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扩杰  陈春雷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13):2199-2201+2174
巨大切口疝是外科手术中的难题,与一般的切口疝相比,巨大切口疝术中若贸然将疝囊内容物回纳腹腔,将使得腹腔内压力骤然升高,容易导致腹腔内高压甚至腹腔间隔室综合征,严重可致死亡。针对巨大切口疝,需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如腹腔扩容、降低腹壁张力等,手术方式可分为补片修补、主动减容手术、组织结构分离技术等。巨大切口疝推荐手术治疗,目前暂无首选的手术方式,为此,本文就巨大切口疝的定义、诊断、与腹腔内高压的关系、术前准备及手术方式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麦氏切口双氧水腹腔冲洗治疗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对112例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取麦氏切口人腹,将手术床分别向下及向右各倾斜15°-30°,用卵圆钳将腹腔引流管置人盆腔、左中腹腔及右侧肝肾隐窝,用1.5%双氧水(3%双氧水原液中加入等量生理盐水)从引流管注入进行腹腔冲洗,观察其疗效。结果全组病例平均住院8d,切口感染2例,切口液化1例,均无腹腔残余脓肿、门脉感染、脓毒血症及膈肌刺激症状等,无死亡病例。结论经麦氏小切口双氧水腹腔冲洗治疗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疗效肯定,手术损伤小,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术腹腔内与腹腔外缝合子宫切口两种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腹腔外缝合子宫切口的临床价值。方法剖宫产术中腹腔外子宫切口缝合193例(1组)与剖宫产术中腹腔内子宫切口缝合(2组)454例,就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肠粘连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产妇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肠粘连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剖宫产术中腹腔外子宫切口缝合与腹腔内子宫切口缝合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剖宫产术中可采取腹腔外子宫切口缝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向大清 《中外医疗》2011,30(6):113-1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腹腔外缝合子宫切口的临床价值。方法剖宫产术中腹腔外子宫切口缝合373例(1组)与剖宫产术中腹腔内子宫切口缝合(2组)866例,就2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肠粘连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产妇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肠粘连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剖宫产术中腹腔外子宫切口缝合与腹腔内子宫切口缝合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剖宫产术中可采取腹腔外子宫切口缝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腹睾丸下降固定术对腹腔内睾丸的治疗.方法 经腹直肌外侧缘切口行睾丸下降固定术.结果 经腹切口治疗腹腔内隐睾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对腹腔内隐睾建议行经腹睾丸下降固定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氧水、甲硝唑腹腔冲洗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 80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双氧水加甲硝唑冲洗腹腔,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2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切口感染率为12.5%,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为3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双氧水加甲硝唑冲洗腹腔对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王福荣  冷晗  蔡相军 《吉林医学》2012,33(20):4367-4368
目的:总结复合补片腹腔内修补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收治的47例应用复合补片进行修补的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19例采用开放式完全腹腔内修补方法,28例采用腹腔镜修补方法。结果:随访4~38个月,无复发病例,开放组2例发生切口感染,经冲洗引流后治愈;腹腔镜组1例发生小肠漏,经腹腔引流1个月后治愈,1年后补片感染再次手术取出补片;两组均有4例发生血清肿。结论:应用复合补片采用开放式完全腹腔内及腹腔镜修补法修补切口疝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腹腔镜修补时要注意避免肠管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切口减张缝合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一列肝移植术后并发腹腔间隙综合症行切口减张缝合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给予患者的护理措施为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结论肝移植术后并发腹腔间隙综合症行切口减张缝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术后有效的护理是行切口减张缝合术患者的护理重点。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术中腹腔内和腹腔外缝合子宫方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湘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452-4454
目的:通过比较剖宫产术中腹腔内和腹腔外缝合子宫切口的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的影响,探讨腹腔外缝合子宫切口作为一种常规术式的可行性。方法:本院自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子宫下段剖宫产286例,其中腹腔内缝合子宫切口156例,为腹腔内组;腹腔外缝合子宫切口130例,为腹腔外组。比较两组术中情况(血压、胃肠道反应、出血量、手术总时间)、术后1周(术后排气时间,术后24h阴道流血,术后3dHb下降程度、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42d子宫恢复(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子宫大小、活动度、子宫切口愈合情况),产褥病率及远期腹腔粘连。结果:腹腔外组术中出血、术后24h阴道流血、术后3dHb下降程度、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与腹腔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总时间、术中不适反应、术后排气时间、术后1周和42d子宫恢复情况、产褥病率及远期腹腔粘连,与腹腔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外缝合子宫切口可以减少术中、术后子宫出血,并不影响术中情况,不影响子宫恢复,不增加术后病率及远期腹腔粘连,可以做为剖宫产手术中的一种常规术式。  相似文献   

10.
多卡液腹腔保留灌注预防治疗切口及腹腔感染的对比研究郑兰东李灵霞开封医学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475001)我们近两年来有选择的对200例腹部Ⅱ、Ⅲ类手术病人,用1‰卡那霉素及多粘菌素B生理盐水溶液(简称多卡液)行术后腹腔保留灌注及切口灌洗,进行预防及...  相似文献   

11.
双氧水在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氧水冲洗腹腔在继发性腹膜炎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继发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66例,在处理腹膜炎的原发病灶后,用0.5%双氧水反复冲洗腹腔2~3次,切口用3%双氧水冲洗,所有患者腹66例,在处理腹膜炎的原发病灶后,用0.5%双氧水反复冲洗腹腔2~3次。切口用3%双氧水冲洗,所有患者腹腔内均不放置引流管。结果:66例患者手术后均未出现腹腔残余脓肿、门脉感染及脓毒血症。切口感染2例,其中1  相似文献   

12.
双氧水冲洗治疗急性继发性腹膜炎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氧水冲洗腹腔在继发性腹膜炎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继发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82例,在处理腹膜炎的原发病灶后,用0.5%双氧水反复冲洗腹腔2~3次.切口用3%双氧水冲洗,所有患者腹腔内均不放置引流管.结果82例患者手术后均未出现腹腔残余脓肿、门脉感染及脓毒血症.切口感染2例.平均住院日8d.结论在处理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时,利用双氧水冲洗腹腔能安全有效的清洁腹腔,控制细菌繁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1984年急性重症阑尾炎107例为对照组,以1985年急性重症阑尾炎117例作为治疗组,观察术前口服甲硝哒唑和术中用甲硝哒唑溶液冲洗腹腔及切口,对预防急性阑尾炎术后感染的效果。治疗组切口感染率2.6%,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为12.1%,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果表明使用甲硝哒唑可有效地降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腹膜化护皮对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2006年5月至2014年3月,将患有急性阑尾炎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0例随机分到两组,其中600例(改进组)为切口非腹膜化保护切口,与切口腹膜化60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改进组发生切口感染12例;而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31例。结论切口非腹膜化护皮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Fifty patients (5 men and 45 women) in the age group of 25 to 65 years with abdominal incisional hernia were studied. The most common antecedent cause (in 86 per cent patients) was found to be a gynaecological operative procedure done earlier through a lower midline incision. All patients underwent anatomical repair and were followed-up after repair for an average of 18 months (range 6–32 months). The results were reviewed and it was seen that there was evidence of recurrence in 3 patients only.KEY WORDS: Abdominal incisional hernia, Hernia ventral, Surgical wound dehiscence  相似文献   

16.
Surgery for recurrent incisional hernia is followed by further recurrence in nearly half the patients. Majority of these failures are due to wound complications and factors which give rise to an increased strain on the suture line. In an effort to counter the risk factors, continuous monofilament nylon loop suture was used in the anatomical repair of 15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and complicated incisional hernia. After a median follow up of 14 months only one patient (6.6%) developed a recurrence, despite selecting only poor-risk patients. This technique for anatomical repair of incisional hernia seems safe and dependable.KEY WORDS: Incisional hernia, Monofilament nylon, Suture materia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肠癌并发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468例(男283,女185)大肠癌患者的治疗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将患者分为3组:糖尿病组(23例)、高血糖组(43例)、血糖正常组(402例)。统计并发症及入院时的血糖水平,复习术前、术中、术后的处理。结果 糖尿病组切口感染4例(17.4%), 吻合口漏2例(4.3%)。其中1例同时有切口感染和吻合口漏,死亡1例。糖尿病组切口感染和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而其他两组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结论 ①大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处理仍以维持理想血糖水平为主(6.7-13.3mmol/L),对患者的营养需求进行详细的计算,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胰岛素用量及方法。②防止术前低血糖反应和因控制血糖而导致患者能量供应不足。建议将用外周静脉血糖仪定期测定血糖列为常规,取代尿糖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观察氯化锂对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4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7组: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I组);瑞芬太尼组(R组);切口痛+氯化锂组(IL组);切口痛+瑞芬太尼+低浓度氯化锂组(RL1组);切口痛+瑞芬太尼+中等浓度氯化锂组(RL2组);切口痛+瑞芬太尼+高浓度氯化锂组(RL3组)。每组6只。IL组给予氯化锂36 mg/kg体重;RL1、RL2、RL3组分别给予氯化锂9、18、36 mg/kg体重,均在七氟醚吸入前10 min腹腔注射,体积均为0.4 ml,而C、I、R组给予生理盐水0.4 ml。R组和各RL组均在七氟醚吸入后15 min在皮下以0.8 ml/h的速度泵入瑞芬太尼40μg/kg体重,C、I、IL组泵生理盐水。除C组外均做切口痛模型。各组均测定并计算出术前24 h(T0)、术后6 h(T1)、24 h(T2)、48 h(T3)大鼠右后爪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MW)及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结果:在T1、T2、T3时点,与I组相比,R组的PMW和PWTL明显降低(P<0.05)。与I组相比,IL组能缓解PMW和PWTL的降低(P<0.05)。与R...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临床治疗腹部巨大切口疝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对 1979年 12月至 1999年 1月间收治的7例巨大腹部切口疝 (腹壁缺损 >15cm)的病人进行随访、分析和总结。腹部巨大切口疝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术前扩大腹腔容量和增强心肺功能的适应性训练 ,手术为一期自体组织修复。结果 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所有病例均获得 10月至 16年 (平均 5 .2年 )的随访 ,无一例复发 ;除两例因其他疾病分别于疝修补术后 12年和 3年死亡外 ,其余均恢复正常活动。结论 与国外采用的术前反复气腹扩大腹腔容量和术中人造织物修补缺损不同 ,本组对 7例腹部巨大切口疝均一期修补成功 ,无一例复发 ,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可能导致脊柱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接受多次清创术的危险因素,以引起医务人员的警惕和重视,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行脊柱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并进行清创术的84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切口感染均发生于术后30 d内,诊断符合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CDC)制定的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治疗采用早期清创术、一期关闭切口、置管对口冲洗引流,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清创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临床表现、抽血化验结果及引流液性状、细菌培养结果,如果不能控制感染或好转后再次出现原手术切口感染则行二次清创术。60例患者行单次清创术,包括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36~77岁,平均57.2岁;24例患者行多次清创术(14例接受2次清创,6例接受3次清创,1例接受4次清创,2例接受5次清创,1例接受6次清创),包括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21~70岁,平均49.5岁。对单次清创组和多次清创组之间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二次清创率为28.6%。多次清创组累计住院时间(82.4±46.3) d,单次清创组累计住院时间(40.4±31.5) d(P=0.018);多次清创组6例取出内置物,单次清创组4例取出内置物(P=0.049);多次清创组7例行皮瓣移植术修复创面,单次清创组无病例行皮瓣移植(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始手术时间大于3 h、原始手术出血量大于400 mL、合并糖尿病、感染后细菌学检验结果、伴有远隔部位感染等变量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始手术时间大于3 h(OR=3.60,95%CI:1.12~11.62)、合并糖尿病(OR=3.74,95%CI:1.06~13.22)、细菌学检验结果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OR=16.87,95%CI:0.50~5.45)与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接受多次清创术显著相关。接受多次清创术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面临内置物取出风险增高,部分患者还需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结论: 原始手术时间大于3 h、合并糖尿病、细菌培养结果为MRSA是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接受多次清创术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因素需要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并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