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联合颈动脉超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潞河医院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确诊的21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冠脉造影检查血管为单支病变者纳入对照组,多支病变纳入观察组,两组各10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AASI、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及冠脉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均在正常血压范围内;AASI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中度狭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轻度狭窄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重度狭窄及闭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IMT、斑块积分及冠脉评分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AASI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冠心病的动脉硬化及斑块病变程度的评估提供临床参考,多支病变AASI高于单支病变,数值更接近1,多支病变的IMT、斑块积分及冠脉评分均高于单支病变,且多支病变的颈动脉狭窄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2.
高频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形成情况,并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应用ASPEN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428例健康人(对照组)及89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进行颈动脉IMT、斑块形成的检测。冠心病组患者以冠脉病变支数分为3个亚组。结果冠心病组患者颈动脉IMT为(1.19±0.14)mm,而对照组为(0.92±0.13)mm,(P<0.01);IMT增厚检出率及斑块形成检出率冠心病组为43.21%、74.65%,而对照组为14.49%、34.35%,(P<0.01)。1支冠脉病变组IMT为(1.00±0.014)mm,斑块形成检出率为42.86%;2支冠脉病变组IMT为(1.15±0.018)mm,斑块形成检出率为65.52%;3支及以上冠脉病变组IMT为(1.31±0.018)mm,斑块形成检出率为74.49%,(P<0.01)。结论颈动脉IMT增厚、斑块形成对冠心病具有预测价值;颈动脉IMT增厚、斑块形成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下称冠脉)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于台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98例,根据患者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冠脉病变程度将其分为单支组(52例)和多支组(4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7例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和比较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rouse积分及Gensini评分、顺应性、弹性系数、脉搏波传导速度、硬化度和心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性。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颈动脉超声学变化与冠脉病变严重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单支组、多支组IMT、Crouse积分和Gensini评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单支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多支组。单支组、多支组颈动脉弹性系数、脉搏波传导速度和硬化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颈动脉顺应性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支组低回声斑块检出率高于多支组,不均质回声斑块检出率低于多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系数、脉搏波传导速度、硬化度、Crouse积分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颈动脉顺应性与Gensini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50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其中冠心病组260例,非冠心病组90例;依据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患者进行再次分组,其中单支病变组113例,双支病变组89例,三支病变组58例.比较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间及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三组间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统计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以上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Gensini积分分别为(1.37±0.23)、(5.37±3.98)、(23.32±7.33),均高于非冠心病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的斑块检出率为79.8%和81.0%,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患者颈动脉IMT分别为(1.31±0.21)mm和(1.37±0.27)mm,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与颈动脉IMT值均高于单支病变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Gensini评分与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随着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升高而加重,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测定,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158例接受脉造影的患者行颈动脉IMT及斑块超声检查,比较有无冠脉病变及不同程度冠脉病变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无冠心病者50例,冠心病单支病变组53例,多支病变组55例。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IMT[单支病变(0.91±0.1)mm),多支病变(1.08±0.15)min]分别明显高于非冠心病者[(0.83±0.08)mm,P均〈0.057,冠心病患者的斑块检出率[单支病变52.6%,多支病变65.7%]分别明显高于非冠心病者的32%(P均〈0.05)。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的颈动脉IMT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P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颈动脉IMT可作为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估价值。方法 颈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老年患者10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单支病变组71例、冠脉多支病变组31例。所有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血流参数。比较不同斑块性质、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患者的1年内不良预后情况。结果 冠脉多支病变组中不稳定型斑块率(64.52%)显著高于冠脉单支病变组(32.39%,P<0.05)。冠脉多支病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颈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均显著大于冠脉单支病变组(P<0.05)。冠脉单支病变组轻度狭窄占52.11%,中度狭窄占28.17%,重度狭窄占19.72%;冠脉多支病变组轻度狭窄占19.35%,中度狭窄占51.61%,重度狭窄占29.03%;两组差异显著(Z=9.683,P<0.05)。冠脉多支病变组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阻力指数(RI)均显著大于冠脉单支病变组(P<0.05)。冠脉多支病变、不稳定型斑块、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1年内心肌梗死再发、短暂...  相似文献   

7.
高频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重构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贵志  唐爱 《山东医药》2010,50(13):61-62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的价值。方法对50例T2DM(观察组)和同期5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斑块面积、内膜一中层厚度(1iT)、内径(A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舒张末期流速(D)、血管阻力指数(RI)、脉动指数(PI)。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斑块面积、IMT、RI明显高于对照组,PI、S、D及A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T2DM患者颈动脉血管重塑检出率明显升高,高频超声可对T2DM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析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对冠状动脉狭窄影响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35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结果分为非狭窄组(无狭窄或轻度狭窄)161例和狭窄组(中重度狭窄)74例。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超声、TCD参数,分析颈动脉超声、TCD参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同时分析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对冠状动脉狭窄影响的交互作用。结果 狭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V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的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均明显高于非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MT以及MCA、VA、ACA、PCA、BA的PI和RI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rs=0.579~0.817,均P<0.05)。以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为对照,颈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有关(OR=3.584、1.065,均P<0.05);颈动脉粥样硬...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301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及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再分为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3个亚组。测量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计算斑块积分及粥样斑块发生率。结果:(1)冠心病组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斑块积分及IMT增加,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以IMT>0.85mm和(或)出现粥样斑块预测冠心病,特异性75.3%,敏感性84.6%,阳性预测率88.4%。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调脾通络健心汤联合西药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浙江衢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调脾通络健心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中医症候评分、氧化应激因子、内皮功能指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评分、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颈动脉IM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均较治疗前上升,而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脂质过氧化物(LPO)、内皮素-1(ET-1)、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SM-1)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SOD、VEGF均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评分、斑块面积及MDA、MPO、LPO、ET-1、ESM-1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颈动脉IM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缬沙坦坦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17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缬沙坦80~160mg/d,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对照组中合并高血压者给予其他降压药(除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两组患者血压均控制在140/90mmHg(1mmHg=0.133kPa)以下。治疗前后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所有患者IMT及颈动脉斑块,并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同时观察冠心病事件发生率和冠状动脉(冠脉)血运重建率。结果:24个月后,治疗组颈动脉IMT值、血清hs-CRP以及颈动脉斑块大小、数量和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对照组颈动脉IMT值、血清hs-CRP以及颈动脉斑块大小、数量和厚度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治疗组冠心病事件发生率和冠脉血运重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能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抑制斑块内炎症反应,消退动脉斑块,降低冠心病事件发生率和冠脉血运重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价值及其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87例患者,按照CAG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冠心病组,按照冠脉阻塞的支数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比较各组超声检出颈动脉斑块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各组颈总动脉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内-中膜厚度(IM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三支病变组IMT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冠心病患者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冠心病各组病变间斑块检出率无差异(P0.05)。冠心病患者斑块厚度与斑块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三支病变组斑块厚度与斑块积分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冠心病组PSV与R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冠心病各病变组间PSV与RI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与冠心病组EDV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超声对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且有利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冠心病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斑块指数及丙二醛化低密度脂蛋白(MDA-LDL)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82例,根据斑块形态,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即Ⅰ型病变(表面光滑)组(n=31),Ⅱ型病变(表面不规则)组(n=a2)及Ⅲ型病变(长段不规则)组(n=19),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25例为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高频超声探测各组双侧颈动脉 IMT 和软斑指数,硬斑指数及总斑块指数,以及测定血浆 MDA-LDL 含量。结果 (1)冠心病各组(包括Ⅰ型、Ⅱ型、Ⅲ型病变组)CCA-IMT、软斑 PI、硬斑PI、总斑 PI 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均P<0.01);冠心病Ⅱ型病变组软斑 PI、总斑 PI 与Ⅰ型、Ⅲ型病变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Ⅱ型病变组血浆 MDA-LDL 含量与Ⅰ型、Ⅲ型病变组及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2)Ⅱ型病变组 MDA-LDL 含量与软斑 PI、总斑 PI 呈正相关(r=0.63,P<0.01;r=0.51,P<0.05)。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特别是软斑)的检出,结合血浆 MDA-LDL 含量,可以初步预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汤晓艳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173-317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超声学特征。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在青海省中医院就诊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同一所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非高血压老年人设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血管阻力指数(RI)、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流速(Vmean)、血管搏动指数(PI)、PSV/EDV。同时观察颈动脉病变情况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的EDV、Vmean明显低于对照组,RI、PI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颈内动脉EDV明显低于对照组,RI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病变、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EDV明显低于健康人,RI明显高于健康人,其总体变化以血流速度减慢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和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组,超声观察颈动脉血流参数、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指数(PI),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结果与单纯冠心病患者相比,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径和血管阻力指数均增加(P〈0.05),IMT及PI随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可以间接判断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诊断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的一项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对74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确诊冠心病57例,正常17例。同时进行颈动脉、股动脉超声检查,对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依据修正的Gensin评分系统将冠状动脉积分,并以积分的大小进行等级评分,同时对外周动脉斑块对冠脉的预测价值、外周动脉IMT与冠脉积分的对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冠心病组和正常组的危险因素之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脉造影阳性组CA、FA的IMT和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阴性组(P<0.05),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9.4%和53.1%,两处为阳性的阳性预测值是71.9%。颈动脉IMT与冠心病的log(Gensin评分)之间相关系数为0.891,股动脉IMT与冠心病的(Gensin评分)之间相关系数为0.75。结论外周动脉的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相关因素,可作为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间接指标和窗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评价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68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成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1次/d,连续12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的IMT、斑块数,比较不稳定斑块数、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结果治疗后,治疗组IMT、斑块积分、不稳定板块数、PI和R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有效的反应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IMT、斑块以及血流动力学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CHD)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探讨颈动脉血流参数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拟诊87例CHD患者,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无病变组(即对照组,n=23)、1支病变组(n=21)、2支病变组(n=27)及3支病变组(n=16),≥1支病变为CHD组。全部研究对象检测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数、颈总动脉内径、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未期血流速度(EDV)、平均流速(Vmea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CHD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粥样硬化斑块数随着病变支数增多而增加(P〈0.01)。CHD组的颈总动脉RI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收缩压与颈总动脉内径、EDV、RI密切相关。结论颈动脉斑块数及血流参数与CHD有一定关联,超声检测颈动脉对冠心病诊断、治疗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301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及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再分为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3个亚组。测量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计算斑块积分及粥样斑块发生率。结果(1)冠心病组IMT,斑决积分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斑块积分及IMT增加,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以IMT>0.85mm和(或)出现粥样斑块预测冠心病,特异性75.3%,敏感性84.6%,阳性预测率88.4%。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冠心痛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测定,探讨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测定颈动脉IMT和硬化斑块指数及积分。检测155例患者,其中脑梗死组56例,心肌梗死组43例,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16例,同时检测40例无明显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结果 颈动脉IMT对照组明显低于其他3个观察组,P<0.01,而观察组的IMT明显高于正常P<0.01,但3个观察组间的IMT相比P>0.05;3个观察组间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P<0.01,3个观察组中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组的检出率最高,但3组间比较P>0.05;3个观察组的斑块指数及斑块积分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组高于心机梗死和脑梗死组,P<0.01,脑梗死与心肌梗死组相比P>0.05。结论 颈动脉斑块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较好指标,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时与斑块的栓出率、指数和积分成正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