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简称PAP)是指含有薛氏过碘酸钠(PAS)染色强阳性反应的粒性嗜酸性物质沉积于肺泡内的一种少见慢性肺部疾病.Rosen于1958年首次报道后,迄今约有150多例。国内少有报道。我院诊断一例,报道如下. 病历摘要唐××(住院号163222),女性,36岁,教师。以右胸部闷痛伴咳嗽一周,右下肺部发现一块状影为主诉,于1979年3月30日住院.入院前一周无明确原因感右胸部闷痛,伴轻度咳嗽,痰少。无咯血及明显发热.胸部x线平片(见封三图)示:右下肺野中带有大小两个块状影,密度均匀,境界清楚,内方一个约3×3.6厘米类圆形,其外方者约为2×5厘米间中凹入如落花生样、胸部断层片示:9、10厘米断面上可见均质的团块状影,位在右下肺叶前段及外段。患者在门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49岁,低热,乏力伴咳嗽,胸部闷痛二月余,不咳血或脓痰。外院透视发现右下肺有一核桃大小球形病灶。先后经抗炎抗结核治疗近二个月,未见好转。既往无结核病史。体检:未发现明显异常,痰三次涂片未见瘤细胞。 X线检查胸部正侧位片见右下肺后基底段  相似文献   

3.
肺部脂肪瘤CT诊断1例福州市第二医院CT室吴积尧患者男,58岁。在外院体检时发现右下肺肿块。X线胸透和摄片示右下肺外侧一约3.0×4.0cm边界清楚之肿块,性质难定,故于1994年6月16日来我院先行胸部及肝CT检查。CT示右下肺外基底段近肋膈角处一...  相似文献   

4.
例1,男,30岁。胸透发现右下纵隔肿瘤而来我院手术治疗。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胸部后前位片见右心膈角占位性病变(良性可能)。手术:取右前外侧第6肋骨进胸,见右心膈角呈囊性能活动的肿物,大小约3×6×5cm,并与心包相连,剪开胸膜后,完整剥离囊肿摘除。病理诊断符合心包囊肿。例2,男,25岁,胸透发现右下胸内块影3个月入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X线检查:右心膈角区见一不规则低密度肿物,大小约5.9×3.3×4.8cm,边缘光滑、锐利。CT诊断:心包囊肿最可能。手术:右心膈角有一囊性肿物,大小约7×5×4cm,壁薄透明,囊内液体清淡黄  相似文献   

5.
我院近4年中收治经X 线摄片证实有肺损害的伤寒患者13例,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3~69岁,平均26.5岁,病程4~20天,平均9.8天。临床分型:普通型8例,轻型3例,重型2例。咳嗽9例,上腹痛1例,泡沫痰2例,气急2例。左下肺呼吸音低1例,右下肺湿罗音3例,血wbc<4×10~9/L 1例,>10×10~9/L 1例。X 线表现左下肺片状模糊及絮状改变5例,右下肺片状模糊4例,两下肺片状模糊3例,肺门模糊1例。治疗与转归;本组抗菌治疗用氟哌酸,吡哌酸、丁胺卡那霉素,磷霉素钙、SMZ-co 单用或联用均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00例不典型肺结核X线影像学临床特点。方法所选患者均为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就诊病例,共100例,所选患者均行胸部X线检查,分别行胸部前后位及侧位方向摄片,对所摄片进行复查,综合患者的胸部x线摄片结果进行分析,部分患者同时结合透视结果进行综合观察分析。结果①病灶部位分别情况:所选患者中,病灶在肺的右上叶共有36例、病灶在肺的右中叶患者共10例、病灶在肺的右下叶共18例、病灶在肺左上叶的患者共34例、病灶在肺的左下叶患者共16例、病灶在右肺门患者共12例、病灶在左肺门患者共6例、病灶在上纵膈患者2例。②病灶形态观察:14例患者肺门外或者下方显示肺纹理紊乱、模糊或者有结节;22例患者表现为纵膈及肺门肿块;10例患者表现为两个肺有多发结节;24例患者表现为下肺野有小斑片状阴影;20例患者表现为中舌叶或者下叶有大片状阴影;8例患者表现为直径超过4cm的肺内肿块。结论了解不典型肺结核X线影像学特点有助于不典型肺结核诊断,利于早期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多次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系指不是肺癌复发或肺癌及全身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肺,而是在肺部第二次、第三次或更多次地发生了新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病灶。我院近年曾遇一例,特报导如下。丁××男50岁工人患者于1966年8月经X线胸片检查发现左下肺3×3.5cm块影。周边有明显短毛刺样改变,诊断为“左下肺癌”。施行左下肺叶切除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15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乏力14个月,加重一个月于1987年8月24日入院。12岁时有反复右下肺炎史,胸部X 线摄片发现右肺有一1.5×1cm大小病灶,抗结核治疗10个月后复查胸片,病灶逐渐增大。体检:右下肺呼吸音减低,叩诊稍浊。胸片示右肺门下方有一哑呤状肿块,约4×3cm 大小,密度均匀,边缘光整,上下缘有分叶征。9月3日在全麻下行右下肺切除术。术中见右下肺支气管开口远端1.5cm 处,有一3.5×3.5×3.0cm 大小的肿块,上中肺叶正常。切除标本见下叶前基底段支气管腔内有1.5×1.0×0.8cm  相似文献   

9.
肺动脉瘤甚为罕见,因延误诊治可造成动脉瘤的破裂,术前、术中缺乏对本病的认识而损伤动脉瘤体亦可殃成不幸事故,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兹将我院所见一例并结合资料报导如下: 患者侯××,女,21岁,住院号12335,因防痨普查时胸透发现左肺球形病灶于1976年12月13日住院。患者发育良好,血压110/70毫米汞柱,两肺呼吸音清晰,左前胸和后背部均无血管性杂音。胸部X线正位片,于左肺第二、三前肋间见一类圆形阴影,约5.8×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男,70岁。体检发现右下肺占位,平素无不适。影像学表现:胸部X线片显示右下肺分叶状高密度影,病灶似与右肺门区有异常血管影相连(图1a),CT平扫肺窗显示右下肺多发圆形结节,周围见条状阴影,边界清晰(图1b);纵隔窗显示右下肺多发结节,密度均匀,边缘光整(图1c);增强后右下肺病灶与血管强化同步,密度均匀,边缘更加清晰(图1d),MIP重组显示右下肺迂曲血管团,周围与粗大的肺动静脉畸形血管相(图1e);连容积重建(VR)重组显示右下肺迂曲血管团,与肺动静脉引流(图1f)。  相似文献   

11.
朱××,男性,49岁,1983年4月9日急诊入院。患者于十三天前发生咯血,量少,以血痰为主,无畏寒、发热及胸痛。入院前一天曾大咯血二次,一次量约200ml左右,于某院×线胸透发现:“左下肺球形阴影”。患者否认既往有类似的发病史,无肺部慢性疾病史。患者有与发霉物接触史。查体: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免疫功能正常;1:1万OT皮试(-);入院后X线胸片及断层,发现左下肺内侧有两  相似文献   

12.
我院近年来发现周围型肺类癌三例,兹报告如下: 例1,男性,37岁。咳嗽、间歇性痰中带血半年,伴之力,食欲下降,不发热。间歇性胃痛已数年,有吸烟史,无肿瘤家族史。 X线检查:胸部正侧位片示,右肺下叶见有2×2.5cm大小之椭圆形阴影,边缘光整,内有透亮区,考虑以结核球可能性为大,周围型肺癌不除外。手术:剖胸后,发现肿块位于右肺下叶基底段,未见转移淋巴结,作右下叶肺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1 病历报告 患者,男41岁。于1970年曾息肺结核,X线胸片显示为“左上肺结核瘤”,抗痨治疗1年,多次复查病灶钙化,但又于1981年11月因高热(体温39℃~40℃)、咳嗽、吐痰、乏力等,经治不愈。X线平片发现左肺门有一3×4cm的模糊影,外形不规则,密度较均匀。按炎症治疗症状有所减轻,至1982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41岁。于1982年10月初突然咳嗽,痰中带血丝,且逐渐加重,用安络血治疗无效,当地医院胸透未见异常,但症状反复出现。1983年4月4日后前位X线胸片示:右下肺野中带见2×3cm薄壁空洞,内外壁尚光整,厚2~3mm,右下肺少许索条影(图1)。给予青链霉素及异烟胼治疗,症状略有好转。同年5月24日后前位胸片示:同一部位空洞增大至3×3cm,壁稍增厚,最厚处4mm,右下肺见小片状模糊影。继给予利福平、链霉素、异烟肼治疗。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2岁。咳嗽、咯血痰一周,伴有胸部闷痛。胸透发现右肺占位性病变,于1985年4月1日入院。既往有吸烟史,父死于白血病,兄死于肺癌。体检无阳性体征,胸部X线片示,右肺中叶下方见一大小约2.5×2.5cm球形病灶,界限清楚,密度均匀。断层X线摄片13、14cm两张片中病灶较清楚,周围边缘光滑,并有小毛刺。初诊右肺球形病灶,肺癌可能性大。1985年4月12日全麻下手术探查,胸膜无粘连,右肺中叶横裂处有一2.5×2.5cm肿块,表面暗红  相似文献   

16.
1 病案摘要患者女,6 2岁。于1995年初反复出现咳嗽,偶有咯血,X线胸片示右下肺有一1cm×1cm×1cm结节状高密度影,边缘清晰光整,无分叶和毛刺征。于1998年2月复摄X线胸片示肿块有所增大,后行纤支镜检查示:右下背段支开口见息肉样肿物阻塞,表面光滑,大小约1.5 cm×1.6 cm×1.2 cm。活检病理为:副神经节瘤。诊断为:右肺下叶背段支副神经节瘤。因故未行治疗。2 0 0 3年4月胸部CT检查示肿块增大至4 .4 cm×4 .5 cm×3cm,上部边缘较光滑,下部边缘不规则;患者拒绝行手术治疗,于2 0 0 3年8月转解放军福州总医院放疗科,入院后复查CT示右肺肿块约6 …  相似文献   

17.
杜君  张舰  陈有望  吴观生 《贵州医药》2003,27(5):392-392
患者男性 ,50岁 ,因“胸闷、气促 2 0天”入院。 2 0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不能平卧 ,有阵发性咳嗽 ,少量白色泡沫痰。咳嗽时伴有胸部隐痛 ,心悸。无潮热、盗汗、咯血、声嘶。胸片示 :支气管炎 ,右下肺大疱。经抗炎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既往无特殊。吸烟 30年 ,1 0支 日 ;饮酒 30年 ,6~ 8两 日。体查 :生命体征平稳 ,无发绀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气管居中 ,桶状胸 ,右下肺语颤稍低 ,双肺呼吸音稍粗 ,右下肺呼吸音低 ,未闻及干湿性音。胸片示 :两肺纹理稍增多 ,紊乱 ,以右下肺明显 ,未见明显实质性病灶。右肺门稍模糊 ,…  相似文献   

18.
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附3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肺隐球菌病属于肺霉菌病一类,较少见[1]。但随着抗菌素、激素的广泛应用,有逐渐增多趋势。肺隐球菌病CT表现缺乏特征性[2],现将3例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肺隐球菌病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1,男性,33岁。左胸痛不适半个月,深呼吸时加剧,无发热、咳嗽。行胸部平片检查诊断左胸膜肥厚。经消炎抗菌等治疗无效后行胸部CT检查。平扫见:左肺下叶外基底段靠近胸壁处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灶,大小约4.2×2.2cm,边缘毛糙,无小棘状突起,内密度不均,CT值35~65Hu,相应的胸膜增厚粘连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内可见二个小空泡征,CT诊断炎性病灶或结…  相似文献   

19.
阿奇霉素致可逆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患者,男,2岁8个月,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体质软弱。因咳嗽半个月、伴发热就诊。体检:T 39.3℃HR 132次· min-1,神志清,咽腔充血,颈软,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湿啰 音;查血常规:WBC 12.3 ×109·L-1 N 0.40,L 0.60;X线片双肺纹理增强,右下肺有模糊阴影;心电图检查无异常;血支原体抗体(+)(武汉维尔康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检验服务中心)。诊断为支原体肺炎。治疗措施:阿奇霉素0.125+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ivd,qd,滴注时间不少于60 min,用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糖尿病肺部感染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0例患者年龄平均(64.3±10.7)岁,病程平均(14.4±5.3)年,糖化血红蛋白(9.3±1.9)%,40例肺部感染症状不典型。WBC>10×109/L60例,<4×109/L32例。110例胸部X线检查均提示双肺或单肺有炎症病灶;60例痰细菌培养分离出细菌39株,革兰阴性杆菌29株,革兰阳性菌6株,霉菌6株。治疗后痊愈60例、显效22例、进步9例无效19例(死亡12例)。结论糖尿病发生肺部感染难以完全避免,感染症状部分不典型,造成病情加重,胸部X线检查应作为检查常规,发生肺部感染后应立即给予速效胰岛素制剂;合理应用抗生素,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