直肠腺瘤组以及健康人明显增高(P<0.01),且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Dukes分期与血清VEGF和NO含量呈明显正相关(r=0.834,P<0.01).结论:VEGF和NO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术前检测血清VEGF和NO含量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浸润转移以及Dukes分期的有效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陈乃玲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9,18(12):1069-1071
分子靶向治疗为大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它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靶分子及其调控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在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试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拮抗剂对大肠癌的药物治疗已经显示出了潜在的疗效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拟就其理论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做一回顾。 相似文献
14.
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是降解前列腺素的关键酶,与环氧合酶-2共同调节体内前列腺素的浓度。近年来研究发现,15-PGDH受到表皮生长因子的调控,并且15-PGDH表达减少或缺失与大肠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与食管癌进展的关系及其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食管癌组织芯片中FAP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68例食管癌组织中FAP阳性表达57例,总阳性率达83.8%,而在5例正常食管组织中则无表达。经过分析发现,FAP的阳性表达率与食管癌分化程度相关(P〈0.05),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FAP的表达减少,而与性别、年龄以及TNM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FAP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食管癌细胞的分化程度相关,因此可作为反映食管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一个较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中IGF-2蛋白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结肠直肠癌中IGF-2、Survivin、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IGF-2、Survivin、c-Myc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阐明IGF-2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大肠癌及其癌瘤手术切除的切缘组织中IGF-2、Survivin、c-Myc蛋白的单一及联合表达情况.结果:IGF-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27.3%,在切缘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0%,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IGF-2表达阳性与Dukes分期(AB:16.67%vsCD83.32%)、淋巴转移(无16.67%vs有83.33%)有关(P<0.01),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0.05);Survivin、c-Myc表达阳性与IGF-2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IGF-2可成为预后判断的指标;IGF-2的过表达促进了结肠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存素表达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9例结直肠癌及20例正常肠黏膜中HIF-1α、VEGF、生存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HIF-1α、VEGF、生存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6.52%、66.67%、46.38%,而在正常肠黏膜则表达不明显或不表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α、VEGF及生存素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密切相关(P<0.05).HIF-1α蛋白的表达与VEGF及生存素蛋白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VEGF与生存素的表达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HIF-1α通过上调VEGF及生存素表达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VEGF与生存素间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量研究证实,炎症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表现为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动脉硬化引起的危重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或缺血性脑卒中,为易损斑块破裂所导致[1].血制品中的蛋白或酶类通常作为生物标记物,反映疾病状态,并提供诊断及预后价值[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5-LOX-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LOX-1蛋白在103例大肠癌组织、56例大肠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预后情况及大肠癌组织中其他与侵袭转移相关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5-LOX-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大肠癌癌旁正常组织(P<0.05);15-LOX-1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其他器官侵袭转移以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病理分化程度低、Dukes分期晚以及有淋巴结或其他器官侵袭转移者肠癌组织中15-LOX-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大肠癌组织中15-LOX-1阳性表达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高于15-LOX-1阴性表达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15-LOX-1表达水平、患者年龄及手术时有无淋巴结转移可以作为评估大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大肠癌中15-LOX-1与VEGF、MMP-2、MMP-7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15-LOX-1对大肠癌具有抑癌作用,对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