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插线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目的: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用自制的插线,从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入,栓塞大脑中动脉。结果:插线前端经自制装置的处理和插线直径与动物体重不同组合的选择,插线栓塞大脑中动脉的成功率可达81.3% ̄94.5%。不同缺血时间再灌注总的成功率可达70% ̄8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手术时间30分钟),结果可靠,适合于形态学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2.
背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尚无统一标准,寻找一种操作简单,稳定性好,成功率高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在缺血性脑病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目的:采用线栓法制备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析模型制作的成功率和稳定性。 方法:对传统Zea Longa模型制作方法进行改进,选用鱼线作为栓线,结扎颈外动脉及颈总动脉近心端,不剪断颈外动脉,不结扎翼腭动脉,栓线通过颈总动脉进入大脑中动脉造成缺血,拔出线栓形成再灌注。 结果与结论:建模型时间均在20 min内完成,建模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明显,红四氮唑染色示脑梗死区苍白,病理学检查有典型的病理表现,模型成功率为75%,在制作过程中易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缺血不完全等问题。结果表明,线栓法制备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成功率高,缺血效果明确,时间短,是一种简单方便的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左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对右利大鼠神经行为功能和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本研究应用四足动物觅食实验筛选右利爪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经左、右侧插线组各12只,8%水合氯醛腹腔注射(300mg/kg)麻醉,线栓法经左、右侧颈外-内动脉插入头端涂有多聚赖氨酸的4-0尼龙线,建立大鼠MCAO缺血2h模型,再灌注72h后评价动物的神经行为功能,测量脑梗死体积。结果表明,所有动物在脑缺血2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高,再灌注1、24、48和72h经左侧MCAO大鼠显著高于经右侧MCAO大鼠(P<0.05),后者功能明显优于前者,脑梗死体积经左侧插线的大鼠显著大于经右侧插线的大鼠(P<0.05)。研究结果提示,大鼠主侧半球大脑中动脉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和脑梗死体积较对侧严重,脑的不对称性影响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最终结局。  相似文献   

4.
缺血后适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夹闭单侧颈总动脉后处理组和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后处理组,每组7只。再灌注48 h,测定脑梗死体积;拔栓后1 h及处死大鼠前进行神经功能测定;梗死即刻、梗死后10 min、术中1 h、拔栓后即刻、每次夹/松颈总动脉时、干预后30 min等15个时点监测脑血流。结果:夹闭单侧、双侧颈总动脉后处理组大鼠脑组织梗死体积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明显减小,有显著差异;3组脑血流各个时点方差分析差异无显著,但是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后处理组干预30 min后脑血流百分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夹闭单侧颈总动脉后处理组降低9%。手术后1 h 3组神经功能评分P<0.05,差异显著,夹闭单侧、双侧颈总动脉后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均比缺血/再灌注组减轻。结论:缺血后适应能够明显减小梗塞体积,改善大鼠术后1h神经功能评分,可能与缺血后适应调节早期再灌注时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艾灸预处理属于中医治未病的范畴,在前驱症状出现时给予艾灸预处理在多种疾病发病过程中可明显减轻发病症状,延缓发病进程,但其具体起效机制仍待研究。目的:探讨SIRT1/FoxO3通路在灸法预处理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灸法预处理组、灸法预处理+EX527(SIRT1抑制剂)组,每组各12只。灸法预处理组在造模前给予百会、大椎、足三里麦粒灸,每穴灸3壮,每日1次,共治疗7 d;灸法预处理+EX527组在每次艾灸前30 min给予腹腔注射SIRT1抑制剂EX527(15 mg/kg)。在末次艾灸30 min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模型,脑缺血处理2 h后,拔除中动脉线栓,再灌注12 h;假手术组仅给予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剥离,而并不插入线栓。再灌注12 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TC染色法计算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试剂盒检测梗死组织中氧化应激因子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大脑皮质缺血区中SIRT1、FoxO3、p-FoxO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  相似文献   

6.
背景:线栓法是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常用方法,防治大出血和顺利插线是其造模成功的关键和研究热点。 目的:对Longa线栓法进行改良,以期有效防治术中大出血和提高造模成功率。 方法:制备模型时颈外动脉两断端除了手术线结扎外,线结外端用电刀夹闭;插线时借助弯镊的力量使鱼线沿血管前内侧壁(翼腭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血管的方向)前行。术后进行大鼠行为评分,计算脑梗死体积和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与结论:电刀夹闭后的血管从横切面上的“圆”形变成“一”字形,线结不易脱落,有效防治术中大出血。借助弯镊的力量,可使插线成功率明显提高。模型大鼠脑梗死体积均明显增加,脑组织病理损伤加重。结果可见改良线栓法制作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可有效防止线结脱落,提高插线成功率,模型制备成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
栓线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插线部位的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测大鼠颈内、外动脉的形态,为用栓线法经颈内动脉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区脑缺血模型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采用20只经墨汁乳胶混合液灌注的大鼠脑标本,对颈内、外动脉的形态分布、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之间以及颈内动脉与其第一分支之间的角度进行显微观察和测量。结果 颈内动脉总长为17.23±2.1(15.2—18.8)mm。第一分支是翼腭动脉,起始处距颈内动脉根部的距离为3.614—0.41mm,与颈内动脉之间的角度是66.9°±1.65。颈外动脉的第一分支是枕动脉,其管径为0.25±0.04mm。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之间的角度是28.25°±1.37。结论 栓线法经颈内动脉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区脑缺血模型,翼腭动脉起始处是插入栓线的最佳部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塞后给予大鼠颈淋巴管阻塞对缺血侧大脑皮质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水平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脑含水量等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以及行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15min后摘除双侧颌下腺的颈浅和颈深淋巴结,造成脑梗塞后颈淋巴管阻塞(MCAO+CLB)模型去检测缺血侧大脑皮质脑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表达水平和免疫活性的变化。结果:在不同的时点,上述各指标在MCAO+CLB组大鼠明显高于MCAO组。结论:MCAO后,CLB通过上调梗塞侧皮质MMP-9的表达水平而加重脑水肿和提高血脑屏障通透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灸法作为中医学疗法之一在防治脑卒中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灸法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自噬及NLRP3炎症小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灸法预处理组,每组12只。灸法预处理组在造模前给予百会、大椎、足三里麦粒灸3壮/穴,1次/d,共治疗7 d。灸法预处理组末次艾灸30 min后,模型组和灸法预处理组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脑缺血处理2 h后拔除中动脉线栓进行再灌注;假手术组仅给予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剥离,而并不插入线栓。再灌注12 h后,对3组大鼠进行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TC染色法计算大鼠脑梗死体积,Western-blot法检测大脑皮质缺血区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p62及NLRP3炎症小体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假手术组(P<0.01),灸法预处理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模型组(P<0.01);②TTC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未见明显梗死灶,模型组、灸法预处理组大鼠右侧脑组织可见明显缺血灶,其中灸法预处理组大鼠右侧脑梗死体积小于模型组(P<0.01);③Western-blot检测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灸法预处理组Beclin1、NLRP3蛋白表达升高(P<0.01),p62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灸法预处理组Beclin1蛋白表达升高(P<0.05),p62及NLRP3蛋白表达降低(P<0.01);④结果表明,灸法预处理可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自噬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大脑中动脉重度栓塞再灌注动物的脑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控基因bcl鄄2、bax阳性蛋白质表达的变化和银杏叶提取物(EGB)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再灌注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栓塞3h组、栓塞3h再灌注24h组、栓塞3h再灌注48h组、栓塞3hEGB干预、再灌注24hEGB干预组、再灌注48hEGB干预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点大鼠脑细胞凋亡(TUNEL法)、凋亡相关基因bcl鄄2、bax(S鄄P免疫组化法)的阳性表达和EGB对其治疗作用。EGB干预方法:术后2min腹腔注射,8h/次。结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3h、栓塞3h/再灌注24、48h时,bcl鄄2、bax表达增强,细胞凋亡逐步加重,损伤加重。EGB干预后,bcl鄄2表达增强、bax表达减弱,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细胞凋亡与bcl鄄2/bax有关,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可以明显抑制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重度栓塞后再灌注动物的脑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控基因bc1 2和bax阳性蛋白质表达的变化 ;方法 采用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再灌注模型 ,并观察脑缺血 /再注不同时点大鼠脑细胞凋亡 (TUMEL法 )、凋亡相关调控基因bc1 2、bax(S P免疫组化法 )的阳性表达和脑组织含水量 (Hallenbeck法 )、脑梗塞体积 (Nedergaard法 )的变化。结果 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 3h、栓塞 3h/再灌注 2 4、4 8h时 ,细胞凋亡逐步加重 ,损伤加重 ,bc1 2、bax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2.
背景:理论上来说,出血性转化可发生于任何脑梗死患者,可见于脑梗死自然演变病程的任何阶段。因此进一步从缺血时间和再灌注角度进行梗死后出血转化发病机制研究可以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梗死后出血转化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观察持续性脑梗死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 方法:将健康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持续脑梗死组。采用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再灌注组在相应缺血时间点(4.5,6,12,24,48 h)将线栓拔出再灌注24 h,假手术组手术过程同缺血再灌注组,但未置入栓线。持续脑梗死组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但中间不取出栓线。分别于术后2 h进行模型成功评价,并于术后相应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TTC染色观察脑组织发生出血转化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脑梗死后4.5 h内血流再通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提高,6 h以后尤其12 h以后血流再通将加重神经功能缺损;在缺血再灌注组内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神经功能评分逐渐降低,缺血48 h降至最低。脑组织TTC染色可见缺血12,24,48 h再灌注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转化发生。基质金属蛋白酶9以负性因素参与再灌注损伤和出血性转化,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促进出血性转化发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超声指标和病理指标评价大鼠颈总动脉机械损伤模型。方法:建立大鼠颈总动脉内皮剥脱模型,在术后1、7、28d分别超声观察颈总动脉管腔、血流速度、脉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与病理切片对照。结果:大鼠颈总动脉内皮剥脱后管腔狭窄,血流速度减慢,PI、RI增高,均于损伤第28天达峰值。结论:超声指标能够无创动态观察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及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重度栓塞后再灌注动物的脑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控基因bcl-2和bax阳性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再灌注模型,并观察脑缺血/再注不同时点大鼠脑细胞凋亡(TUMEL法)、凋亡相关调控基因bcl-2、bax(S-P免疫组化法)的阳性表达和脑组织含水量(Hallenbeck法)、脑梗塞体积(Nedergaard法)的变化.结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3h、栓塞3h/再灌注24、48h时,细胞凋亡逐步加重,损伤加重,bcl-2、bax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重度栓塞后再灌注动物的脑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控基因bcl-2和bax阳性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再灌注模型,并观察脑缺血/再注不同时点大鼠脑细胞凋亡(TUMEL法)、凋亡相关调控基因bcl—2、bax(S-P免疫组化法)的阳性表达和脑组织含水量(Hallenbeck法)、脑梗塞体积(Nedergaard法)的变化。结果 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3h、栓塞3h/再灌注24、48h时,细胞凋亡逐步加重,损伤加重,bcl-2、bax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动脉栓塞和灌注、X 线摄片、透明、组织学切片等方法,观测了10例足月胎儿和新生儿头皮动脉的分布和吻合,并比较了不同大小的栓塞颗粒行颈外动脉栓塞后对头皮血供的影响.结果表明,脑膜廇术前行颈外动脉栓塞,产生头皮局部缺血性坏死与其栓塞范围、皮瓣切口及栓塞颗粒大小有关.提出合理设计开颅皮瓣的切口和选用适当栓塞颗粒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神经细胞MAP2表达,研究毛冬青黄酮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颈外动脉插入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加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盐水-缺血3h、6h、24h组,毛冬青黄酮-缺血3h、6h、24h组。本研究以MAP2染色为指标,评价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情况以及毛冬青黄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AP2表达的影响。MAP2在大鼠神经元中表达丰富,对兴奋性氨基酸、生长因子等反应敏感,是细胞内信号传导的重要环节,参与经元的生长和损伤后修复过程。MAP2对缺血敏感,可显示缺血时神经元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8.
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出一个手术简单,重复性好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改进方法。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15只/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与丁基苯酞治疗组均采用大鼠颈总动脉套管进线和分离翼腭动脉但不结扎的方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观察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和神经功能缺陷的改变。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比较假手术对照组.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和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明显的差异。结论:改进线栓法复制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脑顶叶皮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阻塞32只大鼠大脑中动脉15min作为预处理,3天后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缺血再灌注组32只。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bFGF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缺血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1),TTC染色显示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1),缺血侧的脑水肿程度明显减轻(P<0.01),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表明脑顶叶皮层缺血周围组织bF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阳性细胞以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为主。结论预先给予短暂性脑缺血预处理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bFGF过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背景:大鼠具有成本低,种系内纯合性好,脑血管解剖特性与人类相似等特点,是目前脑缺血研究最常用的实验动物。 目的:观察青老年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后的行为学变化,分析年龄对脑缺血的影响。 方法:将青、老年SD大鼠随机分为青、老年假手术组,青、老年模型组(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4组。 结果与结论:老年假手术组体质量低于青年假手术组(P < 0.05),但高于老年模型组(P < 0.05),老年模型组体质量低于青年模型组(P < 0.05)。术后第1,3,5,7天老年模型组改良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评分高于青年模型组(P < 0.05);与青年模型组及青、老年假手术组比较,术后第3,8,12周老年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跨过平台所在位置的次数明显减少(P < 0.05)。表明在同等缺血打击下,老龄鼠脑缺血模型缺血损伤重、修复能力低,其神经功能恢复、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逊于青年大鼠,提示增龄因素是研究脑缺血后神经损伤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梗死;动物模型;改良神经损害程度评分;学习;记忆;组织构建实验造模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1.0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