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7年10月~2020年10月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全身系统性出血、颅内出血情况,比较2组预后,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 2组病情进展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发病14 d时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2,8)分vs 8(2,12)分,P=0.038],治疗3个月良好预后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50.0%vs 32.0%,P=0.014)。2组治疗7 d内均无颅内出血转化发生。结论 急性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能是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支架取栓术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湖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支架取栓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5 d血管再通率、治疗前和治疗后1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治疗后1个月内颅内出血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5 d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内观察组患者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架取栓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及远期预后,降低颅内出血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7月发病4.5h的轻型脑卒中患者108例,其中溶栓组38例,未溶栓组70例。将轻型脑卒中定义为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治疗前和治疗后14dNIHSS评分判断疗效,90d随访时改良Rankins量表评分判断预后,比较2组颅内出血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疗效和预后。结果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治疗后14d有效率分别为50.0%和3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2组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3%和1.4%(P=0.28),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6%和1.4%(P=1.00),病死率分别为5.3%和4.3%(P=0.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组发病后90d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未溶栓组(63.2%vs24.3%,P0.01)。结论 rt-PA静脉溶栓用于治疗轻型脑卒中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循环脑梗死(ACS)138例(ACS组),后循环脑梗死(PCS)40例(PCS组),通过患者入院时及24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d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预后良好率,颅内出血及死亡情况,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的给药时间、既往心房颤动史、脑卒中及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转归方面,PCS组90dmRS评分和3个月死亡显著高于ACS组[(3.28±1.87)分vs(2.37±1.88)分和20.00%vs 5.80%,P0.05],预后良好显著低于ACS组(40.00%vs 62.32%,P0.05)。接受rt-PA溶栓的脑梗死患者的症状性颅内出血与年龄、基线NIHSS评分及24hNIHSS评分呈正相关;90d内死亡与前后循环、24h NIHS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rt-PA静脉溶栓患者中ACS临床疗效较PCS相对较好。PCS是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及各TOAST亚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2021年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轻中度AIS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替罗非班组,每组150例。按照TOAST分型将两组患者进一步分别分为小动脉闭塞型(SAO)、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心源性栓塞型(CE)、其他已知原因型+不明原因型(其他)亚组,其中常规SAO亚组70例、常规LAA亚组45例、常规CE亚组30例、常规其他亚组5例,替罗非班SAO亚组60例、替罗非班LAA亚组51例、替罗非班CE亚组33例、替罗非班其他亚组6例。常规组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基础上予以常规治疗。替罗非班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2 h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常规组与替罗非班组及各常规亚组与替罗非班亚组入院时、治疗7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治疗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预后、安全性指标[颅内出血(IH)、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常规组与替罗非班组治疗7 d后NIHSS...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机械取栓治疗在大脑中动脉M2段和大脑前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M2段和大脑前动脉闭塞患者15例,其中大脑中动脉M2段11例,大脑前动脉4例。观察取栓治疗后患者血管再通情况、颅内出血、脑卒中再发以及病死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90d,比较取栓前与取栓后90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及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结果 15例患者均血管满意再通,均为脑梗死溶栓分级2b/3级以上。2例患者有症状性颅内出血,90d时NIHSS评分中位数明显低于术前[4.0(0.0,18.0)分vs 13.0(10.0,28.0)分,P0.01]。其中1例住院期间并发肺栓塞死亡。90d随访时,mRS 0~2分8例(53.3%)。结论对于大脑中动脉M2段和大脑前动脉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治疗可能是安全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老年颅内大血管闭塞(LVO)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栓抽吸治疗近期预后。方法 选取284例发病24 h内老年颅内LVO所致AIS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血栓抽吸组(n=148)与支架取栓组(n=136),记录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术后24 h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死亡率,依据血栓抽吸治疗患者近期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血栓抽吸组与支架取栓组发病至再通时间、首次取栓成功再通率无显著差异(P>0.05);血栓抽吸组穿刺至再通时间明显短于支架取栓组(P<0.05),成功再通率、完全再通率明显高于支架取栓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24 h与7 d NIHSS评分、术后90 d mRS评分及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发病至再通时间、术前及术后24 h NIHSS评分、脑白质疏松程度、侧支循环分级、糖尿病及成功再通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4.5~9 h CT灌注成像引导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诊疗的150名缺血性脑卒中后4.5~9 h,且CT灌注成像显示相对脑血流量比值>0.2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rt-PA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rt-PA组给予溶栓治疗,对照组不予溶栓,此外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稳定血压、调脂、营养神经等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时间为9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 h血管再通情况、48h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各时间节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和治疗90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及1年随访期内脑卒中相关死亡率。结果治疗24 h,rt-PA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1例(28.00%):3例(4.00%),(χ2=16.071,P <0.05)];治疗24 h、7 d、30 d、90 d时,rt-PA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t=2.402~7.063,P <0.05);治疗90 d时,rt-PA组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t=3.361,P <0.05),BI、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t=3.088,2.846,P <0.05);治疗48 h,两组患者有症状颅内出血、无症状颅内出血、其他部位出血及总出血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1年的随访期间里,rt-PA组和对照组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8.96%:10.77%,P> 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4.5~9 h的患者在CT灌注成像引导下行rt-PA溶栓治疗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9.
背景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其起病急、预后差,因此如何根据相关指标判断预后情况显得极为重要。目的探讨机械取栓治疗ABAO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ABAO患者53例,根据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28)及预后不良组(n=25)。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发病至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入院、治疗24 h、治疗3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栓长度,血栓位置,血流再通分级,侧支循环分级,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情况。ABAO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手术时间、血栓长度短于预后不良组,入院、治疗24 h、治疗30 d 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血流再通分级、侧支循环分级优于预后不良组,病死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24 h NIHSS评分[OR=22.294,95%CI(2.989,166.275)]和侧支循环分级[OR=0.010,95%CI(0.001,0.151)]是机械取栓治疗ABAO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治疗24 h NIHSS评分、侧支循环分级是机械取栓治疗ABAO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桥接治疗与直接机械取栓治疗大血管闭塞(LVO)-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2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00例LVO-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桥接治疗组52例,机械取栓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有效再通血管比例、预后良好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入院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 d及1、2、4周后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3 d及1周后GCS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5);其中治疗2、4周后桥接治疗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机械取栓组(均P<0.05)。两组患者有效再通血管比例(84.62%比77.08%)、并发症发生率(15.38%比27.0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桥接治疗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机械取栓组(69.23%比4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直接机械取栓相比,桥接治疗对LVO-AIS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远期预后更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9年12月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急诊收治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210例,根据90 d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177例,预后不良组33例。分析2组基线资料,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症状性颅内出血、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情况。分析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病因分型及其对预后的可能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2组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和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总出血7例(3.3%),症状性颅内出血2例(1.0%),非症状性颅内出血5例(2.4%)。2组均无静脉溶栓死亡病例。预后不良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6.1%vs 0%,P<0.05),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0%vs 2.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血管内介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1月—2016年7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大血管闭塞脑卒中病人39例,其中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15例,非介入治疗24例。结果介入组总再通率为86.67%;其中,前循环再通率为80.00%,后循环再通率为100.00%;发病6h病人13例,再通率为84.62%。介入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mR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介入组NIHS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可显著提高大血管闭塞的再通率,挽救缺血半暗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病人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优化对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急诊流程的不同进行分组,即40例实施常规急诊绿色通道护理的患者作为参照组,而40例实施优化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的患者作为研究组。统计两组急诊就诊至应用阿普替酶的时间(DNT)与溶栓前、溶栓后7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 在DNT时间比较上,研究组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两组溶栓后7d,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前,GCS评分均高于溶栓前,对比发现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GCS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优化可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DNT时间,促进其神经功能缺损与意识障碍程度的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血管内治疗(EVT)与静脉溶栓(IVT)治疗后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于新乡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接受EVT或IVT的后循环AIS患者14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EVT组(n=45)和IVT组(n=102)。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早期预后指标(治疗后90 d功能预后良好者占比、治疗后90 d内死亡率)、安全性指标(治疗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 IVT组治疗后90 d功能预后良好者占比为27.5%(28/102),低于EVT组的48.9%(22/45)(P<0.05)。IVT组与EVT组治疗后90 d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T组与EVT组治疗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T治疗后循环AIS的早期功能疗效优于IVT,但二者的早期死亡率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相似,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如后循环AIS患者符合EVT的适应证,则可首选EVT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发病4.5~9.0 h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桥接治疗和直接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临沂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发病4.5~9.0 h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6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卒中)、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入院血压、就诊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卒中病因分型、病变血管部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核心梗死及低灌注体积、术前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时间指标(包括发病至就诊时间、门诊至静脉溶栓给药时间、给药至动脉穿刺时间、门诊至动脉穿刺时间、发病至动脉穿刺时间、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方法、取栓次数等,临床资料包括术后90 d 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其中6分为死亡)、术中末次造影血管mTICI分级(mTICI分级≥2b级定义为良好再通)、术后72 h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24 h...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安全性以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使用阿替普酶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其中研究组是在患者使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泵入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与溶栓后24 h、7 d的NIHSS评分,比较溶栓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以及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再闭塞、症状性颅内出血、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其他部位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溶栓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溶栓后24 h、7 d时,研究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3个月,研究组mRS≤2分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VS 44.64%,P0.05)。研究组再闭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9%VS 17.86%,P0.05);症状性颅内出血:研究组3例(5.36%)、对照组4例(7.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症状性颅内出血:研究组1例(1.79%)、对照组2例(3.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部位出血:研究组3例(5.36%)、对照组5例(8.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研究组0例、对照组3例(5.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有效,能够明显降低再闭塞发生率以及脑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且安全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压控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5年榆林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A、B、C组,每组70例。A组患者实施常规降压治疗;B组患者在入院24 h内行降压治疗,7 d后降至120/80 mm Hg左右;C组患者在入院24 h内行降压治疗,7 d后降至140/90 mm Hg左右。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 d、1周、2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疗效。结果 B、C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A组,且随着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血压控制能有效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临床疗效,进而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与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治疗的价值与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溶栓组与对照组,各60例。溶栓组静脉给予注射用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溶栓组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后28d,溶栓组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d,溶栓组远期预后良好率为75.0%,高于对照组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治疗后90d的症状性脑出血与非症状性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3.3%,对照组治疗后90d的症状性脑出血与非症状性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13.3%,溶栓组症状性脑出血与非症状性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糖尿病、发病到治疗时间为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具有很好的近远期疗效,也有很好的安全性,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糖尿病、发病到治疗时间为影响溶栓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的经验,评价该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科2000年1月-2010年9月,行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的9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疗效、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以及随访情况.结果 ①所有患者均在动脉溶栓后行血管成形术,技术成功率达100%,术后血管再通率达100%;②围手术期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内血肿9例,动脉夹层8例,急性/亚急性再闭塞4例,前、后循环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所有患者术前NIHSS评分为16.1±3.8,术后90 dNIHSS评分为6.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术后90d预后良好者有60例,预后中等者有18例,预后差者有20例,其中死亡12例.后循环患者预后差的比例高于前循环患者(46.7%对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循环患者的病死率高于前循环患者(26.7%对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在技术层面上是可行的,可以提高早期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在该院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1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溶栓前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血糖7.8 mmol/L,n=49),血糖偏高组(7.8~11.1 mmol/L,n=42),高血糖组(血糖11.1 mmol/L,n=27)。采用Rankin量表(mR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71)和预后不良组(n=47)。分析影响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因素,比较不同血糖水平患者的预后。结果(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rt-PA预后的危险因素有:溶栓前血糖、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伴有糖尿病、溶栓后2 h及24 h收缩压。(2)血糖偏高组和高血糖组颅内出血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病死率、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溶栓前血糖≥7.8 mmol/L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较差,血糖水平是影响静脉rt-PA溶栓治疗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