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脊髓损伤(SCI)是一种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全身性疾病,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25万~50万的患者出现[1],我国发病例数从2 370万至每百万人中60例不等[2]。中医理论将其归类为“体堕”,最早记载于《灵枢经·寒热病》。代谢组包括生物样本中的全部小分子化学物质及各种化合物[3],而代谢组学是对代谢组的系统研究,为发现生物标志物、病因病机,改善疾病监测、诊治、预后的判断等提供了新的工具[4]。  相似文献   

2.
<正>以低骨量丢失为特征的骨质疏松症已然成为老龄化社会的主要医疗保健问题。全世界每年约发生890万例骨质疏松性骨折[1]。在欧美约1/3~1/2的女性在其一生中会经历骨质疏松性骨折[2]。在全球每年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病例中,20%~25%发生在男性,随着严重骨折(如髋部)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多,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也将逐渐增高[3]。  相似文献   

3.
<正>乳腺癌(breast cancer,BC)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据统计,2020年全球新发乳腺癌患者226万例,是“全球第一大癌”,我国的发病人数占其中的19%[2]。近年来,乳腺癌治疗涌现出新疗法,例如调控细胞周期、细胞靶向治疗和单克隆抗体等方法[3],虽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仍面临挑战;如何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术后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仍是临床医生和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大量的临床数据证明,中医药可以通过整体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胡送娇  林可培 《新中医》2022,54(6):231-234
<正>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也是心血管疾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该病多发于老年人群,致死率较高,全球每年新确诊病例达200万例,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2-3]。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因抵御病原菌的能力显著下降成为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4],同时,肺部感染又是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5.
<正>1背景、目的及意义抑郁障碍是一种以情绪低落、丧失愉悦感为主要特征,伴认知、行为或植物神经症状,显著影响个体功能的精神障碍[1],是严重威胁人类心身健康的一种精神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抑郁障碍年患病率为3.6%,终生患病率为6.8%[2]。此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大流行使全球重度抑郁障碍病例增加27.6%[3],预计2030年,抑郁障碍将超过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全球第一大疾病负担[4]。  相似文献   

6.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常见的并发症[1]。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骨折患者逐年增多,预计到2050年髋部骨折患者将从目前每年150万例发展到450万例[2],其中需要THA治疗的患者约占90%[3]。目前认为DVT的形成原因分别为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4]。  相似文献   

7.
<正>肝癌是源于肝细胞和肝胆管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数据统计2018年全球新发病例约841 000例,死亡病例781 000例,我国每年肝癌新确诊病例和的肝癌死亡人数占其中的46.7%和47.2%,是我国第二位癌症死因[1],严重威胁着居民的生命和健康[2]。由于该病早期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错失最佳治疗时期[3]。手术切除目前仍然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作为糖尿病临床上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一种由多因素介导的病理、生理性疾病[1]。流行病学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在2040年将增长到6亿[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占其中1/3[3]。  相似文献   

9.
<正>血管衰老是导致人体各器官、各系统衰老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是老年人罹患多种慢性病的共同发病机制[1]。伴随全球老龄化的加剧,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等血管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在老年人群中不断攀升,到2030年全球大约1/5的人将超过65岁,预计将有2 700万人患有高血压病,800万人患有冠心病,400万人患有中风,300万人患有心力衰竭[2]。作为血管衰老相关疾病的高危因素,血管衰老已成为当代老年医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1]。  相似文献   

10.
<正>1背景、目的及意义胃癌是原发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为腺癌。2020年,全球胃癌新发病例约108.9万例,居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的第5位,中国约占43.9%;全球因胃癌死亡病例约76.9万例,居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第4位,其中48.6%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1]。我国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居第2位,5年总体生存率仅为35.1%[2]。  相似文献   

11.
<正>乳腺增生即乳腺导管、乳腺小叶、腺泡上皮及纤维组织的单项或多项良性增生性疾病,以周期性乳房触痛、胀痛、肿块为主要临床特点,若未及时治疗有癌变的风险[1]。该病病因迄今尚未明确,西医认为与乳腺组织雌激素水平升高或纤维细胞中雌激素受体含量异常相关,因此多采用激素类药物和止痛剂进行对症治疗[2]。尽管可改善疼痛等症状,但复发率较高[3]。  相似文献   

12.
<正>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MCS)是一种罕见软骨前体细胞来源的恶性软组织肿瘤,有侵袭性,分化不明[1],约占所有软骨肉瘤总数的1%。大多数发生在四肢近端的深部软组织中[2]。眼眶是继脑膜和下肢之后最常见的骨骼外部位,眼眶MCS病例由STACCHIOTTI S[3]于1971年首次报道,国内外病例少见。影像学通常表现为侵袭性溶骨性病变伴软骨钙化[4],组织学为有软骨分化病灶的小圆形间充质细胞的二态性表现[5]。现报道初诊误诊为神经鞘瘤的眼眶MCS患者1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3.
邓越  李宝珍  王桂玲 《北京中医药》2023,(12):1393-1395
<正>舌咽神经为第九对颅神经,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PN)是临床少见的顽固性疼痛综合征[1],也称迷走-舌咽神经痛[2],表现为舌咽神经或迷走神经耳、咽支支配区的阵发性剧烈疼痛[3-4],位置较深,程度强于三叉神经痛[5]。GPN发病率为(0.7~0.8)/10万[6-8]。存在泛化痛现象(或为“溢流痛”),扳机点位于咽喉部,  相似文献   

14.
<正>保乳术联合术后全乳放疗是早期乳腺癌标准治疗手段之一[1];但保乳术后的并发症、放化疗的毒副作用等均给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2]。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及脏腑功能平衡,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增效减毒的效果[2]。乳腺癌属中医学的“乳岩”“乳石痈”等范畴,肝气郁结是其基本病机[3]。平肝消瘕汤源于《辨证录》,具有疏肝中之郁的作用,主治肝气甚郁、结成气块之证。本研究旨在观察平肝消瘕汤加味联合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现具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也是全球危害公众健康的常见病之一[1]。据报道目前我国的CHF患病人数约450 万人,住院病死率约为4%,其5 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当[2]。CHF患者以呼吸困难、体液潴留、运动耐量降低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且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沉重[3]。目前西医治疗仍限于对症支持治疗,无法有效控制病情进展[4-5]。  相似文献   

16.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由心房中异常的电活动模式取代正常窦性心律导致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1]。AF的易感性与年龄[2]、高血压病[3]、糖尿病、肥胖[4]、睡眠呼吸暂停[5]以及遗传变异[6]具有高度密切性。AF发作次数的增加可以明显改变血流动力学,降低心功能[7]。2021年,Lancet的一项研究发现,AF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显著增加,近30%中风患者患有AF[8]。此外,AF还与全身血栓、心肌梗死(心梗)和心力衰竭(心衰)的风险增加相关[9]。  相似文献   

17.
<正>产后乳房胀痛主要是因为乳腺管不通畅,在乳汁大量分泌时,因为婴儿不能完全吸完乳汁,而使乳汁滞留于乳腺管内,部分患者还因有乳腺管过于细小、本身患有乳腺增生等原因,导致乳汁形成结块堵塞乳腺管,乳汁滞留过多而致[1]。产后乳房胀痛不仅对产妇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2]。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正>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1],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或血痰,伴或不伴胸痛。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2],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3]。CAP目前已经成为对人群健康构成严重影响的肺部疾病之一[4]。  相似文献   

19.
<正>甲状腺癌作为全球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临床多个学科共同研究的热点,据统计,2020年我国新增甲状腺癌患者22.1 万例,占我国所有癌症病例总数的4.80%,我国男性与女性甲状腺癌患病率均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以女性患者更为多见[1]。临床根据组织学分型的不同将甲状腺癌分为乳头状癌(PTC)、滤泡状癌(FTC)、髓样癌(MTC)、未分化癌(ATC),其中前两种病理类型统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占全部甲状腺癌的90%以上[2]。  相似文献   

20.
<正>无先兆型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其疼痛部位多位于额颞部,以发作性、搏动性的剧烈头痛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发作时通常伴有恶心、呕吐、怕光畏声、易怒等症状[1]。相关研究显示,全球范围内约每七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有偏头痛,而在15~49岁的女性最为常见[2]。因反复发作,对病人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3]。针刺是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的有效方法,临床应用广泛[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