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成功行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1342例,依据复查造影结果分为ISR组(89例)和非ISR组(1253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病史资料、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心脏超声指标、冠状动脉病变、支架情况、服药情况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ISR的关系。结果入选患者ISR发生率为6.6%。ISR组糖尿病患病率、术后吸烟率、停用阿司匹林、1年内停用氯吡格雷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ISR组(P0.05);ISR组服用大剂量他汀患者比例低于非ISR组(P0.05)。ISR组复杂病变、串联支架数高于非ISR组(P0.05);ISR组植入支架长度较非ISR组长(28.43±6.58 mm比26.27±7.08 mm,P=0.001);ISR组植入支架直径(2.92±0.41 mm比3.04±0.43 mm,P=0.003)、术后最小管腔内径(MLD)(2.44±0.34 mm比2.57±0.35 mm,P0.001)较非ISR组偏小;ISR组术后直径狭窄率高于非ISR组(8.46%比7.60%,P=0.018);ISR组早期获得低于非ISR组(1.77±0.43 mm比1.87±0.43 mm,P=0.0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术后吸烟、停用阿司匹林、支架长度、支架直径、串联支架、术后MLD、术后直径狭窄率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至8个月发现,ISR组复发心绞痛、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复合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非ISR组(P0.001);随访至1年发现,ISR组复发心绞痛、TLR、心肌梗死(MI)、复合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非ISR组(P0.05)。ISR组支架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ISR组(P0.001)。结论糖尿病、吸烟、停用阿司匹林、支架直径、支架长度、串联支架、术后MLD、术后直径狭窄率是PCI术后ISR的危险因素,PCI术后ISR可能增加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特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RS)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3月—2021年5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60例PCI术后IRS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IRS组)和60例PCI术后IRS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非IRS组)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病人IVUS特征,分析IVUS特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PCI术后IRS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IRS组低密度脂蛋白及总胆固醇高于非IRS组,冠状动脉横截面积低于非IRS组,外弹性膜截面积、斑块负荷高于非IR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低密度脂蛋白(OR=1.512)、高外弹性膜截面积(OR=1.183)、斑块负荷(OR=1.175)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PCI术后IRS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高冠状动脉横截面积(OR=0.588)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PCI术后IRS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Delong分析显示,冠状动脉横截面积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PCI术...  相似文献   

3.
支架内再狭窄(ISR)是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远期疗效与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中药因其多效性和安全性,可降低ISR发生率。该文介绍中药干预ISR的基础实验和临床前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将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50例随机分为行PCI术后冠状动脉内注入尿激酶(UK)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两组临床事件、心律失常、ST—T改变、QT离散度、心功能及左室重塑情况。结果两组临床事件的发生率及QT离散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AMI直接PCI后强化溶栓治疗对于抑制和逆转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功能和远期预后要优于单纯PCI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警模型。[方法]选取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2年3月收治的18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ISR将其分为ISR组(n=42)和非ISR组(n=140)。分析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LASSO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PCI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预警模型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发生ISR有42例,发生率为23.08%;单因素分析、LASSO回归分析显示,两组糖尿病、长期吸烟、支架直径、支架长度、高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脂蛋白(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4.464,95%CI:1.733~11.498,P=0.002)、长期吸烟(OR=4.648,95%CI:1.812~11.921,P=0...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影响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7月我院心内科冠心病住院患者行PCI术后6例发生支架内血栓的基础病史、好发部位及危险因素。结果2012年1~7月,我院心内科共完成PCI术570例,6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1例)术后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2例,亚急性支架内血栓4例,发生率1.0%。6例患者根据临床特点均行冠脉造影术+PCI术,其中1例术中发生低复流,冠脉内注人硝普钠、硝酸甘油、替罗非班,可见远段血栓影,予替罗非班强化治疗,出现心率、血压下降,予以临时起搏器治疗。术后6例患者均出现胸痛,除1例未予采集心电图外,其余5例心电图示相关血管支配的心肌sT段抬高。对临床高度疑诊患者均紧急行再次PCI术,其中4例造影证实支架内血栓(3例经血栓抽吸术后症状消失,TIMI达到3级,存活出院,1例因反复发生心力衰竭而最终死亡),余2例突发胸痛来不及行PCI术而死于心跳骤停。结论支架内血栓形成与患者临床特点、病变因素、支架因素、介人手术相关因素、药物因素相关,急诊介入手术是治疗支架内血栓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复发性支架内再狭窄(R-ISR)是指初次支架内再狭窄(ISR)病变经过成功介入治疗后再次发生同一部位的支架内狭窄。目前,ISR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而对于反复ISR的研究较少,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术治疗,且ISR发生率无降低趋势,治疗过的ISR患者存在再次发生ISR的风险,所以R-ISR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R-ISR的发生发展与ISR的发生发展因素相似,但却不尽相同。最近的研究探索了各种R-ISR的预测因素和治疗策略。现对R-ISR的发生率、发生机制、危险因素、腔内影像学评估、治疗选择和现有知识的空白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型糖尿病患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行PCI治疗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58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2例在支架植入术后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随访,平均随访8个月。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n=45)和非再狭窄组(n=247)。详细记录患者病史资料(年龄、性别、吸烟、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RDW、C反应蛋白水平等),以及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等结果。结果 ISR组体质指数和吸烟史均比非ISR组高(P0.05)。ISR组RDW、C反应蛋白水平在入院和随访时均比非ISR组高。与非ISR组相比,ISR组的支架长度更长、直径更小。单因素分析显示,RDW与ISR呈正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吸烟、RDW、C反应蛋白、支架长度、支架直径是药物洗脱支架ISR的预测因子(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在具备同样的危险因素情况下,RDW对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ISR有预测作用,慢性炎症参与了ISR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FIB-4指数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确诊为AMI并行PCI术的患者159例,根据随访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无支架内再狭窄(NISR)组及ISR组。比较两组基本临床资料、手术资料、PCI术后服药情况、PCI前及随访时实验室结果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ISR的相关因素,ROC曲线评价FIB-4预测ISR临床价值。结果: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术后服用药物及PCI前实验室结果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NISR组相比,ISR组行急诊PCI比例低(P<0.05)。ISR组随访时HDL-C水平及FIB-4指数显著高于NISR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访时FIB-4指数(OR=3.022,P=0.032)是IS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时FIB-4指数ROC曲线下面积为0.632(95%CI:0.524~0.740,P=0.024),诊断临界值为0.474,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52.7%。结论:PCI术后随访时F...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异性与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9月—2021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PCI术的32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至1年随访的冠脉造影结果分为ISR组和非ISR组。HbA1c变异性以HbA1c测量值的标准差、变异系数和校正后的标准差表示。建立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HbA1c变异性与ISR的关系。结果:基线分析表明,两组在胱抑素C、术前HbA1c、平均HbA1c、钙通道阻滞剂、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应用、饮酒状态、脑卒中史、支架数量等方面存在差异(均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依次校正多个混杂因素后发现高HbA1c变异性与发生ISR的风险增加独立相关,HR(每1-SD增加)分别为1.73(95%CI:1.14~2.62)、1.77(95%CI:1.17~2.68)、1.73(95%CI:1.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术89例,术后均对患者随访6~12个月。嘱患者术后1年来院复诊,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依据是否在支架内发生再狭窄,将患者分为A组(狭窄组)和B组(未狭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植入支架直径,结合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和生活习惯差异,探讨引发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成功行PCI术患者89例,平均年龄(69.6±7.8)岁。术后1年复诊86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组情况为:A组52例,B组34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血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但在吸烟、运动与否,既往糖尿病史,植入支架直径、生化指标(脂蛋白a、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总胆红素)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可能影响PCI术后再狭窄的因素中,吸烟,既往糖尿病史和高的脂蛋白a、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危险因素,运动、植入支架直径及血清总胆红素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临床需对高危患者加强生化指标监测和饮食控制和降脂药物治疗,并在行PCI术时根据患者个体病情选择合理的支架,则有望预防和减少PCI术后的再狭窄。  相似文献   

12.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经历了30年的发展历程,而减少术后再狭窄一直是人们努力的方向。单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再狭窄高达39%~67%[1],裸金属支架(bare-metal stent,BMS)置入术后再狭窄可达5%~35%[2],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置入术后再狭窄仍达5%~10%[3]。近些年来出现了预防介入治疗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新技术—药物洗脱球囊  相似文献   

13.
张新才 《山东医药》2014,(45):48-49
目的:探讨血浆IP10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均植入冠状动脉支架), PCI术后半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支架内再狭窄且狭窄程度≥参照血管50%患者17例为支架内再狭窄组( ISR组);造影提示支架内再狭窄<50%或无再狭窄患者95例为支架内无再狭窄组( NSR组);另选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胸痛患者10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浆IP10水平。结果 NSR组血浆IP10水平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P>0.05;ISR组血浆IP10水平明显高于NSR组(P<0.05)。结论支架内再狭窄患者血浆IP10水平明显高于支架内无再狭窄者;IP10有可能作为评价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风险的一项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脏康复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行急诊PCI术的患者31例(康复组),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50~73(61.20±11.33)岁;选取同期急性心肌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西罗莫司洗脱支架(Cypher或Cypher select)和紫杉醇洗脱支架(TAXUS)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近期及10个月疗效。方法自2002年12月至2005年3月,对253例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采用了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并完成了10个月的临床随访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253例中男性218例,女性35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7.2岁。结果253例(262处病变)中152例使用Cypher支架176个,101例使用TAXUS支架132个。使用的Cypher和TAXUS支架的平均直径分别为(2.96±0.27)mm和(3.05±0,35)mm,P=0.04,平均长度分别为(23.31±6.68)mm和(23.56±6.54)mm,P=0.745。支架内再狭窄表现为100%闭塞29处,≥90%狭窄143处,〈90%狭窄90处。病变类型为A、B1、B2和C型各为9处、45处、73处和135处。PCI的成功率两组均为100%,住院期间无死亡,Cypher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为2.63%,TAXUS组为2.97%,P=0.872。10个月临床造影显示在Cypher支架和TAXUS支架组中造影再狭窄率分别为14.0%和29.4%,P=0.075,MACE发生率分别为6.7%和16.0%,P=0.031。结论应用Cypher和TAXUS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有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10个月疗效Cypher支架优于TAXUS支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江苏省海安地区冠心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流行情况,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海安地区1 689例冠心病PCI治疗病人作为调查对象,术后随访1年,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统计海安地区冠心病PCI术后ISR发生率及病人临床特征,分析海安地区冠心病病人PCI术后ISR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冠心病PCI术后ISR风险预测模型,分析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1 689例病人中,失访153例,其余1 536例病人中,117例术后1年确诊为ISR(7.62%),且年龄≥55岁冠心病病人PCI术后1年ISR发生率高于<55岁者,多支病变者ISR发生率高于单支或双支病变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糖尿病病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病变血管数、植入支架数及最小支架直径是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软件及相关程序包,根据多因素回归及代码指令绘制列线图模型,该列线图模型C-i...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浓度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241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o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以及术后1年内再次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根据影像结果分为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分别在PCI治疗前、出院前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前测定血浆TBIL浓度。比较分析两组相应的TBIL浓度。结果再狭窄组PCI治疗前、出院前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前的TBIL浓度与非再狭窄组分别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TBIL浓度是预测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结论血浆TBIL浓度与PCI治疗后再狭窄密切相关.是预测PCI治疗后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基于糖脂代谢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病人支架内再狭窄(ISR)风险的随机森林预测模型构建。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0月我院接受PCI治疗的325例病人。收集病人一般资料,并于PCI术后抽取静脉血,检测糖脂代谢指标。随访12个月,根据病人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和非ISR组,通过随机森林构建PCI病人ISR风险的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预测模型效能。结果:截至2021年11月1日,共320例病人获得随访,其中36例(11.25%)病人发生ISR作为ISR组,284例(88.75%)病人未发生ISR作为非ISR组。ISR组三酰甘油-血糖指数(TyG)、三酰甘油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高脂血症、糖尿病比例高于非ISR组,年龄大于非ISR组(P<0.05)。对随机森林模型各变量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重要预测变量的排名依次为TG/HDL-C、HbA1c、TyG、hs-CRP、糖尿病、高脂血症、年龄。基于糖脂代谢的PCI病人ISR风险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的ROC...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朝阳市第二医院诊断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215例,失访13例,对202例患者PCI术后12个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根据是否发生ISR将患者分为狭窄组(24例)与对照组(178例),对比患者基线资料,PCI手术相关信息;对比患者PCI术后炎症及代谢因子水平,用Logistic回归分析IS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不同指标对ISR发生的预测效能,De Long法比较曲线下面积的差异。结果共发生24例ISR(11.88%),狭窄组在伴有糖尿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914,P <0.05),在支架直径及长度显著大于对照组(t=2.260,P <0.05),狭窄组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sTREM-1水平上显著高于对照组(t=4.557、4.519、11.832、13.790,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高水平Hcy(OR=1.859,P <0.01)、高水平hs-CRP(OR=1.395,P <0.01)、高水平sTREM-1(OR=1.495,P <0.01)是IS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cy、hs-CRP、s TREM-1预测ISR发生的AUC分别为0.787、0.833、0.956,s TREM-1显著优于其他两项指标(P <0.05),s TREM-1诊断灵敏度显著优于Hcy(P <0.05)。结论PCI术后sTREM-1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SR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