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肺部孤立结节钙化征象的HRCT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良恶性孤立结节(SPNS)的钙化征象在高分辨率CT(HRCT)上的差异。材料和方法:分析一组连续的资料,共59例,其中43例经病理学证实,16例经临床诊断和随访明确。结果:30例良性中的12例(40%),29例恶性中的4例(13石的)可见钙化征象(P<0.05)。钙化的形态有三种,1)结节状或斑炔状,2)点状,3)沙粒状。结节状或斑块状钙化是良性的特征。良恶性钙化分布不同,良性多位于中央,恶性则为偏心性的。HRCT所显示的16例钙化中普通CT扫描仅显示3例。结论:HRCT上钙化征象多见于良性SPNS.但并非良性病变所特有,钙化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钙化的显示上,HRCT明显优于普通X线及常规CT扫描。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对比增强评价孤立性肺结节(SPN)血流特点,探讨该方法在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63例无钙化的SPN(直径≤4.0cm)的患者进行同层动态增强CT扫描,其中恶性结节48例,炎性结节6例,良性结节9例,记录SPN增强前后密度、强化峰值(PH)、SPN与主动脉强化峰值的比值(SPH/APH)以及SPN的强化模式,分析SPN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模式。结果恶性、良性和炎性结节显示了不同的TDC模式。恶性和炎性结节的PH、SPH/APH显著高于良性结节(P〈0.01),而恶性和炎性结节的PH和SpH/A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与良性结节平扫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炎性结节平扫密度低于恶性结节(P〈0.01)。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可反映结节的血流动态变化过程及强化特征,可无创性评价和诊断SPN。  相似文献   

3.
MSCT探测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金岗   《放射学实践》2010,25(12):1346-1348
目的:评价MSCT探测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在诊断甲状腺结节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60例甲状腺结节,其中良性病变80例,恶性病变80例。患者术前均行甲状腺MSCT检查,重点观察甲状腺内有无钙化。结果:1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甲状腺癌钙化率61.25%,与良性病变的钙化率23.53%比较(P〈0.01);甲状腺癌微小钙化占钙化总数的69.39%,良性结节微小钙化占钙化总数的38.5%,两者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MSCT探测甲状腺结节钙化对诊断甲状腺癌有重要指导意义,微钙化是乳头状癌的一个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SCT对甲状腺结节中的钙化灶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4个甲状腺结节,其中出现钙化99个。对于出现钙化的结节以病灶中心为圆心,钙化位于1/2半径内的定义为在中央,位于1/2以外的为在边缘,两种情况均出现的为混合型,观测钙化在结节中的位置。同时观测结节中钙化的形态、多少以及钙化大小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状腺癌31个,结节性甲状腺肿56个,腺瘤12个。钙化完全位于结节中央的良性结节5个,恶性结节8个,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钙化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17,P=0.016)。结论:甲状腺结节出现钙化,钙化位于结节中央时,结节为恶性的可能性大,而钙化的形态、多少以及钙化大小对于良恶性的鉴别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乳腺良恶性钙化的评分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临床设计一种评价乳腺钙化良恶性性质的评分方法,为乳腺钙化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制订一个相对客观统一的量化标准.材料和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钙化病灶500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恶性两组,结合有关的文献资料从本组钙化的形态、大小、分布、密度、区域、数量等六个方面进行良恶性分析对照.结果:良恶性钙化在上述六个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可作为鉴别诊断.乳腺X线影像发现有钙化的病例均设定6分,然后根据乳腺良恶性钙化的六项标准每有一项良性征象减1分,每有一项恶性征象加1分,总计得分0~12分.对照本组病理结果,得分0~3分的病例全部在良性组内,得分9~12分的病例全部在恶性组内.所以规定0~3分为良性钙化,4~8分为可疑钙化,9~12分为恶性钙化,根据以上设计规定,本组病例的评分结果与病理完全符合.结论:本研究提出的乳腺钙化评分对乳腺钙化病灶的定性有一个比较明确的量化评定标准,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下甲状腺结节内微钙化对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结果乳头状癌组微钙化的发生率(88.5%)高于良性结节组(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声检查中有微钙化组乳头状癌的发生率(78.0%)高于无微钙化组(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者与后者相比发生乳头状癌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为7.4,即超声显像发现有微钙化组患者获得乳头状癌的危险性是无微钙化组患者的7.4倍。结论超声显像下结节内微钙化是诊断甲状腺癌的良好指标。对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微钙化的患者,应高度警惕甲状腺癌可能。  相似文献   

7.
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HRCT和病理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前瞻性研究52例肺内孤立性结节的高分辨力CT-病理相关性.方法双盲法观察所有的HRCT扫描图像,记录结节的部位、内部和周围特征.手术后标本按Heitzmam标准方法制备标本,再行横断面CT扫描,对比观察结节的HRCT征象.结果52例肺内孤立性小结节HRCT-病理对照研究表明良恶性结节的大小和分布无显著差异;良性结节的密度较恶性结节内部密度均匀;51%恶性结节的边缘不规则,呈浅分叶性改变;良性结节周围出现CT晕征和周围性肺气肿征.结论HRCT对于肺内<3cm的恶性结节内部低密度的显示有重要的价值;对于难定义的无钙化<2cm的光滑结节,周围出现多支异常血管,晕征和周围性肺气肿时,良性结节的诊断较肯定.  相似文献   

8.
双能减影与数字X线成像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ROC曲线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双能减影 (DES)与数字X线成像 (DR)对肺内孤立性结节及结节内钙化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4 0例肺内有孤立性结节和 4 0例肺内无孤立性结节的病例行CT、DR及DES检查。 4位医师分别对两组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价 ,结果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 (ROC)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发现肺内孤立性结节方面 ,DES组的ROC曲线下面积 (Az =0 .94 0 )大于DR组 (Az =0 .891) ,两者统计学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发现肺内孤立性结节内钙化方面 ,DES组的ROC曲线下面积 (Az=0 .90 2 )大于DR组 (Az=0 .82 8) ,两者统计学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DES在发现肺内孤立性结节及钙化方面优于DR ,是对DR检查的有利补充  相似文献   

9.
孤立性肺结节的高分辨率CT定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评价肺部高分辨率CT(HRCT)对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能力。方法:对75例结节(<4cm)的HRCT表现进行分析。根据结节边缘、内部结构、大小、特殊征象及CT值测定将其分为三组,即典型恶性结节(19)、典型良性结节(18)及非典型结节(38)。结果:对33例恶性及42例良性结节的正确诊断率分别为72.7%和59.5%。结节有分叶或切迹、其内密度不均匀、周围有短小毛棘或小棘状突起、伴胸膜凹陷征及供养血管等多见于小肺癌。结论:HRCT在征象显示率方面明显优于常规CT。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征象在良恶性结节中均可以出现  相似文献   

10.
张铁英  严金岗  周海伟  陈志军  王和平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201-1203
目的:通过对66例肺微小结节的CT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CT血管征在肺微小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CT检查所检出的最大直径≤1.5cm的肺微小结节患者66例作为观察对象。结果:本组血管征的总出现率为57.58%(38/66),其中恶性结节血管征出现率为72.09%(31/43),良性结节为30.43%(7/23),两者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0.65,P〈0.001);肺微小结节的血管征分为4型,本组Ⅰ型7例,均为恶性;Ⅱ型9例,其中良性3例;Ⅲ型6例,均为恶性;Ⅳ型16例,良性4例;其它小肺癌CT征象出现率则较低,分析时结合血管征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结论:CT血管征在肺微小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血管征表现为Ⅰ型和Ⅲ型时应考虑为恶性,表现为Ⅱ型和Ⅳ型时要结合其它CT征象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并验证长期吸烟者肺间质纤维化背景下的孤立性肺结节(SPNs)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恶性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PET/CT中心行18F-FDG PET/CT显像,且有明确吸烟史、同机CT示有肺间质纤维化合并SPNs的16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男性,年龄68(63,75)岁。以病理学诊断结果或肺内病灶随访的影像学资料(随访时间≥2年)为标准,判断结节良恶性;运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良恶性病灶的临床特征(年龄、吸烟指数)、形态特征(病灶最大径、密度、位置、分布、与纤维化区域相对位置、毛刺征、分叶征、钙化、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肺气肿及双肺纤维化严重程度)和代谢特征[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结节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及k折交叉验证(k=10)验证模型。结果共发现SPNs 222个,其中恶性157个、良性65个。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指数,结节是否伴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钙化、肺气肿,结节大小,与纤维化区域的相对位置,SUVmax,双肺纤维化严重程度在良恶性结节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2.514~9.858,χ2值:4.353~18.442,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钙化、血管集束征及SUVmax为肺间质纤维化背景下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0.048~2.534,均P<0.05],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为:恶性概率P=1/(1+e-x),x=-1.839-3.033×钙化+0.930×血管集束征+0.754×SUVmax(结节具有钙化或血管集束征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自身验证ROC曲线下面积为0.932(95%CI:0.895~0.969),模型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7.9%、86.2%。k折交叉验证示,测试组预测准确性为0.847±0.075,训练组预测准确性为0.862±0.010。结论钙化、血管集束征和SUVmax是长期吸烟者肺间质纤维化背景下恶性SPNs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指标的模型判断恶性SPNs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图像中钙化与其他特征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间经病理证实并有完整CT检查资料、病灶内有钙化甲状腺结节的病例35例,将甲状腺内钙化按照大小分为细颗粒(≤2 mm)、粗颗粒(>2 mm)和混合性钙化(细颗粒与粗颗粒均出现);按照数量分为单发和多发钙化;按照钙化边缘情况分为光滑、毛糙。同时观察钙化甲状腺结节平扫密度及增强扫描后强化程度。结果:35例中,男7例,女28例,良性病变20例,恶性病变15例,良、恶性病变男女比例分别为1:19,6:9,良、恶性病变边缘光滑与毛糙比例为6:14,1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灶内钙化位置及多少、钙化伴发结节密度及强化幅度在良恶性病变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结节伴发钙化出现在男性,并且钙化边缘光滑时提示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甲状腺结节^18F-FDGPET/CT影像特征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研究68例[男24例,女44例,平均年龄(52.8±10.58)岁]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经PET/CT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且有术后病理结果的患者,分析其PET/CT图像特征并获得特征参数,包括结节边界清晰度、密度均匀性、钙化情况、包膜情况、平均CT值、结节大小及SUVmax。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及ROC曲线对各参数的诊断效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病理结果显示恶性18例,良性50例。结节密度是否均匀、有无钙化灶、有无包膜对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均无统计学意义(x^2=0.21、0.01、0.43,均P〉0.05),结节平均CT值及结节大小亦无鉴别意义(均AUC〈0.5)。结节边界是否清晰对良恶性结节鉴别有统计学意义(x^2=8.06,P〈0.05),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55.6%(10/18)、80.0%(40/50)和73.5%(50/68)。良性结节SUVmax为3.16±1.84,恶性结节SUVmax为8.53±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281,P〈0.01)。以SUVmax为评价指标,其ROC的AUC为0.841(95%CI:0.726—0.955),最大约登指数(0.562)对应SUVmax为4.25,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2.2%(13/18)、84.0%(42/50)和80.9%(55/68)。结论可依据^18F—FDGPET/CTSUVmax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进行判断,但同机CT影像特征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4.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钙化分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在甲状腺钙化分型鉴别甲状腺钙化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按照甲状腺钙化大小、形态将钙化结节分成4型:1型,微小点状钙化;2型,斑点斑片状钙化;3型,条形或弧形钙化;4型,囊性结节伴钙化。统计癌性结节与非癌结节出现各类钙化的比例。结果:甲状腺癌结节126个,1型钙化43个(34.1%),2型钙化16个(12.7%),3型钙化6个(4.7%),4型钙化0个,无钙化癌结节61个(48.4%);甲状腺非癌结节540个,其中1型钙化48个(8.8%),2型钙化39个(7.2%),3型钙化44个(8.1%),4型钙化55个(10.1%),无钙化非癌结节354个(65.5%)。癌性结节总钙化发生率51.6%(65/126)大于非癌结节总钙化发生率34.4%(186/540)(P0.05)。1型钙化诊断甲状腺癌敏感性为34.1%,特异性91.2%,阳性预测值47.2%(43/91),1型+2型钙化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46.8%和84%,阳性预测值40.4%(59/146)。1型钙化按照超声二维切面最大钙化点数目分类:2个钙化点时,1型钙化诊断甲状腺癌的阳性预测值53.5%(30/56);3个钙化点时阳性预测值80.1%(17/21)。结论:1型钙化诊断甲状腺癌性结节意义最大,且随着二维切面钙化点数目增加其阳性预测值增高,但仍要结合超声其他指标以提高甲状腺癌诊断准确性,3型4型钙化诊断良性结节价值大,其中4型钙化为良性结节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弹性应变率比值法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0例患者的211个甲状腺结节分别行常规超声和弹性超声检查,测量结节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与结节间的弹性应变率比值(E2/E1),并将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弹性应变率比值法诊断甲状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2(95%CI,0.862~0.942);良性结节的E2/E1均值为0.59±0.17,甲状腺癌的E2/E1均值为0.31±0.10,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常规超声对甲状腺癌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应用两法较单独应用弹性应变率法敏感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作为一项相对客观的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半定量指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与常规超声联合应用可提高甲状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不同品牌间相同分辨力的影像诊断显示器对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DR)肺结节检出准确率的比较,评价品牌之间显示器的诊断效能。方法:从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数据库中搜寻本院2005年3月~2008年12月胸部DR中发现或可疑有肺结节者行CT检查,CT发现单发、直径≤30mm的结节,列为阳性组;而CT证实无结节者列入阴性组。5位医师分别应用三种品牌显示器用5分法:肯定有、可能有、不确定、可能无、肯定无,独立判断结节有无。利用识读结果绘制ROC曲线,并比较曲线下面积及各品牌显示器之间的诊断效能。结果:5位影像诊断医师在3个品牌显示器中对1~10mm组孤立性肺结节识读的总平均值分别为Az(A)=0.877±0.053,Az(B)=0.895±0.050,Az(C)=0.887±0.051,对10~30mm组孤立性肺结节识读的总平均值分别为Az(A)=0.891±0.045,Az(B)=0.901±0.044,Az(C)=0.892±0.045。所使用的三种显示器中,由于分辨力相同,3百万象素(3MP),从ROC曲线中可以看出,曲线下的面积Az虽然是有差别的,但都接近于0.9,说明3MP的液晶显示器(LCD)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效能是比较高的,其中品牌B的面积最大。经过统计学检验,P值有所不同。结论:3MP显示器在肺结节识读影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总的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PURPOSE: To develop a computer-aided diagnostic scheme by using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to assist radiologists in the distinction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pulmonary nodul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Fifty-six chest radiographs of 34 primary lung cancers and 22 benign nodules were digitized with a 0.175-mm pixel size and a 10-bit gray scale. Eight subjective image features were evaluated and recorded by radiologists in each case. A computerized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extract objective features that could be correlated with the subjective features. An ANN was used to distinguish benign from malignant nodules on the basis of subjective or objective featur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NN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radiologists by means of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analysis. RESULTS: Performance of the ANN was considerably greater with objective features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Az = 0.854) than with subjective features (Az = 0.761). Performance of the ANN was also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radiologists (Az = 0.752). CONCLUSION: The computerized scheme has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radiologists in the distinction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结节的各种CT征像对良恶性结节鉴别的意义.方法 选取41例术后病理结果的孤立性肺结节CT征像,依据病理结果把病例分成恶性结节组23例,良性结节组18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结节直径对比分析,对孤立性肺结节的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尾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磨玻璃结节及钙化等CT征像进行单一CT征像及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