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背景: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退变被认为是不可逆的病理改变,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 目的:总结并探讨骨关节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最新基础研究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0/2010)和Medline数据库(2000/2010),检索词分别为“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基础研究,生物标志物”和“Osteoarthritis,Articular cartilage,degradation,basic research,Biological markers”,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从引起骨关节炎发病的相关因素的作用及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变化2方面进行总结,对病理、生物化学和免疫等相关因素及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60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20篇文章。结果发现,关节软骨退行性变过程中可出现Ⅱ型原胶原羧基端前肽及Ⅱ型胶原羧基端肽等细胞因子的升高,基质金属蛋白酶、生物自由基、一氧化氮及细胞和体液免疫等参与了骨关节炎退行性变的过程,但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  相似文献   

2.
背景: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引起的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研究发现医用臭氧能有效缓解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疼痛,但对其镇痛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医用臭氧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疼痛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SD大鼠分成4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模型组、空气组、医用臭氧组通过关节内注射碘乙酸钠的方法建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模型,造模1周后,空气组、医用臭氧组大鼠颞下颌关节内分别注射洁净空气、医用臭氧,1次/周,共3次。造模前及造模后28 d内,采用Von Frey机械疼痛测量技术衡量大鼠颞下颌关节机械痛阈值;造模后28 d取材,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颞下颌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分析颞下颌关节内缺氧诱导因子1α、环氧合酶2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造模后1,3,7,14,21,28 d的颞下颌关节机械痛阈值降低(P<0.01);与模型组、空气组相比,医用臭氧组大鼠造模后28 d的颞下颌关节机械痛阈值升高(P<0.01);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与关节液中的白细胞介素1β质量浓度升高(P<0.01);与模型组、空气组相比,医用臭氧组大鼠血清与关节液中的白细胞介素1β质量浓度降低(P<0.01);③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模型组和空气组软骨结构紊乱,呈退行性改变;医用臭氧组软骨结构紊乱程度轻于模型组、空气组;④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颞下颌关节内缺氧诱导因子1α、环氧合酶2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空气组相比,医用臭氧组大鼠颞下颌关节内缺氧诱导因子1α、环氧合酶2表达降低(P<0.01,P<0.05)。结果表明,医用臭氧可通过减少关节内缺氧诱导因子1α、白细胞介素1β和环氧合酶2表达来缓解SD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3.
背景:骨关节炎的主要病理过程是软骨损伤,而软骨细胞间信号转导的异常是软骨损伤的重要因素。 目的:综合分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最新进展,进一步分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在骨关节炎软骨中的作用。 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0/2011)和Pubmed数据库(1990/2011),检索词分别为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ERK,JNK,P38,MAPK signaling palhway,osteoarthritis, chondrocytes,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纳入有关MAPKs信号通路及其相关蛋白激酶对骨关节炎软骨作用的研究,排除重复性研究。 结果与结论:保留32篇文献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内具有生物进化的高度保守性,通过保守的三级酶促级联反应激活转录因子,调节特定的基因表达。目前已证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参与并调控关节软骨中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的失调在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明确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确切作用将有助于骨性关节炎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4.
背景:软骨细胞在低营养供给下可发生细胞自噬,细胞自噬和细胞坏死、凋亡不同,可以使软骨细胞在营养供给不足时,能够存活下来,可能是软骨细胞自身的重要保护机制之一。 目的:综合阐述自噬基因保护关节软骨及抑制骨关节炎等方面的机制和作用。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关于自噬基因与骨关节炎的相关研究的文章,中文检索词为“自噬基因、骨关节炎、关节软骨、软骨细胞”,英文检索词为“autophagy、osteoarthritis、beclin1、LC3”。选择自噬基因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文章,初检得到269余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其中的38篇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软骨细胞的损伤凋亡是软骨退变的主要机制,不予控制,就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骨性关节炎。细胞的损伤凋亡是软骨退变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防止软骨细胞的损伤凋亡,可能有利于损伤软骨的修复,以此来缓解骨关节炎的病情发展。自噬现象能够抑制受损软骨细胞凋亡,发现其可将改变传统治疗骨关节炎的局限,但目前自噬基因与骨关节炎相关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对自噬途径在软骨中如何被诱导,如何进行信号转导,如何对软骨细胞生存产生影响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关节炎作为中国最常见的老年慢性退行性疾病之一,因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及细胞分子交流途径,目前尚未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延缓骨关节炎的进展。而转化生长因子β在早期关节的形成、骨和软骨的发育以及关节重塑各阶段发挥重要作用,是维持与调节关节稳态的关键因子之一。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转化生长因子β亚家族在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所起到的调控作用,分析其在骨关节炎不同阶段所产生的影响,探究转化生长因子β在临床治疗骨关节炎上的应用前景,以期能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骨关节炎,转化生长因子,信号通路,骨重塑,软骨退变,血管生成,治疗”,英文检索词为“Osteoarthritis,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ignaling Pathway,Bone Remodeling,Cartilage Degeneration,Angiogenesis,Treatment”,最终纳入57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目前,关于骨关节炎复杂的发病机制尚未有统一定论,大量研究表明骨关节炎与细胞因子和信号...  相似文献   

6.
背景:骨关节炎的病因多样且发病机制复杂,具体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随着生物信息领域近年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可能是关节骨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微小核糖核酸(miRNA)异常表达介导下游相关信号通路参与骨关节炎的发展。目的:综述lncRNA在骨关节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中药单体和复方有效成分调控lncRNA及下游信号通路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以“lncRNA,膝骨关节炎,miRNA,软骨细胞,信号通路,中药”为中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以“long non-coding RNA,knee osteoarthritis,miRNA,chondrocytes,signal pathwa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3月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61篇文献。结果与结论:(1)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涉及复杂的分子调控网络,其中包括软骨组织中lncRNA、miRNA的异常表达,这些异常表达可能导致软骨细胞凋亡、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及促炎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胃泌酸调节素类似物D-Ser2-Oxyntomodulin(Oxy)是否可以改善β淀粉样蛋白31-35(Aβ31-35)所致的小鼠昼夜节律紊乱,探讨Oxy改善Aβ31-35所致昼夜节律紊乱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1)选取6~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进行跑轮行为学实验,分析Oxy改善Aβ31-35所致小鼠昼夜节律紊乱的作用。(2)选取小鼠海马HT22神经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Real-time PCR检测不同时间点钟基因Bmal1和Per2 mRNA的变化趋势,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T20时Bmal1蛋白和CT16时Per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Aβ31-35引起小鼠昼夜节律紊乱,与对照组相比,自由运转周期显著延长。Oxy预处理再给予Aβ31-35后小鼠的昼夜节律紊乱情况有所改善,与Aβ单独给予相比,自由运转周期显著降低。(2)Aβ31-35引起HT22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Oxy预处理后有效逆转Aβ31-35诱导的细胞存活率下降,且具有剂量依赖性。(3)经Aβ31-35处理后,HT22细胞的Bmal1和Per2 mRNA水平分别在CT20和CT16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Oxy预处理组Bmal1和Per2的异常表达均得到显著改善。(4)与对照组相比,Aβ31-35组CT20时Bmal1和CT16时Per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而与Aβ31-35组相比,Oxy预处理组Bmal1和Per2蛋白水平有所升高。结论:Oxy可能通过调整Bmal1和Per2的表达改善Aβ31-35所致C57BL/6小鼠昼夜节律紊乱。  相似文献   

8.
背景: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骨关节炎的转基因动物模型,表明不同基因的缺失与突变都可能导致骨关节炎,这将为骨关节炎的药物筛选试验和治疗提供新方案。 目的:对骨关节炎的转基因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相关机制进行概述,为防治骨关节炎奠定理论基础。 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5/2010 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transgenic animal models,Osteoarthrit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2000/2010 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转基因动物模型,骨关节炎”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文章158 篇,最终纳入22篇。 结果与结论:骨关节炎转基因动物模型在研究骨关节炎起始机制、关节软骨生化改变和防治效果的比较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排除了手术创伤及炎症对骨关节炎模型软骨、滑膜的生化代谢的影响;同时也减轻了模型动物的痛苦。为药物筛选试验和治疗提供新方案。  相似文献   

9.
背景: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口腔常见病,而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早期隐匿不易被发现,临床上病理标本获取难度较高,难以开展相关研究。将数字化3D打印技术应用到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动物模型上来增加动物模型的一致性,从而促进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疾病的研究。目的:利用新型数字技术建立标准化的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大鼠模型。方法:将30只SD雌性大鼠根据单侧前牙反牙合建模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传统模型组、数字化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于建模后4,8周采集髁突软骨标本,体式显微镜观察表观形态,苏木精-伊红染色、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病理形态,ELISA观察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蛋白多糖、Ⅱ型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1)数字化模型组和传统模型组观察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干预后第1周,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均呈下降趋势,随后呈增长趋势,且显著低于对照组。(2)体式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建模后4,8周,数字化模型组表面的变形及缺损程度明显高于传统模型组。(3)两个时间点,数字化模型组和传统模型组的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学会(Osteoarth...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性关节炎时往往伴随软骨细胞间信号转导的异常,提示细胞间信号转导在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目的:综合分析Notch信号通路的最新进展,探讨Notch在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相分化机制、调控软骨发育及软骨发生中的作用,分析Notch信号通路失调与骨关节炎的关系。方法:以Notch signaling pathway,osteoarthritis,chondrocytes,chondrogenesis,bone marrow stem cell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19-03/2009-02);以Notch信号通路,骨关节炎,软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检索词,检索CNKI数据库(2004-02/2008-09)。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纳入与Notch信号通路有关的研究、Notch信号通路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相分化机制的研究,以及Notch信号通路失调与骨关节炎的研究。排除重复性研究。以关节软骨的发育调控和软骨细胞的增殖胃评价指标。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632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其中30篇文献进行分析。Notch信号通路是一个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它通过Notch受体与配体的结合、Notch受体的酶切活化、可溶性Notch胞内区转移至细胞核并与CSLDNA结合蛋白相互作用,最终调控靶基因的表达,从而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器官发育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已证实,Notch信号参与并调控关节软骨的发育、软骨细胞增殖、分化,而Notch信号的失调在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提示深入研究Notch信号在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确切作用将有助于骨性关节炎的靶向治疗,从而为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背景:神经肽的发现给骨关节炎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神经肽的表达与骨关节炎发病以及软骨退变程度的关系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血管活性肠肽在正常关节软骨和不同退变程度骨关节炎软骨中的表达,以及血管活性肠肽表达与骨关节炎发病及软骨退变程度的关系。 方法:选取2007-03/11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进行关节置换的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软骨标本26个,选取因外伤行截肢的膝关节软骨或股骨颈暴力骨折的股骨头正常关节软骨标本10个为对照,根据大体观察凿取正常和骨关节炎不同退变程度软骨块50个,再根据关节软骨改良Mankin病理评分法进行分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软骨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的表达和分布。 结果与结论:各关节软骨中均可见到血管活性肠肽阳性神经纤维,正常关节软骨中血管活性肠肽的表达明显高于骨关节炎关节软骨(P < 0.05)。且血管活性肠肽表达与软骨改良Mankin病理评分呈负相关(r=-0.896,P < 0.05)。说明血管活性肠肽低表达与关节软骨退变程度、骨关节炎病程进展有关,可能是关节软骨退变、骨关节炎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背景:软骨下骨邻近软骨层,在膝骨关节炎进展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近年来干预软骨下骨稳态的因素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而长链非编码RNA作为目前研究的一大热点,其在调控骨稳态方面已凸显出一定的优势与价值。目的:了解长链非编码RNA在软骨下骨稳态中的作用机制,对探索膝骨关节炎的防治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长链非编码RNA、膝骨关节炎、软骨下骨、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信号通路”为中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以“Long non-coding RNA、Knee osteoarthritis、Subchondral bone、Osteoblasts、Osteoclasts、 Mesenchymal stem cells、Signal pathway”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7月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65篇文献。结果与结论:(1)软骨下骨稳态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周围细胞因子以及血管新生等密切相关。(2)长...  相似文献   

13.
文题释义:滑膜巨噬细胞:滑膜巨噬细胞在骨关节炎软骨损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活化的巨噬细胞可分泌大量可溶性促炎因子,加速了骨关节炎的病理进程。而巨噬细胞作为滑膜炎的主要参与者,在骨关节炎发展中炎症因子表达和极化机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滑膜的结构:正常滑膜分为两层,即薄的细胞层(内腔层)和血管层(内膜下层),是血管丰富的关节囊内膜,贴附于非关节面部分,覆盖于关节囊内的骨面上,不在软骨面上,此部分称为边缘区或“裸区”。滑膜呈粉红色,光滑发亮、湿而润滑,有时可见绒毛,内含胶原性纤维。滑膜的功能是制造和调节滑液等。背景:骨关节炎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滑膜组织中巨噬细胞参与滑膜炎症反应及软骨基质降解酶的产生。 目的:基于滑膜巨噬细胞在骨关节炎中的重要作用,回顾总结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及重要的研究方法,为将来滑膜巨噬细胞的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维普数据库中1990至2019年出版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osteoarthritis,synovitis,synovial macrophages”;中文检索词为“骨关节炎,滑膜炎,滑膜巨噬细胞”。按入选标准进行人工筛选,排查与主题相关性差及重复、陈旧的文献,最终纳入46篇文献。结果与结论①滑膜组织中存在炎症反应,且滑膜炎的严重程度与骨关节炎症状和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在不同阶段骨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均发现有大量不同活化状态的巨噬细胞的浸润;②M1型巨噬细胞是骨关节炎炎症因子产生、软骨降解、骨赘形成的主要巨噬细胞亚群,而M2型巨噬细胞通过分泌抗炎因子,对骨关节炎具有保护作用;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分化,促进其向M2型分化可减轻骨关节炎病理改变,延缓骨关节炎进展;③通过调节滑膜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可能成为治疗骨关节炎有效手段。ORCID: 0000-0003-1620-5978(曹建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对关节软骨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系统的影响.方法24只日本大耳白兔在不打开关节囊的情况下建立右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4、1、2、4、8d和12周各处死4只动物.常规HE染色观察髁突软骨的形态学变化,并以原位杂交法检测髁突软骨细胞中u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术后髁突受力区出现一过性的软骨变薄、各层排列紊乱等病理变化.uPA和PAI-1基因转录水平在术后即开始上调,至2周时达到最高水平,至12周时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与髁突软骨的适应性改建相一致.结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关节软骨内uPA系统的变化与关节软骨的适应性改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并没有药物可以完全治愈骨关节炎,且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环状RNA(circRNA)在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差异表达与骨关节炎的各种病理过程密切相关,circRNA在软骨细胞稳态、细胞外基质形成和炎症反应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综述circRNA对骨关节炎相关病理因素的影响,以及骨关节炎中circRNA的种类和水平。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和Elsevier数据库,以“osteoarthritis,circular RNA,non-coding RNA,synovial tissue,chondrocytes”为英文检索词,以“骨关节炎,环状RNA,非编码RNA,滑膜组织,软骨细胞”为中文检索词,检索1976年至2023年8月前发表的所有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筛选、归纳、分析、总结,最后纳入69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circRNA是在真核细胞中广泛发现的非编码RNA,具有共价闭合的连续环结构,没有5′帽子结构和3′poly A尾巴,参与多基因、多靶点调节网络,不会被核酸外切酶(RNas...  相似文献   

16.
背景:国内外学者对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近期发现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基因在骨关节炎的发病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对其研究尚少,用于该基因研究的骨关节炎模型也鲜有报道。 目的:建立特异性的高龄SIRT1基因敲除小鼠膝骨关节炎模型,以期为骨关节炎的研究提供便利条件。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将小鼠分为4组,即SIRT1+/+小鼠假手术组(A组)、SIRT1+/+小鼠骨关节炎模型组(B组)、SIRT1-/-小鼠假手术组(C组)及SIRT1-/-小鼠骨关节炎模型组(D组),每组6只。行单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横断加内侧半月板切除建立骨关节炎模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IRT1基因敲除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番红O-固绿双染色观察膝关节软骨形态结构改变,Mankin评分评价膝骨关节炎程度。 结果与结论:SIRT1-/-小鼠SIRT1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SIRT1+/+小鼠(P < 0.01),说明SIRT1基因敲除成功。染色结果显示,B、D两组膝关节软骨破坏明显,Mankin评分明显高于A、C两组(P < 0.01),并且SIRT1基因敲除后Mankin评分升高更明显(P < 0.05)。提示软骨组织特异性SIRT1基因敲除膝骨关节炎小鼠动物模型建立成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文题释义:视网膜母细胞瘤RB1-诱导卷曲蛋白1(RB1-inducible coiled-coil 1,RB1CC1):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00的FAK家族相互作用蛋白,最初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鉴定为Pyk2相互作用蛋白,并可作为RB1基因的潜在调节因子,参与肿瘤细胞的周期调控。RB1CC1多在心脏、睾丸、肌肉骨骼以及小鼠胚胎等组织中大量表达,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和自噬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骨涎蛋白:是一种由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合成的磷酸化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75,含有约300个氨基酸。在骨组织中大量表达,可特异性定位于矿化的骨组织内,参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骨代谢活动,是成骨细胞矿化成熟的标志。骨涎蛋白的RGD序列基因可与血管内皮细胞的整合素结合,从而引导软骨组织内血管形成。 背景:骨关节炎以关节软骨的退变和软骨下骨的重建为主要病理特征。骨关节炎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清楚,大部分研究以软骨与软骨下骨为主要切入点,探索疾病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变化,为骨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生物靶点和研究方向。 目的:探讨在骨关节炎进程中软骨下骨RB1CC1的表达情况。 方法:8周龄C57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实验组又随机分为4周和8周2个亚组。实验组小鼠行右侧膝关节内侧半月板胫骨韧带切除,游离内侧半月板,诱导骨关节炎;假手术组小鼠则仅切开关节囊而不行内侧韧带切除和半月板游离。实验方案于2017-12-13经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No.44007200038731。 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相比,实验组骨关节炎RSI评分均显著升高,关节软骨面Ⅱ型胶原表达降低,软骨下骨中的RB1CC1表达逐渐升高,RB1CC1与成骨相关指标BSP2的表达趋势有一致性;提示随着骨关节炎进程的发展,软骨下骨的RB1CC1表达逐渐增多,可能与促进软骨下骨增生及重塑有关。 ORCID: 0000-0002-2838-3707(蔡道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背景: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软骨损伤成为一种可能,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其优良的特性成为研究重点。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入兔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动物模型,观察干细胞对兔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通过体外全血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鉴定;细胞在体外扩增,诱导成软骨细胞后待用。以Ⅱ型胶原酶进行颞下颌关节腔内注射,建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动物模型,关节腔内注射诱导后成软骨细胞设为实验组,对照组注射未进行诱导的细胞进行比较,通过观察动物咀嚼和组织切片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实验分离的细胞7-14 d可见少量集落形成,20 d时观察见细胞基本铺满瓶底。经stro-1+、CD44+流式细胞及免疫组化测定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细胞在诱导成软骨细胞后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强阳性。兔颞下颌关节注射胶原酶可在2周时出现偏侧咀嚼症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成软骨细胞关节腔注入动物模型后,实验组明显弱于对照组。组织切片显示诱导的成软骨细胞可促进关节损伤的修复,软骨及胶原生成多于对照组。说明骨髓间充质诱导的成软骨细胞关节腔注入后可促进兔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愈合。  相似文献   

19.
背景: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最终将发展为髋关节骨关节炎产生严重功能障碍,其治疗方式的选择因患者年龄及临床症状而不同,一直是髋关节外科领域争论的焦点。 目的:就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0-01/2011-12有关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等方面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development dysplasia of the hip,total hip replacement,osteotomy”,中文检索词为“髋关节,发育不良,关节置换,截骨手术”。排除重复性研究,共保留30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髋关节发育不良可能起始于胚胎期软骨原基阶段,因为软骨发育障碍或者软骨骨化障碍所致。目前临床对于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方法较多,对于年轻的早、中期患者可采取各种类型的重建性骨盆截骨手术,以达到缓解疼痛及阻断或延缓继发性骨关节炎病理进程的目的;对于晚期病例目前主要以关节置换为主,重建患者的髋关节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0.
背景:虽然已经提出了一些与骨关节炎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易感性、衰老、肥胖、关节结构及力线异常等,但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目的: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促炎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治疗进展。方法:第一作者以“骨关节炎,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治疗”为中文检索词,以“osteoarthritis,Interleukin-1,Interleukin-6,Interleukin-17,C-reactive protein,tumor necrosis factor-α,matrix metalloproteinase,treatment”为英文检索词,检索1990年1月以来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结果与结论:①骨关节炎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关节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受到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其中炎症细胞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调控着骨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但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探讨;②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明确骨关节炎的致病机制,探究新型的治疗手段,特别是干细胞疗法、基因治疗等方法的引入,有望使今后对骨关节炎的治疗和预防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