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侯琳  商敏 《中国医刊》2022,(2):145-148
妊娠及分娩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目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要慢性疾病.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高危因素包括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家族史、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偏高、孕期体重增加超过15kg、第二产程延长等.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女性,进行产前的宣教,孕期营养指导,产程中适当的干预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及对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分娩且产后42d确诊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286例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3例;对照组经指导行家庭自行盆底肌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产后6个月、1年检测两组盆底功能;并采用采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产后3个月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间距(BSD)、膀胱尿道后角(PUVA);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UVJ-M)、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距离(UVJ-M)、膀胱颈下降值(BND)。结果:治疗组产后3个月BND、PUVA-R、PUVA-S、UVJ-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SD-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6个月治疗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POP-Q分度AP指示点(cm)及阴道动态压力(cmH2O)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各盆底肌力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力逐渐增强,Ⅴ级患者比例逐渐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技术可有效提高盆底功能,防治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产后患者采用康复治疗仪联合早期盆底功能训练对尿潴留及盆底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自然分娩的103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科干预,观察组实施早期盆底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盆底肌张力及产后尿潴留发生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张力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盆底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的应用可显著降低产后患者尿潴留发生率,改善盆底功能,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肌力、肌纤维疲劳度及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收治的10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盆底肌力、肌纤维疲劳度及尿流动力学指标[腹压漏尿点压(ALPP)、最大尿道压力(MUP)、最大尿流率(Qmax)及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PVR)]。结果: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盆底肌力情况、盆底Ⅰ类及Ⅱ类肌纤维疲劳度、ALPP、MUP、Qmax、PV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12周后,观察组盆底肌力情况、盆底Ⅰ类及Ⅱ类肌纤维疲劳度、ALPP、MUP、Qmax、PVR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力、肌纤维疲劳度及尿...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早期盆底康复训练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效果。方法:选取106例产后PF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盆底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Ⅰ、Ⅱ类肌纤维平均肌电压、盆底功能受损症状与生命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Ⅰ、Ⅱ类肌纤维平均肌电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尿频尿急、下腹酸胀/下坠感、腰骶痛、阴道干涩、阴道松弛所占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量表-7(UDI-7)中的社会关系、活动、情感、旅行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盆底康复训练可促进PFD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改善PFD症状和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盆底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产后盆底异常检出情况及心理健康状况。结果:随访6个月,观察组产妇在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Ⅰ类、Ⅱ类肌纤维异常的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予患者进行盆底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盆底功能,缓解产妇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安全可靠,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张莲  袁薇 《基层医学论坛》2021,(33):4861-4862
目的 评价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88例,按硬币正反面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盆腔肌纤维改善情况,护理后脏器脱垂、尿失禁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及性生活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盆腔肌纤维...  相似文献   

12.
韩丽琼 《中外医疗》2013,32(21):159-16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该院妇科门诊诊治的1000例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组500例和心理护理组500例。结果心理护理组对于疾病认知能力情况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在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对于疾病认知程度,改善心理情绪,使患者配合治疗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女性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妇女的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有粪失禁、尿失禁以及盆腔器官脱垂。引发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原因有许多,不过某项最新的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能够独立引发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两大危险因素是女性的妊娠以及分娩。由于女性盆地功能障碍性疾病对于女性的正常生活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本文从分娩对于女性盆底结构以及功能的影响入手,分析不同的防治方法对患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经产妇的人数明显增多,而初产妇与经产妇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情况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对初产妇与经产妇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现状、疾病认知和康复治疗等相关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和总结,为初产妇和经产妇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治疗与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产妇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后盆底康复锻炼依从性以及产妇的康复信念,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康复训练依从性以及产妇的康复信念整体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十分理想,大大提高了产妇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增加了产妇的康复信念,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降低,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针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早期盆底康复的治疗模式,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盆底肌腱、筋膜、韧带中含有丰富的本体感受器,本体感觉训练可以通过刺激局部的本体感受器,增强有关神经肌肉反应,促进肌肉及筋膜韧带功能的恢复。本研究旨在观察本体感觉训练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效果,为产后PFD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8例患有PFD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试验组(n=58)。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采用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和本体感觉训练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2组均治疗1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肌耐力、重复收缩能力、快速收缩能力、阴道后壁抬高正常所占百分比、下腹部肌肉协同收缩正常所占百分比、咳嗽时反射性收缩正常所占百分比、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发生率和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分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试验组盆底肌肌力、肌耐力、重复收缩能力、快速收缩能力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下腹部肌肉协同收缩、咳嗽时反射...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对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近期疗效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对全部患者均采取盆底肌康复仪进行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比分析尿失禁和盆底脱垂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情况。结果:单纯尿失禁组患者治疗后的Ⅴ级肌力患者所占比例(59.09%)明显高于治疗前患者(9.10%),轻度盆腔脱垂组患者治疗后Ⅴ级肌力患者所占比例(49.99%)明显高于治疗前患者(9.10%),统计学均有意义(P<0.05)。结论: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近期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改善了患者盆底肌力,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科因素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 )的影响。方法:选择产后6~10周初产妇共709例,行盆底分级肌力测定,分析产科因素与PF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剖宫产组Ⅰ类肌纤维异常142例(40.2%),Ⅱ类肌纤维异常151例(42.8%);阴道分娩组Ⅰ类肌纤维异常194例(54.5%),Ⅱ类肌纤维异常201例(5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D 与年龄(OR=3.134)、第二产程时间(OR=2.487)、孕期BMI增加值(OR=3.052)、新生儿出生体重(OR=3.665)有关(P<0.05)。结论:剖宫产对于PFD无保护作用。产妇年龄、第二产程时间、孕期BM I增加值、新生儿体重均为PF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与盆底肌收缩力的关系和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本院产后40~60 d复查的妇女200例,其中发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100例为研究组,无产后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妇女100例为对照组,分别对基本资料以及孕产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采用肌电图对两组妇女进行盆底肌扫描,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盆底收缩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妇女平均年龄大于对照组,阴道分娩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长于对照组,产妇在分娩前的BMI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PED与盆底肌收缩力下降具有密切联系,同时与产妇年龄、分娩方式、产程、新生儿体重、产妇产前BMI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