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汕头市8~10岁儿童碘营养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碘营养干预试验前后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探讨提高学龄儿童碘营养水平的有效措施。方法向居民统一供应含碘30~50mg/kg的碘盐,并指导正确食用,同时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正确率。调查综合干预实施前后居民户碘盐合格情况、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和甲状腺肿大率。结果干预前(1999年)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为69.60μg/L,居民碘盐合格率为10.0%,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17.3%,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及格率和行为正确率均低于50%;干预后(2002年)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43.15μg/L,居民碘盐合格率为94.5%,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7.1%,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及格率和行为正确率均高于80%。结论缺碘地区通过食盐加碘,配合有效的全民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学龄儿童的碘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公众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群防群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滚雪球方法,网络邀请公众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到问卷1 576份,有效问卷1 553份,有效回收率为98.5%。调查对象的流行病学知识知晓率为87.3%,病原学知识知晓率为93.1%,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5.9%;对新冠肺炎的畏惧态度平均得分为(15.47±3.15)分,对政府认同态度的平均得分为(11.28±1.58)分,预防行为平均得分为(24.47±2.61)分;男性在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知识上的认知得分较女性高(P<0.05),女性对疫情的畏惧态度和对政府的认同态度得分较男性高(P<0.05);城市户籍者的预防知识得分高于农村户籍者(P<0.05)。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职业、对疫情关注程度、流行病学知识、病原学知识是对疫情畏惧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对疫情关注程度和预防知识是预防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公众对新冠肺炎的知晓率和对政府的认同度较高,对疫情的畏惧程度和预防行为均中等偏上。建议有针对性地对公众开展新冠肺炎预防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海市居民对碘盐的选择意愿及对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进一步推动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方法 2010年4月,对北海市3个主城区6个街道办事处(镇)有固定电话的家庭成员进行电话问卷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碘盐选择意愿及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拨打电话1 290个,有效应答234人;主动选择购买碘盐的155人,占66.2%(155/234),选择购买不加碘食盐或对是否选择碘盐持无所谓看法的73人,占31.2%(73/234);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自主选择碘盐率分别为76.3%(100/131)、70.1%(24/34)、45.0%(31/69),海城区高于铁山港区(P〈0.01)。听说过碘缺乏病的108人,占46.2%(108/234),未听说过碘缺乏病的126人,占53.8%(126/234),了解碘缺乏病危害的79人,占调查总数的33.8%(79/234);了解碘缺乏病预防方法的51人,占调查总数的21.8%(51/234);海城区、银海区和铁山港区居民碘缺乏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在8.8%~61.1%之间,海城区居民碘缺乏病各项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铁山港区(均P〈0.05)。结论北海市居民食用碘盐和碘缺乏病知识认识不足,提示应进一步加强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工作,普及碘缺乏病知识,提高自觉食用碘盐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州市海珠区居民户食用碘盐情况,为完善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碘缺乏病碘盐监测方案》,每年抽取9个监测点,每监测点抽取32户居民户,2002-2011年10年间共采集2 880份居民户食用盐,采用GB/T13025.7-1999直接滴定法对采集的食用盐进行含碘量检测,并开展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 海珠区近10年居民户的碘盐覆盖率为97.29%,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4.93%;各年度的居民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均达到90%以上,但盐碘的变异系数、非碘盐频数较高;居民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结论 广州市海珠区连续10年居民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符合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但需继续加大碘盐监管力度,提高碘盐含碘量均匀度,打击私盐,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居民正确食用合格碘盐.  相似文献   

5.
目的我国公众自救互救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在急危病发生时能现场施救的措施较少,因此对非专业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在倡导全民参与的院前急救中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了解商丘市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现状,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为构建合理的急救培训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05-01-2017-05-01商丘市梁园区和睢阳区作为研究区域,每个区抽取2个社区做为研究场所。采用掷硬币法随机将2个社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自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院前急救知识、态度、行为以及急救知识学习需求问卷3部分。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居民性别(χ~2=0.177,P0.05)、年龄(χ~2=8.260,P0.05)、文化程度(χ~2=7.847,P0.05)、职业(χ~2=5.782,P0.05)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社区居民急救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干预组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得分为(14.23±1.58)分,高于对照组的(9.11±2.31)分,t=-17.66,P0.01;急救态度得分为(24.17±2.04)分,高于对照组的(19.11±3.10)分,t=-17.45,P0.01;急救行为得分为(30.41±2.24)分,高于对照组的(27.45±3.58)分,t=-10.21,P0.01。干预组居民知晓率随活动开展时间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P0.05。结论通过急救培训能提高社区居民的院前急救知识、态度和行为,院前急救培训的形式应多元化,适应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居民对自救互救体系的知晓率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湖北省15-59岁居民乙型肝炎(乙肝)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在湖北省2个地市6个县区抽取15-59岁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分析乙肝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平均得分、知晓率或比例。结果共纳入调查对象1 398名,乙肝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15.12(±4.99)分(满分23分)、2.57(±2.20)分(满分8分)、10.55(±2.14)分(满分15分),各项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比例、正确行为比例分别在16.45%-89.77%、10.23%-78.18%、22.17%-97.42%之间。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职业、文化程度、月收入、周围有无乙肝感染者显著影响调查对象乙肝防治知识得分。乙肝防治知识和态度得分均与行为得分呈正相关(r=0.27,P0.05;r=0.19,P0.05)。结论调查地区15-59岁居民乙肝防治知识水平总体偏低;应开展针对性的乙肝防治知识宣传,引导正确的乙肝防治态度和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荣成市居民户碘盐食用及对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碘营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碘盐监测资料进行分析,2011年4月抽取部分居民进行碘缺乏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2008~2011年合计检测居民户食用盐1 354份,碘含量范围为0~58mg/kg,中位数为29.1mg/kg;碘盐平均合格率为97.35%,平均碘盐覆盖率为97.71%,平均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5.13%;平均非碘盐率为2.29%。调查8~10岁学生200人,对5项碘缺乏病知识均知晓的占79.50%,总知晓率为88.90%;调查家庭主妇289人,对5项碘缺乏病知识均知晓的占69.55%,总知晓率为79.38%。[结论]荣成市居民户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碘盐覆盖率均较高;碘缺乏病知识水平,8~10岁学生较高,家庭主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干预在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方法]2007年4~10月,抽取公主岭市某镇10个村,对部分家庭主妇进行碘缺乏病知识、行为的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家庭用盐碘含量和食用碘盐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调查家庭主妇240人、100人,家庭主妇对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碘缺乏病预防认知情况和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均为干预后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家庭主妇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改善相关行为有着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苏州市居民酒后驾驶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酒驾宣传干预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苏州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对象酒驾知识知晓率、态度和行为正确率分别为45.15%、81.67%和76.71%。"醉酒后驾驶机动车被抓住受到哪些处罚"知晓率仅有4.87%,有驾照者行为正确率高于无驾照者(χ2=28.38,P0.05),饮酒者中有34.53%的调查对象出现酒后驾驶行为,其中18.64%发生过无证酒驾行为。影响酒驾行为得分的因素包括文化程度和驾照,与大专及以上相比,小学及以下的行为得分较低,OR值为0.095(95%CI:-1.238~1.427),与无驾照者相比,有驾照者行为得分较高,OR值为4.482(95%CI:3.945~5.019)。结论苏州市居民酒驾相关法律知识欠缺,饮酒和酒驾行为严重,需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居民预防酒驾的法律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公众的狂犬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被访者采用匿名方式填写问卷,从而了解其一般情况、狂犬病知识、养犬的应对态度和行为、被犬伤后的态度和行为,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058份.被访者年龄最小18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35.51±12.19)岁.狂犬病知识知晓率为46.69% (494/1058).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小于30岁(OR=0.497,P<0.05)及30~39岁(OR=0.625,P<0.05)、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OR=0.490,P<0.05)、职业以工人及商人(OR =0.483,P<0.05)及其他职业(OR=0.435,P<0.05)是影响知识知晓的因素.被访者的态度和行为回答正确率为41.78%(442/1058),其中知识知晓者占52.02%(257/494),知识不知晓者占32.80%(185/56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阳江市公众狂犬病知识知晓率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是影响知识知晓的因素,狂犬病知识是否知晓是影响态度和行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河北省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对精神疾病患者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年7月-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河北省24村1003名村民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及精神疾病态度问卷调查,并分析其得分相关因素.结果:河北省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平均得分为11.8±3.0分,总体正确率为59.1%.其中,精神疾病的病因、预后以及相关精神卫生纪念日方面正确率较低(<50%).对精神疾病患者态度平均得分为34.1±5.7分.文化程度与态度问卷得分呈负相关(r=-0.111,P=0.002),而知识问卷得分与态度问卷得分呈正相关(r=0.111,P=0.002).结论:河北省农村居民心理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达到卫生部要求,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态度处于一般水平.对精神疾病的病因、预后以及相关精神卫生纪念日等得分较低的心理健康知识问卷条目以及如何提高人们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态度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沁源县2007年学生及其母亲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碘缺乏病重病区开展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评价其效果.方法 对山西省沁源县小学生及其母亲开展碘缺乏病健康教育,于培训前后进行碘缺乏病知识问卷调查,同时由学生观察母亲的碘盐使用行为.结果 培训后学生和母亲碘缺乏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显著提高(P<0.01),母亲碘盐使用的正确率也显著提高(P<0.01).结论 "小手拉大手"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和促进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一母亲(居民)这一宣传链,将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扩大到了家庭和社会,它有助于全民对碘缺乏病知识的了解和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居民的营养知识水平现状,评价营养教育对提高营养知识水平的干预效果,为进一步指导社区居民建立正确的膳食结构和习惯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5-7月分别在选定的10个社区对自愿参与营养知识讲座的居民进行培训及问卷调查,通过对比培训前后问卷的正确率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有效回收问卷的524名研究对象中,培训前不同年龄及文化程度人群的膳食相关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仅不同年龄膳食相关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P=0.00);培训前平均得分为(49.46±16.28),培训后平均得分为(73.75±13.8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6,P=0.00);居民膳食营养知识知晓率方面,培训后调查对象对大部分题目回答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培训前。结论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居民的营养知识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营养教育有助于提高居民营养知识水平,促进居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碘缺乏病综合干预,使2004年底全区居民碘盐覆盖率达到95%;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0%;居民对食用碘盐可预防碘缺乏病的知晓率达到80%的3项指标。[方法]执行北京市2004年度消除碘缺乏病综合干预项目,进行目标动员、知识业务培训、摸底调查、专项检查、执法检查、工作检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自我评估,最后市评估组根据评估方案对全区综合干预进行项目评估。[结果]摸底调查医院、学校、宾馆饭店、餐厅94家。合格碘盐35家,合格碘盐食用率37.23%。执法检查超市便利店28家出售合格碘盐单位占96。57%,集贸市场25家出售合格碘盐单位占20%,查出仿冒、伪劣私盐、非碘盐1kg包装袋共1873袋,散装盐65kg。工作检查1299户居民,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89.84%,非碘盐占10.16%,个体路边零售店227家,出售合格碘盐164家,占72.25%,出售私盐非碘盐63家,占27.75%。市检查组评估检查居民合格碘盐覆盖率98.75%,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98.75%,商场出售合格碘盐100%,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98.33%和99.17%,3项指标均达到项目标准。[结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密切配合,政府应强化各部门职责,完善可持续发展,建立长效消除碘缺乏病的运作工作机制,将打击私盐、非碘盐工作列入工商、卫生监督所长期工作议事日程,确保碘缺乏病防治工作长期可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15.
非碘盐地区综合干预措施后居民食用盐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综合干预措施后非碘盐地区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及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 [方法 ]随机抽检试点地区南安市、同安区和对照点福清市、漳浦县居民户食用盐的含碘量 ,入户问卷调查家庭主妇碘缺乏病知识。 [结果 ]居民户食用盐非碘盐率 ,综合干预试点南安市、同安区分别为 1 4 .6 %和 1 1 .1 %,对照点福清市、漳浦县分别为 2 5 .2 %和 4 0 .3 %;家庭主妇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 ,试点区为 71 .8%,对照区为 5 7.1 %(P<0 .0 1 )。 [结论 ]非碘盐地区综合干预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 ,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及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麻城市居民食用碘盐质量状况及碘盐健康知识知晓率,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湖北省碘盐监测实施细则》进行居民户碘盐监测,2008-2011年共选点采取居民户1 152份盐样,采用《GB/T 13025.7-1999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离子的测定》直接滴定法进行定量检测,同时对被监测居民户进行碘盐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2008-2011年共检测麻城市居民户食用碘盐样品1 152份,其中非碘盐1份,不合格碘盐22份,合格碘盐1 129份,碘盐覆盖率为99.9%,碘盐合格率为98.1%,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8.0%.居民碘盐正确食用知晓率为81.4%,碘盐与健康知识知晓率75.6%,非碘盐识别知晓率91.5%,碘缺乏病知晓率为78.3%.结论 麻城市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水平较高,碘盐与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需加强(特别是山区)监督监测,强化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长期落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天津市儿童碘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现状以及需求,为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2020年1—12月在天津市16个区的常住人口中,每个区随机抽取不少于40名儿童开展电子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儿童对于不同宣传方式和宣传内容的需求。结果 天津市儿童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1.22%,食用碘盐组儿童的总体知晓率明显高于非碘盐组儿童(χ2=55.31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学历(OR=1.803,95%CI:1.079~3.011)和接受过健康教育(OR=2.841,95%CI:1.997~4.042)是影响儿童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因素。儿童对于不同获取途径和核心知识的需求不同,且需求率均大于60%。最期望获取的核心知识途径依次为宣传视频(74.02%)、微信公众号(73.46%)和电视(72.00%)。最想了解的核心知识依次为“碘盐的正确使用方法”(82.42%)、“预防碘缺乏的根本措施”(82.31%...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食用非碘盐居民及所在村零售店主的相关知识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福建省食用非碘盐居民及其所在衬零售店店主的碘缺乏病知识,。态度与行为(KAB)。方法:根据卫生部消除碘缺乏病国际合作项目技术指导中心(NTTST)制定的“居民用户碘盐监测试点方案”要求,入户对1796户食用非碘盐居民及其所在村的703位零焦点 店店主进行KAB问卷调查。结果:77.2%的非碘盐用户和33.6%的零售店店主不知道碘缺乏病相关知识,沿海地区的不知率(89.2%),高于山区(66.3%),非碘盐用户选择食盐的主要决定因素为价格(46.1%)与生活习惯(35.6%),知识碘缺乏病相关知识的食用非碘盐用户和零售店店主选择“加碘”食盐的机率远高于不知者。结论: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缺乏是导致居民食用非碘盐的一个主要原因,健康教育是持续消除碘盐缺乏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碘缺乏病重病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索贫困地区及碘缺乏病重病区开展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评价其效果。方法对目标人群开展多种形式防治碘缺乏病健康教育,于教育前后用碘缺乏病知、信、行问卷(询问式)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查和到居民家中进行食用盐碘含量的半定量检测。结果干预后教师知识知晓率提高近20%;学生知识知晓率提高20%~35%(P<0.01)。五年级学生高于四年级的学生;主妇/户主知晓率提高近10%。碘盐食用率从82.2%提高至91.0%。结论健康教育及相关的活动用品提供激发和促进了学生进行社会活动的积极性。通过老师—学生—家长(居民)这一宣传链,将健康教育扩大影响到家庭及社会,有助于当地居民知、信、行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近年来肇庆市鼎湖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情况,评估防治效果,为下一步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肇庆市鼎湖区2007-2011年的碘缺乏病防治监测数据,分析居民食用碘盐合格率、碘盐覆盖率、非碘盐率以及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中位数等指标;对学生和家庭主妇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5年共检测1074份盐样,合格1034份,食用碘盐合格率为96.28%,盐碘中位数为37.60mg/kg,碘盐覆盖率为100%;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0(0/400),尿碘中位数为180.70μg/L;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5.33%(715/750),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93.33%(350/375)。结论肇庆市鼎湖区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所有技术指标均已达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