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雪娟  赵琨 《山东医药》2022,(34):21-25
目的 探讨Tan评分对急性大脑中动脉(AMCA)M1段闭塞患者溶栓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156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MCA M1段闭塞患者,根据脑梗死溶栓(TICI)血管灌注分级将患者分为未通组94例和再通组62例。比较两组基础资料和Tan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CA M1段闭塞患者溶栓未通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an评分预测AMCA M1段闭塞患者溶栓未通价值,比较不同Tan评分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分级。结果 未通组Tan评分<2分、高血压史、心房颤动史比例和入院时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再通组,发病至入院时间长于再通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OR=4.318,95%CI:2.405~8.276)、发病至入院时间(OR=1.076,95%CI:1.025~1.128)、入院时NIHSS评分(OR=1.170,95%CI:1.081~1.395)为AMCA M1段闭塞...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后无效再通的关联性。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5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机械取栓术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10例,依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有效再通组(mRS评分<3分,49例),无效再通组(mRS评分≥3分,6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后无效再通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ys C对无效再通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前较高的血清Cys C水平(OR=1.007)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936)是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后无效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该两指标均有预测无效再通的应用价值(AUC=0.922,AUC=0.884;P<0.05),联合两指标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AUC=0.962,P<0.05)。结论 血清Cys C水平和NIHSS评分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后的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短期内出血转化(HT)的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及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43例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根据发病后90 d内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43例和非HT组100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延迟(OR=5.088,95%CI:1.050~24.650,P=0.043)、溶栓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16 s(OR=4.977,95%CI:1.126~21.992,P=0.034)、病变位置为前循环(OR=3.629,95%CI:1.059~12.427,P=0.040)、病因为心源性栓塞(OR=3.788,95%CI:1.312~10.939,P=0.020)、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3.788,95%CI:1.312~10.939,P=0.013)是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短期内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OR=0.107,95%CI:0.01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对大血管闭塞的预测价值.方法 利用“南京卒中注册系统”,回顾性分析发病24 h内入院且需行急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或介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患者就诊即刻进行NIHSS评分,根据DSA结果分为大血管闭塞组与非大血管闭塞组.大血管闭塞定义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I/M2段、椎动脉V4段或基底动脉存在血管闭塞,非大血管闭塞定义为未见血管闭塞或血管闭塞存在于大脑中动脉M3/M4段、大脑前动脉或大脑后动脉.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c统计量)评估NIHSS评分对大血管闭塞的预测能力,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判别大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前循环卒中63例,后循环卒中37例.NIHSS评分预测全部患者大血管闭塞的ROC曲线下面积(c统计量)为0.73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21 ~0.848],预测前循环与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分别为0.817(95% CI0.699 ~0.936)和0.683(95% CI 0.505 ~0.861).NIHSS评分判断全部患者大血管闭塞的最佳截断值为13分(灵敏度为0.776,特异度为0.697,阳性预测值为0.839,阴性预测值为0.6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水平提问”[优势比(odds ratio,OR)4.673,95% CI 1.853 ~ 11.786;P=0.001]和“凝视”(OR 3.514,95% CI 1.271 ~9.716; P=0.015)是大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基线NIHSS评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大血管闭塞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尤其对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预测价值较高.在NIHSS评分项目中,“意识水平提问”和“凝视”是判别大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磁共振血管 造影,对预测大血管闭塞状况的价值.方法 选择在发病6 h内完成磁共振血管造影的颈内动脉(ICA)系统脑梗死患者87例,根据血管闭塞位置,分为3组:无闭塞组38例、ICA闭塞组(ICA组,18例)、大脑中动脉(MCA)闭塞组(MCA组,31例),均在MRI检查前进行NIHSS评分.结果 ICA组和MCA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无闭塞组(p<0.001).NIHSS评定项目中的意识水平提问(P<0.001,OR=7.5,95%CI:2.8~17.9)、凝视(P=0.01,OR=3.7,95%CI:1.4~10.1),下肢运动(P=0.01,OR=7.4,95%CI:1.3~13.1)、失语(P<0.001, OR=7.8,95%CI:2.9~20.7)与是否有大血管闭塞相关.NIHSS≥9分对预测ICA系统大血管闭塞的效果最佳.结论 NIHSS评分的评估有助于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患者是否存在大血管闭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Solitaire支架取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解放军第一○一医院及南京金陵医院收治的前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222例,均经DSA证实,并行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根据患者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120例)和预后不良组(3~6分,10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闭塞部位(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侧支代偿、发病至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发病至再通时间、再通状态、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症状性脑出血等,并进一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预后良好率为54.1%(120/222)。两组患者年龄、入院NIHSS评分、入院ASPECTS以及性别、高血压病、闭塞部位、侧支良好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基线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预后良好组患者发病至穿刺(中位数)时间、发病至成功再通(中位数)时间低于预后不良组[182(138,230)min比236(170,305)min,237(175,269)min比288(223,367)min],成功再通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98.3%(118/120)比78.4%(80/102)],术后症状性脑出血比例低于预后不良组[2.5%(3/120)比21.6%(22/10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以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参数为自变量,以预后情况为因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高(OR=1.096,95%CI:1.050~1.144)、伴高血压病史(OR=8.401,95%CI:2.960~23.845)、基线NIHSS评分增高(OR=1.071,95%CI:1.007~1.138)、发病至成功再通时间延长(OR=1.019,95%CI:1.003~1.035)、术后发生症状性脑出血(OR=18.110,95%CI:4.656~70.434)均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入院ASPECTS分值较高(OR=0.641,95%CI:0.451~0.911)及成功再通(OR=0.127,95%CI:0.024~0.664)均为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入院ASPECTS较高、成功再通是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Solitaire支架取栓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年龄增高、伴高血压病史、基线NIHSS评分增高、发病至成功再通时间延长、术后发生症状性脑出血均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Solitaire支架取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AVBO)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的AVBO性脑梗死患者19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并将其分为有效再通(mRS评分≤3分)和无效再通(mRS评分>3分)。采用ROC曲线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c-ASPECTS)、基底动脉CT血管成像(BATMAN)评分、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造影侧支分级系统(ACGS-BAO)分级预测AVBO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最佳截断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VBO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的影响因素。结果 196例AVBO性脑梗死患者中,无效再通110例(56.1%)。有效再通与无效再通者收缩压、有糖尿病史者占比、NLR、NIHSS评分、pc-ASPECTS、BATMAN评分、ACGS-BAO分级比较,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后可溶性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微栓子监测对血管再闭塞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2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行机械取栓治疗,根据治疗后血管再闭塞情况分为血管通畅组(163例)、再闭塞组(65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可溶性P选择素、vWF以及微栓子监测阳性情况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管再闭塞的危险因素。用ROC曲线分析可溶性P选择素、vWF、微栓子监测对血管再闭塞的预测价值。结果血管通畅组发病后取栓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可溶性P选择素、vWF以及微栓子监测阳性均明显低于再闭塞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后取栓时间(OR=1.627,95%CI:1.199~2.209)、NIHSS评分(OR=2.492,95%CI:1.302~4.767)、可溶性P选择素(OR=2.083,95%CI:1.338~3.244)、vWF(OR=2.547,95%CI:1.293~5.019)、微栓子阳性(OR=2.784,95%CI:1.139~6.806)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后血管再闭塞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可溶性P选择素诊断截断值为57.85μg/L,ROC曲线下面积为0.787(95%CI:0.736~0.831);vWF诊断截断值为78.32μg/L,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95%CI:0.773~0.841),微栓子监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95%CI:0.719~0.828)。微栓子监测的敏感性明显低于vWF(72.31%vs 89.23%,P0.05),特异性明显高于可溶性P选择素、vWF(87.73%vs 76.69%、73.62%,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后可溶性P选择素、vWF、微栓子阳性均是血管再闭塞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血管再闭塞的预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颅内大血管闭塞引起的缺血性卒中预后很差,临床预后与闭塞血管再通的有效性和时间有关。Penumbra是一种机械性溶栓装置。Gandini等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9月—2010年7月,由颅内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并接受Penumbra机械溶栓术的18例患者。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术前症状进行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血管内介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1月—2016年7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大血管闭塞脑卒中病人39例,其中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15例,非介入治疗24例。结果介入组总再通率为86.67%;其中,前循环再通率为80.00%,后循环再通率为100.00%;发病6h病人13例,再通率为84.62%。介入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mR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介入组NIHS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可显著提高大血管闭塞的再通率,挽救缺血半暗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病人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急性心源性颅内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老年急性心源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103例,均行血管内治疗。观察血管内治疗疗效,其中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为疗效良好,3~6分为疗效不良。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血管内治疗疗效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管内治疗疗效危险因素。收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基础疾病、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价的入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变部位、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后出现出血转化。结果血管内治疗103例中,疗效良好47例(45.63%);疗效不良56例(54.37%)。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基础疾病、静脉rt-PA溶栓和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和术后出现出血转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和术后出现出血转化为影响血管内治疗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急性心源性颅内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的疗效良好,其中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和术后出现出血转化为影响血管内治疗疗效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膨式、完全可收回Solitaire AB支架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7月110例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8h内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疗效。术后血管再通情况使用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进行评估。术前和出院时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术后90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结果①术后血管再通率为87.3%(96/110),其中TICI3级为61.8%(68/110),TICI2a级为10.2%(11/110),TICI2b级为15.3%(17/110),12.7%(14/110)的患者血管未能再通。②出院时NIHSS评分(8±4)分,较入院时(18±4)分显著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90d时,预后良好率(mRS≤2分)为43.6%,全组病死率为12.7%。结论SolitaireAB支架能迅速、安全、有效地达到血管再通、血流恢复的治疗目标,提高颅内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但尚需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机械取栓术后对比剂外渗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卒中中心确诊为ALVOS、经机械取栓术血管成功再通的患者52例,分为无对比剂外渗组(22例)和对比剂外渗组(30例)。统计2组患者的基线信息、围手术期参数及术后90 d预后情况。 结果2组患者入院前阿尔伯塔早期卒中CT评分、从发病到血管再通的时间、从动脉穿刺到再通的时间及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出血转化是对比剂外渗的独立危险因素(OR=7.016,95%CI:0.021~0.957,P=0.045)。 结论出血转化是影响机械取栓术后造影剂外渗的独立危险因素;ALVOS患者入院CT显示低密度灶,发病后就诊时间长,院内血管再通时间长,可导致机械取栓术后对比剂外渗,提示卒中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比较静脉溶栓治疗与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有症状的急性颈内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有症状的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共35名,根据予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静脉溶栓治疗组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组。静脉溶栓治疗组患者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而血管内介入治疗组患者接受颈内动脉闭塞处支架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预后疗效情况。结果 血管内介入治疗组患者血管完全再通率显著高于静脉溶栓治疗组患者(P<0.05),两组的血管再通情况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相应治疗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都有显著降低(P<0.05),但血管内介入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静脉溶栓治疗组(P<0.05)。随访3个月后,血管内介入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mRS评分)明显低于静脉溶栓治疗组,疗效显著率也明显高于静脉溶栓治疗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够提高急性颈内动脉闭塞造成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疗效及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首次通过效应(FPE)的关系以及SII对FP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宝鸡市中心医院自2017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神经内科住院并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219例,根据取栓装置首次通过闭塞血管后是否成功再通分为FPE组和非FPE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及既往史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颤动、吸烟)、实验室指标(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SII)、临床资料[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Albert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血栓负荷评分(CBS)、是否静脉溶栓、脑梗死类型及血管闭塞位置]、手术相关数据[发病至动脉穿刺时间、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血管再通技术、血管是否再通(以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评估)]和手术预后指标如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患者死亡情况,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影响FP...  相似文献   

16.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是预测卒中转归的一种有效工具,已广泛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严重程度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未发现血管闭塞的急性卒中患者倾向于NIHSS评分较低和转归较好。据最近出版的Stroke报道,NIHSS评分能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管闭塞及其部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桥接治疗与直接机械取栓治疗大血管闭塞(LVO)-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2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00例LVO-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桥接治疗组52例,机械取栓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有效再通血管比例、预后良好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入院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 d及1、2、4周后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3 d及1周后GCS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5);其中治疗2、4周后桥接治疗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机械取栓组(均P<0.05)。两组患者有效再通血管比例(84.62%比77.08%)、并发症发生率(15.38%比27.0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桥接治疗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机械取栓组(69.23%比4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直接机械取栓相比,桥接治疗对LVO-AIS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远期预后更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ICAD)和栓塞两种病理机制导致的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AVBO)患者临床特征及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116例AVBO患者,根据病理机制将其分为ICAD组72例和栓塞组44例。收集并比较患者术前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资料)、术中血管造影检查结果[闭塞位置、急性基底动脉闭塞侧支循环血管造影评分(ACGS-BAO)]、术后即刻血管再通成功情况、围术期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房颤动史、卒中史、吸烟史者占比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基底动脉计算机扫描血管造影评分(BATMAN)、静脉溶栓率、发病至入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AD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低于栓塞组(P<0.05)。两组患者血管闭塞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D组闭塞部位常见于椎动脉V4段、基底动脉中段,栓塞组闭塞部位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颈动脉穿刺入路对复杂手术路径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脑梗死行机械取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6例,均为复杂手术路径下采用颈动脉穿刺入路行Solitaire FR支架技术行动脉机械取栓术。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静脉溶栓、发病至穿刺时间、发病至血流再通时间、穿刺至血流再通时间、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等资料。采用取栓改良脑梗死溶栓(m TICI)分级、术后24 h NIHSS评分、术后脑出血及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颈动脉穿刺取栓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 (1) 6例复杂路径患者行颈动脉穿刺后均成功实施取栓术,血管均再通,mTICI 2b级,其中4例达mTICI 3级;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2)术后复查颈部血管超声,未见夹层及血肿。术后24 h NIHSS评分2~22分,中位NIHSS评分12. 5 (9. 8,13. 8)分,低于入院时[评分8~22分,中位NIHSS评分18. 5 (13. 5,19. 8)分;Z=-2. 032,P=0. 042]。(3) 90 d mRS评分,预后良好3例,预后不良3例,其中死亡1例(症状性颅内出血)。结论对于复杂路径的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使用颈动脉穿刺入路取栓治疗可快速建立手术通路,实现闭塞血管的有效再通,可尝试作为解决前循环复杂取栓路径、改善该类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M1段)闭塞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分析侧枝循环水平与溶栓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结果分为再通组和未通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合并症、既往史、用药情况等)、实验室指标(凝血功能、肝功能、血小板、血脂等)以及侧枝循环水平。结果比较再通组tan评分情况显著优于未通组,≥2分者显著高于未通组(χ2=14.088,P 0.01);两组患者合并心房颤动和高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5、5.209,P 0.05);两组患者发病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通组显著低于未通组(t=2.185、2.304,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再通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DL-C)、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未通组(t=2.472、2.012、2.107,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NIHSS评分、LDL-C水平为溶栓效果的危险因素(OR=17.842、1.841、3.977,P 0.01),tan评分≥2分为保护因素(OR=0.048,P 0.01)。tan评分≥2分的患者与tan评分2分患者的mRS评分间有统计学意义(Z=3.278,P 0.01),其中,tan评分≥2分的患者MRS评分0~2分的比例显著高于tan评分2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44,P 0.01)。结论侧枝循环水平与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溶栓效果相关,tan评分可用来预测溶栓再通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