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估四川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防控成效,为调整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四川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消除评价实施方案》的要求,2020年在甘孜州稻城县、雅江县和阿坝州金川县3个县10个高砷村调查改水工程运转情况、水砷含量情况、地砷病患病情况等,开展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消除评价工作。结果 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高砷村改水率为100%,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为100%,饮用水水砷含量中位数为0.003 mg/L,水砷含量合格率为100%,检查了1 955人,检出病人6人,患病率为0.31%,病人均为轻度,无中、重度病人,未发现新发病人。结论 四川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防控措施有效,已达到消除标准,还应继续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确保保持持续消除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全省地氟病防治措施落实进度和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病情,为政府部门制定地氟、地砷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数据来源于全省饮水型氟中毒、砷中毒防治项目,全部调查工作按照《饮水型氟中毒、砷中毒防治项目技术方案》执行。结果调查降氟改水工程667个,其中正常运行(包括间歇供水)的477个,报废的190个,降氟改水工程合格率47.38%。调查村(屯)居民饮水氟含量均值≤1mg/l的村(屯)652个,占被调查村(屯)数的31.51%;1.0~2.0mg/l的村(屯)915个,占被调查村(屯)数的44.22%;2.0~4.0mg/l的村(屯)444个,占被调查村(屯)数的21.46%;>4.0mg/l的村(屯)58个,占被调查村(屯)数的2.8%。高砷水源筛查村(屯)288个,其中水砷浓度≤0.05mg/l的村(屯)有267个,水砷浓度0.05~0.2mg/l的有8个村(屯)。砷中毒普查8个村(屯),尚未查出地方性砷中毒病人。结论降氟改水工程合格率较低。饮水砷含量少部分地区超标、尚未查出地方性砷中毒病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大理州境内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分布及发病情况,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2008年对大理州开展高砷饮用水水源筛查,2009—2010年对高砷饮用水潜在病区村进行病情调查,2010—2016年对高砷饮用水病区村进行病情监测,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大理州12县市中筛查出32个潜在病区村和2个轻度砷中毒病区村,并确诊32例轻度砷中毒(77.75/10万)及5例可疑病例(12.15/10万);34个病区村的30个村已完成改水工程(88.2%),改水工程正常运行率为93.3%(28/30,其中正常供水28个、间歇供水2个)。结论大理州改水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由于存在高砷饮用水潜在病区,且病区中发现少数轻度砷中毒病例,为保障病区村群众身体健康,应加快病区村改水工程进度,提高改水工程正常运行率,加强病情监测和病区改水工程供水情况监测,以消除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危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平罗县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情况,于2012年对3个被列为国家级监测点的病区村(A、B、C)进行砷中毒患病调查;每村采集30名以往暴露过高砷水的成人(年龄在15~78岁,不足30人时,可补充检测疑似患者、正常人)尿样;并于枯水期采集1份末梢水水样,按照相应国标监测尿砷、水砷含量. 三个监测点由2个改水工程覆盖(B村2009年3月改水,A、C村2008年5月改水),改水工程运转正常且3个村水砷含量(<0.01~0.024 mg/L)均合格.共检查46人,未发现砷中毒患者;仅在C村检出4例可疑病例,占11.43%(4/35).尿砷含量在0.001~0.055 mg/L,中位数为0.008 mg/L,几何均值为0.009 mg/L.见表1.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内蒙古自治区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范围、强度, 以及患病情况和影响因素, 为精准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 - 2020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所辖全部旗县的所有自然村按不同供水方式(工程供水、理化净水、分散供水)对居民饮用水进行抽样调查, 采用原子荧光法检测水砷含量。采用《地方性砷中毒诊断》(WS/T 211-2015)对各受检村屯所有正在暴露或以往暴露过高砷水的常住人口进行砷中毒诊断, 查找砷中毒患者, 分析历史病区和高砷村及新发现高砷村的水砷分布情况, 并探讨砷中毒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全区共有1 186个砷中毒历史病区和高砷村, 主要分布在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8个盟市的28个旗县, 地区分布呈西多东少趋势。目前历史病区和高砷村的改水率为98.23%(1 165/1 186), 水砷含量合格率为99.83%(1 184/1 186), 水砷含量范围为0.000 ~ 0.093 mg/L;新发现水砷超标村4个, 水砷含量范围为0.074 ~ 0.142 mg/L。在已确定病区和高砷村检出砷中毒患者2 249例, 检出率为1.67%(2 249/134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河北省居民饮水砷含量现状以及是否存在地方性砷中毒,以便科学的制定防治措施。方法:在重点地区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点进行饮水砷含量测定及地方性砷中毒调查。结果:2003~2005年在河北省7个县35个乡175个村共采集722份居民生活饮用水,最高值为0.048mg/L。未发现砷中毒病人,也未发现饮水型砷中毒病区。结论:河北省饮用水砷含量全部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江苏省高砷地区饮水型砷中毒的病情现状,为进一步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2年监测高砷地区改水工程进度,并在所有改水工程中随机选择11个监测其运行情况;从高砷区中选择2个自然村作为监测点,对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的居民按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11-2001)进行砷中毒病情调查,同时采集监测点水样,测定饮水含砷量。结果 2011年完成改水工程11个,改水率29.73%,累计完成改水工程29个,累计改水率78.37%;2012年完成改水工程8个,改水率21.62%,累计完成改水工程37个,累计改水率100.00%。2011年11个改水工程均正常运转,其中10个水砷含量合格,合格率为90.91%。2012年11个改水工程均正常运转,水砷含量全部合格。2011年共调查307人,砷中毒9例,检出率为2.93%,均为轻度病例,可疑病例7例(占2.28%);2012年共调查353人,无中毒病例,可疑病例10例(占2.83%)。两年均未发现皮肤癌病例。结论江苏省高砷地区的改水工作基本完成,改水工程正常运转,可疑病人检出率稍有升高,需尽快采取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我省已查明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和高砷区改水降砷防治措施落实和工程运转情况,为进一步落实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于2011年6月采用询问法对陕西省商洛市、汉中市和咸阳市每个病区村和高砷水区进行调查,调查改水降砷防治措施落实和工程运转情况,并记录调查人、被调查人的身份和联系方式以便核实;现场查看改水降砷工程水源地,采集水源水水样,采用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AFS-930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检测,依据GB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 在80个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中,有61个自然村或村民小组已经改水,改水率为76.25%(61/80),未改水的有19个,占23.75%(19/80);检测17份水样,水砷含量在0.000 4~0.008mg/L之间.结论 我省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和高砷水区基本实施改水降砷,已改水的自然村水砷均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建议有关部门尽快落实未改水自然村的防治措施,实施全面改水;对于居住分散,一时无法找到合适水源,而现有的供水网络无法纳入的农户,建议实施搬迁,使病区百姓早日脱离高砷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江苏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及病情变化趋势。方法 2021年3-10月, 对江苏省27个县(市、区)全部1 972个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进行普查, 监测各病区村改水工程运转情况, 检测水氟含量;检查所有病区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结果 1 972个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均已完成改水, 改水工程全部正常运转且水氟合格。其中, 实现控制目标的病区村有1 774个, 占全部病区村的89.96%;控制措施达标的病区村有198个, 占全部病区村的10.04%。共监测改水工程47个, 其中小型改水工程2个, 占全部工程数的4.26%;大型改水工程45个, 占全部工程数的95.74%。共检查8~12岁儿童125 790例, 检出氟斑牙12 625例, 氟斑牙检出率为10.04%, 氟斑牙指数为0.19。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9.98%(1 854/18 579)、10.27%(2 704/26 323)、9.48%(2 765/29 152)、9.73%(2 835/29 145)、10.92%(2 467/22 591), 年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人群在改水后10 ~ 16年全死因与恶性肿瘤死亡情况,探讨改水对防治砷中毒远期危害的效果。方法:2020年4月,在山西省应县和山阴县的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选择在2003年实施改水的病区村作为调查点,以调查点的常住居民作为砷暴露组,并选取非病区村居民作为对照组,调查分析两组人群在2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阜阳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现状,掌握降氟改水工程使用情况,为进一步开展氟中毒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2012年中央补助安徽省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和"安徽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2012年修订)"要求开展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各项监测工作。结果高氟区改水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14.83%,氟斑牙指数为0.29;未改水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23.23%,氟斑牙指数为0.39;降氟改水工程均正常运转且水氟含量符合国家标准。结论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工程水氟含量合格;未改水病区监测结果与既往调查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焦作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工程运转情况,掌握焦作市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变化,为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试行)》,对全市589个病区村饮水现状和改水工程情况采用一村一表进行调查;每年随机抽取10个武陟县改水工程进行运行情况调查,每处工程采集1份末梢水水样测定水氟浓度;随机抽取5个病区村作为监测村,开展一般情况、8 ~ 12岁学生氟斑牙、25岁以上氟骨症病情监测;水样采集与保存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2006);水氟浓度检测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5-2006)测定;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s法;临床和X线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8).结果 病区村改水率80.48%,受益人口达63.70万人;监测改水工程30个,全部正常运转,水氟含量合格工程25个,合格率为83.33%;监测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呈下降趋势,但只有1个村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92,P<0.05);检出氟骨症病例40人,检出率为26.67%,均为轻度病例.结论 焦作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改水进度加快,要加强卫生与水利部门协作,保证病区改水工程建一处、合格一处;该市8 ~ 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下降不明显,应继续加强监测,关注病情动态变化,及时调整防治策略和措施,评估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了解和掌握满洲里市饮水型氟中毒监测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及改水工程运转情况,为防治地方性氟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满洲里市3个饮水型氟中毒监测村调查8~12岁在校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并对当地饮用水进行水氟含量检测.结果 2013-2014年满洲里市饮水型氟中毒监测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总检出率(分别为29.35%与27.24%)与1997年(44.73%)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68,P<0.05);2013-2014年满洲里市饮水型氟中毒已改水监测村饮用水氟含量[分别为(0.44±0.028) mg/L与(0.42±0.058) mg/L]与1997年[(2.05±0.192) mg/L]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475.503,P<0.05).结论 满洲里市改水工程对饮水型氟中毒的防治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仍然较高,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仍较艰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总报告)   总被引:111,自引:3,他引:111  
为查清我国地方性砷中毒的基本分布 ,指导和推进我国的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 ,采用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包括回顾性环境流行病学调查 ,重点病区调查和面上抽样调查 ,搜集掌握病情资料。采用环境化学标准方法与质量控制分析环境砷水平 ,回顾性调查中利用己有的环境砷资料 ,重点调查与面上抽样现况调查中检测环境砷含量。最后对二者结果进行计算机统计分析。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分布于 8省市区 ,40个县旗市 ,受影响人口 2 3 4 3 2 3 8人 ,其中饮水砷 >0 .0 5mg L高砷暴露人口 52 2 566人 ,查出砷中毒 782 1人。内蒙、山西仍为我国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重病区 ,新疆乌苏市的生产建设兵团与乌苏中的大部分高砷地区集中改水 ,病情减轻。内蒙、山西的一些乡村集中改水降砷效果较好。新确认吉林、宁夏各 1县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 ,其中以吉林省病区为典型。新发现山西 11县市、内蒙 1旗、吉林 1市、宁夏 1县、青海 1县和安徽 2县市的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新发现北京顺义区仍有饮水高砷暴露乡镇。未发现其它省、市、自治区有饮水高砷暴露地区。确认辽宁省曾报道的饮水高砷点现已消除 ;浙江桐乡市已有的饮水高砷地区现已降至饮水砷卫生标准以下 ;并发现北京市顺义区天竺乡天竺村连续 2 0余年的饮水高砷井自然转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饮用水砷含量检测,筛查高砷水源,确定高砷地区,为地方性砷中毒防治并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严格按照《河南省地方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对我县浅山区和河流沿岸居民生活饮用水进行抽样筛查,测定饮水中砷的含量。结果经对我县4个乡镇15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459份饮用水砷含量测定,饮水砷含量最高值为0.032mg/L,未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砷含量0.050 mg/L水质卫生标准。结论我县未发现高砷水源,饮水型砷中毒在我县发生和流行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青海省湟中、平安、乐都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饮水型氟中毒)病区病情及改水降氟工程运转情况,评价控制措施效果。方法:2018年,在青海省湟中、平安、乐都区的历史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村进行改水状况、改水工程运转情况及水氟含量调查;对调查村所有8 ~ 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抽取3个区的3个病区村进行25岁以上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四川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防治现状,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策略和做好改水工程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2019版)的通知》,2020年对四川省所有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自然村进行了改水工程情况及水氟含量调查,检查病区村全部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水氟测定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5-2006),儿童氟斑牙监测依照《氟斑牙诊断标准》(WS/T 208-2001),氟斑牙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调查97个病区自然村,截至2020-12-31已全部改水,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为100%,水氟含量合格率为100%;共检测儿童6647名,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18.05%。结论四川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12个县(市、区)97个病区自然村均已落实改水降氟措施,其中8个县达到控制标准,4个县防治措施达到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动态评价阿坝州金川县砷中毒病区改水防制措施,掌握病区病情变化趋势,为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消除评价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金川连续多年开展水砷检测和病情监测基础上,于2019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消除》(GB28595-2012)标准进行消除评价,县级自评后,经省级抽查验收。所得数据采用流行病学描述分析,砷中毒检出率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金川县高砷区改水全覆盖,多次监测饮水砷含量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改水后无地方性砷中毒新发病例,水砷浓度均小于0.01 mg/kg,达到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消除标准。结论金川县饮水型砷中毒病区改水防制效果较好,建议当地持续巩固改水措施,同时继续开展监测工作,确保金川县饮水型砷中毒达到持续消除目标,巩固防制成效。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是否存在地方性砷中毒,以及历史曾有高砷报道的顺义区地方性砷中毒现状。方法 在全市10个远郊区县进行饮用水井水砷含量的调查,并在历史高砷地区进行砷中毒情况调查。结果 北京市10个远郊区县除顺义外,水砷含量均小于0.05mg/L。全市的超标率为1.62%。顺义地区的水砷含量超标率为8.06%,最高浓度为0.143mg/L。未发现砷中毒患。结论 北京市未发现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和砷中毒患,但仍有潜在型病区存在。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金川县饮水型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金川县砷中毒的病情及流行特征 ,查明引起砷中毒的高砷来源。方法 对经检测饮水砷含量超标的村进行病情调查 ,同时对该村的地理、地貌、饮用水源及环境中砷污染情况进行调查 ,测定内环境和外环境介质中砷含量。结果 饮水砷含量检测有 3个共饮泉水源超标 ,最高饮水砷含量达 0 2 87mg/L ,超标 5倍多 ;共调查 375人 ,查出患者 6 2人 ,患病率为 16 5 3% ,其中年龄最小 11岁 ,最大 83岁。结论 四川省存在地方性砷中毒。共饮泉水中砷含量超标是引起该病流行的主要因素。由于没有其他环境砷污染 ,水砷含量高是自然形成的 ,因此属于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