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为了验证透明质酸修饰后的壳聚糖材料能否作为神经支架材料,课题组在前期体外实验结果的延续下,进行体内试验观察。目的:比较经透明质酸、多聚赖氨酸修饰的壳聚糖支架及单纯壳聚糖支架在脑组织中的生物相容性及抑制瘢痕作用的优越性。方法:将3种支架植入Wistar大鼠脑皮质损伤区,术后3,7,14,28,56d分别取脑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观察,观察移植部位炎症反应及瘢痕组织形成、神经细胞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各组支架与脑组织相容性良好,用透明质酸修饰的壳聚糖复合支架组与其他壳聚糖支架组相比,支架周围炎症反应轻、支架周围GFAP阳性细胞数少,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提示各组壳聚糖支架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用透明质酸修饰的壳聚糖复合支架较其他壳聚糖支架抑制瘢痕作用明显,有利于神经细胞的生长,在组织工程应用中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七氟醚与丙泊酚具有镇痛的作用,还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了解。目的:研究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对脊髓骨折大鼠疼痛递质、神经细胞活性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eotein,CREB)的影响。方法:8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抽取15只作为健康组进行对照,剩余大鼠建立脊髓骨折模型,建模中意外死亡5只,60只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七氟醚组、丙泊酚组以及联合组,每组15只。七氟醚组大鼠置于密闭实验箱中,给予氧流量2 L/min,吸入2%七氟醚0.5h;丙泊酚组大鼠于尾静脉泵注2mL/(kg·h)丙泊酚4h;联合组大鼠在七氟醚组的基础上给予丙泊酚干预;健康组与模型组大鼠吸入纯氧0.5 h。在治疗后1 d及1,2,3周,采用von Frey细丝法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形态;TUNEL检测脊髓组织中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Real Time-PCR...  相似文献   

3.
背景:近10年来使用皮质电刺激治疗脑卒中的动物和临床试验均得到了比较肯定的结果。目的:观察全植入式皮质电刺激器长时间、低强度、变频皮质电刺激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的脑梗死模型。选取Bederson评分为1-3分的大鼠40只进行MRI扫描,筛选出有皮质梗死的大鼠(n=23),MRI测定梗死灶周边皮质的位点,确定接受皮质电刺激治疗的靶点,大脑中动脉阻塞后第6天植入电刺激器。将23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皮质电刺激组(n=13大鼠每天进行皮质电刺激治疗2次/d,每次持续30 min,电刺激频率10 s内在50,20和5 Hz之间变动并重复循环。无刺激组(n=10)仅植入电刺激器,无电刺激输出。在植入电刺激器后第2天和第16天,两组大鼠进行前肢使用不对称、足失误测试,第16天最后一次行为学评价完成后,取出电刺激器进行检测,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梗死灶周围皮质结构及细胞形态。结果与结论:23个电刺激器取出后,仅发现1个皮质电刺激组电刺激器不能正常工作,其余各电刺激器性能均保持良好。除1只大鼠在电刺激器植入部位的皮肤有破溃,愈合稍差,其余大鼠皮肤切口均愈合良好。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脑梗死电极植入处皮质组织结构清晰完整,神经细胞排列整齐,神经元胞浆丰富,核仁清楚,正常胶质细胞结构完整,细胞周围间隙致密无水肿。足失误和前肢使用不对称测试结果均显示第16天皮质电刺激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显著优于较无刺激组。结果表明采用了一套用于大鼠脑梗死模型的全植入式皮质电刺激器,建立了安全的植入方式及刺激模式,并证明低强度、长时间、变频的脉冲式电刺激模式是安全的,且有助于促进大脑局灶性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背景:甲醛作为一种有毒物质可给人体带来严重的损害,同时又缺少有效的防治方法。 目的:观察中药三七复方合剂对甲醛熏染大鼠肝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甲醛组和三七治疗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甲醛组每天置于静态熏染箱内行甲醛熏染,连续8周;三七治疗组处理同甲醛组,但自第5周起,每日给予三七复方合剂灌胃1次。 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甲醛熏染8周甲醛组大鼠肝组织肝小叶形态结构紊乱、肝细胞呈现明显的增殖现象,窦间隙缩窄,而三七治疗组肝组织的形态结构明显恢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甲醛组大鼠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1),而三七治疗组与甲醛组相比则明显降低(P < 0.01)。结果证实,三七复方合剂能够降低由甲醛诱发的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可有效减缓由甲醛诱发的大鼠肝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表明, 神经节苷脂(GM1)通过激活神经营养因子,抑制毒性产物对神经元的损害,并且能够减少兴奋性氨基酸所引起的神经细胞的死亡起到促进神经细胞修复的作用。 目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同时应用GM1,观察两者对脑损伤大鼠恢复的影响。 方法:取健康Wistar大鼠制成重型液压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分成3组:损伤组(培养液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神经干细胞+GM1组。脑损伤后4 d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AQP4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的变化,并于脑损伤后24 h,3 d及伤后1,2,3,4 周行动物神经学缺损评分,在脑损伤后21~28 d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4周后处死大鼠行免疫组化、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学观察。 结果及结论:脑损伤后4 d脑损伤周围组织AQP4及其mRNA的表达损伤组高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高于神经干细胞+ GM1组(P < 0.05);移植后1,2,3,4 周,大鼠神经学缺损评分及水迷宫测试结果显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功能,联合应用GM1有协同效果。移植4周后苏木精-伊红染色神经干细胞+ GM1组出现典型的神经细胞样形态学改变且软化灶消失。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大鼠损伤灶脑组织中的BrdU阳性细胞数神经干细胞+GM1组高于NSCs移植组和损伤组。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学功能,联合应用GM1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6.
背景: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是常用的两种评价骨组织修复程度的方法,但上述两种方法能否有效地评价骨缺损修复过程中骨组织成熟度,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 目的:比较Masson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两种方法判定骨组织成熟度的敏感性。 方法:构建新西兰白兔15 mm桡骨缺损的动物模型,植入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组织工程化骨,分别于术后第4,8,12周随机选取6只动物摄X射线平片,随后处死取材,进行大体标本观察、Masson染色及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X射线片与大体标本可见兔桡骨缺损逐渐修复,新生骨走向成熟骨。术后4周,苏木精-伊红染色在材料与骨的结合部及中间的材料上均形成大量新生软骨,有类骨样组织形成及有少量编织骨出现;Masson染色主要表现为绿色,可见到少许红染。术后8周,苏木精-伊红染色出现更多的新生骨组织,并更趋于成熟,出现了成熟的骨细胞及大量编织骨,有血管形成;Masson染色主要表现为红-绿相间。12周时,苏木精-伊红染色新生骨逐渐改建,形成髓腔,有大量板层骨相互融合成片;Masson染色主要表现为红色。说明Masson染色结合苏木精-伊红染色能较好判定新生骨走向成熟骨的过程,但在判定骨质成熟度时Masson染色较苏木精-伊红染色更直观。  相似文献   

7.
自1863年Waldeyer倡导使用苏木精染色细胞核,伊红染色细胞质,使不同组织和细胞成分呈现不同颜色和产生不同的折射率,HE染色一直被广泛应用于病理形态学诊断、教学和研究。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苏木精通常为自然氧化或人工氧化两种,将自然氧化和人工氧化的苏木精以1∶1比例混合成混合苏木精,染色效果很好,现将这三种类型的苏木精在HE染色中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背景:含有大黄的复方中药消可宁能有效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 目的:观察大黄酸对髙糖培养的SD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以20,40,80 μmol/L浓度的大黄酸刺激髙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DAPI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率。 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及DAPI染色结果显示大黄酸可促进髙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凋亡,且与浓度与时间成正相关。各组肾小球系膜细胞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表明大黄酸对髙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产生影响且与浓度及时间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神经系统的各种细胞,因此在神经损伤修复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而RNA干扰避免了永久基因沉默的弊病,最有希望与神经干细胞移植相结合治疗颅脑损伤。目的:检测是否可以通过沉默NgR基因的方法提高神经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制成重型液压颅脑损伤模型后随机区组法分为3组,每组20只。实验组:造模24h后向损伤的大鼠脑组织内注射NgR基因沉默的神经干细胞悬液6μL;对照组:同法注射等量的神经干细胞悬液;空白组:同法注射等量的不含干细胞的培养液。伤后24h,3d,1,2周行动物神经学缺损评分。2周后处死行免疫组织化学和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与结论:转染小分子干扰RNA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NgR基因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移植后1周和2周,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大鼠神经学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脑组织切片中的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伤后2周苏木精-伊红染色空白组可见损伤处脑组织断裂,为瘢痕连接,有明显空洞形成;对照组在移植部位出现典型的神经细胞样形态学改变;实验组出现典型的神经细胞样形态学改变且空洞消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空白组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为(37.92±16.02)个/高倍视野,对照组为(89.68±15.34)个/高倍视野,实验组为(102.67±13.52)个/高倍视野,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神经干细胞NgR基因沉默后立体定向移植治疗大鼠脑损伤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学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川陈皮素(nobiletin, NOB)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单纯性肥胖症大鼠肠道菌群及其产物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的影响。方法:将2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模型组(16只)。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制备单纯性肥胖症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6只)和川陈皮素组(6只)。川陈皮素组给予川陈皮素溶液(100 mg·kg-1·d-1)灌胃治疗,连续干预21 d。隔天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肝脏和脂肪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脂水平,以16S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 rRNA)测序法分析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LC-MS)联用方法检测大鼠SCFAs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升高(P<0.01),脂肪细胞直径明显增大,出现肝细胞空泡化现象并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毓麟珠对卵巢早衰(POF)大鼠自噬的影响,并分析其防治POF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6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POF模型。造模成功大鼠分为POF组、戊酸雌二醇(0.09 mg/kg)组(简称雌二醇组)、低剂量(7.56 g/kg)毓麟珠组、高剂量(15.12 g/kg)毓麟珠组和毓麟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抑制剂EX527组(简称毓麟珠+EX527组),每组16只。低、高剂量毓麟珠组大鼠分别灌胃相应剂量的毓麟珠药液,雌二醇组大鼠给予戊酸雌二醇溶液灌胃,毓麟珠+EX527组大鼠在给予15.12 g/kg毓麟珠药液灌胃的同时腹腔注射10 mg/kg EX527,正常组和POF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干预,每天1次,连续给药3周。给药结束后,记录各组大鼠的双侧卵巢重量和体重,计算卵巢指数;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和抗缪勒管激素(AMH)水平;检测各组大鼠卵巢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卵...  相似文献   

12.
背景:亚甲蓝可阻碍感觉神经的异常疼痛传导,其机制是阻断缓激肽诱导的痛觉过敏,消除局部组织炎症引起的痛觉过敏反应。目的:观察亚甲蓝溶液对大鼠腰椎脊髓及脊神经节功能的影响,明确亚甲蓝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安全性。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4只。暴露大鼠腰节段硬膜,亚甲蓝0.2 mL组、亚甲蓝1 mL组、亚甲蓝2 mL组分别于大鼠硬膜外注入相应量的亚甲蓝;生理盐水组大鼠硬膜外注入1 mL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进行此步操作。分别在注入后30 min,2 h,24 h,72 h每组分别随机对6只大鼠进行灌流固定,并切除相应节段脊髓及神经节,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对比组织结构改变。结果与结论:亚甲蓝各组大鼠注入后30 min,2 h,24 h,72 h时间脊髓及神经根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脊髓背侧面结构完整,白质与灰质分界清晰,白质中神经纤维致密,纤维间有圆形或卵圆形的神经胶质细胞核;灰质后角神经纤维致密;神经元细胞,胞核圆形染色浅,核仁明显;细胞群间有成束的神经纤维。亚甲蓝各组大鼠腰椎脊髓及脊神经节与生理盐水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的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硬膜外注入1%亚甲蓝对脊髓及脊神经结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川芎嗪(TMP)防治大鼠炎症反应与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18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CIRI)、尼莫地平组(N)和TMP组,TMP再分为低剂量组(L)、中剂量组(M)和高剂量组(H)3个亚组,CIRI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CIRI模型;TMP各组于术前30 min分别尾静脉注射5 mg/kg、10 mg/kg和30 mg/kg TMP进行干预,N组尾静脉注射尼莫地平(1 mg/kg),sham组和CIRI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各组SD大鼠于构建CIRI模型苏醒后立即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各组再灌注24 h进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尼氏(Nissl)染色检测顶叶皮质缺血半暗带形态变化;ELISA检测顶叶皮质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8的表达,TUNEL检测顶叶皮质中的神经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β-catenin的阳性细胞在顶叶皮质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顶叶皮质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CIRI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增高(P<0.01),HE与Nissl染色见神经细胞肿胀变性,部分呈空泡样改变,细胞核固缩深染,神经元数量减少(P<0.01),尼氏体数量显著减少(P<0.01);炎症因子IL-1β和IL-8的浓度显著上升(P<0.01),凋亡细胞与β-连环蛋白(β-catenin)阳性细胞及其平均吸光度值均显著增多、增高(P<0.01);Bcl-2蛋白表达下降,而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CIRI组比较,N组及TMP干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1),HE及Nissl染色发现大神经元水肿减轻,少许神经元被破坏,神经元数量增多(P<0.01),尼氏体数增多(P<0.01);炎症因子IL-1β和IL-8浓度显著下降(P<0.01),凋亡细胞与β-catenin阳性细胞及平均吸光度值均显著减少(P<0.01);Bcl-2蛋白表达增加,而Bax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与N组比较,随着TMP浓度的递增,神经功能、炎症反应与神经元病理变化呈现量效关系(P<0.05).结论 TMP干预处理后可以减轻大鼠CIRI后神经功能缺损、神经元受损、组织水肿、炎症因子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顶叶皮质区β-catenin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大多数脑缺血是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基础病变条件下发生的。因此,构建高脂血症复合脑缺血大鼠模型,研究基础性病变对脑缺血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复合脑缺血大鼠模型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其高脂血症病理因素对脑缺血的影响。 方法:实验以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然后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3,7 d,采用TTC染色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缺血部位体积,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缺血边缘区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缺血边缘区细胞超微结构改变。 结果与结论:TTC染色结果显示高脂+脑缺血7 d组大鼠的脑缺血部位体积明显减小。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所有脑缺血模型都呈典型的缺血性改变,脑缺血7 d的小胶质细胞数量比3 d的明显减少,高脂+脑缺血7d相对于3 d的变化更明显。超微结构显示所有脑缺血模型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核膜皱缩,线粒体嵴基本完全消失,内皮细胞线粒体减少,神经突触的突触小泡大部分溶解,缺血7 d,尤其是高脂+脑缺血7 d的上述损伤减轻,神经元变性、坏死减少,线粒体损伤恢复,线粒体嵴也明显增多,神经突触的突触小泡明显恢复。说明高脂血症促进了脑缺血损伤的恢复,其原因可能是高脂血症因素激活了体内某种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细胞凋亡和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成年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SAH组(SAH)和lidocaine处理组(lidocaine)。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备动物模型。lidocaine组注射盐酸利多卡因。分别于不同时间灌注后取脑。取用部分基底动脉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形态改变和测量基底动脉的管径和管壁的厚度,使用脱氧核糖核酸(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利多卡因组从第3 d开始内径周长增加,管壁厚度缩小。TUNEL检测显示:SAH组凋亡细胞随时间逐渐增加,而利多卡因组的凋亡细胞逐渐减少。结论:利多卡因能明显减轻大鼠SAH后迟发性的脑血管痉挛及减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凋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电镜半薄切片通常用于电镜超薄切片前的定位观察 ,我们在定位观察时发现 ,由于切片薄 ,结构显示清晰 ,可用于光镜研究 ,其观察结果优于石蜡切片。多年来 ,我们已将电镜半薄切片应用于实验研究和研究生课题实验。方法 :取材后将组织修为 1立方毫米左右 ,常规电镜样品处理 ,环氧树脂 6 18包埋 ,修块 ,L KBV型超薄切片机切片 ,切片厚度 1微米 ,脱树脂后 ,苏木精染色 ,H· E或甲苯胺兰染色 ,37℃温箱烤干 ,封片 ,观察。结果 :苏木精染色显示 ,细胞核呈紫兰色 ,胞浆淡兰色 ;H·E染色显示 ,细胞核为紫兰色 ,细胞质淡粉红色 ,但伊红染色较石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木犀草素(Lut)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是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日龄新生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HIBD组)和Lut治疗组(HIBD+Lut组)。用Rice-Vannucci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HIBD+Lut组在造模后即刻通过腹腔注射给予50 mg/kg Lut,连续3 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同时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3 d后,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评估脑梗死范围;用干/湿重脑含水量法评估缺血脑半球的脑水肿情况;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以及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和神经元核抗原(NeuN)荧光双标共定位法观察缺血脑半球海马和皮质中神经元损伤情况;用商用试剂盒检测缺血脑半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脑半球的海马和皮质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蛋白表达水平。取35日龄大鼠,用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的认知功能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HIBD组大鼠脑梗死、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预防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的效果。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30只,鼠龄10周,体质量300~320 g。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LIPUS干预组(C组),每组10只。B组、C组腹腔注射脂多糖(20μg/kg)2次,1次/天;随后两侧臀肌交替注射甲强龙(40 mg/kg)3次,1次/天。C组造模前1周对大鼠进行双侧股骨头LIPUS干预;A组相同时间腹腔及臀肌注射等比例0.9%氯化钠溶液。4个月后处死3组大鼠并取双侧股骨标本,行股骨头大体标本观察、X射线平片检测,Micro-CT扫描观察股骨头微观结构变化并进行骨计量学分析,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股骨头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鼠股骨头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稀疏,于软骨下区骨小梁稀疏、断裂尤为显著,其内可见空洞样无骨小梁区,并且股骨头感兴趣区骨表面积与骨体积比值(Bs/Bv)、骨体积与总体积比值(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及骨矿物质密度(BMD)等骨计量学参数明显降低,而骨小梁间隙(Tb.Sp)显著升高;HE染色病理切片显示大量空骨陷窝及骨细胞核固缩,骨小梁变窄或断裂。与B组比较,C组感兴趣区Bs/Bv、Bv/Tv、Tb.Th、Tb.N、BMD等骨计量学参数明显升高,Tb.Sp降低;HE染色病理切片显示空骨陷窝及骨细胞核固缩减少。结论 LIPUS干预组能明显改善SANFH大鼠股骨头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改变,这可能为以后临床长期服用激素的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预防SANFH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肾形态结构和肾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周CCl4组和6周CCl4组,每组5只。对照组背部皮下注射橄榄油(0.12ml/100g鼠重),CCl4组以0.3ml/100g鼠重背部皮下注射60%CCl4橄榄油。2周CCl4组和6周CCl4组大鼠分别于实验的第3周和7周的第1d处死。肾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aspase-3、Bax、TUNEL观察肾细胞凋亡。结果对照组肾小球和肾小管结构均正常。2周和6周CCl4组的肾小球结构正常,2周CCl4组病变较轻、6周CCl4组肾皮质近端小管管腔狭小,上皮细胞浊肿,空泡变性,微绒毛脱失。对照组和2周CCl4组Caspase-3、Bax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未见阳性细胞表达;而6周CCl4组则在近髓质处的皮质内,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质呈现棕黄色阳性反应。TUNEL显色2周CCl4组可见肾皮质内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核和少量的肾小球细胞核呈阳性表达,而6周CCl4组在大量的远曲小管及少量近端小管的上皮细胞核呈阳性表达。结论CCl4诱导性肾损伤大鼠,2周时肾组织的近端小管上皮及少量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凋亡,而损伤6周时,肾皮质近端小管受损,上皮细胞变性;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成药血必净对心肺复苏模型大鼠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Utstein模式建立心肺复苏大鼠模型,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血必净组和生理盐水组。血必净组和生理盐水组在建立心肺复苏大鼠模型后分别给予腹腔注射血必净和生理盐水。10d后采集鼠脑连冷冻切片后利用3DDoctor三维重建血必净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脑损伤区域并测算脑损伤面积与体积;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损伤区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成功建立心肺复苏大鼠模型,模型制作成功率50%;三维重建生理盐水组和血必净组大鼠鼠脑,经3D-Doctor 4.0测算,血必净组鼠脑皮质损伤面积和梗死灶体积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心肺复苏模型大鼠脑损伤区周围皮质出现凋亡细胞;给予血必净治疗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血必净可以下调损伤区周围皮质神经细胞的凋亡指数(AI)。结论大鼠心肺复苏脑损伤后,给予血必净治疗后能减少大鼠脑内皮质损伤区面积和梗死灶体积,抑制损伤区周围皮质神经细胞的凋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