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并分析慢性疾病患者疾病感知水平.方法 以疾病感知理论为概念框架,对315例慢性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慢性疾病患者所识别症状与认为是否系慢性病所致之间呈正相关(r=0.856,P<0.01);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普遥偏低,各维度平均分均为3分左右;有超过一半患者认为遗传(55.2%)、操劳过度(50.5%)以及自我的免疫力下降(51.4%)为其患有慢性疾病主要原因.结论 应在慢性疾病自我管理工作的开展中注重提高患者的疾病感知水平,提高患者对自我管理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微创(MiTLIF)和常规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75例,按手术方法,分为MiTLIF组32例,开放TLIF组43例.MiTLIF组均采用可扩张通道(Quadrant)和经皮椎弓根螺钉(Sextant)技术.收集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临床结果,腰椎动力位X线片和薄层CT扫描重建检查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MiTLIF组的总的手术并发症率为19% (6/32),开放组21% (9/43),P=0.12.手术时间在MiTLIF组为(1.5±0.3)h,开放组为(1.6±0.5)h,P=0.56.术中出血量在MiTLIF组为(136.0±43.0) ml,开放组为(292.0±112.0)ml,P<0.0001.平均住院时间在MiTLIF组为(4.5±2.7)d,开放组为(7.2±4.6)d,P=0.0015.术前与术后腰腿痛VAS评分的平均变化(5.4与5.2,P=0.9).末次随访MiTLIF组椎间融合率为94%(30/32),开放组为98%(42/43),P=0.22.结论 采用MiTLIF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以达到与开放TLIF相同的治疗效果,且出血更少,住院时间更短,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更低.  相似文献   

3.
NO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免疫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氧化氮(NO)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过去-度认为NO以剂量、时间和部位依赖方式发挥细胞毒性效应,最新研究表明NO具有免疫调节活性进而使疾病表达下调.NO作用于免疫应答Th1/Th2平衡系统,诱导Th2相关分子IL-4和IL-12(p40)2表达,且抑制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表达.NO对白细胞黏附过程的干预最先影响Th1细胞迁移.NO促发凋亡的活动首先作用于Th1细胞.总之,NO可在同一时间不同水平限制Th1应答.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抗神经节苷脂GM_1抗体与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关系.下运动神经元疾病(L-MND)中抗GM_1 IgM抗体滴度显著升高(ELISA>1∶1000)且与GD_1b和asialo-GM_1有交叉反应,此反应与Gal(β1-3)GaINAc抗原决定簇有关.实验证明,抗Gal(β1-3)GaINAc的特异性抗体可引起神经元损害,提示此特异性抗体可能与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2015年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诊断标准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08-3-2016-8收治的60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并分别采用2015年NMOSD诊断标准及2006年NMO诊断标准对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共有176例患者符合2015年NMOSD诊断标准,其中108例(61.4%)符合2006年NMO诊断标准.AQP4-IgG阳性患者139例(79.0%).当假设该139例患者AQP4-IgG水平未知时,共有91例(65.5%)符合2015年NMOSD诊断标准,而仅有55例(39.6%)满足2006年NMO诊断标准(P<0.05).176例患者中有39例同时满足2006年NMO诊断标准和201 5年NMOSD诊断标准且以临床孤立病灶起病,在疾病早期通过2006年NMO诊断标准尚不能与多发性硬化相鉴别,但已符合2015年NMOSD诊断标准.在核心症状方面,NMOSD患者中以急性脊髓炎(50.6%)和视神经炎(31.8%)起病者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最后区综合征(5.7%).结论 2015年NMOSD诊断标准较2006诊断标准扩大了疾病的诊断范围,且在AQP4-IgG水平未知的情况下仍具有更高的诊断敏感性,对于疾病早期与多发性硬化的鉴别中具有重要作用,且更加强调了疾病的核心症状.  相似文献   

6.
结节性硬化症(TS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TSC是神经皮肤综合征中相对常见的一种,其临床特征可出现脑、皮肤、周围神经、肾等多器官受累,面部血管纤维瘤、癫(癎)发作和智能减退.癫(癎)是最常见的、严重的且对治疗耐受的疾病之一.既往抗癫(癎)发作治疗主要控制性发作症状,减少癫(癎)发作的频率和(或)减轻发作程度但...  相似文献   

7.
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 regulatory T cells, CD4+CD25+ Tregs)是具有调节功能的成熟T细胞亚群,在神经免疫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证实CD4+CD25+ Tregs不仅由胸腺发育而来,且可在外周血中转化生成.通过研究其转化的因素,可达到控制CD4+CD25+ Tregs活动并促进神经免疫疾病向良性方向发展的目的 ,为在细胞水平治疗神经免疫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ATP酶染色退色后复染HE可再显肌纤维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神经肌肉疾病的病理诊断和研究中,应用酶组织化学的方法显示肌球蛋白ATP酶的技术(Dubowitz V,et al.Bailliere Yindall,1985)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ATP酶染色的着色能力逐渐褪色以致于原着色完全消失,从而给回顾性研究神经肌肉疾病产生了很大的困难.我们在开展日常肌肉检查和研究中,在对存放了1~7年后的ATP酶染色完全褪色的玻片进行常规HE染色,结果发现部分切片不但可再显现肌纤维的类型,而且稳定性较好,延长保存时间.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典型的肾上腺白质萎缩症(ALD)为儿童性连隐性遗传性疾病.本病具有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与进行性脑白质变性,导致视觉丧失、痴呆、四肢轻瘫等征象,且可致命.最近报导成人中亦有类似疾病称为肾上腺脊髓神经病变(AMN).该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其特征为肾上腺机能不全、生殖腺机能呈不同程度低下、痉挛性轻瘫以及远端多发性神经病变.两种疾病的超微结构病理学示肾上腺皮质各区细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神经外科疾病构成及诊治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四川省2004-2006年神经外科疾病病种的构成和诊疗情况.方法 收集四川省71家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不同疾病所占的比例及其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病种构成比位居前三位的疾病分别是颅脑外伤(66.93%),脑血管病(12.97%)、颅脑肿瘤(11.91%).死亡病例中以颅脑外伤所占比例最高,为60.64%,居二、三位的分别是脑血管病(28.75%)和颅脑肿瘤(7.78%).总死亡率为5.79%.而从各类疾病的死亡人数占该类疾病发病总人数的比例来看,脑血管病最高为12.82%,颅脑外伤和颅脑肿瘤分居第二和第三位,分别是5.24%和3.78%.结论 颅脑外伤仍然是神经外科致死率最高的疾病,而脑血管病已经超越颅脑肿瘤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二大类神经外科疾患.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后继发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较罕见,既可发生于脑桥中央,也可发生于脑桥外其他部位.以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报道稍多,脑桥外髓鞘溶解症(extrapontine myelinolysis,EPM)也有报道,但其中他克莫司(FKS06)引起的仅侧脑室周围脱髓鞘国内外报道甚少,现报告该病1例.  相似文献   

12.
患病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 ,特定的总人口中某种疾病的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与该病的病程和发病率有关。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 ,特定的总人口中出现的某种疾病的新病例的频率。发病率可用于描述疾病的分布 ,它能反映疾病发生的比率 ,它的变化意味着病因因素的变化。死亡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 ,特定的人群中死于某种疾病的频率 ,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这些指标均以人群为分母 ,特定条件下的病例为分子。调查获得的率的真实性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病例的检出 (分子 )和特定的人群的划定 (分母 )。病例检出的质量取决于在特定的人群中…  相似文献   

13.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neurogenetic disorders)系指由遗传物质(染色体、基因或线粒体)的数量、结构和功能改变所致的以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疾病(CVD)患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致残率、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现将2006-01~2007-12我院收治的56例CVD的临床护理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众多的危险因素中,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原因,炎症反应是斑块破裂及不稳定的主要原因,C反应蛋白可作为判断心血管病预后的指标[1],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的产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临床需要敏感的实验室指标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出及时准确地估计,为此我们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CRP、D-D的关系作了前瞻性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6.
本文目的是对经颅超声技术(TCS)在抑郁症及神经变性疾病伴抑郁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抑郁症及神经变性疾病伴抑郁的临床诊断提供新的方向。TCS在抑郁症患者可表现中缝低回声,在神经变性疾病伴抑郁患者中也出现了特异性表现。本文对TCS在抑郁症及神经变性疾病伴抑郁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吗替麦考酚酯(MMF)是一种新型抗代谢类免疫抑制药,其有效成分为吗替麦考酚酸(MPA).MMF可选择性地抑制T、B淋巴细胞中嘌呤的合成进而抑制细胞增殖.研究发现MMF可有效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此文主要介绍MMF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并特别关注此药应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的术前评估方法和植入后效果.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耳鼻咽喉科自1996年1月至2009年1月对23例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语前聋患儿实施人工耳蜗植入,包括脑白质异常13例、脑皮质发育不良4例、脑积水2例、先天性颞叶囊肿2例、秽语痉挛综合征1例、唐氏综合征1例;分析患儿术前听力、影像学检查及发育评估、手术植入方法和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情况并与同期30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极重度感音性聋患儿(对照组)的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 中枢系统疾病组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均获得听觉,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啭音声场测听平均听阈(42.89±3.5) dBHL,高于对照组[(32.4±4.5)dB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左右闭式词表言语识别率平均为(65.18±3.1)%,低于对照组[(81.6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均获得不同程度的语言交流能力,但2例重度脑白质异常和2例脑皮质发育不良患儿言语康复落后于其他患儿. 结论 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极重度感音性聋患儿在经过术前充分评估和全面观察后可以实施人工耳蜗植入,但中枢疾病的类型与严重程度可影响术后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在神经系统的生长、分化、修复和再生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IGF-1对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核因子Kappa B(NF-出)是一个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并在机体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细胞生长、分化、凋亡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的转录因子.在脑血管疾病中,NF-κB参与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应用NF-出圈套策略抑制NF-κB过度活化,在脑血管疾病实验显示良好治疗效果,有望成为新的基因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