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在创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治疗中的指导应用。方法从本院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选取60例腹部创伤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一组为对照组,通过经验性输血策略输注成分血。另一组为观察组,通过血栓弹力图指导进行目标导向性输血策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24小时输血情况,ICU入住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出血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小板(PLT)、浓缩红细胞(PRBCs)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新鲜冰冻血浆(FFP)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ICU入住时间(3.65±5.25)天,明显低于对照组(7.53±6.87)天,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出血相关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弹力图指导创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治疗中,进行目标导向性输血,能够有效减少ICU入住时间,以及血浆输注量,促进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75岁,高处坠落致意识不清2 h并多发伤、多发骨折于2020年10月11日急诊入院抢救.入院当天静脉输注悬浮红细胞5. 5 U、新鲜冰冻血浆940 ml维持循环稳定,入院后第2 天继续静脉输注悬浮红细胞6U、血小板8U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相似文献   

3.
成分输血适应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结悬浮红细胞、浓缩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浓缩白(粒)细胞、浓缩血小板、特制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冷沉淀等成分输血的适应证及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护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肝移植术前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和常规凝血试验(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s,CCTs)相关指标,分析检测指标对于肝移植术中用血的预测。方法 对2016年7至202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肝胆外科22例行肝移植手术的患者,术前监测TEG及CCTs等指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移植以术中及术后输血为主,输注悬浮红细胞:冰冻血浆:血小板的比例为1:2.31:0.13。肝移植术中输注红细胞数量和输注血浆的数量与R、K、ANGLE、MA、PT、INR和APTT、HB和HCT具有线性关系。输注血小板数量与K、ANGLE、PT、INR、APTT及HCT具有线性关系。术前R、MA、HB、HCT可预测术中是否大量用血。TEG与CCTs具有一定的相关性。MELD评分> 10分组与MELD评分≤10分组比较,术中红细胞用量明显增加(P <0.05),K值明显延长(P <0.05),ANGLE角明显减小(P <0.05),MA值明显减小(P <0.01),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TEG和CCTs结合起来监测肝移植患者术前的凝血功能,对于肝移植术中用血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尤其对于肝移植患者术中大量用血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实验(TEG)与凝血四项对凝血功能检测的价值及两者检测的一致性、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均行血栓弹力图、凝血四项及血常规检测的患者80例。比较血栓弹力图和凝血四项对凝血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并分析诊断的一致性及相关性。结果 TEG指标K值、R时间、α-Angle及MA值检测凝血功能的灵敏度分别为33.33%、25.00%、31.25%、29.17%;特异度分别为71.88%、84.38%、75.00%、68.75%;凝血四项指标PT、APTT、Fib及PLT检测凝血功能的灵敏度分别为43.75%、37.50%、35.42%、43.75%;特异度分别为56.25%、71.88%、78.13%、59.37%。TEG指标K值与凝血四项指标Fib、PLT呈负相关;R时间与PT、APTT呈正相关;α-Angle与PT呈负相关,与Fib、PLT呈正相关;MA值与PT、APTT呈负相关,与Fib、PLT呈正相关(P均0.05)。R时间与PT、APTT的诊断一致性较差,一致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Kappa=0.029,0.034;P=0.062,0.070);K值、α-Angle、MA值与Fib的诊断一致性较好,一致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Kappa=0.431,0.402,0.474;P均0.001);K值、α-Angle、MA值与PLT的诊断一致性较差,一致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Kappa=0.509,0.492,0.613;P均0.001)。结论血栓弹力图和凝血四项对凝血功能诊断的敏感度均较低,但两者呈显著相关性,诊断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具有多源性,涉及凝血系统的多个方面,其具体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知的发病机制主要有:稀释性凝血病、低温性凝血病、酸中毒性凝血病和消耗性凝血病等。对发病机制的新认识为临床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检测及治疗带来了新的改变。除常规实施"小容量复苏"和"允许性低血压"复苏的损伤控制性复苏策略外,近年来研究发现:对创伤低凝病人给予1:1的新鲜冰冻血浆(FFP)与红细胞(RBC)大比例血浆输注,可大幅度降低出血病死率和总病死率;抗纤溶治疗是近年来创伤止血治疗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院前创伤评分联合血栓弹力图对急诊骨折合多发伤患者伤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162例临床资料,根据Crams评分将所有患者按照伤情情况分为重度创伤组(n=36)与轻度创伤组(n=126),对比两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创伤严重程度评分(AISISS),同时分析两组血栓弹力图(TEG)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血块形成速率(K)、血块生成率(α角)、最大宽度值(MA)、凝血综合指数(CI)]。分析不同院前创伤评分与血栓弹力图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不同院前创伤评分联合血栓弹力图对急诊多发伤患者伤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轻度组Crams评分比重度组高,而APACHE-Ⅱ、AIS-ISS评分均较重度组低(P<0.05)。轻度组R、K值均小于重度组,而α角、MA及CI值均较重度组大(P<0.05)。Crams评分与R、K、CI呈负相关(r<0,P<0.05),与α角、MA呈正相关(r>0,P<0.005)。APA...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量输血(massive transfusion,MT)仍是失血性休克病人在尚未明确止血前的主要救治手段。既往的MT要求快速输注红细胞和晶体液以维持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和组织氧供,而忽视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补充,导致稀释性凝血病和发生"出血的恶性循环(bloody viciouscycle)",使失血性休克的病死率仍处于较高水平。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现在MT强调"止血性复苏(hemostaticresuscitation)"概念,增强补充凝血因子,建议以1:1:1的比例输注压积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及血小板,并且在未明确止血前减少等渗晶体液输注和实施允许性低血压复苏。一旦出血得到控制,应立即减少或停止输血,以降低后期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在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严重创伤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42例,其中治疗组17例,给予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治疗,对照组25例。所有患者均按损伤控制原则救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总输血量[红细胞(RBC)与新鲜冰冻血浆(FFP)]、ICU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RBC和FFP总输注量分别为(17.13±3.68)U和(15.98±5.13)U,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1.42±5.60)U和(20.18±4.57)U,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分别为(4.3±1.6)天和17.6%,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6±1.8)天和(4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小时和24小时后,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给予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能改善患者的外源性凝血功能,减少输血总量,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围术期指导成份输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4月5日至2016年10月30日择期在全麻下行肝脏部分切除术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男46例,女14例,年龄35~65岁,ASAⅡ或Ⅲ级,Child-Pugh分级为B或C级,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TEG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TEG组主要观察并测量凝血反应时间(R值)、形成时间(K值)、血栓最大幅度(Ma值)和凝固角(α值),并结合血气分析结果决定输注血液制品的种类和数量。对照组则根据凝血功能常规检测、血气分析结果及出血量的情况,选择输注血液制品的种类和数量。结果 TEG组的出血量以及血液制品输注量(包括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TEG组术后12、24h的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TEG可实时监控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指导围术期合理地输注血液制品,从而减少手术中血液制品的输入量,减少术后腹腔出血几率,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部分切除术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强化的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early 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EGDT)方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按照连续采样的方法收集我科就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9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接受一般液体复苏治疗的对照组(A组,27例),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的试验1组(B组,30例)和新鲜冰冻血浆强化的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治疗的试验2组(C组,22例)。组间患者一般情况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组间患者ICU入住时间,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MODS发生率以及住院死亡率的差异。结果与A组相比,B、C组患者1CU入住时间较短,ACS、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患者ICU入住时间较短,ACS、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冰冻血浆强化的EGDT方案有助于缩短SAP患者ICU入住时间,降低ACS、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男,44岁,2017年4月12日不慎被机器绞伤右下肢,右下肢自膝关节处完全离断,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入院后积极补液的同时完善相关检查,于联合阻滞麻醉下急诊行右下肢完全离断伤截肢术。术后入住ICU。术后血常规:WBC 7. 7×109/L,RBC 2. 84×1012/L,HGB 89 g/L,PLT 75×109/L。术后第1天输4 U去白悬浮红细胞、360 ml冰冻血浆,冷沉淀20 U,无输血不良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不同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暴露水平对术后出血和异体输血的影响。方法 195例择期行CABG患者,根据术前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情况均分为用药组、停药组和空白组。用药组包括术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停用不足7d者,停药组包括术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停用超过7d者,空白组包括术前未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者。主要观察术后出血和输血情况,前者具体包括术后引流量、大出血发生率和二次开胸止血率,后者包括输注异体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和浓缩血小板的量和率。结果用药组术后总引流量和大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多于空白组(P<0.05或P<0.01)。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量和输注率及总输血率在用药组、停药组和空白组间均呈逐渐递减的趋势。用药组的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量和输注率以及总输血率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或P<0.01),总输血率明显高于停药组(P<0.05)。三组围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下CABG术前7d内暴露于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患者术后出血和异体输血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autologous platelet-rich plasma,aPRP)对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下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输血量和术后短期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3例,男60例,女23例,年龄24~81岁,BMI 19.0~41.9kg/m2,ASAⅣ级。根据是否制备aPRP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48)。两组患者于麻醉诱导插管后经右侧颈内静脉置入三腔中心静脉导管和Swan-Ganz导管外鞘。随后,观察组于手术开始前完成aPRP制备,对照组开始手术。记录麻醉、手术、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主动脉阻断和DCHA时间。记录血栓弹力图反应时间(R)、α角和最大振幅(MA);记录术中出血量和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和血小板用量;记录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留观时间、30d内严重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需要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的急性肾功能不全、二次插管或气管切开、胸骨后感染或胸骨愈合不良、开胸止血)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CPB、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DCHA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EGα角和MA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红细胞、血浆和冷沉淀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留观时间、术后30d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DCHA下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aPRP可减少术中红细胞、血浆和冷沉淀的用量,但对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术后30d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在70岁以上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择期行OPCABG的340例患者纳入该研究,所有患者年龄均70岁,其中男282例、女58例。根据电脑随机数字法,患者被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30 mg/kg,麻醉诱导后,给药时间30 min;n=170)和安慰剂组(同等量的生理盐水;n=170)。主要研究终点为患者术后6 h和24 h引流量;次要研究终点为各种血制品输注量,各种血栓事件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较,氨甲环酸组术后6 h[(275.6±105.1)ml vs.(459.6±110.2)ml,P0.001]和24 h引流量明显减少[(685.3±202.5)ml vs.(915.9±223.6)ml,P0.001],术后红细胞输注量[(0.80±0.66)U vs.(1.60±1.30)U,P0.001]和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166±25)ml vs.(257±30)ml,P0.001]明显减少,各种血栓事件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70岁以上高龄患者OPCABG中,氨甲环酸可明显减少术后6 h和24 h引流量和输血量,而且并不增加血栓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输注不同贮存时间的红细胞对内毒素休克家兔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新西兰家兔48只,6月龄,体重2~2.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六组:假手术组(S组)、内毒素休克组(ES组)、内毒素休克+输注贮存1 d红细胞组(R_0组)、内毒素休克+输注贮存1周红细胞组(R_1组)、内毒素休克+输注贮存2周红细胞组(R_2组)和内毒素休克+输注贮存3周红细胞组(R_3组),每组8只。实验前1 d从家兔耳中央动脉采集15%的血容量模拟家兔失血状态。次日ES组、R_0组、R_1组、R_2组和R_3组经耳缘静脉注入脂多糖(LPS)5 mg/kg制备内毒素休克模型,S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2 h后,S组和ES组给予适量的复方乳酸钠,维持MAP65 mmHg, R_0组、R_1组、R_2组和R_3组分别输注不同贮存时间的红细胞,输注量为8 ml,为家兔血容量的5%,输血后继续输注适量的复方乳酸钠,维持MAP65 mmHg。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IL-1β、IL-8、TNF-α的浓度。处死家兔后取肺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肺损伤评分,测定肺湿/干重比值(W/D);检测肺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S组比较,ES组、R_0组、R_1组、R_2组和R_3组血浆IL-1β、IL-8、TNF-α浓度明显升高,肺损伤评分、W/D明显增大,肺组织MDA含量明显增加,MPO活性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ES组比较,R_0组、R_1组、R_2组和R_3组血浆IL-1β、IL-8、TNF-α浓度明显降低,肺损伤评分、W/D明显减小,肺组织MDA含量明显减少,MPO活性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R_0组比较,R_1组和R_2组血浆IL-8浓度明显升高,R_3组血浆IL-1β、IL-8、TNF-α浓度明显升高,R_1组、R_2组和R_3组肺损伤评分、W/D明显增大,肺组织MDA含量明显增加,MPO活性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R_1组比较,R_2组血浆IL-8浓度明显升高,R_3组血浆IL-1β、IL-8、TNF-α浓度明显升高,R_1组和R_2组肺损伤评分明显升高,肺组织MDA含量明显增加,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R_2组比较,R_3组血浆IL-1β、IL-8、TNF-α浓度明显升高,肺损伤评分、W/D明显增大,肺组织MDA含量明显增加,MPO活性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输注不同贮存时间的红细胞均可改善内毒素休克家兔急性肺损伤,贮存时间不超过2周的红细胞对内毒素休克家兔急性肺损伤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血栓弹力图指导下腹部创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对接受大手术的创伤患者121例,在手术后2h内采用深静脉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和血栓弹力图检测。筛查出高危患者108例,中危患者13例。患者均采取主动和被动物理干预措施,由专人负责监督完成,高危组患者使用下肢压力梯度治疗仪,中危组患者穿弹力袜,且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物理运动治疗量,包括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双下肢足泵运动,床上活动使用卧床患者功能锻炼器进行活动,同时进行适当的药物干预。结果高危组干预前后患者72h、1周、2周的血栓弹力图参数R值、M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危组患者在干预后2周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2h、1周、2周后高凝患者显著减少(均P<0.05);10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26%。结论采用检测血栓弹力图对腹部创伤术后患者筛查具有积极指导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和药物干预方法,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和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EG)在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4月至2017年11月的脓毒症患者57例,根据SOFA评分分为A组(SOFA≥10分)(26例)和B组(10分SOFA≥2分)(31例),另外选择同期非脓毒症且凝血功能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43例)。取静脉血检测TEG,分析比较各组间各项TEG检测指标。结果各组TEG检查结果比较,凝血反应时间(R值)和凝血酶形成时间(K值):A组C组B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及加固的速率(α角)和血凝块最大强度和硬度(MA值):A组C组B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R值、K值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α角、MA值与SOFA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B组患者28天死亡率为12.9%,随SOFA评分升高,A组患者28天死亡率高达46.1%。结论血栓弹力图能较全面、准确地分析脓毒症患者凝血状态,与SOFA评分存在一定相关性,血栓弹力图监测对评价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研究结直肠癌手术前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100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清D-二聚体、血栓弹力图检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配对分析。血栓弹力图中的凝集块形成速率(Angle)、最大幅度(MA值)分别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有明显相关性(P<0.05),年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与术前PT、APTT、血清D-二聚体、血栓弹力图无明显相关性(P>0.05);术后PT、APTT、血清D-二聚体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栓弹力图的凝血反应时间(R值)、Angle、MA值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的凝血功能出现明显变化,呈现高凝状态。建议术后适当应用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后并发硬膜外血肿的处理措施和转归,以及与此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统计了2011-07-2016-03我院行腰椎手术的603例患者,其中发现有症状的硬膜外血肿9例,均予以血肿清除手术治疗,术中、术后予以甲强龙静脉滴注治疗。将此9例患者作为血肿组;另按1:5的比例自603例患者中,选择45例术后无硬膜外血肿发生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其中8例神经功能有良好恢复(5例恢复至D级,3例恢复至E级),仅1例未恢复。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否为翻修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输注冰冻血浆,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翻修手术、术中出血量600 ml、手术时间120min、年龄65岁、输注冰冻血浆,均为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P0.05)。结论:腰椎手术后硬膜外血肿予以急诊血肿清除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年龄偏高、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输注冰冻血浆和翻修手术,均为引起该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