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膝关节的常见损伤。手术重建已成为治疗ACL损伤后膝关节不稳的首选方法。与传统的髌韧带重建方法相比,采用腘绳肌肌腱(HT)重建具有取材部位病损少、膝前疼痛和跪地疼痛发生率低等优点。本文就HT重建ACL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3.
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行重建手术已成为治疗膝关节不稳的首选方法.与骨-髌韧带-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传统方法相比,4股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可取得类似疗效,并具有取材部位病损少、膝前疼痛和跪地疼痛发生率低等优点,而采用6~8股腘绳肌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可恢复绝大部分患者膝关节的稳定性.该文就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Intrafix固定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3月至12月采用Intrafix螺钉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35例,由同一术者完成,均采用4股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袢固定.3例患者失访,术后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15例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KT-2000及X线检查,11例患者术后行MRI检查;其余17例患者仅进行了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术后国际膝关节委员会(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平均91分(83~97分),15例膝关节检查IKDC分级为A级10例,B级5例(为术后膝关节伸屈角度略大所致).Lysholm评分83~93分,平均89分,其中优17例,良15例.术后优良率为100%.术后KT-2000结果 为30°133 N下平均1.2 mm(0~2.0 mm),90°133 N下平均0.5 mm(-0.5~2.0 mm).术后MRI可见重建韧带形态较好.术后X线片可见定位准确.结论 采用Intrafix固定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能够恢复膝关节前向稳定性,术后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2):1102-1107
[目的]比较同种异体单束八股腘绳肌腱与四股双束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2011年对64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采用同种异体腘绳肌腱行重建术,其中33例采用单束八股移植物技术(单束组),31例采取双束四股移植腱技术(双束组)。应用KT1000关节测量仪、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评估关节稳定性,按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表、Lysholm评分表评估关节功能。[结果]术后5年单束组有2例(6.06%)失败,双束组有1例(3.23%)失败,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4)。单束组KT1000测量值为(1.41±1.21)mm,双束组为(1.40±1.1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4)。Lachman、轴移试验两组均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IKDC评分分别为分别为(91.12±4.12)分和(91.83±4.6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1)。Lysholm评分分别为(92.03±4.32)分和(91.81±4.9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4)。[结论]经过5年的随访,异体双束四股腘绳分别为肌腱与单束八股腘绳肌腱在术后成功率、稳定性以及关节功能方面表现都很优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道增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骨道增宽的发生率、增宽程度、骨道形状、相关因素及其与临床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应用胭绳肌腱重建ACL手术后骨道的变化,通过X线片测量ACL重建术后的骨道直径。对51例患者行ACL重建手术,其中男性30例,女性21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主要研究及观察指标:患者性别、年龄、身高等因素,移植物的固定方式,随访时的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稳定性检查(KT2000)及肌力恢复情况,以及股骨和胫骨的骨道直径、骨道位置和角度等。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卡方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骨道增宽率股骨85%-94%,胫骨65%;增宽程度股骨51%-53%,胫骨40%~44%。胫骨骨道增宽的形态以O型(冠位片)及V型(矢位片)最常见。骨道增宽与年龄、身高及体重指数相关。股骨骨道位置偏前会引起股骨骨道的增宽,股骨骨道角或胫骨骨道角越小,则股骨骨道越容易增宽。结论以腘绳肌腱为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术后骨道增宽的发生率与程度,股骨骨道较胫骨骨道明显。骨道增宽与患者年龄、身高以及骨道定位相关,其中股骨和胫骨骨道的位置及角度是引起术后骨道增宽的主要因素之一。骨道增宽与KT2000结果和术后肌力恢复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7.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有多种移植物可供选择,单自体移植物就有多个部位可以做供端,此外还有异体移植物及正在发展的组织工程化韧带等。本文综述了不同移植物的性状与临床疗效,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比较前交叉韧带保留残端重建与不保留残端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7月~ 2011年6月收治连续的68例选用自体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的ACL断裂患者,其中31例保留ACL残端行鞘内重建,37例未保留ACL残端(对照组).术前体查前抽屉试验、Lack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均为阳性.术前及术后3、6、9、12个月及末次随访通过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及膝关节韧带损伤专用的Marshall评分比较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KT-2000关节测量仪评价关节松弛度.[结果]保留残端鞘内重建组30例、对照组35例获1年以上完整随访.患膝关节不稳症状均消失,鞘内重建组轴移试验、Lackman试验均为阴性,对照组Lackman试验均为阴性,轴移试验阳性一例.测量患侧及健侧KT-2000,侧-侧差值<3 mm,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侧-侧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与术前Lysholm评分及IKDC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末次随访时膝关节韧带损伤专用的Marshal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体腘绳肌腱解剖鞘内重建前交叉韧带,能够建立具有高度稳定性的膝关节,有助于腱骨愈合及本体感觉的重建,并能早期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前,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手术的成功率为80%~90%,有10%~30%的患者术后有持续性膝关节疼痛和不稳[1].因ACL重建术后的康复方案强调即刻的完全活动度、恢复神经肌肉功能及早期完全负重,所以,术后早期是移植物固定的薄弱环节.现已知不同固定部位的生理特性不同,胫骨固定部位的骨密度较股骨低,移植物的受力方向与胫骨隧道共线,而仅在膝关节弯曲100°时与股骨隧道共线,不同位置(胫骨或股骨)和组织类型(软组织或骨栓)的固定方法不同.本文就ACL重建中使用的移植物固定方法及其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用无内固定物的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运用和效果。方法自2002年12月~2004年6月对3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进行了无内固定物的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其中13例移植肌腱采用二股半腱肌腱和二股股薄肌腱,另20例仅为二股半腱肌腱,术前和术后进行Lachman试验评估膝关节的稳定性,用Lysholm评分方法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前Lachman试验均为阳性,术后29例为阴性,4例为阳性。术前Lysholm评分为36~57分,术后Lysholm评分为71~96分。结论无内固定物的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为生物固定,固定可靠、费用少、短期效果好,中长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移植物不同固定方式对术后股骨隧道的影响,与临床疗效关系。[方法]8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行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根据移植物股骨侧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三组。A组26例,采用Endobutton固定;B组22例,采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C组40例,采用Rigidfix固定。术后平均随访16.5个月,进行MRI检查,测量矢状位骨道开口、开口1 cm、骨道最宽处三点骨道直径,以术后1周对应部位骨道直径为衡量标准,对其差值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ysholm评分评估各组临床疗效。[结果]3组病例前交叉韧带术后骨道直径均有不同程度增宽。在股骨侧骨道最宽处、开口1 cm处,3组测量结果两两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增宽明显,C组骨道增宽最小;在股骨骨道开口处,C组骨道增宽程度最小(P0.05),A、B组无对比差异(P0.05)。A、C组股骨骨道形态呈线形;B组股骨骨道形态呈锥形。所有病例关节稳定性良好,无1例出现不稳。术后Lysholm评分,A组(94.4±2.9)分,B组(93.4±3.6)分,C组(96.3±2.7)分,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移植物固定方式影响前交叉韧带术后骨道扩大,是骨道扩大发生的重要因素;固定方式、骨道扩大程度与术后临床疗效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实施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效果。方法对4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实施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感染、韧带再断裂、挤压钉脱落等并发症。患者均获12~24个月随访。末次随访Lachman征和旋转移位试验均为阴性,X线检查无退行性改变,Lysholm评分及Tegner功能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实施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3.
14.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4)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膝关节的常见损伤。手术重建已成为治疗ACL损伤后膝关节不稳的首选方法。与传统的髌韧带重建方法相比,采用绳肌肌腱(HT)重建具有取材部位病损少、膝前疼痛和跪地疼痛发生率低等优点。本文就HT重建ACL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关节镜下六股腘绳肌腱带骨膜瓣外翻缝合法重建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股腘绳肌腱带骨膜瓣外翻缝合法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4月-2009年4月,对34例ACL损伤患者于关节镜下采用6股腘绳肌腱带骨膜瓣外翻缝合、双Rigidfi x固定法重建ACL。男30例,女4例;年龄19~54岁,平均29.4岁。致伤原因:运动伤19例,交通事故伤8例,摔伤5例,其他伤2例。左膝19例,右膝15例。病程3周~18个月,中位病程9.4个月。Lachman试验及前抽屉试验均呈阳性。患膝Lysholm评分为(61.5±3.6)分。MRI检查示ACL断裂26例,损伤8例。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相关并发症发生。2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16.1个月。术后12个月Lachman试验均呈阴性。患者膝关节伸直均达0°,屈曲120~150°,平均132.5°;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MRI检查均未见骨道扩大。末次随访时按照膝关节疗效评定标准,获优25例,良1例,可2例,优良率92.9%。Lysholm评分为(91.0±3.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8,P=0.00)。结论 6股腘绳肌腱能保证足够的抗拉强度,同时使用双Rigidfi x固定法固定可靠,骨膜瓣外翻缝合可促进腱骨愈合,是一种较好的ACL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自体腘绳肌腱(hamstring tendon, HT)与股四头肌肌腱(quadriceps tendon, QT)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1月—2019年l0月本院镜下单束ACL重建86例患者。依据医患沟通结果,43例采用HT移植物重建ACL,另外43例采用QT重建ACL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探查两组合并半月板损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半月板成形术。两组手术时间、取腱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等级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5.1±2.4)个月,HT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QT组[(45.2±2.4) d vs (47.1±1.4) d, 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IKDC2000评分显著增加(P<0.05),KT-1000侧侧差值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Lysholm评分、IK... 相似文献
17.
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为近年临床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采用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优缺点、重建技术和方法、疗效评价、康复训练及其他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测量MRI腘绳肌腱横截面积在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前与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移植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在骨关节科拟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50例患者的MRI资料,男32例,女18例,年龄19~48(31.1±8.7)岁。术前对半腱肌和股薄肌腱进行MRI测量并记录,然后在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中取股薄肌腱与半腱肌腱来制备最终所需移植的肌腱,并且在术中测量已制备好的最终移植物的直径。最后使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到数据。结果:MRI测量半腱肌肌腱横截面积、股薄肌肌腱横截面积、半腱肌肌腱与股薄肌肌腱横截面积之和与前交叉韧带术中所需移植物的直径大小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58、0.728、0.842(P<0.001),半腱肌肌腱与股薄肌肌腱横截面积之和的曲线下面积(area uder curve,AUC)、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925、90.48%、85.71%。结论:在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中,术前MRI测量与术中腘绳肌移植直径大小有具有较强的统计学相关性,半腱肌肌腱与股薄肌肌腱横截面积之和对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移植物的直径大小有较高的预测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采用腘绳肌腱股骨端胫骨端双固定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对25例ACL损伤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采用笔者自行设计双监视法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建立股骨胫骨隧道.移植物股骨端用Endobutton钢板和Rigidfix固定,胫骨端用Bio-Intrafix和Stample门形加压钉固定.结果 本组获随访12~18 (13.76±1.61)个月,未发现滑膜炎、韧带断裂、活动度明显障碍等并发症.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评分:20~48(31.32±8.71)分;术后1年评分:90~98(94.96±2.56)分(t=37.69,P<0.01).结论 在腘绳肌腱重建ACL中应用股骨端胫骨端双固定技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效果可靠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固定自体4股腘绳肌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效果。方法4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均采用4股腘绳肌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结果40例随访6~12个月,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膝关节屈曲均达到130°,伸直达到0°。随访时前抽屉试验35例阴性,5例Ⅰ度阳性;Lachman试验37为阴性,3例Ⅰ度阳性;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所有患者均无膝关节不稳的主观症状。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平均评分从(40.3±4.2)分提高至(90.4±3.6)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关节镜下4股自体腘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固定是一种较好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愈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