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长相关蛋白(GAp-43)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后骨质疏松的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采用 SD 大鼠,制成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 GAP-43 抗体组、GAP-43 抗原组和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用 BBB 评分法进行不同时段的行为学评分;H-E 染色;检测不同时期大鼠血清钙、碱性磷酸酶和骨密度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在不同的时间段行为学评分最低,抗原组评分最高,脊髓损伤区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术后对照组的血清钙、碱性磷酸酶水平呈下降趋势;抗原组的血清钙水平呈上升趋势、碱性磷酸酶水平先上升后下降;抗体组的血清钙水平呈上升趋势、碱性磷酸酶水平呈下降趋势.术后3组的骨密度水平先上升后下降,总体呈下降趋势,对照组的下降最快、抗原组最慢.结论:GAP-43 能通过促进损伤脊髓神经元功能的恢复和再生而抑制骨量丢失,对进一步探索脊髓损伤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机制以及寻找防治骨质疏松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制备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成年SD大鼠模型,研究生长相关蛋白(GAP-43)治疗大鼠SCI后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变化,探讨GAP-43在再生修复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参考。方法:咬除T7-T8棘突及相应椎板,用剪刀将脊髓完全横断,制成SCI模型。雌性8周龄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三组:GAP-43抗体组、GAP-43抗原组、对照组,每组25只。使用直接注射法将GAP-43抗原和GAP-43多克隆抗体分别注入抗原组和抗体组的大鼠脊髓的断端,观察各组大鼠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用BBB评分法进行不同时段的行为学评分、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方法观察GFAP的表达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大鼠在不同时间段的行为学评分最低,抗原组评分最高;抗原组GFAP阳性细胞显著增多,而抗体组晚期则显著减少。结论:GAP-43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而GAP-43抗体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本实验结果表明GAP-43对脊髓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羊膜上皮细胞(AECs)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取E12d~14d的SD大鼠AECs体外培养;改良-Allen撞击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并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CI+生理盐水对照组和SCI+AECs移植组;分别于术后第1、3、7、14和28天通过BBB 神经行为学评分法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估,观察其恢复状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脊髓组织GAP-43表达的变化.结果: GAP-43的表达于脊髓损伤后第7天显著增加,AECs移植后损伤脊髓中的GAP-43持续高表达至第28天,而盐水对照组的表达于术后14d左右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与盐水对照组相比较,AECs移植后2~4周脊髓损伤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结论: AECs移植后可使损伤大鼠脊髓GAP-43的表达增高,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剂量汉黄芩苷对大鼠脊髓损伤后介导的炎症反应的干预情况,探讨汉黄芩苷对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脊髓横断损伤模型(n=95),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N)、生理盐水组(NS)、汉黄芩苷低剂量组(WG12.5)、汉黄芩苷中剂量组(WG25)及汉黄芩苷高剂量组(WG50).采用ELISA检测炎性因子肿瘤坏...  相似文献   

5.
背景: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物理屏障抑制轴突跨越损伤部位,被认为是神经修复过程中的不利因素.目的:研究siRNA干扰波形蛋白表达对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在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中的意义.方法:①选取生长良好的第3代星形胶质细胞,分为未转染组、siRNA-NC组、siRNA-Vimentin组,利用siRNA干...  相似文献   

6.
背景:脊髓损伤后治疗不理想的原因是脊髓组织的囊变和胶质瘢痕的形成,因此,明确胶质瘢痕的发生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胶质瘢痕形成的空间分布、时间规律,以及轴突变化特征。 方法:采用改良Allen重物坠落法建立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1 d,3 d,5 d,1周,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取材。以正常饲养的大鼠作对照。 结果与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4周开始出现致密瘢痕增生,之后瘢痕厚度平稳下降,至损伤后10周形成光滑的囊腔壁,囊腔内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区囊腔周围的胶质瘢痕内可见密集肥大的星形胶质细胞,未见神经丝蛋白阳性轴突位于囊腔内。提示脊髓损伤后4周胶质瘢痕厚度达到高峰,囊腔与残存轴突之间开始形成机械屏障,损伤后10周瘢痕厚度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段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改变及其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改良的Allen’s法和数字化脊髓损伤模型制备仪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在损伤后不同时段GAP-43的表达,分析免疫阳性细胞数和细胞的积分光密度值,资料用q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AP-43表达于脊髓神经元胞浆及突起中,在前角运动神经元中更为明显,损伤后一周内免疫反应逐渐增强,损伤后第5天积分光密度值(10D)达到高峰(P〈0.01),2周后明显下调(P〈0.05)。结论脊髓损伤可能诱导损伤区GAP-43表达,在损伤后7d左右表达高峰期出现,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脊髓损伤神经的生长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脊髓压迫性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用自行设计的方法制作脊髓压迫模型,免疫荧光检测BDNF在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和上下行轴突的表达;WB检测BDNF在大鼠海马及脊髓的表达。结果随着时间延长,受损部位的BDNF+-GFAP荧光强度逐渐增强;BDNF+-Tuj1荧光强度逐渐减弱;受损部位相邻上下段的BDNF+-NF200比受损部位的明显增强。海马和脊髓受损中心相邻的上、下段的BDNF蛋白表达在损伤后1d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P0.05);而脊髓受损中心的BDNF蛋白表达逐渐下降(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BDNF的表达下调,随伤后时间呈一定规律变化,是引起受损部位神经元表达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模型组(SCI组)和孟鲁司特(montelukast,MK)干预组(MK组);参照Allen's方法建立脊髓损伤的大鼠模型.对大鼠进行运动功能BBB评分;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病理变化;ELISA...  相似文献   

10.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脊髓的星形胶质细胞在损伤后出现的抗原性改变并对其改变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实验选用Wistar大鼠 2 0只。实验组 10只 ,对脊髓 T1 0 节段进行完全横断 ;对照组 10只 ,只进行 T1 0 椎板切除术 ,不损伤脊髓。在术后第 1、3、5、7、14 d分别对 2 0只大鼠灌流固定 ,并取出 3 cm长手术段脊髓。用 anti-Galactocerebrosides( anti-Gc)和 anti-glial fibrillaryacidic protein( anti-GFAP)抗体对脊髓进行标记。结果表明 :脊髓损伤后第 7d,增生肥大的星形胶质细胞可以同时被 anti-GF AP和 anti-Gc标记 (荧光双标 )。此抗原表型改变至术后 14 d依然显现。被双标的星形胶质细胞在形态上与成熟的正常胶质细胞基本相同 ,而少突胶质细胞只为 anti-Gc单独标记。对照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只为 anti-GFAP、anti-Gc分别标记。本实验结果提示 :大鼠脊髓受损后 ,星形胶质细胞出现 GFAP和 Gc二种抗原表型。此结果首次表明成熟哺乳动物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也可出现类似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抗体改变。这可能是星形胶质细胞对脊髓创伤的一种特异性反应。这种变化可为探索脊髓损伤区域微环境的变化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s)对脊髓损伤大鼠行为学、损伤处活化星形胶质细胞和残余神经元数量的影响,初步探索BMSCs-exosomes作为脊髓损伤的细胞替代疗法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培养B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面标志CD90和CD34。收集BMSCs上清液,超速离心法提取并标记外泌体,电镜观察其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其CD63和CD9的表达水平。将外泌体作用于脊髓损伤大鼠,于损伤后各时点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价,并于预定时点处死大鼠取损伤脊髓段,尼氏染色法观察损伤脊髓形态,免疫荧光法检测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和残余神经元的数量。结果:BMSCs分泌的外泌体电镜下呈"茶托状"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其阳性表达CD63和CD9。脊髓损伤后14d和28 d治疗组神经功能有一定程度改善,与损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14 d治疗组较之损伤组的尼氏体结构更完整、分布更匀称,崩解凝聚减少。治疗组损伤后7 d、14 d和28 d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数量较损伤组明显降低(P0.05)。损伤后7 d、14 d和28 d治疗组残余神经元数量高于相应时点损伤组(P0.05)。结论:BMSCs分泌的外泌体可减少脊髓损伤区域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减少神经元的死亡,有利于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成年大鼠脊髓完全性横断模型研究反应性胶质细胞的时空分布和变化。将3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T9横断伤1周、2周、4周和8周组,每组6只。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系统对各组动物脊髓内星形胶质细胞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脊髓横断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数目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距损伤近侧端较距损伤远侧端的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增加显著(P<0.05);脊髓横断组髓磷脂碱性蛋白(MBP)阳性的少突胶质细胞数目的时间及空间分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结果提示,星形胶质细胞是胶质瘢痕的主要成分,而少突胶质细胞在瘢痕形成过程中并非是反应活跃的成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可缓释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SHH)的脊髓去细胞支架(acellular spinal cord scaffolds,ASCSs)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效果。方法:(1)用物理和化学联合法制备ASCSs,并检测其效果。(2)使用京尼平(genipin,GP)作为交联剂,体外制备缓释SHH的ASCSs(ASCSs-GP-SHH),探究其缓释效果。(3)建立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模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只):单纯SCI组,ASCSs组,ASCSs-GP组(GP交联的ASCSs),ASCSs-GP-SHH组。术后每周记录BBB评分,评估功能恢复。术后12周取出损伤处脊髓组织,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损伤处相关蛋白Nestin(巢蛋白),GAP43(生长相关蛋白),MBP(髓磷脂碱性蛋白),NF200(神经丝蛋白),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1)物理及化学联法制备ASCSs效果良好;(2)ASCSs-GP-SHH具有良好的缓释SHH的性能;(3)ASCS-GP-SHH组BBB评分从术后到12周较其他组高(P0.05);(4)免疫组化及HE染色结果显示:ASCS-GP-SHH组脊髓横断处有神经元再生。SCI组神经元凋亡明显,纤维瘢痕及空洞大,ASCS-GP组较ASCS组稍好,ASCS组较SCI组稍好;(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SCS-GP-SHH组Nestin,GAP43,MBP,NF200表达高于SCI、ASCS-GP、ASCS组(P0.05),而GFAP低于SCI、ASCS-GP、ASCS组(P0.05)。结论:物理和化学联合制备可以有效的制备ASCSs,ASCSs-GP-SHH缓释效果良好,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林扬元  谢群  陈建明  王玮 《解剖学杂志》2007,30(5):582-584,601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对严重的大鼠脊髓损伤蛋白多糖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脊髓横断伤模型,分为脊髓损伤组和脊髓损伤治疗组,给于治疗组硫酸软骨素酶ABC鞘内注射,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观察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的表达,半定量RT-PCR、Western印迹法观察GAP-43 mR- 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组与损伤组比较,CSPGs的表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而GAP-43mRNA及蛋白表达增多。结论:硫酸软骨素酶ABC能够裂解CSPGs,改善脊髓损伤区的微环境,促进GAP-4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是修复脊髓损伤和促进神经再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The nervous reconstruction and repair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have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相似文献   

16.
脊髓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的时程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脊髓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及其mRNA的变化规律,应用改良Allen脊髓损伤的模型,于术后1、3、7和14 d取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AQP-4的表达。结果表明,AQP-4及其mRNA表达丰富的部位主要集中在损伤脊髓的后索、前索和后角,以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为主。AQP-4及其mRNA表达在脊髓损伤后1 d开始增加,在脊髓损伤后3 d达到高峰。随后下降,对应的病理改变为细胞内水肿。本研究结果提示:胶质细胞AQP-4表达增强与早期损伤性脊髓水肿密切相关,它可能是形成早期细胞内水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清  王玮 《解剖与临床》2005,10(4):327-328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可致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其治疗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难点与热点。众多研究表明,脊髓内细胞移植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治疗策略,为严重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其中,可用于移植的细胞主要有神经干细胞、雪旺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嗅鞘细胞等。所有这些细胞中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的治疗效果最佳,它是一种特殊的大型神经胶质细胞,兼具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和外周雪旺细胞的双重特性,具有促进轴突再生和髓鞘化的能力,被许多学者认为是最理想的移植细胞,有可能在脊髓损伤的治疗上取得突破。本文就OE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改进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研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及脊髓相关疾病提供实验模型.方法:新生1~2d的SD乳鼠,无菌操作下游离整段脊柱,将脊髓从椎管中冲出,机械吹打制成单细胞悬液,差速黏附处理以去除成纤维细胞成分.利用GFAP免疫荧光显色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经原代和传代培养,获得的星形胶质细胞纯化率高达99%以上.结论:采用本实验室改进的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培养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生长良好,纯度高,为后续实验对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中枢的胶质细胞牵涉神经元不同性质损伤的病理过程,本文探讨褪黑素(MT)在臂丛背根钳夹(BDRC)诱导脊髓灰质背侧角胶质细胞病理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借助神经夹持损伤的方法建立臂丛背根钳夹模型,将1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包括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BDRC组、BDRC+MT组,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探查颈段脊髓灰质背侧角胶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①免疫组化探察显示,GFAP+星形胶质细胞存在并均匀分布于正常脊髓灰质,BDRC明显诱导其细胞数量增加[(15.29±0.37)/0.01 mm~2]及体积变大[(5.72±0.71)μm~3],而MT的使用明显遏制其反应性增生[BDRC+MT组两者分别为(12.05±0.84)/0.01 mm~2、(4.81±0.69)μ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脊髓灰质表达一定水平的GFAP蛋白,而BDRC明显诱导脊髓灰质背侧角GFAP蛋白的高表达(1.18±0.12),MT的使用明显抑制由BDRC所诱导GFAP蛋白的表达水平(1.05±0.11,P0.05)。②正常脊髓灰质背侧角明显可探查到Iba-1的阳性反应,而且其阳性细胞数量和细胞体积随BDRC诱导而增加及变大[BDRC组分别为(4.51±0.84)/0.01 mm~2、(5.16±1.06)μm~3],MT对其变化显示抑制作用[BDRC+MT组分别为(2.87±0.82)/0.01 mm~2、(4.44±0.86)μm~3](P0.05,P0.05)。脊髓灰质背侧角Iba-1蛋白表达水平随BDRC诱导而呈现高表达(1.20±0.17),MT对高表达的Iba-1蛋白水平显示抑制作用(1.03±0.17,P0.05)。结论臂丛背根钳夹明显诱导脊髓灰质背侧角星形和小胶质细胞的病理反应,而MT对其变化显示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神经炎症是导致继发性脊髓损伤的重要因素,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焦亡是介导脊髓损伤后神经炎症的重要部分,研究显示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发生焦亡,但circ RNA对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焦亡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circ0005512在脊髓损伤后调节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焦亡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BBB评分评估运动功能,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脊髓空洞面积,二代测序筛选脊髓组织中差异表达的circ RNA,Real-time PCR验证circ0005512的表达。免疫荧光、Western blot、ELISA、Real-time PCR检测脊髓损伤大鼠的细胞焦亡情况以及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系HAPI细胞的焦亡情况,基因敲降验证circ RNA0005512对小胶质细胞焦亡的调控作用。结果与结论:(1)脊髓损伤7 d后,脊髓损伤部位出现明显空洞,脊髓损伤后即刻大鼠运动功能完全缺失,随着时间的推移,脊髓损伤组大鼠运动功能逐渐部分恢复,BBB评分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2)二代测序筛选到circ0005512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